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86例真菌角膜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评价疗效。方法:回顾8年来眼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通过涂片找到菌丝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给予抗真菌药及中药结合治疗 。结果痊愈59例(80.2%)、 有效17例(19.8%),总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有一定的疗效,配合西医治疗能减轻病情,提高疗效。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65-02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的大量应用,导致正常菌群失调、生理性防御能力下降等现象,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使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患者中以男性农民居多,发病诱因以外伤,尤其是植物性外伤为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真菌药物,加对眼球及视功能有相当严重的危害。笔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4至2012共86例86眼;其中男39例,女47例;右眼35例,左眼5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3疗程最短者14天,最长者46天;平均30天,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者73例,无明显原因或其它原因者13例;角膜溃疡伴前房积脓者32眼,视力为光感~0.2。
符合以下症状(轻重程度有所不同):(1) 有从事农、林、园艺等职业,有植物等角膜外伤史或挑出异物史等; (2)局部应用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者(3)部分病例发展慢、病程长、刺激症状较轻,但混合充血均较严重,易复发;(4)角膜溃疡边缘清楚,为不规则形,呈黄白色,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光泽差,干燥感,溃疡严重者有“苔垢”或“牙膏”样坏死组织,其基质层出现结节状或树根样浸润;(5)部分病例虹膜睫状体炎反应重,有KP,前房有积脓,且多而稠;(5)坏死组织无粘性,易刮下,涂片或培养报告均证实为真菌。
2 治疗方法
(1)静达滴眼液(0.5%氟康唑滴眼液)频繁滴眼,每小时1次,每日不少于20次,病情好转后减量。(2)0.1%利福平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预防细菌感染。(3)全身用氟康唑注射液100 ml(100 ml中含氟康唑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周复查肝肾功能1次。(4)根据病人前房炎症反应及瞳孔反映情况散瞳。轻则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每日3次;重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1次。(5)贝复舒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促进上皮修复,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减轻前房炎症反应,并给予多种维生素。(6) 5%碘酊烧灼病灶:点 1%地卡因表面麻醉 2次 ,用小圆刀片刮净溃疡表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以绵签蘸 5 %碘酊溶液 ,均匀涂于溃疡表面达分界沟处 ,停留约 3分钟 ,用 生理盐水水冲洗结膜。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3次。(7)对于真菌性角膜溃疡即将穿孔患者可行全角膜遮盖术。
中药以清热化湿汤加减:白术12g,苍术12g,苦参10g,栀子12g,黄芩12g,连翘12g,银花15g,滑石15g,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2g,茵陈12,苡仁12g,大黄10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角膜病灶愈合,2%荧光素染色阴性,后弹力层皱褶、角膜水肿消退,前房反应及积脓消失,角膜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薄翳,视力完全或部分恢复。有效:角膜病灶部分愈合,2%荧光素染色(+),后弹力层皱褶、角膜水肿明显减轻,前房积脓消失,视力无提高或稍有提高。无效:角膜病灶无变化或进行性扩大,症状加重及致角膜穿孔,视力不变或下降。
3 结果
痊愈59例(80。2%)、 有效17例(19。8%),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侵犯角膜,发生的严重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农作物外伤史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常见于农民和老年体弱者,其致盲率很高。过去国内外都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眼局部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并有戴接触镜感染者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此病已不再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且本病病程长,易反复迁延。氟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真菌细胞素p-450依赖酶,阻断真菌细胞膜上的重要物质-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影响其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它具有融于水、毒性小、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低及可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等特点,它可以通过血-氧屏障,易穿透角膜,对多种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氟康唑滴眼对角膜有良好的穿透性。滴眼5min角膜达峰值浓度1.6~8.2μg/ml,15min房水达峰值浓度1.6~9.4μg/ml,清除半衰期15~30min 。由于氟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杀菌力较强,组织穿透性好,体内维持时间长并且局部滴眼能够穿透角膜,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抗真菌药物。病灶局部刮搔清创即清除了分泌物,又增加了氟康唑向深层组织的渗透。5%的碘酊烧灼对真菌也起到了直接杀伤作用。碘有强大杀菌作用,无论对真菌、原虫,还是对病毒、细菌牙孢都有效,对各种类型真菌的敏感率均达100%。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氧化其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使酶蛋白受 氧化而失活。当碘酐直接作用于病灶时,微量酒精立即挥发,碘离子沉着并向基质层渗透,菌丝迅速受到破坏,病灶逐渐缩小,坏死组织脱落,胶原纤维增 繁修复,使其瘢痕化或恢复一定的透明度。局部使用效果直接、可靠。故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真菌性角膜溃疡属于祖国医学 “湿翳”,多因植物性外伤后湿热入侵,或湿郁化热,湿热上乘,熏灼黑睛所致;治以清热化湿为主,随症加减;方中选用白术、苍术、苦参、栀子、黄芩清热燥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茵陈、滑石清热利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大黄荡涤肠胃,导热下行。若气阴不足者可加玄参、麦冬益气滋阴,增加抗病能力;炎症控制后,酌加蝉蜕、密蒙花等退翳明目药物以提高视力。中药煎服清热化湿辅以碘酊局部应用抑菌、收敛,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相辅相成,协同增效作用,其见效快,且疗效明显,不易复发,优于其他单纯西药的疗效;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潘志强,王智群,等.化脓性角膜溃疡常见致病菌的变迁.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12.
[2] 张仁俊,徐锦堂.中西医角膜病学.北京: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26.
