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塬上第一红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1日,由于第十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的召开,记者有了与洛川县的第四次“亲密接触”。沿包茂高速行驶,当看到“大苹果”标志性建筑时,我就知道这是到洛川了。驶出高速,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筑群就将你包围其中,“大苹果”“苹果城”“西部农资城”“气调库群”等等建筑令人应接不暇。这些几年前记者采访时还只是出现在规划方案中的建筑,如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洛川人实现心中的“苹果梦”保驾护航。
  如今的洛川通过发展苹果产业,64万亩耕地中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农民收入的95%来自于苹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超过万元;60%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12%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76%的农户拥有小汽车;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3.9%下降到现在的2.8%。
  从6亩到50万亩,成就黄土高原果业创举
  说起享誉世界的洛川苹果,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在70年前洛川当地根本没有苹果。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在纷飞的战火中,用毛驴将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栽种在自己的6亩地里。当时乡亲们不认识苹果树,甚至嘲笑他“种这些‘干柴棒棒’能当饭吃?”谁都没想到的是,十年之后,李新安在当地却搞出了名堂,并且被推举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59年国庆前夕,毛主席品尝了李新安邮寄的洛川苹果,亲自叮嘱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洛川”,信中说,洛川县栽植苹果,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举”。随后,全县先后有50多个村子建起了果园,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苹果的致富经在洛川传扬开来,如今50万亩苹果树让洛川果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年来,洛川苹果的品牌资产不断积淀,并且历久弥新。洛川苹果以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风味浓郁、绿色保健而久负盛名、享誉中外,累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各项大奖180多项,先后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供苹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供苹果”“广州亚运会专供水果”,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产品”等28项品牌和冠名权。
  成为这些重大赛事或者国际展会的专供产品,不仅证明了洛川苹果的品牌过硬,也是一次次绝佳的事件营销,为洛川苹果提供了一份份强大背书。
  从5万亩到50万亩,可以说,洛川苹果是李新安老人留给洛川的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在短短几十年间,洛川苹果不仅造福当地经济,引领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而且还在品牌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中国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代表享誉世界,产品出口东南亚和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荒地”到沃土,小苹果带来致富希望
  如果没有李新安在自家的6亩地里开创性地栽种苹果,或许也会有他人为摆脱黄土高原上的贫困尝试着寻找其他致富途径,但苹果与洛川的“邂逅”绝对不会来得如此之快。
  著名国学大师黎锦熙在为《洛川县志》作序时,开篇第一语便写道:陕西“今县近百,夙多望邑,惟洛川名最不著”。并描述当时的洛川“山原无林、川沟无水,崾崄圪崂,沟谷登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黎先生的一席话形象地描绘出洛川当地的地貌特征。据县志记载,1949年洛川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每年有两万多亩耕作土壤被地表径流冲走,以农为生的洛川粮食亩产仅有70多斤。
  世世代代的糧农在这沟壑纵横的土地种粮食并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李新安让苹果在洛川大地上开了花结了果,这让祖祖辈辈以种粮养家糊口的洛川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让他们眼里无用的“荒地”变为了如今的沃土。
  1974年5月,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鉴评会上,洛川的“新红星”在五项指标中有四项及总分均超过号称“世界水果王牌”的美国蛇果,获全国第一。洛川苹果在当时引起全国农业专家的高度关注。经过专家们的实地考察发现,洛川是全部符合苹果生长七项指标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洛川苹果之所以成功跻身知名区域公用品牌,除了人为因素,还真的要感谢上天赐予洛川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洛川是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中国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之一,这里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钾、钙、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自然资源条件。
  从重营销到创品牌,洛川苹果的崛起之路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以把洛川苹果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知名”苹果品牌和引领全国苹果产业为目标,突出内部营销体系和外部营销网络建设两个重点,按照“争创一个品牌、联结一个企业(合作社)、开拓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的营销模式,努力实现苹果产业的“三个转变”,即由简单生产向现代化装备配套、标准化有机化生产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式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大市场营销转变,不断探索洛川苹果品牌建设的新路径,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果农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可追溯体系,强化果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核心。近年来,洛川县把果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作为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中之重,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监管。
  2013年以来,以苹果标准年建设为契机,洛川县组织相关专家先后制定了多项涵盖全产业链的苹果标准体系,使果用物资投入品、生产技术、加工、贮藏及运输等环节有标可依,进一步规范果业生产及品牌营销行为,做到“生产标准统一、质量品质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包装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统一”五统一。
  同时,建立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行果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准出贴标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全面强化果品的质量安全工作。   另外,为了规范当地苹果销售市场秩序,让消费者吃到真正好吃的洛川苹果,洛川建立了“一配送、双联保、三严查、四准入、五统一”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禁用、限用及不合格农业投入品的销售和使用,解决以苹果生产为主的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有机、绿色、无公害果业发展。
  二、政企合力+引进服务,打出发展电商组合拳
  2013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达到350亿,电商气氛越来越浓厚,洛川县就在这个风口期入局,以洛川苹果作为主打品牌,全力发展当地电商产业。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耕耘,洛川县的电商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2015年,不仅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国农村电商三个试点县之一,还成为了陕西首批四个“村淘”县之一。
  同时,还引导当地苹果合作社转型公司化和龙头企业触网转型。洛川是典型的“一县一品”示范区,而合作社在“互联网+一县一品”中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
