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路上的代步车和顺口溜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阜岗千百年来流传着“纪信救主”“文帝孝母”的忠孝经典。黄阜岗下,布衣丞相医国母、牛子龙神侠杀倭寇、富商王仓济穷人的故事感动着无数中原儿女。今天,立春之日则有一位平凡得如同小树、芳草一样的村医在这里倒下了,倒在他须臾不愿离开的防疫卡点上,倒在他终身为之奋斗的村医岗位上。
  一个美好而坚强的生命戛然而止,代步车的喇叭还在播放他那高亢悠扬的顺口溜: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场战役,人民必赢。感谢中央,决策英明,风雨过后,定见彩虹。
  农历庚子年正月十一,立春。
  早上七点,晨曦初露,冢头镇北街纪氏台文化广场一片寂静。稍顷,一辆引擎盖覆盖“抗击冠状病毒宣传车”横幅的老年代步车自东向西缓缓驶来,加装在车头上的小喇叭里传出地道的“河南普通话”……
  开车的人叫姚留记,北街村党支部委员,村卫生室医生。喇叭不停地播着,代步车慢慢地向前开着。开车人通过两个不大的车窗扫视着大街两旁。
  如果是往年,正月十五之前,走亲戚串门的,外出务工赶路的,大街上早已人头攒动,欢歌阵阵。今年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居民都无奈焦心地宅在家里,整个乡村像一台黄金时段的电视娱乐节目突然被按下暂停键,惊悸、疑惑之后,是冷冷清清。从家里出来,姚留记看到黄阜大道向文景路的拐弯处北边有一个与自己年纪差不多的人戴着口罩站在路边。因距离较远,没有看清究竟是谁。其实他不完全是为宣传防疫。近八百户、三千多人的大村子,保不准哪一家会有点什么事。人宅家,车封存,自然有诸多不便,想问问是不是有啥事。当快要走到路口时,那人已退回巷道不见了。他仍不大放心,把車停在路口,广播又放了几分钟,看没有什么动静,才再次启动代步车,来到纪氏台广场。
  纪氏台广场,是北街村近几年形成的政治文化中心。路北是两委办公楼、文化室、卫生室,路南是宽阔亮丽的文化广场。平日里,人们在这里跳广场舞、扇子舞,扭秧歌,舞狮,晨练暮演,鼓乐喧天。而今年阻击疫情工作开始以来,这里门口罗雀,声息稀落。
  人们的习惯往往是不经意间形成的。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姚留记的宣传车每天早上坚持从纪氏台广场出发。
  武汉病毒,来势汹汹;死亡病例,不断发生;中央下令,决战疫情
  姚留记把宣传车停在村委大门前与纪氏台广场之间,走下车来,先到村部门口看几眼,回转身透过红石牌坊仰观身披战袍、手握宝剑、威武霸气的光武帝汉白玉雕像,心中不由荡起殷殷回肠之气。收回目光又看了看他的卫生所,那里有他无以名状的神往和欣慰。
  姚留记从小对医院、医生就有着虔诚般的感情。自他记事起就看见母亲常年吃药,到懂事了才知道母亲患的是严重的支气管炎。每次咳嗽哮喘发作,轻了去乡卫生院取药,严重时父亲就要背她去乡医院打针,有两次甚至由4个人抬一张床把母亲送到30里外的县医院救治……
  1964年7月中旬一天,母亲哮喘病再次发作,14岁的留记到乡卫生院取药,经常给母亲治病的时国保大夫同情地对他说:“根据上面精神,现在要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每个大队要有卫生室,每个生产队要有一个卫生员,你报名学习吧!先学习打针,学会了给恁娘打针就不作难了。”队长也可怜他家里的艰难,同意了他当卫生员的请求。第一次培训是在乡卫生院,学习的内容就是打针、救护和预防接种。乡政府所在地三个村十几个参加学习的人中他的年龄最小。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到十点以后。从家到卫生院有三四里路,父亲不放心,每天晚上坐在卫生院门口等他。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对他说:“恁娘害病给人家添了不少麻烦,一圈人都帮咱的忙,你要好好学习,学成了好好为乡亲服务。不管贫富,不管老少,不论光棍憨傻一样看待……”
