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中国发生了3件让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大事。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举国再以“小平,你好”送走了老人,此时距香港回归只剩131天,老人生前表示过要到回归的香港看一看,未能如愿。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当日零时江泽民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开始履行防务职责。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党的重要会议,大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领路人”,江泽民担纲中国改革开放的“接力赛”,推动社会主义中国继续前行,“开创未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一首著名的主旋律歌曲——《走进新时代》诞生了。
从《中国有幸》到《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的词作者是大家已熟悉的曾写作《春天的故事》的蒋开儒。早在1996年的8月,当时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为迎接香港回归,策划创作一台组歌,邀请蒋开儒作词。他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立即开始动手。
计划组歌一共写10首,蒋开儒很顺利地写出了前9首,最后一首他想写成歌颂党的歌。没有党的英明领导,没有强大的中国做后盾,没有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香港回归就无从谈起。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思想,无论从组歌的形式还是内容看,这最后一首分量都太重了,蒋开儒一直在酝酿中,迟迟没有落笔。
谁知接下来就听到了邓小平逝世的噩耗,蒋开儒非常难过。蒋开儒是一个经历和阅历都很丰富的人,早年参过军,后来当过文化教员、文化馆馆员。1992年初,正在黑龙江省穆棱县当县政协副主席的蒋开儒,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东方风来满眼春》(记录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诸地的长篇通讯)。10000多字的报道,在灯光下,带着老花镜的蒋开儒逐行逐行地反复读,读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便怀揣2000元的积蓄,来到深圳考察。因为他寄希望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蒋开儒震惊,不久他就写了《春天的故事》,歌颂一位“老人”,这竞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词作者。
对邓小平感情极深的蒋开儒听到小平离世的消息,心情异常沉重。此时距香港回归只剩131天,他原本想着是小平同志一定会出现在香港回归的盛会上。此时他想起自己的亲身感受:以前有人养鸡,超过5只就不行,会被人说是搞资本主义,鸡蛋也只能自己吃,不能拿出去卖。现在刚刚把中国人发家致富的想法激活了,小平同志却辞世了……这怎能不让他忧国忧民、心情复杂?
蒋开儒一直在找一个切入点,想给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给即将到来的香港回归写首歌,并努力使其在艺术和思想上都超越《春天的故事》,但却一直被这种沉重、复杂的心情所笼罩。直到1997年5月,蒋开儒在电视上听到江泽民同志讲话时,笼罩在心头的阴影终于雾散云开,他的创作灵感又再一次被触发了。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江泽民这一句话,让蒋开儒特别感动,他和全国人民一样,坚信改革开放会继续下去。中国人以前是穷怕了,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就特别担心会不会又变回去,这下好了,不会变了。蒋开儒当晚一口气写出了这首新歌。这时,有几句话叩击他的心扉:“党心民心,心心相印,人民有幸,国家有幸!”灵感所至就把这首新歌的题目定为《中国有幸》。
1997年6月15日,包括这首歌在内的迎接香港回归的组歌在深圳公演。大家因蒋开儒曾创作《春天的故事》,对他寄予厚望,建议他对《中国有幸》进行修改,向党的十五大献礼。蒋开儒开始收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当时,多数听过这首歌的人都认为歌词很质朴,有平民化的特色,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修改。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蒋开儒开始对歌词继续进行修改、润色。在开头还添加上了“总想对你表白”这样的句子,使歌词显得更质朴,并且把歌名也改成了《走进新时代》。
洗手间里的抉择
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中央电视台决定为十五大创作一首歌曲。这时,深圳创作的《走进新时代》被推荐给央视。央视觉得这首歌的内容很好,但旋律还不够优美,难以传唱。央视就点将被称为“中国舒伯特”的曲作者印青,为《走进新时代》重新谱曲。
印青出生于艺术之家,父母均在部队文工团工作。青年时期一直在部队历练,是党和部队培养起来的一位成熟的音乐艺术家。在2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作品,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当兵的历史》《西部放歌》《天路》等。表达时代感的音乐作品,最能产生共鸣,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而这正是印青在创作上的特色。因此,他才会被央视点将为《走进新时代》谱曲。
印青果然不负众望,拿到歌词的当晚就把曲子写出来了,并且拿出了两个稿子,第一稿写得很雄壮,听起来感觉像进行曲,第二稿则要流行一点。随后,印青带着这两份手稿给自己一向敬重的前线歌舞团团长送去,想听听他的意见。团长看过后,说两稿都挺好,没再往下说,就去了洗手间。正好印青也去了洗手间,结果就听见团长在洗手间里哼歌,仔细一听,是第二稿,印青大喜:“成了,就是它了!”
