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6-01
笔者11月份陪同县教育信息中心专家视听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一节《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课题验收汇报课,感触良多!以下是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6页《口算乘法》。
教学片段:
……
1.出示例一
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特快1小时行160千米,①人骑自行车3小时行多少千米?②特快列车3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思考列式得出:16×3=160×3=
师:那16×3= 怎么进行计算呢?
生甲:用竖式计算好。
生乙:还可以这样计算:10×3=306×3=1830+18=48
……
教师对以上方法给于肯定。
师:160×3又怎么计算?小组讨论再在全班汇报。
生丙:我是这样计算的:100×3=30060×3=180 300+180
=480
生丁:我是这样计算的:16×3=48 48×10=480
生戊:我用竖式计算最方便,我最喜欢这种方法。
……
教师对以上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渗透、体现算法多样化。)
2.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教材第46页,做一做:(学生自主练习)
18×4=24×3=25×2=14×6=
130×5= 2×360= 150×6=7×13=
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进行反馈,从反馈的信息看正确率很高,有80%的同学觉得用竖式计算方便,喜欢用竖式计算。(我也查看坐在我附近5名学生的作业情况,5名学生均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只是正确率还高)。教师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让学生进行计算应用的练习。
本节课教材意图和教学目标是:本节涉及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其中第一小题16×3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内),第二小题160×3教学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两个小题从问题情境到计算数值和计算方法都密切相关,期望学生通过这两题的学习能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这节内容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得到计算方法,肯定了算法多样化,用口算和用竖式计算,教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实现算法多样化。但是产生了学生自主体验与实现教学目标的矛盾。那么就这节内容怎么来处理这个矛盾呢?就这节内容本人提出以下拙见:
一、追本求源,明白学习目标
当学生自主体验口算方法,但还是觉得用竖式方便时,引导学生读教材上的课题:“口算乘法”。让学生体会到教材要求口算,掌握口算计算方法是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明白口算就是用心算,用脑算,不是动笔算。要重点掌握:100×3=300 60×3=180 300+180=480和16×3=48 48×10=480这些方法.。然后重点练习口算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比效率,明白口算最优化
尊重不同算法,不等于不能强化最优的方法,不能无原则放任低思维层次的算法。可以出示下列一组习题:150×6=130×4=120×7=老师口算,学生列竖式笔算,看谁完成的快,或者选班上口算能力强的同学几个一组口算。其他的笔算进行比赛。让学生明白口算效率高,是这节内容最优化的算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明白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但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必须和谐统一。
笔者11月份陪同县教育信息中心专家视听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一节《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课题验收汇报课,感触良多!以下是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6页《口算乘法》。
教学片段:
……
1.出示例一
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特快1小时行160千米,①人骑自行车3小时行多少千米?②特快列车3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思考列式得出:16×3=160×3=
师:那16×3= 怎么进行计算呢?
生甲:用竖式计算好。
生乙:还可以这样计算:10×3=306×3=1830+18=48
……
教师对以上方法给于肯定。
师:160×3又怎么计算?小组讨论再在全班汇报。
生丙:我是这样计算的:100×3=30060×3=180 300+180
=480
生丁:我是这样计算的:16×3=48 48×10=480
生戊:我用竖式计算最方便,我最喜欢这种方法。
……
教师对以上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渗透、体现算法多样化。)
2.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教材第46页,做一做:(学生自主练习)
18×4=24×3=25×2=14×6=
130×5= 2×360= 150×6=7×13=
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进行反馈,从反馈的信息看正确率很高,有80%的同学觉得用竖式计算方便,喜欢用竖式计算。(我也查看坐在我附近5名学生的作业情况,5名学生均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只是正确率还高)。教师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让学生进行计算应用的练习。
本节课教材意图和教学目标是:本节涉及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其中第一小题16×3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内),第二小题160×3教学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两个小题从问题情境到计算数值和计算方法都密切相关,期望学生通过这两题的学习能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这节内容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得到计算方法,肯定了算法多样化,用口算和用竖式计算,教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实现算法多样化。但是产生了学生自主体验与实现教学目标的矛盾。那么就这节内容怎么来处理这个矛盾呢?就这节内容本人提出以下拙见:
一、追本求源,明白学习目标
当学生自主体验口算方法,但还是觉得用竖式方便时,引导学生读教材上的课题:“口算乘法”。让学生体会到教材要求口算,掌握口算计算方法是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明白口算就是用心算,用脑算,不是动笔算。要重点掌握:100×3=300 60×3=180 300+180=480和16×3=48 48×10=480这些方法.。然后重点练习口算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比效率,明白口算最优化
尊重不同算法,不等于不能强化最优的方法,不能无原则放任低思维层次的算法。可以出示下列一组习题:150×6=130×4=120×7=老师口算,学生列竖式笔算,看谁完成的快,或者选班上口算能力强的同学几个一组口算。其他的笔算进行比赛。让学生明白口算效率高,是这节内容最优化的算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明白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但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必须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