[3] 赵宪孟.近全角膜遮盖术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3.
[4] 史伟云,牛晓光,王富华,等.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05,7:614-619.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65-02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的大量应用,导致正常菌群失调、生理性防御能力下降等现象,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使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患者中以男性农民居多,发病诱因以外伤,尤其是植物性外伤为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真菌药物,加对眼球及视功能有相当严重的危害。笔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4至2012共86例86眼;其中男39例,女47例;右眼35例,左眼5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3疗程最短者14天,最长者46天;平均30天,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者73例,无明显原因或其它原因者13例;角膜溃疡伴前房积脓者32眼,视力为光感~0.2。
符合以下症状(轻重程度有所不同):(1) 有从事农、林、园艺等职业,有植物等角膜外伤史或挑出异物史等; (2)局部应用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者(3)部分病例发展慢、病程长、刺激症状较轻,但混合充血均较严重,易复发;(4)角膜溃疡边缘清楚,为不规则形,呈黄白色,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光泽差,干燥感,溃疡严重者有“苔垢”或“牙膏”样坏死组织,其基质层出现结节状或树根样浸润;(5)部分病例虹膜睫状体炎反应重,有KP,前房有积脓,且多而稠;(5)坏死组织无粘性,易刮下,涂片或培养报告均证实为真菌。
2 治疗方法
(1)静达滴眼液(0.5%氟康唑滴眼液)频繁滴眼,每小时1次,每日不少于20次,病情好转后减量。(2)0.1%利福平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预防细菌感染。(3)全身用氟康唑注射液100 ml(100 ml中含氟康唑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周复查肝肾功能1次。(4)根据病人前房炎症反应及瞳孔反映情况散瞳。轻则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每日3次;重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1次。(5)贝复舒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促进上皮修复,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减轻前房炎症反应,并给予多种维生素。(6) 5%碘酊烧灼病灶:点 1%地卡因表面麻醉 2次 ,用小圆刀片刮净溃疡表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以绵签蘸 5 %碘酊溶液 ,均匀涂于溃疡表面达分界沟处 ,停留约 3分钟 ,用 生理盐水水冲洗结膜。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3次。(7)对于真菌性角膜溃疡即将穿孔患者可行全角膜遮盖术。
中药以清热化湿汤加减:白术12g,苍术12g,苦参10g,栀子12g,黄芩12g,连翘12g,银花15g,滑石15g,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2g,茵陈12,苡仁12g,大黄10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角膜病灶愈合,2%荧光素染色阴性,后弹力层皱褶、角膜水肿消退,前房反应及积脓消失,角膜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薄翳,视力完全或部分恢复。有效:角膜病灶部分愈合,2%荧光素染色(+),后弹力层皱褶、角膜水肿明显减轻,前房积脓消失,视力无提高或稍有提高。无效:角膜病灶无变化或进行性扩大,症状加重及致角膜穿孔,视力不变或下降。
3 结果
痊愈59例(80。2%)、 有效17例(19。8%),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侵犯角膜,发生的严重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农作物外伤史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高,常见于农民和老年体弱者,其致盲率很高。过去国内外都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眼局部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并有戴接触镜感染者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此病已不再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且本病病程长,易反复迁延。氟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真菌细胞素p-450依赖酶,阻断真菌细胞膜上的重要物质-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影响其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它具有融于水、毒性小、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低及可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等特点,它可以通过血-氧屏障,易穿透角膜,对多种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氟康唑滴眼对角膜有良好的穿透性。滴眼5min角膜达峰值浓度1.6~8.2μg/ml,15min房水达峰值浓度1.6~9.4μg/ml,清除半衰期15~30min 。由于氟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杀菌力较强,组织穿透性好,体内维持时间长并且局部滴眼能够穿透角膜,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抗真菌药物。病灶局部刮搔清创即清除了分泌物,又增加了氟康唑向深层组织的渗透。5%的碘酊烧灼对真菌也起到了直接杀伤作用。碘有强大杀菌作用,无论对真菌、原虫,还是对病毒、细菌牙孢都有效,对各种类型真菌的敏感率均达100%。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氧化其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使酶蛋白受 氧化而失活。当碘酐直接作用于病灶时,微量酒精立即挥发,碘离子沉着并向基质层渗透,菌丝迅速受到破坏,病灶逐渐缩小,坏死组织脱落,胶原纤维增 繁修复,使其瘢痕化或恢复一定的透明度。局部使用效果直接、可靠。故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真菌性角膜溃疡属于祖国医学 “湿翳”,多因植物性外伤后湿热入侵,或湿郁化热,湿热上乘,熏灼黑睛所致;治以清热化湿为主,随症加减;方中选用白术、苍术、苦参、栀子、黄芩清热燥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茵陈、滑石清热利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大黄荡涤肠胃,导热下行。若气阴不足者可加玄参、麦冬益气滋阴,增加抗病能力;炎症控制后,酌加蝉蜕、密蒙花等退翳明目药物以提高视力。中药煎服清热化湿辅以碘酊局部应用抑菌、收敛,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相辅相成,协同增效作用,其见效快,且疗效明显,不易复发,优于其他单纯西药的疗效;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潘志强,王智群,等.化脓性角膜溃疡常见致病菌的变迁.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12.
[2] 张仁俊,徐锦堂.中西医角膜病学.北京: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26.
[3] 赵宪孟.近全角膜遮盖术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3.
[4] 史伟云,牛晓光,王富华,等.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05,7:6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