  18岁那年,村党支部安排他到卫生所工作并派他们县卫校参加正规培训。他觉得自己成了世间最幸福的人。50年间,他就认定了为乡亲行医治病这一条道,每天的行程基本就限定在从家到卫生所之间。从县卫校学习回到村里,跟着老所长杨向全学把脉、习诊断。当时卫生所在老大街上,离他的姚王庄自然村有二三里远。早上吃过饭走到卫生所,乡政府没上班,临街的店没开门,他已开始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这一整就是十几年。联产承包责任制,村卫生所分家散伙,他夙愿素心,不尽不休。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诊所。屋小地方窄,让他纠结了十几年。落后的设施和逼仄的场所使他始终有一种欠账似的愧疚。乡亲们对他信任有加,大病小病都找他,唯一能弥补的就是什么时候喊什么时候到,轻了把脉问诊用药医治,重了送往乡医院、县医院,亲自送,陪着去。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自掏腰包让病人尽早入院医治,多少次被医院误认为是病号家属。
  几年前,村里又建起了卫生所,他被镇卫生院和村两委会选定为所长。“先进卫生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家庭医生服务之星”“最美道德模范”……各种荣誉称号给了一堆,他总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父亲的期望有距离,与医者仁心的医德操守还有很远。因年龄原因,再干两三年要退休了。50年白天黑夜厮守、不计名利的心贴心服务,让他对卫生所充满了感情,也让北街群众离不了他,镇卫生院离不了他,村两委会更是不忍心放他离开,最后又返聘他在村诊所继续当村医。
  所以,卫生所是他放飞理想的地方,是他释放初心的平台,每天去卫生所是他每天急切的向往,从这里出发,他心里才踏实,走路才有力量。原来,他不经意间形成的习惯,源于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骨子里的那种难以被他人理解和感知的深深情愫。
  举国上下,全民皆兵;不论年龄,谁也不中;政府号召,积极响应;封堵路口,只为苍生
  姚留记开车离开纪氏台广场,向东边汉武大道前行300米进入黄阜大道,向南是他的家,再往南是镇政府。这条路上装有高音喇叭,因是镇政府所在,路两侧商户居民的防控工作相应要省心很多。他不放心的还是镇区老大街。加油加速,三个左转弯,代步车驶入冢头老街。
  冢头镇老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西汉建立后刘邦之妃薄姬前往郏城吊唁在“荥阳之战”中代刘邦而死的大将纪信,见此地“黄阜蓄锐,蓝溪藏精”,遂有百年之后归葬于此的想法。薄姬死后,以孝闻名的文帝刘恒尊母愿将其安葬于黄阜岗,建护墓寺院,派军队驻守,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年节进香拜谒,遂有酒楼、饭庄、货栈、商号渐次兴起。冢下之地,故称冢头。   如今,冢头古镇店铺林立、商贾熙攘,享有“日进斗金”的“小上海”美誉,是中原地区少有的外来人口较多的集镇,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员多,社情极其复杂。而蓝河桥以东的五六百家大小商户,绝大部分都在北街的管辖范围之内。
  职业偏好可以让人生发出乎意料的敏感,姚留记是当地最早对“新冠病毒肺炎”高度警觉的几个干部之一。
  腊月二十七下午,村两委开会专题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百年不遇的疫情,责任重如泰山。虽然大家都表示了决心,曾经亲自参与过“非典”防治的姚留记仍不大放心,当即就有些急,他担心讲技术、讲道理难以触痛神经,平时轻声慢语的医生腔调这时突然提高了嗓门,而且还少有地扯起大旗:“丁书记、王县长前半夜开会紧急部署,各乡镇天亮之前贯彻到村里,这说明疫情非常严重。对这种大事咱们丝毫不能马虎,这是一场硬仗,必须给群众宣传到位,话说清楚!……”
  包村干部李俊超了解姚留记的为人,更理解他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职责认知和职业操守。当即表示:“老姚,你人缘好、业务熟,说话有人听。你就负责宣传和摸排工作,按要求上报疫情。”
  姚留记是个对工作如对生命一样认真的人。从那一刻起他就坐不住了。冢头北街9条干道,12条长短胡同,797户人家,3100多口人。马上过春节,要让全村人不外出、不聚会,谈何容易!
