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李晓栋
考察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其是否有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企业内部责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弄不好自己的内部环境,怎么会有更多力气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最近,一篇评论文章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不久前的北京奥运会期间,珠海格力电器公司出台了一个“边工作边奥运”的员工福利措施。该公司的员工可以在奥运期间,通过厂区内专门的视频设备,观看奥运比赛。一个貌似“娱乐与游戏”的项目,经过企业的决策讨论,被一本正经地严格执行,这与近年来出现的员工“在家上班”、“携子办公”、“四天工作日”等现象一样,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企业之中。
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对此早有见解,他认为:“一顿丰盛的热气腾腾的免费工作午餐,能使你即将衰竭的脑力体力重新振奋。”设立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各种“至厂如家”的措施,不仅能效缓解工作压力,还能调动工作激情。同时,这种对员工的爱护与关怀之心,也是企业提升凝聚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内部责任”的主要方式。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为国家经济与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但如果企业内部的问题解决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效益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环境。企业社会责任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考察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其是否有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企业内部责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弄不好自己的内部环境,怎么会有更多力气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要修“社会责任”先修“内部责任”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要“表里兼修”的道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早有论断。他指出:“企业行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超出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可能是不利的影响。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和谐,我们有理由提倡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并使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
除了理论观点,在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完善内部责任的问题已日益凸显。在一篇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悖论抉择”的文章中,作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从内部做起,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个考验。处于创业或谋求生存阶段的企业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和雄厚的资金,不得不在外部客户、消费者利益与企业职工利益间寻求平衡,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坐庄,双方博弈的局面。
今年7月,湖北报刊就为此报道了一家在企业改制期间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其负责人如何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减员增效”与“安置就业”之间如何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勇于承担企业责任,重新安置了几百人再就业,未给社会增加一个负担的感人故事,通过“企业内部责任”间接促成社会和谐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位叫郑健的企业家提出:“一个职工离职,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生活的稳定,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应当追求的是“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最优化。”
而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的观点更尖锐。他认为,比如慈善,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应该从企业内部做起,做到内外兼修。在企业内部要有一套关爱职工的机制,当员工及家属有特殊困难的时候,企业要能及时地了解到,并能很快地帮扶到位,这不仅仅是对他物质上的慈善,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慈善,代表团队没有抛弃他。企业更应让职工树立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让产品真正让人放心,诚信生产,诚信经营。
员工权益是建立“企业内部责任”的主要方式
可喜的是,中国的各类企业正在用各种方式在主动探索各种实现“企业内部责任”的方式。按照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观,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得以体现的认知手法,主要是“以人为贵”的思维,“益于人曰利”与“仁者,人也”,“人和”而万事兴、企业兴。所以,采取提高企业员工的福利与权益的办法就是其实现“企业内部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就建立了一套以企业为主的社会福利载体,这种“企业内部责任”体制,曾经成为了负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根据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学校、医院、商店、食堂等机构来帮助员工解决与生活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建起了一个“从摇篮到坟墓”一切福利的“企业社会”,即使是很小的企业,也是五脏俱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主要由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功能逐步转移到社会公共保险基金中,并出现了一种独立于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之外的“企业自主福利”。
比如在我国的民营经济发达的一些省份,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企业办福利”的潮流。有的企业为职工建造了几千人的酒店式职工宿舍;有的企业设立了职工子弟学校;有的企业设立了职工图书馆、体育馆、疗养院。
而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其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鲁灵敏介绍,在公司只有400多人的时候,他们就从一家医院找了一位保健医生,给公司员工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在公司内部被称为“神医”。如今百度的员工人数已经有6000多人,这样的“神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他们就聘请专业机构来提供外包服务,给员工提供贴身的健康咨询服务。
而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工龄工资”或“终身员工”制度,“员工援助计划”、“弹性工作时间”、“带薪休假”等新型企业自主福利项目。这些都体现出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福利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开始越来越重视企业福利。各种企业福利项目在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了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主要激励方式,而且还对一个社会稳定程度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前,国家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都在大力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期望企业界能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正在为国家社会所高度重视。在一些研究机构的企业发展调查报告中,“责任力”已经超越“创新力”、“影响力”等列为各项指标的首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构建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赢的协调机制正成为这个时代一种明智的选择。
《孟子·离娄上》:“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对企业与员工而言也是如此。当企业在进行社会活动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社会责任可以先从企业内部做起。而当更多企业和企业家这样去实践社会责任时,就能促进一个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