印青后来回忆说:
当时是1997年8月,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中央电视台约我写一首为会议营造气氛的歌曲。他们把《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传给我,我一看就觉得词写得很好,挺打动我的。当时香港回归不久,又逢世纪交替,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祖国也有很强烈的信心。再回想过去中国走过的路,从唱着《东方红》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今天第三代领导人集体带领我们开创未来,虽然充满艰辛,但内心对共产党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信赖。这首歌虽然是主旋律歌曲,但写起来一点不觉得生硬,因为和我当时的情绪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境都是吻合的,就像在对朋友倾诉,旋律就从内心流淌出来了。
从春晚唱响全国
好歌好曲,还必须有好的歌唱家把它演绎出来,印青将《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拿给中国民歌四大名旦之一的张也。张也当年演唱《万事如意》给印青留下很深的印象,她的歌声透着祥和温馨,很像是“平民化”的倾诉,温婉时像一缕轻柔和煦的微风,流云般穿行于五彩缤纷的四野。《走进新时代》旋律质朴,很适合爱穿旗袍唱歌的张也天然无饰的气质,这也正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
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张也看了词谱,很自信地表示一定能唱好这首歌。儿时的张也就是听着唱着《东方红》长大的,对老一辈特别是毛主席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那种扬眉吐气的豪情异常熟悉,对“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欢快心情,张也也感同身受。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她每天都为祖国“改革开放富起来”所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自豪,为自己“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新生活而激动。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1998年,张也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走进新时代》。这首歌迅速唱响全国,也成功地载入了中国音乐史册。○
题图 张也
责任编辑 马永义
从《中国有幸》到《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的词作者是大家已熟悉的曾写作《春天的故事》的蒋开儒。早在1996年的8月,当时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为迎接香港回归,策划创作一台组歌,邀请蒋开儒作词。他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立即开始动手。
计划组歌一共写10首,蒋开儒很顺利地写出了前9首,最后一首他想写成歌颂党的歌。没有党的英明领导,没有强大的中国做后盾,没有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香港回归就无从谈起。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思想,无论从组歌的形式还是内容看,这最后一首分量都太重了,蒋开儒一直在酝酿中,迟迟没有落笔。
谁知接下来就听到了邓小平逝世的噩耗,蒋开儒非常难过。蒋开儒是一个经历和阅历都很丰富的人,早年参过军,后来当过文化教员、文化馆馆员。1992年初,正在黑龙江省穆棱县当县政协副主席的蒋开儒,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东方风来满眼春》(记录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诸地的长篇通讯)。10000多字的报道,在灯光下,带着老花镜的蒋开儒逐行逐行地反复读,读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便怀揣2000元的积蓄,来到深圳考察。因为他寄希望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蒋开儒震惊,不久他就写了《春天的故事》,歌颂一位“老人”,这竞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词作者。
对邓小平感情极深的蒋开儒听到小平离世的消息,心情异常沉重。此时距香港回归只剩131天,他原本想着是小平同志一定会出现在香港回归的盛会上。此时他想起自己的亲身感受:以前有人养鸡,超过5只就不行,会被人说是搞资本主义,鸡蛋也只能自己吃,不能拿出去卖。现在刚刚把中国人发家致富的想法激活了,小平同志却辞世了……这怎能不让他忧国忧民、心情复杂?
