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抑制房价不现实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物业税”这个新名词出笼,至今热议不止。小税种,大讨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社会大众对税收问题越来越关注,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在一波又一波的热议中,夹杂着对物业税的种种误解。
  
  误解一:物业税是我国要开征的一个新税种
  这个误解是由“物业税”这个新叫法引起的,其实就是房地产税,或房产税的另一种说法。不少国家都开征了这个税,我国也不例外,其实早就有这个税,并有两个税种。一是城市房地产税,另一个是房产税。前者以《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的形式于1951年由原政务院颁布实施,后者以《房产税暂行条例》形式于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1986年房产税开征之后,对内资企业和个人统一征收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仅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2009年,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统一征收房产税,我国房产税制度实现了内外统一,也彻底结束了我国对内外资分设税种的历史。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同时,现行政策规定对个人出租住房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对一些房产规定免税,包括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免税。对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条例还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定期减征或免征房产税。
  与国外相比,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征税范围不同。我国是针对经营性房产,而且不含农村地区的房产,而国外一般是全覆盖,包括经营性的和非经营性的自己居住房产。二是计税依据不同。国外一般按照评估值计税,我国是按照原值计税。
  由此可见,我国并非没有物业税,只是由于对个人非经营性房产免于征收,使大多数人感觉不到这个税的存在而已。
  
  误解二:物业税或房产税可以抑制房价
  有一种观点认为物业税能打击投机性购房,是有效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一柄利器。房价的过快上涨,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经济学来分析,任何物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要么是需求过旺,要么是供给不足,或二者兼而有之。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供给不可能是无限的,尤其受到土地的约束。而从需求来看,作为安家立业的基本条件,具有很强的刚性需求。但同时又可以是投资品,作为投资工具,可以有无限的需求。
  征税,无论保有环节的税收,还是交易环节的税收,其作用是增大交易成本,包括持有成本和销售成本,但成本不决定价格。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预期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以转嫁出去的,税收也不例外。能炒房的人,不会在乎持有房子期间交一点税,到时候都能从房价中收回来。现在的房产交易流行“净价”方式,所有税费由购房者负担,包括所得税在内。
  物业税调节房价的前提是税负不能转嫁,通过税收拿走炒房者的一块收益,得利少了,炒房的人才会减少,住房的投机性需求才会减弱。否则,税收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反的,不是抑制房价,而是推高房价。尤其是在住房刚性需求旺盛的条件下,更是为炒房者提供了机会。
  还有一说,征税会扩大住房持有成本,迫使那些持有几套住房的人“吐出”一部分房子,这样可扩大住房供应,从而抑制房价上涨。对住房消费者而言,保有环节征税,会增大养房的成本,对部分潜在的住房消费者的选择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住房需求结构,或者说住房消费结构,对住房需求总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难看出,用税收手段去抑制房价,其作用是不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是无效的。除非是征收重税,一下子把房价推高到无人接手的地步,或使炒房者在等待房价上涨过程中无法承受重税,这样想炒房的人就会退避三舍。但这是一种休克疗法,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以这样的方式来抑制房价,与通过强制取消房地产市场来抑制房价无异,显然不可取。
  
  误解三:物业税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减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这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很难成为现实。这其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能否成为地方主体税种?在西方国家看是这样,但在我国则未必。因为我国基层政府的职能远远大于西方国家的基层政府,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稳定等等都是地方政府的职能,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也需要基层政府来贯彻落实,“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在这种格局下,靠物业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是不现实的。而且交税需要家庭的现金收入,越是收入水平低的地方,征收的税就越少,更难满足基层政府的需要。
  二是即使真的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是否就能抑制房价?这是只想到了减弱地方政府卖地的冲动,以避免地价更高,而没有想到,地方政府要想收到更多物业税或房产税,也会希望房价上涨。无论是按照购房原值征收,还是按照评估价征收,只有房价越高的情况下,才会收到更多的税收。税收动机与房价上涨是一致的。
  三是假如物业税成为了地方主体税种,地价也真的降下来了,房价是否会随之下降或减缓上涨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房价决定于需求状况,降低地价只是增大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假如在市场上能卖20000元/平米,开发商决不会因为地低降了5000元而把房价也下降5000元,按照15000元/平米来出售房子。城镇土地是公共所有,进入市场即意味着资本化,能带来多少收益应由市场来决定,不应人为压低地价,除非是用于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人为地压低地价来实现普遍的低房价,那是不公平的做法。房价应当是分类分层来调控,对于高端房,可以完全交给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所需要的一般住房,应主要通过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来提供。
  可见,寄希望于把物业税变成地方政府主体税种,来“曲线救国”抑制房价是不现实的想法。
  
