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太太的客厅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Raffaelle在上海的第二个家,也是她和丈夫在中国8年间住过的第五套房子。“我们在一起15年,平均每两三年就会换一个地方住。”Raffaella一边带我在这幢闹中取静的别墅内游走,一边指着墙上的一幅幅艺术品笑着为我“解说”,听起来毫无困扰。“每到一个新地方,当我把这些熟悉的艺术品都挂上墙之后,那里就完全变成家了。”
  当时在看过了几十套房子之后,见到这幢木结构的小别墅,Raffaella几乎立即就做了决定。别墅底层拥有宽敞明亮的客厅,且客厅和餐厅、厨房四面连通,空间开放、气韵流通,非常适合作为她每月一次的“艺术沙龙”的举办地。木结构的墙面又很便于悬挂艺术品。她指指大厅中央通向二层的楼梯,“你们能想象这里聚集着四五十人的情形吗?楼梯上、餐桌边、厨房里,到处都会有人聚在一起热烈地交谈,没有任何死角,我喜欢这种流动的感觉。”
  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不久,随先生的工作调动,Raffaella举家从意大利移居北京。在北京期间,辞去工作回归家庭的Raffaella第一次拥有众多闲暇时间,得以重拾自少年时代延续至今的爱好——艺术收藏。至今她仍记得初到北京时如发现宝藏般的兴奋,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潘家园、高碑店,还有那些隐藏在大小胡同中的画廊。阅读、四处去看艺术展览、逛画廊,Raffaella用这样的方式了解着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只是在熟悉欧美艺术品市场的Raffaella眼中,当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已经相当疯狂。她花了一年时间来熟悉中国的当代艺术,然后出手购买了她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张大力的“AK-47系列”。
  谈及选择艺术品的原则和标准,Raffaella的答案特别简单:被打动。“最重要的是,当你在欣赏一件作品时,艺术家想传递的信息击中了你。首先是被打动,之后我才会去了解他和它的背景。”当然最后还有和先生的沟通,虽然先生Iob并非艺术爱好者,却一直非常支持太太的爱好,“在我最终决定要收藏哪件艺术品时,他就是我的理性大脑。”Raffaella笑得很甜。如今在这个家里,你能同时看到东方和西方艺术家的作品。门厅里挂着她自小就熟识的意大利艺术家Claudio Diatto的剪纸艺术作品,背后的墙上则挂着新加坡女艺术家Nina Chen的摄影装置艺术,通往厨房的过道里布置着艺术家刘任向河原温(OnKawara)致敬的时间主题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在客厅正中央壁炉上方意大利艺术家Christian Costa在中国旅行时创作的作品,色彩浓烈饱满,既具象又抽象,常常成为来客们谈论的重点。Raffaella从不认为自己是艺术收藏家,她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艺术来启发人们的交流。也因此她在上海家中举办了“Art Cafe艺术沙龙”,从最初只有身边的十几个朋友参加,到现在每次都能吸引到四五十位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也逐渐增加,大家从一幅画开始了解、讨论、深入,艺术的因子不知不觉就渗入了生活。
  Raffaella笑言其实举办艺术沙龙的初衷是当时从北京搬家到大连,仿佛一下从丰富多彩的艺术之都跌进了荒漠。幸运的是,她很快发现自己的邻居就是一位非常棒的德国艺术家,于是在这位艺术家好友的启发和鼓励下,她开始在自家的客厅邀请朋友来欣赏自己的艺术收藏。一杯咖啡,一些點心,摆出艺术家的作品目录,大家可以自由聊天,然后也开始邀请一些居住在当地的艺术家来参与沙龙。听说有这样一个地方,渴望艺术交流的人们纷纷聚拢来,这沙龙也就如当年的“太太的客厅”般愈发兴盛起来。2年后先生调任上海,Raffaella的沙龙又在艺术氛围浓重活跃的沪上“卷土重来”,虽然辛苦却也大有乐趣。中外艺术家们都很乐意来这里,以讲座的形式与爱好者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听众们则在这种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中获益匪浅。
  “我觉得人们在这里觉得很舒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身处一间舒适的客厅,这里不是严肃安静的博物馆或者空旷巨大的展览馆,让入羞于发表自己的意见。”Raffaella坐在正对壁炉的舒服的软沙发上,面前是一张朱红色的卷云腿漆几,“当艺术真正与人连接的时候,每一次分享都有magic发生,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连接建立、灵感闪出火花的时刻。”
其他文献