蒋开儒一直在找一个切入点,想给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给即将到来的香港回归写首歌,并努力使其在艺术和思想上都超越《春天的故事》,但却一直被这种沉重、复杂的心情所笼罩。直到1997年5月,蒋开儒在电视上听到江泽民同志讲话时,笼罩在心头的阴影终于雾散云开,他的创作灵感又再一次被触发了。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江泽民这一句话,让蒋开儒特别感动,他和全国人民一样,坚信改革开放会继续下去。中国人以前是穷怕了,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就特别担心会不会又变回去,这下好了,不会变了。蒋开儒当晚一口气写出了这首新歌。这时,有几句话叩击他的心扉:“党心民心,心心相印,人民有幸,国家有幸!”灵感所至就把这首新歌的题目定为《中国有幸》。
1997年6月15日,包括这首歌在内的迎接香港回归的组歌在深圳公演。大家因蒋开儒曾创作《春天的故事》,对他寄予厚望,建议他对《中国有幸》进行修改,向党的十五大献礼。蒋开儒开始收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当时,多数听过这首歌的人都认为歌词很质朴,有平民化的特色,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修改。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蒋开儒开始对歌词继续进行修改、润色。在开头还添加上了“总想对你表白”这样的句子,使歌词显得更质朴,并且把歌名也改成了《走进新时代》。
洗手间里的抉择
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中央电视台决定为十五大创作一首歌曲。这时,深圳创作的《走进新时代》被推荐给央视。央视觉得这首歌的内容很好,但旋律还不够优美,难以传唱。央视就点将被称为“中国舒伯特”的曲作者印青,为《走进新时代》重新谱曲。
印青出生于艺术之家,父母均在部队文工团工作。青年时期一直在部队历练,是党和部队培养起来的一位成熟的音乐艺术家。在2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作品,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当兵的历史》《西部放歌》《天路》等。表达时代感的音乐作品,最能产生共鸣,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而这正是印青在创作上的特色。因此,他才会被央视点将为《走进新时代》谱曲。
印青果然不负众望,拿到歌词的当晚就把曲子写出来了,并且拿出了两个稿子,第一稿写得很雄壮,听起来感觉像进行曲,第二稿则要流行一点。随后,印青带着这两份手稿给自己一向敬重的前线歌舞团团长送去,想听听他的意见。团长看过后,说两稿都挺好,没再往下说,就去了洗手间。正好印青也去了洗手间,结果就听见团长在洗手间里哼歌,仔细一听,是第二稿,印青大喜:“成了,就是它了!”
印青后来回忆说:
当时是1997年8月,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中央电视台约我写一首为会议营造气氛的歌曲。他们把《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传给我,我一看就觉得词写得很好,挺打动我的。当时香港回归不久,又逢世纪交替,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祖国也有很强烈的信心。再回想过去中国走过的路,从唱着《东方红》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今天第三代领导人集体带领我们开创未来,虽然充满艰辛,但内心对共产党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信赖。这首歌虽然是主旋律歌曲,但写起来一点不觉得生硬,因为和我当时的情绪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境都是吻合的,就像在对朋友倾诉,旋律就从内心流淌出来了。
从春晚唱响全国
好歌好曲,还必须有好的歌唱家把它演绎出来,印青将《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拿给中国民歌四大名旦之一的张也。张也当年演唱《万事如意》给印青留下很深的印象,她的歌声透着祥和温馨,很像是“平民化”的倾诉,温婉时像一缕轻柔和煦的微风,流云般穿行于五彩缤纷的四野。《走进新时代》旋律质朴,很适合爱穿旗袍唱歌的张也天然无饰的气质,这也正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
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张也看了词谱,很自信地表示一定能唱好这首歌。儿时的张也就是听着唱着《东方红》长大的,对老一辈特别是毛主席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那种扬眉吐气的豪情异常熟悉,对“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欢快心情,张也也感同身受。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她每天都为祖国“改革开放富起来”所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自豪,为自己“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新生活而激动。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1998年,张也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走进新时代》。这首歌迅速唱响全国,也成功地载入了中国音乐史册。○
题图 张也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