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vin10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展开,因此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构建创新型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是课堂,那是最容易忽略学生个性的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呢?
  
  一、张扬个性,开放课堂
  
  一千位学生就有一千种个性,一千种个性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予想象的自由,将会使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
  
  1 放弃标准答案
  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化,这固然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但它却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它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红楼梦》后“一千个人心中装有一千个林妹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对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多有不同的观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奉行着灌输调教的理念,抱着标准答案死死不放。多少孩子那鲜活的个性被“规范”得规规矩矩,致使孩子不敢大胆想象,踊跃创新,教学求异思维的棱角也被渐渐磨平,其实,放弃标准答案又何妨呢?
  
  2 放弃所谓的“循循善诱”
  在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给予是快乐的吗?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激发学生养成“助人为了、无私奉献”的品质,敏感的学生会很快回答:是!极少的学生会站起来说:不是!
  这时,我们善良的老师开始对这些学生进行诱导:人活着应该时时想着别人,要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在老师耐心、有力的说服下,学生很快便会放弃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便不会有第二种答案了。可悲可叹,难道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真的会这么想吗?教师又何不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们一点自由想象的空间,给他们留二丝创新的余地呢?何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助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空洞的说教只会使课堂显得索然无味,也激不起学生的丝毫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人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当儿童跨进课堂之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标准,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强调自主,活跃课堂
  
  学生对老师、对教科书都是信任有加和极其崇拜的,而这种盲目的崇拜则有碍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适应新课程。改变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面貌,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而是在时间、空间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营造创新氛围。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并给予充分的时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语文课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课堂上要经常训练学生,不懂就要问,大胆地问,创造性地问。把课堂交给学生,会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激励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众多障碍。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展的“教学”是假的教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心中的老师不再是那种“板着脸孔,不苟言笑,一脸严肃,手持戒尺,高高在上的先生了”。教师的课堂不再只是那三尺讲台,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探讨,甚至还可以向老师提意见。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协同探究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探究,鼓励“学生考老师”,欢迎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平时课堂提问,也要注意师生的融洽,“能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吗?”“老师可以听听你的想法吗?”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自己学习的伙伴,学习中可以跟老师平等交流。平等探讨。生动、活泼的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的阵地,更应成为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吧!
其他文献
灯谜,是中华艺苑中的一朵小花。它的制作弄思纤巧,可以使人回味无穷。猜灯谜又称“打灯虎”,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文化活动。自古以来,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猜谜起源于春秋
期刊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概括阐述了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创新人才教育教学理念催化下,探讨当今全球化时代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适应
在我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讲究礼仪。一般说来,在相互言谈或书札来往中,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与此相反, 在称呼对方时,则往往用敬称 (尊称),除了关系交恶有意侮辱对方外。
期刊
山东,作为孔孟圣贤之乡,礼仪教化之邦,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吮吸丰腴的文化营养,在这里成长、成熟。泉城济南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澈突涌的泉水而闻名于世。同生活在泉城的
期刊
最近总在下雨,雨丝缠缠绵绵地飘落,湿滴滴地淋得温柔的月亮也没了好心情,迟迟疑疑地,到了老晚才挪上夜的舞台,懒懒地洒下缕缕银辉。沉沉的夜空没有半颗星星,只有那还不是很圆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英语教师的辛勤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培养了大
国货当自强──谈乐觊现象陶伟在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第11次年会上,早在延安时期就负责抓质量工作的93岁的沈鸿老人,手执国产乐凯卷和用乐凯相纸冲扩出来的照片,对着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
"干谒"是"求拜"的意思,干谒诗就是求人之诗,又称为"温卷"、"行卷"。它是指应考的举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呈送给主考官或社会名流,以期在主考官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
期刊
感动,挥之不去。  ——题记    一    深秋的季节,我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却并不觉得孤单。  家乡的秋季,挺冷。坐上了开往县城的汽车,一路颠簸在不平的山路中,车窗开着,冷风直往我身上钻,头发被吹得零零散散的,我不由得裹紧了外衣。旁边的一位大姐姐转过头,望着我一副狼狈样,问道:“小妹妹,你是不是很冷?”我点了点头。她伸出插在上衣兜里的手用力去关车窗。可是,一不小心,手指头被割破了,车窗上就留下
期刊
加强公用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基本途径冯国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