  冢头地处郏、禹、襄三县交界处,是方圆几十里的商业中心,临近春节买年货的人成群结队,不把“新冠肺炎”的危险性、严重性宣传给群众,阻止人员聚集、阻断传播渠道就是一句空话。
  当天晚上,老伴问他是不是明天一起去买一件棉袄,大儿子民强问他今年除夕团圆饭是在家里吃还是预订餐厅在外面吃……马上过年了,一大家子人没有这些事不正常,尤其姚留记又特别重视一家人的团聚。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大孙女大学毕业有了不错的工作,今年回来过春节,满堂儿孙接福纳祥,共享天伦,咋能不高兴。一入腊月他就计划着春节时要拍个全家福,博个满堂彩。可晚上一家人要说点过年的事了,他却三缄其口没有言语。民强走到老爸桌前一看,他正在看《关于做好<致全县武汉返郏来郏人员告知书>送达和随访工作的通知》。民强欲要开口问,老姚满脸沉重地说:“今年这疫情可不得了,武汉已有五六百人发病,死了十几个,河南也有几个人确诊。咱北街的宣传防控难度比哪儿都大。过年的事你和你妈看着办,镇里让我负责宣传和摸排工作,我得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
  姚留记有一台江南TT型老年代步车。三年前买它时,两个儿子都有私家车,觉得老姚上了年纪开车不安全,不大想让买,没想到买了以后,不仅给老姚帮了很多忙,还给村里济了不少事。为了配合工作,老姚专门给小车加装了一个小喇叭,于是,落实秸秆禁烧,村里让开着它来回宣讲;禁止烟叶外流,开着它宣传《烟草法》;这几年春节宣传禁放烟花爆竹,还是开着它满村“吆喝”。村里年岁大的老人、卧床不起的病人,老姚定期给他们测测血压、血糖,用它接送。65岁以上行走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每月的体检也是老姚开着它去接,开着它去送。当地登记在册的240多名慢性病患者中不少人都坐过老姚这台小车。
  如今严重疫情了,这台小破车又要派上大用场了。上午,老姚就给自己的代步车制作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抗击冠状病毒宣传车”。横幅一挂,喇叭一响,防疫宣传员老姚立马进入了工作状态。
  政府号召,积极响应;不要出门,待在家中;陪陪老婆,陪陪老公
  一早起来,姚留记就开小车把他熟悉的每条路、每个胡同走了一遍,把他录制的“顺口溜”和指挥部的三个防疫命令放过两遍。日上东岗,时近九点。到家时,老伴爱琴先把他早上爱喝的豆浆端过来,又把两只碗扣着的菜摆上,边盛饭边说:“早上我给星辰炕了俩油馍,你吃过饭给他捎过去吧。”
  姚留记一边吃饭一边点头应声道:“中、中。”
  “中、中”两个字背后却藏着老姚心中的一块“心病”。
  姚留记有两儿一女,老大民强的女儿名星辰,三年前河南科技学院毕业后到浙江嘉兴世博大酒店工作,去年春节因带班值班没能回来看望爷爷奶奶,今年特意提早回来,与爸妈计划着一大家子人的除夕年夜饭、年初一的全家福……远在千里的孙女回来拜年了,在县城创业的小儿子也早早送回来不少年货,老姚为儿孙辈的孝心感到高兴和欣慰,遗憾的是疫情却走到了春节前面。
  年三十除夕夜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刻,姚留记的老伴和两个儿媳妇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酒瓶打开,菜肴端上,一家大小九口人就眼巴巴地等着在外面忙活的老姚。直到晚上九点,老姚才进家门。可人进屋车没进院,车停在门口的大路上,喇叭里仍在播放。
  团圆的祥和气氛被等待的时光冲淡了。饭菜有点凉,春晚已开场,年夜饭草草收盘。过大年庆吉祥,不说不愉快的事,儿孙们希望初一拍全家福能够欢乐团圆,顺顺当当。离开饭桌时大孙女星辰笑着说:“爷爷,明天中午全家团圆,咱照全家福,可别忘了!”