酒店里,餐厅就是社交的舞台,就算不住店,饕餮客也会专程为了餐厅光顾酒店,而面对来自世界各地、游历各方的客人来说,酒店餐厅面临更多挑战和挑剔,高水准的食材、厨师、环境、气氛缺一不可。  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法式珍味  全球知名的法国厨师Pierre Gagnaire在中国内地的首家餐厅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位于由石库门建筑
期刊
“我多么希望你能親眼目睹我每天坐在窗前看到的风景!黎明时分消失在董衣草色天空中的月亮、远方的峭壁、茂密的雪松,以及让风景瞬间定格的雪松逐渐淡去的黄的、紫的、红的、绿的光晕……”1942年,Georgia O’Keeffe在写给其画家朋友Arthur Dove的信中如此说道。或许她也曾向她的丈夫、摄影师Alfred Stieglitz说过同样的话,甚至可能说过更多,因为他们曾有非常频繁的通信。他们之
期刊
一切开始于7年前以色列的一支烟。两个陌生人从某场朋友的饭局上抽身,借着在餐厅门口抽烟的空当儿,寒暄着彼此的工作时却意外发现了众多共同点——设计师师Anna Erman与电视制作人Tatiana Zhukova便是这么结缘的,更在初次见面时敲定了合作。“当我告诉她我是室内设计师时,她透露自己刚买下一块地,正在建自己的房子。我们几乎是一瞬间决定一起打造这处寓所的,然后你猜发生了什么?我们第二天就奔向耶
期刊
“我喜欢的异域风情并不局限在某个国家,而是取这些地区的风格元素自由组合,对我来说,这才是大胆的尝试和创作。”  “对我而言,老物件是温度的家什,我喜欢它们身上的时光痕迹!”  尘有心从小在杭州长大,夏季这里潮湿闷热。住家门庭外种植了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他常常望着它发呆,果子熟了,裂开,掉落进泥土里,无花果的青草奶香味浸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非常强烈,这个气味萦绕了他的一整个童年。因为儿时居无定所
期刊
意大利西北部壮美的皮埃蒙特(Piedmont)大区,一片名为“朗格”(Langhe)的地区尤以永恒之美为世人称奇。两条流经的河道浸润并滋养着这里的土地,漫山遍野、排列有序的葡萄藤描画出当地陡峭粗犷的地形轮廓。2014年,朗格更因其自然景观的普世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定为世界遗产。就在朗格山脉的其中一座山峰上,屹立着一栋俯视着韦尔杜诺(Verduno)、拉莫拉(La Morra)和
期刊
在北京大栅栏一个胡同小院里的“众建筑”是2010年由建筑师何哲、沈海恩和臧峰創立的,从事务所的英文名字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中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他们希望“有更多‘人’的关系,为多数人设计”。这些注重建筑师社会角色的建筑师给自己的项目设置了一条规定,“每个项目必须说清楚,到底促进了什么,改善了什么”。  过去8年间,很多建筑师接商业项目都接到忙不过来,众建筑却主动
期刊
为了追随爱情,Pippa去年从杭州搬来上海,租住在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里。房子有260平方米,一副酒店样板间的模样。为了住得更自由舒心,她花了3个月来重新装修。因为是租的房子,硬装没法做大改动,只能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对软装的重新布置来突破局限。Pippa的要求只有一个——不要循规蹈矩!  一朵黑色的抽象木雕“花朵”炸开在客厅的墙面上,2.4米的高度占据了公寓层高的绝大部分,让人一进门就感受到这个家
期刊
共享办公  最近听说好几位设计师都在忙共享办公空间的活儿,有意思!前几年设计师们忙的是酒店、民宿,现在竟然是共享办公!  共享办公其实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几年前《安邸AD》就借一批刚刚推出的共享办公空间做过“共享”的话题,后来零零散散也有过一些报道。共享办公好像生来就是与设计绑在一起的,经常是一些并非完美的废弃空间,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改造,变成诱人的办公环境。这些空间大多定位年轻,成本不高,且注
期刊
艺术的过程,远不是艺术家们在工作室里埋头苦干的创意工作,也不是美术馆、博物馆里精心策划的一次亮相展出,只有当它回到当下,走入生活,与日常发生关系时,才算是完成了一次艺术的能量循环。而当你走进艺术藏家龚娜娜的家,望着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它们与家居日常毫不违和地融于一室之内,便能领会到艺术品之于生活的妙用,也能从浸润在此间的主人身上,感受到那正能量的滋养。  “艺术的影响会深入到你对任何事情的感知力上!
期刊
在清雅素麗的黑白灰里,加一点儿繁复的雕刻细节,添一抹金色的手绘纹样,一点戏谑一点幽默,既向历史致敬,又不再是浓艳的富丽堂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