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2021年分类总目录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基于宏观、历史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范式,我们尝试建立一种理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发展视角.在这一视角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适应农业农村农民职能定位历史性变迁的制度重构过程;是适应中国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和集体经济职能转型,重塑国家、集体和农民关系的过程;是对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双重职能动态演变的适应性调整过程;是包含农村土地产权的实现机制,在发展基础上通过配套改革实现从法律权利到经济权利转变的系统演进过程.在对发展的解释上,西方产权理论的核心观点-私有产权有效论和公有产权
工具理性作为多元理性的一种范式,其意是指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细的科学计算来实现效率或效用的最大化.自由政治浪漫主义力图通过制度的移植、设计、建构和完善,以保障公民个体民主、自由权利的实现.在自由政治浪漫主义形态形成的进程中,工具理性中的制度理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具理性的立论基础引领了自由政治浪漫主义的价值方向;工具理性的制度关切奠定了自由政治浪漫主义的希冀偏好;工具理性的思维特征形塑了自由政治浪漫主义的认知理路;工具理性的核心主张助推了自由政治浪漫主义的行为模式.
西方现代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表明,重要的议题不是不要黑格尔,而恰恰是如何与黑格尔展开有意义的对话.伽达默尔公开表示要继承黑格尔的遗产,他的哲学解释学本质上是一种"新黑格尔主义".在伽达默尔眼中,形而上学是黑格尔的重要思想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庙宇中的至圣神.致力于恢复辩证法的名誉,这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郑重承诺,他赞美黑格尔的辩证法永远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源泉.黑格尔给伽达默尔在科学时代反思科学的界限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把黑格尔思想视为一种敌视自由和进步的理论,这是对黑格尔的误解.伽达默尔特别以黑格尔对法国大
作为一种深度嵌入社会的智能技术,算法对社会主体的权力权重产生了显著影响.国家的算法权力是国家治理的一种行为机制,是国家权力的基础性治理运用,其秩序建构是有效治理的基础,且具有权力扩张的发展趋势;资本的算法权力具有资本寡头进行利益合谋、权力融合和政治谋划的谋利偏好;公众则在国家与资本的双重算法权力影响下出现认知性裹挟、自主性消解和权利依附性等被动特征.算法的主体性权力特征构成了国家能力主体博弈风险的生成基础,表现为国家与资本对算法的社会控制能力博弈,国家与公众的算法意识形态能力博弈两种风险样态.对博弈风险进
就人的尊严的维系和保障而言,合理区隔是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法律措施.合理区隔体现了尊严实现机制上的环境需要,维系了保持平均距离的礼貌规则,确立了个人自治的私人领域.在法律上,要肯认人独处而躲避世人的自由、保护主体不容他人知悉的隐私、划定外人不得窥视的私密空间、禁止社会场合中的冒犯性接触.在合理区隔的法律限度与法律规制上,要将私人自治与公民职责统一起来,以社会一般共识来定义冒犯的标准,同时,要清除种族隔离、社会排斥和以非法的手段强迫他人失踪或与外界隔绝的做法,使人的尊严真正得以实现.
从文学汉语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即回到文学的根本基础(语言)上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把文学的发生置于语言的实践过程中思考,是最能合理且最为有效地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内部方式.文学汉语实践沿着文学汉语的汉语造型、主体意识和文学形式这三个维度展开.汉语造型指向文学汉语的"理",实践主体指向文学汉语的"情",文学形式指向文学汉语的"文".汉语造型在文言与白话、汉语与欧化、标准语与方言之间改变着"理"的结构;实践主体在中国传统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以及国家、国民与个体的关系中激荡着"
语言是人类群体的文化符号和交流工具,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语言现象开展了大量研究.近代以来,在语言的讨论中普遍出现一些认识误区.把语言作为与群体同生共死的本质特征,造成语言稳定、独立的印象.在语言文字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语言和记录语言的文字始终与社会一起变化,需要在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认识语言的性质.在以社会发展为背景的讨论中发现,语言具有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与族际交流的双重功能.由于语言是各族群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凝聚象征,语言政策成为多族群国家的敏感议题,各国民族主义运动和"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普遍出
《野草》是鲁迅整理自我的产物.串联《过客》《死后》《影的告别》《求乞者》《失掉的好地狱》《希望》《颓败线的颤动》《复仇》《复仇其二》《墓碣文》《这样的战士》诸篇什,所见乃一无所逃于天地亦无所逃于生死的个体,漫无目的地存在,只能以过程为目的.唯黑暗和虚无乃是实有,希望和绝望同归虚妄,意义的寂灭产生"肉薄虚妄"的行动哲学.最后归于向庸众和自己的"复仇".由此可见,鲁迅是以"我"之"必无"所生成的行动,期之于"他者"之"可有"所唤发的行动,和合而成反抗的力量.而他临死之际的"夜记",
《解放与改造》由张东荪在1919年创办,在五四时期风行一时,影响极大.刊名中"解放"的涵义本有整体性、对抗性的破坏倾向,故杂志对西方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现有政权均取革命立场,倡导在"解放"一切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同时,以讨论、宣传社会主义为职责,高谈主义而不重具体问题之研究、解决.然而,1920年梁启超、蒋百里等欧游归国,接收并整顿《解放与改造》,更名《改造》,扭转了此前由张东荪主导的革命倾向:舍弃"解放"中所带有的破坏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均取渐进改造方式;同时,不再
一、话语研究的动因和理论自觉文老师好,非常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首先要对你表示衷心祝贺,就在不久前你的论文《从"闹"说起——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翻言"问题》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