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建筑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以何种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以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究的课题。文章通过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例,指出教师用实践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有利于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实践训练 建筑企业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颖(1957- ),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主要从事建构结构设计、教学工作;罗秋滚(1973- ),江西九江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研究。(江西 南昌 33003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173-02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智力因素、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要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要不断提高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高技能型企业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大熔炉”,近几年来,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为了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在教育理念上有了重大的更新。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是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实现以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如何深化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和谐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为建筑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目的
  
  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澳大利亚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均突出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原则,强调实践训练和教学,重视宽基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模式在我国一定范围内正在得到实验和推广。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引入,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我国职教课程理论和实践,在理念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变教学理念,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者职业素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根据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即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程实践为手段,以实现就业即顶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为建筑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要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和社会责任,我们认为建筑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应注重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改革的思路,突出实用性,贴近生产实践,与时俱进,做到“三增一减”。所谓“三增”,一是增加本专业教材中没有而实际生产中大量应用的内容;二是增加现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知识;三是增加在生产实际中的工程实例和案例。所谓“一减”,是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完成的情况下,删减教材中那些已被淘汰的或与专业不相适应的内容,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自编教材、讲义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实践体现职业性
  教学实践体现职业性,是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所以,学校应尽量提供相应的教学生产环境,达到在同一教学环境完成一项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可以与建筑企业合作共同创建实验室或把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但对于某些专业,应该根据其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建产教结合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增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将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职业行为,通过实训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三)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
  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即针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有新的突破,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践、与时俱进,实现“零距离”教学的“专业教学标准”。要达到这一标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有利条件。“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能力,又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材理论知识偏多、偏深,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偏少,尤其是某些与行业规范相关的内容严重滞后。如果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验,照本宣科,则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生产一线的需求。“双师型”教师由于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对教材内容的孰重孰轻,能够合理地取舍,并能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内容及应用实例,有利于学生掌握生产实践知识。
  
  三、例证
  
  (一)实例1:结构施工图会审能力的培养
  1.现状分析。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建筑工程施工方向的人才。我们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对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5级部分班级进行了教学改革试点,首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结构施工图会审能力的培养》的模拟训练。因为施工图会审是建筑工程施工一项必要的且极为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关系到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也是欣欣向荣,高歌猛进。但某些房地产商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要求设计部门打破常规,不按正常时间快速交图,势必造成设计质量问题,因而施工单位施工图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施工图会审的能力是为适应建筑经济市场的需求。
  培养学生结构施工图会审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学习与生产相互脱离,只完成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就业后连一套建筑施工图都看不懂,很难适应建筑企业的需求。
  2.改革方法。教学改革首先是确定教学改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做法是:(1)修改“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2)修改教学内容。编写讲义、制作多媒体课件。(3)改革考核方式,将传统的以考计算题为主,改为以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并将实训成绩计入总评成绩,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4)增加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训练。例如,进行结构施工图会审模拟训练,针对一套建筑施工图,有步骤地进行施工图会审的训练。以7~8人为一小组,大家团結协作,取长补短,不但要求读懂建筑施工图,并且能发现图纸中的一些问题和错误,并将所有问题和错误填写在施工图会审单上,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改革成效。经过了这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同学们明确了就业方向,认清了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迅速提高,潜能的发挥犹如“滚雪球”般日见成效。由于经过了建筑施工图会审训练,他们不仅能够看懂建筑施工图,而且能发现图纸上的问题。因而在实习期间工作有较出色的表现,工作能力明显强于未进行改革的学生(据反映在一起实习的本科生都自叹弗如),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粗略统计,05级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共97名,现在顶岗实习有90多名,达90%以上。
  (二)实例2: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1.现状分析。我院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建筑设计方向的人才,《建筑力学與结构》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在日后从事建筑设计时能保证结构技术上的合理性。由于建筑系的学生“重外轻内”“重感轻理”,导致他们对该课程产生厌恶情绪。如果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改革方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明确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该课程知识对建筑设计的意义。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它的建成离不开艺术构思与技术的支持。建筑设计师必须懂得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有关知识,使所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既能体现艺术性,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2)明确对该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奈尔维说:“为了能够进行高度创造性的建筑活动,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门知识,但对建筑业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必须懂得每一个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一样。”对该课程知识不要求掌握很深,不必掌握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只要求做一般了解,重点要求掌握各种结构体系的布置原则及结构概念设计等。(3)开展模拟建筑师与结构师在设计中配合的训练。因为建筑与结构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结构体系与建筑功能和空间表现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建筑师与结构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完全创造出结构与空间形态完美结合的建筑。所以,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有必要进行模拟建筑师与结构师合作的实践训练,从而巩固和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3.改革成效。我们对学生就业情况作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率达98%,其中有10%的学生经过考试竞争进入甲级大型建筑设计院工作。从我们对部分学生的跟踪调查中了解到,这些学生在工作中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够合理地进行结构选型,在建筑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能够与结构工程师配合,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而未进行改革的毕业生就业率仅达85%,进入甲级建筑设计院为零,用人单位需要培训较长时间工作才能上手。
  以上两种专业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一致认为在学校经过了职业能力实训后,使得他们工作上手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自信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应该得到推广。
  
  四、结语
  
  通过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究,说明改革的意义是深远的。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了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满足了建筑企业和建筑经济市场的需求;其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带有工作过程导向已在实践中成功地得以应用,使学生有较快的适应工作的能力,与同类院校没有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这些都说明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与目标、以实践训练为手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为建筑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探究对促进高职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这种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不断的总结经验,将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7(4).
  [2]催延,郭家呈,等.立足产教结合,推进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07(2).
  [3]李冬冬,徐鑫鸣,等.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的互动效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2).
其他文献
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教务管理系统的引入,电子教学档案的管理已成为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针对二级学院在电子教学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
文章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严把项目“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提高项目研究的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提高
为建立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教练员培训体系,提高广大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教练员的运动训练学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练员素质结构的运动训
“以人为本”价值观强调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学用结合
<正> 一、分设帐户财务管理的现状据调查了解,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业务内容繁杂,分设帐户过多如:附设卫校、分院、服务公司、工会、食堂、基建、托儿所
[摘要]工学结合形势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和紧迫性。文章从“以人为本,和谐兼容校企多元德育理念”“注重实践,着眼于学习和工作两个过程”和“‘授人以渔’,关注学生德育能力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对工学结合形势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德育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 示范性高职院校 德育创新  [作者简介]张国基(1954- ),男,河北定兴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正> 会计核算失真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随着医院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开展,这一问题不仅普遍,而且有继续扩大之势。这样,既不能如实反映一个医院的财务成果,又往往给一
一、成本——效果分析的一般方法医疗卫生成本——效果分析的基本前提是:对给定的资源水平社会(或决策者所涉及的管辖范围)希望得到最大的医疗卫生效益;或者给定卫生效益目标
<正>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变化,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卫生事业的经济改革问题。理论设想与现实要相适应。市场经济关系的加强,国家干预的减弱促使本问题的研究具
教育现在成了最费力不讨好的差事,特别是应试教育,几乎成为众矢之的。诚然,应试教育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但是将其视做万恶之源似乎不妥。所有教育形式的最终落脚点都必须是“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