  姚留记知道自己回来晚了,孩子媳妇不太满意,心有歉疚便连说两个“好”字。可让大孙女这个“掌中宝”没想到的是,初一中午她的爷爷又是一点多才姗姗进家……
  大年初一劝阻全村人不出门、不聚集,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难事,生活中的一切安排必须为这件难事让路。姚留记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长跑,每年的元旦、大年初一,他都坚持跑步到县城东关的郏宝路口。按他的說法,这是“跑步迎春”。今年初一,一场疫情改变了他坚持了40年的习惯。天一亮他就开车出去做宣传了。要想家喻户晓,就要北街的每条路、每条巷都走到转到。只有人人皆知,才能集体响应,否则过大年的,咋能确保大家都不出门,少聚会?姚留记自知任重如山,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事稠时辰短,人闲日月长,等一轮地毯式宣传工作结束时,已过了中午一点。老姚回到家,一家大人小孩都瞪着眼看着他,老姚自感愧疚,心里酸的。幸而孙女星辰有眼色,立马救场:“爷爷,快吃饭吧,吃完饭咱照个相!”   “不照了吧,等疫情过了再照……”
  星辰理解爷爷,知道爷爷是因为疫情严重、身有重任才心情沉重。也了解爷爷说话算话,从来不失约,便不再提拍全家福的事儿,耐心等着爷爷说啥时候能照……
  今天是正月十一,立春了,大孙女可能也快走了,可答应她的事还没有兑现。儿孙们爱吃老伴炕的烙馍油馍,在外宣传时顺路送两个油馍让孩子們吃吃,也算爷爷奶奶的一点心意吧!
  勤洗手,常通风;闲来无事,打扫卫生;科学应对,不当逃兵
  门外代步车的小喇叭在一遍一遍地播放着顺口溜。顺口溜是北街居民防疫的“动员令”,对姚留记则像“冲锋号”。老姚匆匆吃过早饭,丢下饭碗,在自家院子里站了几分钟。他抬头看天,低头无语,点了点头,咂了咂嘴,戴上口罩、手套就开车出门了。
  姚留记驾车两个右转弯,来到老镇的小十字街,在街北边100米处车停下了。每次在这段上他都会多广播一会儿,不是因为这里是老镇政府所在地、人员来往多,而是因为从武汉大学返郏学生高旭东的家就在附近。
  因为平时日里村里邻居你喊他约地请姚留记给看病,姚留记不仅记住了一家一户的病人,也记住了北街村考出去的学生、走出去打工的儿女。可以说,村里人在外面的情况如电脑文档,清清晰晰地保存在老姚的脑子里……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县联控办发出《致全县武汉返郏来郏人员告知书》,姚留记与村秘书邵应贵简单一合计:北街村的经济繁荣主要是商贸经营,外出务工的人并不多,去武汉打工的更少。全村28名在校大学生,在武汉的只有武汉大学医学院的高旭东……
  当年高旭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也以优良的品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医学专业的学子对于防控重要性更是了然于心,所以,姚留记第一次进家给高旭东送县联控办《告知书》时没多说什么,高旭东就明确表态:听政府的话,按要求隔离。
  可填了表,嘘了寒,老姚并没有立马走。高旭东是佼佼少年、谦谦学子、郏县高考明星、国家名牌大学学生,今天却突然因为疫情而要“居家隔离14天”“不准走亲访友、不与外人接触”,一时成为令人恐怖的“传染源”。对此,学医的聪明孩子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亲人能不能理解?于是,老姚主动给高旭东家人介绍了疫情,又把“定期接受所在地乡镇、街道卫生院医护人员的随访”“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请第一时间戴好口罩到县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就诊……”这些具体规定清楚明了地重复了一遍。最后留下电话号码,交代一句话:“早晚有事喊我。需要用车,我这儿有!”