考察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其是否有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企业内部责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弄不好自己的内部环境,怎么会有更多力气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最近,一篇评论文章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不久前的北京奥运会期间,珠海格力电器公司出台了一个“边工作边奥运”的员工福利措施。该公司的员工可以在奥运期间,通过厂区内专门的视频设备,观看奥运比赛。一个貌似“娱乐与游戏”的项目,经过企业的决策讨论,被一本正经地严格执行,这与近年来出现的员工“在家上班”、“携子办公”、“四天工作日”等现象一样,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企业之中。
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对此早有见解,他认为:“一顿丰盛的热气腾腾的免费工作午餐,能使你即将衰竭的脑力体力重新振奋。”设立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各种“至厂如家”的措施,不仅能效缓解工作压力,还能调动工作激情。同时,这种对员工的爱护与关怀之心,也是企业提升凝聚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内部责任”的主要方式。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为国家经济与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但如果企业内部的问题解决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效益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环境。企业社会责任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考察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其是否有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企业内部责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弄不好自己的内部环境,怎么会有更多力气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要修“社会责任”先修“内部责任”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要“表里兼修”的道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早有论断。他指出:“企业行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超出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可能是不利的影响。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和谐,我们有理由提倡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并使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
除了理论观点,在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中,企业完善内部责任的问题已日益凸显。在一篇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悖论抉择”的文章中,作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从内部做起,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个考验。处于创业或谋求生存阶段的企业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和雄厚的资金,不得不在外部客户、消费者利益与企业职工利益间寻求平衡,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坐庄,双方博弈的局面。
今年7月,湖北报刊就为此报道了一家在企业改制期间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其负责人如何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减员增效”与“安置就业”之间如何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勇于承担企业责任,重新安置了几百人再就业,未给社会增加一个负担的感人故事,通过“企业内部责任”间接促成社会和谐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位叫郑健的企业家提出:“一个职工离职,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生活的稳定,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应当追求的是“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最优化。”
而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的观点更尖锐。他认为,比如慈善,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应该从企业内部做起,做到内外兼修。在企业内部要有一套关爱职工的机制,当员工及家属有特殊困难的时候,企业要能及时地了解到,并能很快地帮扶到位,这不仅仅是对他物质上的慈善,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慈善,代表团队没有抛弃他。企业更应让职工树立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让产品真正让人放心,诚信生产,诚信经营。
员工权益是建立“企业内部责任”的主要方式
可喜的是,中国的各类企业正在用各种方式在主动探索各种实现“企业内部责任”的方式。按照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观,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得以体现的认知手法,主要是“以人为贵”的思维,“益于人曰利”与“仁者,人也”,“人和”而万事兴、企业兴。所以,采取提高企业员工的福利与权益的办法就是其实现“企业内部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就建立了一套以企业为主的社会福利载体,这种“企业内部责任”体制,曾经成为了负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根据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学校、医院、商店、食堂等机构来帮助员工解决与生活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建起了一个“从摇篮到坟墓”一切福利的“企业社会”,即使是很小的企业,也是五脏俱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主要由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功能逐步转移到社会公共保险基金中,并出现了一种独立于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之外的“企业自主福利”。
比如在我国的民营经济发达的一些省份,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企业办福利”的潮流。有的企业为职工建造了几千人的酒店式职工宿舍;有的企业设立了职工子弟学校;有的企业设立了职工图书馆、体育馆、疗养院。
而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其资深人力资源总监鲁灵敏介绍,在公司只有400多人的时候,他们就从一家医院找了一位保健医生,给公司员工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在公司内部被称为“神医”。如今百度的员工人数已经有6000多人,这样的“神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他们就聘请专业机构来提供外包服务,给员工提供贴身的健康咨询服务。
而有的企业还出现了“工龄工资”或“终身员工”制度,“员工援助计划”、“弹性工作时间”、“带薪休假”等新型企业自主福利项目。这些都体现出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福利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开始越来越重视企业福利。各种企业福利项目在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了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主要激励方式,而且还对一个社会稳定程度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前,国家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都在大力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期望企业界能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正在为国家社会所高度重视。在一些研究机构的企业发展调查报告中,“责任力”已经超越“创新力”、“影响力”等列为各项指标的首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构建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赢的协调机制正成为这个时代一种明智的选择。
《孟子·离娄上》:“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对企业与员工而言也是如此。当企业在进行社会活动实践社会责任的同时,社会责任可以先从企业内部做起。而当更多企业和企业家这样去实践社会责任时,就能促进一个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