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海南渔民着色芽生菌病1例

来源 :中国真菌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cool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80岁,渔民,捕鱼时右手腕关节擦伤后出现棕褐色结节11年。组织病理检查:慢性肉芽肿样改变,HE和PAS染色均可见到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小体。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予抗真菌联合治疗(伊曲康唑0.2 g,1次/d,特比萘芬0.25 g,1次/d),治疗4个月后患者疣状斑块增生明显好转,随访中。
其他文献
The E3 ligase adaptor SPOP,overexpressed in the nucleus but frequently dislocated into the cytoplasm in all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 (ccRCC),serves as a
小国借助国际法挑战大国是国际社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小国与大国在国际法历史沿革和现实运转中的角色差异以及小国所面临的外生压力、内生需求和大国干预,驱动小国不断以国际法为杠杆挑战大国。国际法是小国所依赖的博弈资源,国际立法和国际司法是小国据以挑战大国的具体路径。无论是发生缘起还是博弈手段,小国挑战大国这类实力非对称主体之间的博弈都与实力对称主体之间的博弈方式存在区别。面对小国的挑战,大国需要在是否遵守国际法规则、是否平衡国际法权利义务、是否促进国际法治等层面予以识别和度量,并采取应对措施。在应对小国挑
目的探索着丝粒蛋白U(centromere protein U,CENPU)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和与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卵巢癌细胞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中CENPU的表达;沉默卵巢癌细胞CENPU后,应用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以Western blot检测p-PI3K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卵巢癌组织中CENPU显著上调,且其表达与FIG
目的探讨小檗碱单独及与常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后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相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CLSI棋盘法对21株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使用分数抑制浓度指数(FICI)判断药物相互作用:FICI≤0.5为协同作用,FICI>4为拮抗作用,0.5<FICI≤4为无关作用。利用时间-杀菌曲线进一步确认相互作用。结果小檗碱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率分别为:小檗碱/氟康唑(47.62%),小檗碱/伊曲康唑(66.67%),小檗碱
Herein,we describe a novel catalytic Pictet-Spengler-type cyclization using CO2 as a nontoxic and sustainable C1 feedstock with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non-p
新古典因子定价理论认为,市值账面比(MB)能够衡量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重要的价值定价因子.然而国内外多数研究发现,中国的市值账面比效应并不显著,部分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中国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的论断.目前中国市场市值账面比效应不显著的深层原因和逻辑机制尚未明确.实证研究发现:(1)存在一种M绕B循环往复的绕锚运动,污染了传统方法下的三因子定价检验.(2)绕锚运动污染三因子定价检验的机制路径是:M来源于市场,信息实时传递,信息传递效率高;B来源于账目,每个季度公布一次,信息传递效率低.M和B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
哈萨克斯坦在历史上是连接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拜占庭文明的纽带,其人民传统文化艺术凝聚着曾居住在哈萨克草原上所有先民的精神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以反叙事手法展现了 9·11后美国人民的创伤心理,将儿童作为创伤主体进行研究是创伤文学的新观察点.结合心理学创伤后应激障碍理论、创伤文学及弗洛
目的比较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染色和手工染色在EBER原位杂交技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EBER染色阳性表达的不同组织标本35例,每例切片2张,分别采用罗氏Venta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染色和手工染色两种方式进行EBER原位杂交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35例手工组与仪器组染色结果一致,但仪器组阳性细胞着色深,与背景染色对比鲜明,且仪器组节省时间11h。结论两种方法在EBER染色中结果一致,但仪器组图像质量更好,且操作方法简便,更适合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 3日加量疗法治疗化疗后白血病患儿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及患儿对其的耐受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08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50例,B组58例);A组5日加至足量;B组3日加至足量;分析两性霉素B相关不良反应及剂量累计相关累积毒性,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中确诊及临床诊断患儿治疗有效率为54.5%、B组为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