  误解四:物业税是政府工具箱里的一个工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从社会对物业税的热议中不难看出,税收被完全当成了政府工具箱中的一个随取随用的工具,或仅仅被当成一个政策工具来看待的。调整旧税,或开征新税,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以法律的手段来合法剥夺私人财产,不应当是随意的,应当有严格的法律程序。我们已经吃了“乱收费”的许多苦头,不能再次重演“乱收税”的景象。应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不可为了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目标,随意地加税或开征新税。把税收完全工具化,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老百姓。(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其他文献
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父亲是作家,母亲是画家,我很幸运地接触到很多文艺界名人。因为人和人确实不太一样,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而有的人却能在时时处处都大放光彩。他们在读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导,但是接触到他们,那益处就太大了。比如看齐白石老人画画,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觉得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
期刊
近年来不少地方国土官员纷纷落马。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62%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风险最高,排位第一 。    潜规则面前国土局长纷纷倒下    “为什么大家都叫‘拿地’,而不用‘拍地’,这说明里面有门道,‘拿地’条件政府可以设置,规划政府可以改变,一切主管部门说了算。”温州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到。他甚至直言,土地市场操作基本上潜规则先行。  权力大,监管不到位,潜规
期刊
在很多人眼里,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是“官中之官”,上可以直接担任党的书记或者行政主官,下可以“号令百官,莫敢不从”。组织部掌握着最为重要的选人用人的权力,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据人民论坛杂志社调查结果显示,47%的受调查者认同组织部长的岗位风险高,位排第五。    组织人事权的强大吸引力    权力越大,关注的人就越多,需要处理的关系就越复杂,工作的难度就越大,面临的各种诱惑也更多。對
期刊
什么是官场高危岗位?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指责任重大或事故高发,最容易被问责的领导岗位;有人认为,是指情况复杂、人事关系盘根错节,最容易 “中暗箭”、 跌跤子的领导岗位。但人民论坛杂志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心中的“高风险岗位”,还是那些最容易在廉洁问题上“出事”的领导岗位。而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公安局长、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建委主任、 市委书记、安监局长、国企老总、房管局长被列为“高危
期刊
近几年来,不断曝出的黑幕让一些公安局长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湖南耒阳公安局原局长肖强,河南南召公安局原局长李平,山西大同市公安局原副局长郭亮,……一个个公安局长相继落马。据人民论坛杂志社调查结果显示,51%的受调查者认同公安局长岗位风险高,位排第三。  这些落马的公安局长,如果把他们的履历翻到十年以前,很多都是“根正苗红”的“优秀干警”、“明星警察”,有的甚至是“明星局长”,著名“打黑局长”。
期刊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有这样的气魄和胸怀,不仅办好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党校,也要办好只有中国才有的参政党的联合党校  ●現在,全党学习,全民学习,全社会都在学习。党外代表人士到哪里学习?请到社会主义学院来    这不是一般的学院,而是有着政治殊荣的高等“政治学院”    人民论坛记者:不少公众甚至一些中共党员干部都不太了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您怎样给大家介绍这所学院呢?  叶小文:
期刊
上海人爱读书,由来已久。爱读书的上海人,对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也是情有独钟。这项历经30年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影响全国,蜚声海外,已经成为我国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群众性的读书活动,先后被党中央赞誉为“上海工人阶级的创举”,被市委领导肯定为新时期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四大发明”之一,被市民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2009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它“全民阅读活动优秀
期刊
调研背景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长效措施,也是防止用人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决定干部选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作为中组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单位,永康市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规范、创新干部初始提名作
期刊
担忧    在网络里,党政官员是“弱势群体”  在当前的网络中,官员很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说话可以不负责任,这很可怕。我们不是怕老百姓的监督,我们希望倾听民声,但现在网络上有一种不良现象,党政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只要有一点不妥,哪怕这只是谣传的,就可能被网民群起攻之,无限放大,让人受不了。  应该说我们政府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也在推进,我们有正常的体制机制的渠道
期刊
当权者不愿意被监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愿不愿意是一回事,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当今的政治生态。面对着时代潮流,背靠着政治传统,身处在选举体制之中,国外的政要们还是不能不直面和接受网络监督。    网络传播几乎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外国政要也常常面临“网络追问”    网络潮流,浩浩荡荡。国外政要都是弄潮儿,当今世界政治名流中,无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俄罗斯总理普京,以及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