  阿里巴巴首次年货节,洛川苹果在农村淘宝“上线”仅11个小时,就卖掉了18万斤。
  三、多平台合作,打通苹果流通环节
  洛川县完善电商产业发展,不仅建立了电子商务园区,还积极与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全力发展本县物流快递产业。
  为推动洛川苹果上行,除建造电商产业园区外,洛川县还积极与第三方平台广泛合作,以实行全网营销,打通上行通道。截至目前,洛川已与第三方平台(天猫、京东、一号店、邮乐网等)合作,进行苹果的销售,通过电商渠道日销售达5000~13000多单,近年来通过网上销售的80万吨苹果累计增收达6.4亿元。
  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将引进大型选果线5条,提升冷(气)储藏能力
  为了让洛川苹果更好的走向市场,洛川县率先在延安市完善苹果产后整理工作,目前已经建成方旭果业、湘合兴果业等选果线31条,贮藏气调库820座,苹果贮藏能力达到41.54万吨。
  在完善苹果产后整理工作中,洛川县还对未来三年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把苹果生产转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把品牌营销轉向“洛川苹果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把田间地头混级销售转向统一分拣、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冷藏冷运、以质论价销售;把分散经营转向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联合为主体的集约化营销上来。
  通过不懈努力,苹果产业一产鲜果的收入将达到30亿元,二产收入将达到10亿元,三产收入将达到3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将实现洛川苹果百亿元产业发展的目标。
  五、“开门办节会”“走出去推介”相结合,提升品牌知名度
  品牌传播是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洛川县采取“开门办节会”与“走出去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在2004年至2006年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东盟“10+3”果品企业家圆桌会议,2007年至2017年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和第一届、第三届世界苹果大会。通过不同形式节会的成功举办,洛川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
  同时,采取品牌嫁接的形式,先后取得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29项冠名权。2009年洛川苹果入选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并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洛川苹果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政要,摆上了国家级和世界级重大活动的国宴招待台。
其他文献
10月13日上午,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改革创新有关情况,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副局长吴晓玲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雷刘功主持发布会。  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种业发展,可以说,种业深化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张延秋表示。  张延秋在发布会上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现代种业发展。
期刊
五年前,吕虎贲不敢在街边早餐店“过早”。  五年后,吕虎贲“过早”很随意,随便进哪家店都很放心。  在湖北省襄阳市生活工作23年,吕虎贲爱上了襄阳牛肉面。  作为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治安大队行动中队中队长,吕虎贲负责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查处工作,曾办理过一批涉及襄阳牛肉面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件。  吕虎贲如今的放心,不是“盲目自信”——除了涉牛肉面食品安全问题基本上已是“零发案”,还有早餐店的一些小变化
期刊
10月17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2017年三季度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有关情况。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了三季度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并对后期走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唐珂介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不论是粮棉油等大宗产品,还是肉蛋菜等鲜活产品,总体都企稳回暖。“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均值为96.56(以2015年为100),环比下降1.13个点,同
期刊
十八大以来,我国奶业从供给侧入手,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通过生产、收购、运输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打造安全的奶源基地,奶业竞争力增强,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成为行业共识。不过,一些专家建议,中国乳企离消费者的期望仍存在距离,需要学习世界上成功乳企经验,发展民族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  “土牛倌”当上了“新奶农”  “这几年我可是上了三个台阶。”说起奶牛养殖的变化,河北省深州
期刊
“卖山卖水卖生态,卖茶卖牛卖健康。”在近日于贵州省凤冈县召开的第十二届(2017)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上,凤冈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继松如此定义自己的工作。前半句容易理解,凤冈县山美水美环境美,“卖”起来底气十足。当地的茶也很有名气,土地中富含锌和硒,让“锌硒茶”名满天下。这里的牛又有什么样的卖点呢?  一头牛20万元,凤冈牛好在哪里?  2016年,央视7频道致富经栏目对凤冈县龙滩口天泉绿地生态农牧开发
期刊
10月16日上午,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产业扶贫有关情况。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河北省平泉市人民政府市长曹佐金出席并答记者问。刘北桦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的重要思想,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务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期刊
10月17日,农业部就三季度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后,围绕农产品市场热点及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了解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记者:今年夏收小麦收购基本结束,请问市场运行情况如何?  负责人:今年夏收小麦产量略增,品质明显提升,各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新麦上市后小麦市场运行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价格稳中趋升。据农业部监测
期刊
随着90后陆续为人父母,在职场、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00后开始迈入大学校门,为进入社会摩拳擦掌,90后和00后这些年轻人的市场喜好,成为品牌运营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无视纪律……90后们被前辈们打上了很多标签,又拒绝标签。除去一些刻板偏见,90后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宣扬“老味道”“传统手艺”的农产品品牌还能不能让年轻人买账?年轻人接受什么样的营销方式?……日前,IB
期刊
“养驴可比种地强多了,养一头东阿黑毛驴相当于多种二亩地哩。”年过七旬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老房身村村民巴特说:“我们家养了三头驴,卖了差不多能落个两万块钱吧。”  近年来,毛驴养殖成为部分贫困地区人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在某些人眼里也许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在秦玉峰眼中似乎再正常不过:“驴养殖综合成本低、开发价值高、市场潜力大,不仅适合小规模大群体,也适合小区和大户集中养殖。”  
期刊
粮食安全是我们主要关切的一个问题。随着资源减少和人口的增加,更好的农业和更安全的食品储存的智能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色列人不仅发现了奇迹般的方法绿化自己的沙漠,而且还通过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发展合作组织MASHAV等渠道向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滴灌  以色列滴灌和微灌如何影响外国粮食供应的最近一个例子是“Tipa”,这是一种以色列开发的套件,最新的型号可以自动清洗,无论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