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博物院的三件珍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o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博物院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门市,面对着碧波荡漾的大海,与我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它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1921年創办厦门大学后,1956年又一伟大教育工程,当年从全国各地征集6000多件文物。这里介绍三件馆藏的一级品瓷器与大家共赏。
  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
  五联瓶因其造型而得名,又称魂瓶。通高36.5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11.5厘米(图一)。全器由三个主罐从小到大、上中下三连式,呈三腹双腰葫芦形。最上层为一件完整的罐形器,圆唇、盘口、细颈、斜肩、扁圆腹,底足收敛与中层主罐口相连。在中层主罐的肩部等距离围塑着四个相同小罐,四个小罐小于主罐,四小罐与中层主罐连为一体,但与主罐不相通。中层主罐底足收敛,与下层罐口衔连,底层主罐比中层主罐略大一囤,在其肩部一周贴塑四只对称的熊,熊作拥抱状,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中层主罐和下层主罐腹部均饰三道弦纹。东汉魂魄上的装饰比较简单,没有三国、西晋时期那么繁缛奢华。
  此件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造型优美,层次分明,显示出当时较高的制瓷工艺水平。整体成型系分段拉坯粘接而成,动物和小罐造型则采用堆贴、捏塑,结合镂、刻、划、雕等手法。通身施酱褐色釉,施釉不到底,釉薄且施釉不均。釉厚处光润,有细碎开片纹,局部有剥釉现象。底足露胎,胎色灰黑,胎质不致密,表现出东汉瓷器的原始性和沧桑感。
  魂瓶,俗称谷仓罐、堆塑罐,魂瓶专为随葬烧造,是东汉一西晋墓葬中流行的一种随葬品。人死了以后,一对魂瓶放在棺材的头部,按男左女右排序竖放两个魂瓶。冥用魂瓶都是一对,其意思一个是魂睡的,一个是魄歇的。魂瓶作为死者的陪葬明器,罐身上堆塑的人物、动物、亭台、楼阁,家畜、家禽等,既是为亡魂准备食物的器皿,也是人与亡魂沟通的桥梁。是当时人们祈求田园富庶、六畜兴旺、登临仙境的美好愿望的表征,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和权势。
  魂瓶的器形,初为罐形,后来则多呈瓶状。如广州市博物馆藏一组西汉墓葬出土的魂瓶,从单独一个罐到双联罐、三联罐、四联罐、五联罐,身上光素无纹,罐底部三足,盖上有动物形钮(图二)。五联罐造型为五个罐大小尺寸相同,四个连体为正方形,第五个放在四连体的中央,五个盖钮上均有一个鸟形装饰,圈足。出土时每个罐中还有干果一类食物,是供墓主人死后食用之意。广州市博物馆藏这组西汉墓葬出土的魂瓶,与厦门华侨博物院藏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瓶,属于两汉时期不同地区的五联罐瓶,可见,魂瓶从西汉的带盖罐五联罐发展成不带盖的五联罐瓶,就是从罐形逐步发展到瓶状的实物佐证。魂瓶到了三国、两晋时期,五联罐瓶再次演变为繁缛的谷仓罐,罐、瓶慢慢演化成房屋,堆塑发展成人物、亭台、楼阁、飞鸟、走兽等。这种“魂瓶”、“谷仓罐”葬俗至东晋时逐渐消失。
  东汉王朝是反对厚葬的,在不能把大量财富随葬的情况下,富人们想死后仍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富裕美满、幸福安康、悠闲自在的生活,而穷人则希望死后不再是穷困潦倒,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魂瓶大量运用,满足了人们死后去另一个世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把生前所祈求的愿望和追求都反映装饰在魂瓶上,把天上、人间、远古神话与日常生活糅合在一起,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既有现实主义内容,又具浪漫主义色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件东汉褐釉堆贴熊纹五罐魂瓶,其风格与常州博物馆在文物调查中征集到的,1970年出土于常州市新闸乡王家塘东汉墓中的魂瓶,以及浙江黄岩出土的东汉晚期青瓷五联罐魂瓶年代相近,保存完好,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夏黑釉剔花双耳瓶
  两夏瓷器的闻名于世,是因20世纪初沙俄科兹洛夫两度到内蒙古黑城进行盗掘,盗走大量的西夏文书、经卷等珍贵文物。特别是西夏文史籍及字典的发现,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其影响之大,曾引起轰动。此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陆续发现西夏的遗址和墓葬,出土大量西夏文物,随之也发现了西夏瓷器。
  厦门华侨博物院20世纪50年代征集回来一只西夏黑釉剔花双耳瓶,为院藏1673件瓷器中唯一的一件西夏瓷器。这件双耳瓶,高34厘米,口径5.3厘米,底径14厘米(图三)。小圆口、圆卷唇、竹节颈、圆流肩、圆鼓腹,近足处滚圆腹内敛,圆圈足,肩部饰一对扁叶状系耳。通体施黑釉,施釉不到底,下腹近底处及圈足露胎。腹部主体纹饰为黑釉剔除其余,露出白胎大叶海棠花纹,形成白地黑花。肩部和下腹部各划两道弦纹,呈醒目的黑釉白色弦纹装饰,黑釉如漆,与线条简练的白花及弦纹形成鲜明的对比,美观而大方。其刀法娴熟,剔出的纹饰简约、流畅、豪放。因西夏烧瓷和宋代北方许多窑系一样,用煤作燃料,炉温较高,故烧出的产品胎质致密坚固。据考古发现,这种黑釉剔花罐在内蒙古、宁夏灵武窑,甘肃武威河西一带均有出土。华侨博物院所藏此器属西夏瓷器中胎釉装饰结合紧密的精品之作,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夏(1038—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創建者为夏景宗李元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南接萧关,北抵大漠。西夏共历十帝,前后190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
