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案件言词证据的转化路径与程序衔接

来源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察法》第33条是监察证据制度的基础性条款,为对接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制度安排。在同一监察案件中,监察机关同步初查违纪、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言词证据取证规则的原则化规范,加之调查程序边界的模糊性致使言词证据的转化机制和严格审查陷入实践困境。尽管《监察法》第33条赋予了言词证据进入诉讼程序的独立资格,但在实践中,监察案件言词证据的取证规则和审查规则既要尊重监察调查一体化思维,也应合理设置证据转化和程序衔接机制,切实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同时,为避免出现“监察中心主义”和防范复潮“口供中心主义”,基于法权平衡原理
其他文献
一、警犬应用在快递分拣点搜索的优势rn犬是一种嗅觉及其灵敏的动物,在警犬掌握基本搜索能力后,建立其与目标气味的联系,即可快速应用于快递包裹的搜索.经过训练,我们发现用
期刊
重大疫情期间,涉疫刑事犯罪直接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惩治犯罪过程中系统梳理妨害疫情防控的刑事犯罪类型,综合研判重大疫情期间刑事犯罪态势;统筹办案原则与办案质效,兼顾防疫安全与权利保障,平衡刑事打击与源头治理;探索健全刑事案件办理机制、协同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推动刑事犯罪社会治理等全面有效的司法应对策略和方法,可以从严从快惩治涉疫刑事犯罪,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愈演愈烈。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不成熟的世界观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致使其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进而走上网络犯罪道路。从犯罪学视角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明显的特征及特定的类型。借助犯罪学理论,系统剖析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心理素质、规范生活环境、加强网络监管、运用社区矫正五方面入手,可以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有效防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群众十分关注、国家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缘于社会化不足、群体相互影响、自我概念认识不清、移情能力缺失和沟通障碍等几方面原因。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进行分析,将未成年人自身、学校、家庭影响等犯罪主客观方面因素囊括在内,可以从根源上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动因,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一些犯罪团伙利用社会公众对足球的关注,建立起以足球赛事为主要玩法的网络赌球平台,企图从中牟利。网络赌球犯罪作为典型的非接触性犯罪,因其手法隐蔽、犯罪成本低、牟利大、形式多样等原因日益猖獗,严重危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之一。为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网络赌球犯罪,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部分网络赌球犯罪裁判文书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梳理出当前网络赌球犯罪侦查工作存在的发现难、追缴难、取证难和协作难困境,进而从线索来源、侦查理念、取证能力和侦查协作四个方面提出侦查对
“以听证促公开,以公开促公信”理念下,利益相关群众作为侵权行为受害者具有参与听证程序当然主体身份。听证员的作用在于为检察机关案件处理提供参考性意见,但实务中存有忽视当事人主体地位而向听证员倾向之嫌。一般性规范的含糊性规定赋予了检察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动力不足、流于形式之弊端尽显。正视检察公益诉前听证程序基本定位,把握其基本功能,并据此展开制度性建构,可以发挥实践对一般性规范的明确具体效用,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推进检察权的适度司法化运行。
摘要:通过剖析大数据和统一战线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勾勒出大数据与统战工作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基于数据治理过程中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提出基于大数据治理视阈下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统战工作;深度融合;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原022原05  基金项目: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
摘要:提出“美丽中国”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人的价值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美丽中国”思想是以加强自然界的生命力来推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来改变“异化”达到人的良性发展,以城乡一体化来提升人的精神文化信仰与幸福。  关键词:人;最高价值;唯物史观;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1-012-04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自然观和世
摘要:阐述了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在治国理政中极端重要的地位,坚持问题导向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主动回应马克思主义嵌入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重要的时代课题;以意识形态责任规范的法治化与精细化,意识形态话语叙事的大众化与通俗化,构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新格局,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方法论。  关键词:意识形态;特征;話语;制度  中图分类号:D
摘要: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需着眼于思想意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理论逻辑;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