  从那天开始,老姚每天至少来高旭东家两次,并时时与高旭东保持微信联系和交流。
  
  汇报情况,积极主动;隐瞒不报,罪过不轻;轻则拘留,重则判刑
  老姚开着代步车边走边广播,边用电话与其他几个随访对象沟通。
  1月8日以后,北街村从重点疫区回来的共有4人。除大学生高旭东同学外,还有从信阳回来的张俊芳,从南阳回来的张少红和非本村籍在本村住的高金锋。
  张俊芳从信阳返郏后,因天气变化,室内保暖不好偶感风寒,咳嗽、打喷嚏,体温偏高。姚留记得知后立即把人送到县医院检查观察,虽然很快被排除,但必须再隔离观察14天。昨天电话随访时,俊芳急得直哭。老姚百般劝慰,细心安抚:“还有两天,坚持就是胜利!”今天,他怕俊芳坚持不了,便特意到她家门前隔壁喊话:“风雨过后,定见彩虹啊。”临末了俊芳说:“伯,俺听您的!再隔离一天。”所以,当三个小时后,俊芳听到姚留记去世的消息时,她惊讶地说:“我不信!”
  这一天,全村人都宅在家里,没有人相信!因为姚留记10点钟向镇防控办汇报了随访情况后还在开着车宣传……
  冢头北街紧邻的郑(州)、南(阳)西线(也称S231线),出禹州进入郏县斜穿冢头而过。公路在北街区域内形成了一公里多的马路经济带,两三层的小楼一幢接一幢,汽修门市、批发门市、生活超市、生产物资门市一个接一个。经营者有北街居民也有附近的群众,区域分散,人员庞杂。封门闭户、宅人限路,姚留记在这里费劲最大。10点过后,他开着代步车再次来到这里。
  人格魅力是最丰富的实力。自防疫宣传开始,姚留记开着代步车还真没有碰上几个扎堆说话的。北街人好像特别理解他,他像乐团里有经验、有魄力的指挥,手动乐起,掌按音止。如果真有三两个人扎堆说话,车没走到跟前,人就主动散了。老姚的代步车成了他的化身。大路两边户主“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一听见喇叭响,就会停手驻足,平心静气地专门听听老姚今天有啥“新闻”,有啥特殊“交代”,有啥新的搞笑“语录”。前几天他的顺口溜加了“陪陪老婆、陪陪老公”,大家一听就笑了。这老姚,防“疫”就防“疫”吧,还把北街村的家庭弄和谐了!