  西夏瓷器是我国瓷器中瑰宝之一。釉色多种多样,但是以黑釉剔花最为常见。装饰技艺主要是剔花和刻花,纹样题材多用缠枝花卉纹。黑釉剔花的瓷器是西夏瓷器特有的装饰风格,所谓“剔花”,是在瓷胎施釉稍干后,均匀地剔除图案周围的釉面,露出胎质,只让预定的纹样保留釉面,使纹样凸现于器表。这种装饰技法的艺术魅力在于:深亮的釉色和浅素的胎色构成鲜明的对比,令独彩显花;图案平凸,不加厚而产生浮雕的效果,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有所不同,烧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可分为白地黑剔花、黑地白剔花、白地褐彩剔花、白地剔划填黑、绿釉剔花、绿釉黑剔花等。
  西夏与两宋并存,宋代的制瓷业已相当发达,除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外,北方还有磁州窑、耀州窑等名窑,这两大窑系的产品在黄河流域普遍流行,当然也早已进入西夏国域,所以西夏的制瓷业不可能不受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影响。对瓷器实物稍加对比观察不难发现,磁州窑产品造型与质量的大众化,以及釉色坚质、粗犷豪放的绘花纹饰风格,耀州窑卓越超俗的剔花、刻花、划花技艺以及喜用缠枝花卉的选样传统,都在西夏瓷器中得到了承袭和发扬。可以说,西夏瓷的美,来自西夏民族个性与中原瓷文化的结合。华侨博物院所藏西夏黑釉剔花瓶具备了这些特点,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当之无愧。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双铺首耳尊
  乾隆官窑白地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双铺首耳尊,高50.2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1.5厘米(图四)。撇口、缩颈、丰肩,肩下缓收至足,圈足稍外撇,肩部两侧饰兽首衔环耳。口至足上下饰六层图案,口、颈、肩部饰三道青花弦纹,使其纹饰清晰地分为三层。口沿饰海水波浪纹,颈部饰缠枝莲纹,肩部饰二方连续花卉纹,第四层腹部主体纹饰为白地上画双层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八宝轮、螺、伞、盖、花、瓶、鱼、肠围绕在缠枝莲上方。腹下部饰一圈仰莲瓣纹,腹部主体纹饰和第五层的仰莲瓣纹用一周2厘米的留白,使其清楚地分开主次并融为一体,疏密相间,上下有序,显示出中国画留白(空白)的魅力所在。圈足上再饰海水波浪纹,与口沿的海水波浪纹遥相呼应。底足不施釉,修足,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呈现自然包浆。
  此件青花尊的画法有明显仿明代永宣青花的痕迹,蓝色多次描摹图画或故意停顿笔触,形成蓝料深入胎底的小点或小叶角。这种画法也成为乾隆瓷器鉴定的一大特点。器底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整体器型高大、规整、饱满、优美,张持有度,丰富了其自上而下的曲线。六层纹饰布局合理,比例恰到好处,绘画疏密有致,华丽多姿。釉光温润,釉面肥厚,釉色蓝白纯正和谐,赏心悦目,胎质致密坚硬,胎壁比雍正青花器略厚,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保存完好无损,胎、釉、色、构图、画工俱佳,堪称乾隆一流精品。199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繁荣,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精品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因其本人酷爱艺术品,崇古之情尤甚,因此他非常热衷于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同时又不拘泥于故有的形制,多有創新。他的奇思妙想在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件青花尊的原型,就是来自青铜器的造型,与商周时的盛酒器青铜罍、青铜壶、青铜尊的造型均有相似之处。尊上的缠枝莲纹和莲瓣纹及海水波浪纹都是元明瓷器常用的纹饰,青花缠枝莲、莲瓣纹、海水的画法是仿永乐、宣德的风格,这些仿古摹古的技法是其崇尚古意的最好例证。
  乾隆帝十分信奉佛教,缠枝莲纹、仰俯莲瓣纹、八吉祥纹是佛教的宝物,当时常被装饰在瓷器上。八吉祥的佛教含义:1、法轮表示佛法圆轮,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2、海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运常在的象征。3、宝伞表示覆盖一切,开闭自如,是保护众生的象征。4、白盖表示遮覆世界,净化宇宙,是解脱贫病苦难的象征。5、莲花表示神圣纯洁,一尘不染。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6、宝瓶表示福智圆满,毫无漏洞,是取得成功的象征。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又象征吉祥、清静和财运。7、金鱼,鱼游水中,畅通无阻,是趋吉避邪的象征。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8、盘肠结表示回贯一切,通明之物,永无穷尽。智慧和觉悟的象征。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用国产青料绘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創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责任编辑:王征)
其他文献
