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肝止痉针法与传统取穴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的实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益肝止痉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法,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优于传统取穴法。
其他文献
在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分界问题上学者提出了各种区分维度,但这些区分并非毫无问题,原因在于反映字面意义或真值条件意义的所言在语义上经常是不明晰、不完整的。不同学者之间存
阐释了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因素、外在条件及病理机制,认为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肝肾亏虚是其主要内因,经络气血瘀滞、痰瘀互结是主要病机。
本文探讨了我国历史上的牛李党争,对其的特殊历史背景及社会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巴赫金话语理论 ,以话语为线索 ,对这位学者贯通在语言学、文学、哲学、文化等诸多人文学科中的基本学理作了梳理和辨析 ,认为巴氏学说的要旨 ,可用四句
人们认为西美尔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为分析社会形态奠定了基础,但是英美国家的社会学教科书对西美尔的著作大多只当作一般的参考书或作为介绍冲突理论、交流理论或互相影响的辅
中国文学审美主体意识在古代表现为“小我”和“大我”的对立统一,西方则表现为“有我”与“无我”的对峙相合。进入现代以后,西方审美主体意识发展呈现为人文价值内涵不断增
间接反证说起源于德国民事证据法上的"间接反证",是指主要事实存在与否不明时,由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负反证其事实不存在的证明责任。间接反证说不要求原告对各个阶段的事
<正> 空气硫化的耐臭氧胶料由大约70~55重量份天然橡胶和30~45重量份三元乙丙橡胶组成。其中高分子量是三元乙丙橡胶大约为32~20份,低分子量三元乙丙橡胶为4~10份。硫磺约为0.64~1
背景命题是一种文献中很少讨论的言外之意现象,具有代表性的触发机制包括状语"根本"和"本来"。"根本"的作用是提示一个与所述命题相对立的、从广义上说要被否定的命题。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