  人在家宅的时间长了,思想这只活跃的猫咪,跳一跳蹦一蹦,难免会出现新情况。最近,姚留记的顺口溜就不断增加新内容。老姚的这些顺口溜,好听易记,增加了大家倾听与接收的兴趣,有的甚至成了人人会吟会唱的“满街溜”,让最难控制的街区成了镇党委政府最放心的地方。
  车辆封存,强开丢人;聚众打牌,麻烦自来;扎堆聊天,容易传染
  今天,老姚本该下午去卡点值班,冥冥中,好像是上天有意增加了一次。他结束了上午的巡回宣传,11点回到家。平时爱吃羊肉的他特意给老伴爱琴说,想吃老伴做的手擀面条。这手擀面条本是老伴爱琴的最爱,不知咋的,他今天却要吃。老姚看看距离吃午饭还有点时间,便又开车来到卡点。
  老姚是个出名的长跑健将。去平顶山女儿家看外孙女,老婆孩子坐汽车,他跑着去,走着回。参加过两次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郑开马拉松赛则连续参加了六七次。卡点和家之间仅有300米的路程,老姚却仍要开着他的小车往返,除了要赶时间,还有不错过沿途宣传机会的用心。
  卡点设在省道S231线与柏堂路交叉处北街村方向的路口。柏堂路是一条由郏县最北端的柏坟周村至堂街镇的县级路,因可以直通平顶山市,现已升级为市级路。南行300米是留记的家,800米即为镇政府。这里平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煞是热闹。此处设卡可谓控制中枢,恰到好处,受到了市、县领导的称赞。   1月26日夜间卡点开始值守,至2月4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鲁延锋说:“从这个卡点经过最多、值守时间最长的就是姚留记父子。”
  姚留记的大儿子姚民强,是由镇衛生院统派到附近秦楼村的村医。县指挥部一号令下达后,老姚比秦楼村党支部书记逼得都紧,大年初一一早就催儿子回村里看看有没有疫情。秦楼是个有几百口人的小村,情况相对简单。老姚生怕年轻人思想麻痹,每天晚上会打一次电话问民强:“啥样?有没有情况?”有老爸这种较真的认真劲儿,民强每天早中晚都自觉地从这里往返经过。
  北街村有党员85名,值守人员在全体党员中确定。疫情当前,党员率先。大家纷纷报名,党支部决定65岁以上同志可以不参加值班。老姚68岁了,本可以不值班,但他是支部委员,不光值班还得带班,关键他还是村医,更关键的是他对疫情防治太上心,每天不到卡点来看看,他心里好像就少了点啥。来了以后为过往人员测体温、做记录,让宣传车停在路口把顺口溜和播报的内容重复一遍又一遍。是在树立卡点的声威?是在提醒值守人员严格把控?是警告过往人员遵守规定?……说不准。反正他有空就来,来了就播放。
  姚留记在卡点停了半个小时后接到老伴的电话,说面条做好了。放下电话,老姚似乎有点“意犹未尽”,又给一个过往的人量完体温,才起身开车,回家吃饭。
  人的生命长度谁也无法预料,但从一些偶然又意外的现象去观察分析,似乎总能找到一些人与时间与生命赛跑的正常与异常。
  姚留记到家后,老伴已把面条盛到碗里。他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坐也没坐;好像有什么话想说,却又什么也没说。爱琴知道这是他心急的表现。自己的男人讲自觉好自责,怕耽误值班时间。做了两碗面条,用大一点的碗给他多盛些,他却坐也没坐,端起面条站着吃了一半就放下碗,向院里看了一眼后就又出门了。往日出门时,老姚都要给老伴说一句“我出去了”“我去诊所了”“我去卡点了”,可今天没有,他什么也没说。出门开上喇叭还响着的代步车,就走了。
  耍小聪明,毁掉一生;广大群众,不必惶恐;防控疫苗,研制当中
  伴随着顺口溜广播,老姚的代步车再次回到卡点。
  此时,在卡点值班的有老支书李国定、村党支部委员朱鸿彬。看老姚来了,国定开玩笑:“这么快呀,咋吃哩!”
