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地杆菌对Ag+的耐受机理及其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污水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地杆菌(Geobacter)因其出色的产电能力被广泛关注.自然水环境中,重金属等具有生物毒性的组分会影响Geobacter的生长生存和产电能力,进而影响MFC的产电性能.Geobacter对Ag+等多种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然而其耐受较高浓度重金属的机理尚不明晰.选用Geobacter的模式菌种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opZ基因对G.sulfurreducens耐受Ag+的调控作用.结果 表明:在0.05 mmol·L-1Ag+的培养条件下,野生型G.sulfurreducens的copZ基因转录量提升了24.8倍;当把copZ基因从G.sulfurreducens基因组中敲除后,G.sulfurreducens对Ag+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在Ag+浓度为0.01 mmol·L-1的培养条件下,copZ基因缺失型G.sulfurreducens菌株的生长速率仅为Ag浓度为1 mmol·L-1的培养条件下野生型G.sulfurreducens的33.3%;在接种copZ基因缺失型G.sulfurreducens菌株的MFC体系内加入0.05 mmol·L-1 Ag+后,MFC的电流减小6.99%.本研究结果证明了copZ基因对G.sulfurreducens耐受Ag+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揭示了较高浓度Ag+对MFC体系中G.sulfurreducens产能性能的影响机制.
其他文献
为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脱水性能,采用铁修饰污泥生物炭作为助滤剂,与FeCl3一起对污泥进行联合调理。以污泥净产率、污泥比阻和泥饼含水率评价污泥脱水性能;通过污泥Zeta电位、扫描电镜、EDS和泥饼可压缩性系数分析该方法的机理;同时,通过对污泥胞外聚合物、重金属以及总氯含量的分析,探究其调理污泥的环境风险,以明确该方法用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500℃下制备的铁修饰污泥生物炭(30%)和FeCl3(12.82%)联合调理时,污泥脱水的效果最佳;
浮萍塘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可资源化回收氮磷污染物等优势。然而,因水体溶解氧(DO)不足造成的污染物去除率低的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本研究在浮萍塘前端引入曝气塘,构建中试曝气塘-浮萍塘联合系统,借此增加浮萍塘DO含量,并进一步考察了曝气时长(0、0.5、1、2和4 h)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浮萍生长的影响,以此探寻低耗高效的最佳曝气时长。结果表明,曝气塘可有效降低水体的浊度,但对氮磷去除的贡献较小,氮磷的去除以浮萍塘为主。曝气处理可显著提高曝气塘及浮萍塘水体DO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
Cd在土壤中易被农作物吸收和富集,使农作物产量、品质降低,进而造成食品安全威胁。通过钝化实验与盆栽实验,研究了热改性坡缕石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钝化效果与植物富集的影响;并结合重金属生物有效态、修复效率和植物内重金属生物吸收因子对Cd钝化效果和Cd生态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添加4%热改性坡缕石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质量分数(DTPA与TCLP提取态)分别由1.34 mg·kg-1(DTPA)和1.29 mg·kg-1(TCLP)降至0.
为解决PFOS浓度测定中的误差问题,开展了PFOS痕量级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研究。仪器分析表明:PFOS溶液标准曲线r=0.9988,R2=0.9977,线性关系好,拟合度高;100μg·L-1的PFOS浓度测定允许误差约±6%,平均值置信区间为93.83~105.05μg·L-1。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PP材质移液枪枪头和玻璃材质注射器均未导致明显系统误差和操作误差;在水与甲醇体积比为1∶9的混合液体系中,PP注射器、PTFE与Nylon滤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将其作为生物传感器,与传统双室空气阴极MFC进行对比,考察其电化学性能及用于快速检测BOD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空气阴极MFC可有效提高功率密度并降低内阻,其功率密度最高为897 mW·m-2,而内阻最低为92Ω;该MFC可用于直接快速检测高浓度有机物的BOD,对醋酸钠底物的线性检测限为1280 mg·L-1,在此底物浓度下MFC的检测时间为31.2~66 h,线性可决系数R2为0.97~0.99;对于GGA底
钒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量元素,钒氧化物对过硫酸盐(P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以三氧化二钒(V2O3)、二氧化钒(VO2)和五氧化二钒(V2O5)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PS/钒氧化物体系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降解性能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不同PS/钒氧化物体系对2,4-DNT的降解性能具有显著差别,其中PS/V2O3
使用离子液体(ILs)辅助生长新型光催化材料IL/GO/88A用于降解四环素(TC),使用XRD、FTIR、SEM、N2吸附-脱附、UV-vis、EIS等方法分别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pH、TC浓度对TC降解的影响。该复合材料表现出高效的TC降解效率。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30 g·L-1、pH为5.7、TC溶度为10 mg·L-1的条件下,光照180 min后,IL/GO/88A对TC的去除率达到95.7%。催化剂在重复利用3次后仍能保持
选取厦门市8大重点监测行业370家企业的439套废气处理系统进行了调研,对不同VOCs治理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及实际净化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GIS平台,对厦门市的VOCs治理效果进行了区域性评估。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UV光解、UV光解+活性炭、等离子+UV光解、燃烧类工艺及其他类(低温等离子法、冷凝回收法、生物法)等6类治理技术对VOC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 73.7%、 71.9
针对石油烃污染土壤成分复杂、污染严重、修复难度高的问题,采用适用性广、效率高且去除彻底的异位热脱附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利用碳数分段法及室内模拟实验,探究在热脱附过程中的土壤粒径、含水率和有机质对石油烃及各组分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另外,还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以获得异位热脱附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污染土壤粒径高于1 mm时,石油烃脱附效率均可达90%以上,且粒径越大土壤颗粒中石油烃去除率越高。其中,润滑油段(ORO,C28~C40)组分的脱附效率随粒径变化最为明显。当
生物炭作为一种疏松多孔的吸附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受污染水体净化。通过构建生物炭投加比为0、10%、30%和40%的间歇曝气湿地系统(分别命名为CW、BW1、BW2和BW3),探究了生物炭投加比例对间歇曝气湿地中污染物去除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生物炭可提高湿地系统曝气段水体中平均溶解氧(DO)浓度。其中,BW3曝气段平均DO浓度为2.5 mg·L-1,相较于CW提高了13.6%,但添加生物炭对非曝气段DO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所有湿地系统水体中化学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