春拍收官,几大拍卖公司的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均大幅下跌,成交总额同比缩水超过50%。往年最热门的齐白石作品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大公司的上拍量较去年减少近半,流拍率也多在20%以上。行情延续去秋态势,继续深度调整。  不过,一直被视为小门类的古籍善本却好过总体行情,没有出现类似的低迷状况。除了世人瞩目的过云楼藏书成交额超过两亿元这一特例,古籍专场成交率基本与往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长。过云楼藏书的拍卖则将
期刊
为切实加强对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管理,促进文物拍卖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当前文物拍卖中存在的知假拍假、虚假宣传、超范围经营等突出问题,7月2日,国家文物局就进一步做好文物拍卖标的(以下简称标的)审核工作发布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标的审核管理工作的认识  标的审核工作既是文物拍卖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又是法律赋予文物行政部门的一项执法职能。加强标的审核工作,对落实文物保护责任,规范文物流通秩序,满足人民
期刊
观摩王学辉的山水画,首先让人感到的便是气势夺人。巍巍群山犹如苍龙横空出世,皑皑云涛犹如仙驹飞速驰骋。“意冥玄化,而物在灵符,不z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即谓此也。诚非真正“澄怀味象”者可信手拈来,挥毫写就。言其“含道映物”之作,非谬奖矣。  王学辉山水画另一特色是善于表现云山奇观。他山水画中的云不再用传统的“吹”法,却时而皴擦时而晕染,“虚妙实为”,表现
期刊
即便是在普遍认为市场不好的今春,海内外几大市场杂项工艺品还是拍得热火朝天,不少专拍具有典型的样本价值。尤其名家旧藏专拍、专题拍卖起得较好成绩,少数专拍成交额、成交率甚至超越往年,可见对于杂项工艺品,真、精、稀的常规要求外,行家、收藏者、投资者更注重其出身及收藏传承,是否经过名家旧藏,成为考量其价格的重要标尺。普通杂项工艺品如果不是材质稀少、特殊,或者工艺水平精湛、文化内涵丰富,行情依然走势平平甚至
期刊
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量仿古瓷的存在。说到仿古瓷,需要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我们常常说到文物的真假、真伪,在古代文物的仿制上,有几个概念是常用的,即仿制品或者叫仿品、复制品和赝品。这三个名词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仿制品是按照原来器物的样式模仿制作的,未必完全一致,可以模仿原物的全部或者局部;复制品是按器物原样一比一制作的,用现在科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克隆
期刊
《富春山居图》与乾隆功过  曾有一位历史教授谈及萧云从的书画水平,说是水平很一般。问及原因,理由是:“乾隆很推崇萧云从。”我表示不解,他说:“乾隆一点鉴赏水平都没有,《富春山居图》他不就看错了吗?他欣赏的肯定就很一般。”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推理。  萧云从的书画水平很高,这是公认的,弘仁、梅清皆求教于他,切磋画艺。乾隆推崇萧云从确是基于对萧云从书画水平的欣赏,仅因他曾误判过几件或几十件作品的真
期刊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设了中国艺术考古学科,这在海外是第一家。英国的中国艺术考古研究其实就是通过艺术品私人收藏和博物馆收藏的互动产生的。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有了专业化的收藏,才促使伦敦大学开始真正设立一个学科,做相关的学术研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和艺术品市场结合在一起的。主持该学科的教授至今共有四位:最早是W.P.Yetts,主要研究中国青铜器
期刊
三月纽约拍卖一扫去年秋拍市场的阴霾,中国艺术品行情全线飘红,给业内人士一个利好预期。好景不长,预期并未变成现实,香港、伦敦、北京市场的行情持续下探,陶瓷板块也未能独善其身。按照北京正观堂主梁晓新的说法,“明清官窑瓷器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今春的调整幅度大,成交率、成交额下降明显,中低档瓷器下跌尤其厉害,基本上以往年七折左右的价格出售。特别是2009年以来不理智上涨起来的部分,被打回了原形。”  中高档
期刊
近年来,各地电台电视台开办了一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为弘扬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个别节目过分关注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传播文物知识、树立文物保护观念、正确引导文物收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7月4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
期刊
景德镇是成功创烧元青花的地方,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调查和文物普查,已经确定了元代烧制青花瓷器的窑址方位和具体地点。1972年,该所所长刘新园对湖田窑址进行了系统调查、清理、试掘。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到窑址做过勘察和调查。1985年至2004年,江西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进行过16次比较大的发掘,有九次出土了元代遗迹的遗物。景德镇元代窑址:当时在昌河东河上游的湖田、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