  “就这也晚了……”姚留记说。
  最终还是怕晚!此时为中午12点40分。
  把代步车在临时帐篷对面停下。广播继续,值守工作开始。从南面过来一台越野车,车上两个人,测体温,作记录,提要求……这程序已规范化。
  又一辆三轮车,姚留记上前伸出右手把体温计递给驾车人测体温,手收回时顺势坐下,随口说了一句:“可不得劲儿!”一下子就歪在了椅子上。
  李国定、朱鸿彬一步蹿出帐篷……
  老姚的儿媳妇李素贞在卫生所值班。第一时间赶到……
  镇卫生院在岗的十几位医生飞速赶来……
  县120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来到老姚身边……
  13点零9分,村医姚留记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其他文献
奉俊昊的才华,曾被昆汀形容为:“像斯皮尔伯格一样的鼎盛时期。”而奉俊昊的这部《寄生虫》,集合了犯罪、喜剧、悬疑和社会批判等各种元素,在故事节奏上近乎完美。本文从不同角度尝试分析解读电影中的部分问题。  片名《寄生虫》便有多重含义,不仅仅是指那些穷人寄生在富人家里,还有一个双向的含义。导演奉俊昊说:“富人也要依赖穷人照顾,司机、保姆、洗衣工、私厨,所以‘寄生虫’也可以称呼那些有钱人。”  电影里的寄
期刊
唐雪娇简介:湖南益阳安化人,现为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松山湖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化云台山文学社社员。自七岁开始接触书法,初学清末安化书法家黄自元楷书,后学唐楷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习得唐楷的严谨法度,自那时打下了书法的坚实基础。现主修行书、兼习草书,主攻二王、赵孟頫。笔耕不辍、书艺渐长,融诸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俊美、飘逸书风。  唐雪娇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在安化县云台区木榴
期刊
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的这个春节,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像野火一样在中国大地四处蔓延。一时间,汹涌的疫情牵动人心的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钟南山、李兰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看见了白衣天使被消毒水泡皱的手,被口罩“毁容”的脸,也看见了一群普通的人,他们用特有的方式驰援武汉、传递爱心。虽说不上惊天动地,但每一个都值得我们铭记。  我是党员  连日来,在睢县城关镇疫情防控第一线,一个“女汉子”的身影时
期刊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  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多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春运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这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有的紧迫性、復杂性和棘手性,都被如此国情进一步放大了。  此间,《时代报告》面向全国征集了新冠肺炎采访对象与他们的真实故事:那些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或其家属,我们聆听他们的“战役”故事,也传达着他
期刊
中国翰园碑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八朝古都开封龙亭湖畔,是由“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创建的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为一体,集古今中外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是开封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碑林之所以驰名中外,不仅有令人敬仰的“公涛精神”,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李公涛的长子,现任中国翰园集团董事长的李孝泉先生。  孝道
期刊
在洛阳市伊川县,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法医学专业,获得双学历。先后进修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高级培训班、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出国培训班、西安医科大学微型外科、北京针刀总医院针刀研修班等,潜心临床治疗和研究,集百家之长,纳众家之精,独创“脊柱定点复位手法”。 他是中华疼痛医药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会员、河南省风湿联谊会会员、西安医科大学微型外科学会会员。 
期刊
每周四下午是鐘南山的例行问诊时间,如无特殊情况,他会在两点半准时出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三楼1号诊室,问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他们通过专家热线预约,提交病例后由钟南山的助手们筛选,紧急的病患有可能得到优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几人能坐在钟南山面前,获得和钟南山至少半小时一对一的诊治。现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个月。名声最盛时,约他看病的人甚至排到两年后。  门诊被钟南山视为“必要的事情”
期刊
黄河之滨,古都汴梁;  皇天后土,孝星绽放。  在开封这片有着2700多年历史,饱经黄河忧患、历经人间沧桑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出蔡文姬、李清照等女中豪杰。日月更替,风生水起。在21世纪的今天,又催生出了一位“全國孝老爱亲好人”、“全国爱老敬老好院长”、河南省“爱老之星”,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她就是开封市五福爱心护理院院长魏丽华女士。  魏丽华是一名下岗女工,创办五福爱心护理院,代天下儿女尽孝
期刊
2月2日,面容清癯、略显憔悴的钟南山再次坐在媒体镜头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他说:“确诊数量现在是升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相信不会太长。”这无疑给了全国人民以信心。  疫情迅猛如火。  回顾17年前的非典,从2002年12月15日广东河源报告第一例患者,到2003年8月7日,全球总计8422人感染,919人死亡。其中,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而如今,自2
期刊
新年伊始,疫情来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天瑞集团高度重视,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为切实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确保一万八千名干部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下属各企业分头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小组,完善信息报告程序和制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1日上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