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首先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索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
关键词:自主;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见解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课程改革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但是仔细反思一下,有好多合作讨论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讨论而讨论。老师说小组讨论一下吧,只见小组中的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显然是课堂上分工不明,搞形式,效果不佳。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特征、心理素质等因素,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便于开展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 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在老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这节课,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小组合作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首先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索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种礼貌行为,是对发言者的尊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同时明确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三是学会思考。既边看边想、边听边想、边说边想等习惯。因为小组合作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学生各抒己见,让不同看法之间相互碰撞,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方法,最终使各自的方法具有科学性。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必须有小组合作的必要。如何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觉得: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就要注意并考虑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有争议性的学习内容就十分必要通过小组学习活动来完成。但有时,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而在课堂教学时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如学生对一个问题交流的答案多种多样,意见不统一;学生遇到的问题涉及面广,回答不全面,甚至面对问题无从下手,思维出现了困难。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时间就是知识、能力、本领。而在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吝惜时间。如果给予学习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足,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留于形式;如果每一次在学生学习兴致高的情况下,被教师无情地要求停止,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小组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合作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生们不懂的或一知半解的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合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劳动。合作必须追求其价值。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从“至高无上”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指导。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自主;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见解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课程改革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但是仔细反思一下,有好多合作讨论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讨论而讨论。老师说小组讨论一下吧,只见小组中的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显然是课堂上分工不明,搞形式,效果不佳。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特征、心理素质等因素,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便于开展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 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在老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这节课,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小组合作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首先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索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种礼貌行为,是对发言者的尊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同时明确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三是学会思考。既边看边想、边听边想、边说边想等习惯。因为小组合作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学生各抒己见,让不同看法之间相互碰撞,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方法,最终使各自的方法具有科学性。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必须有小组合作的必要。如何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觉得: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就要注意并考虑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有争议性的学习内容就十分必要通过小组学习活动来完成。但有时,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而在课堂教学时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如学生对一个问题交流的答案多种多样,意见不统一;学生遇到的问题涉及面广,回答不全面,甚至面对问题无从下手,思维出现了困难。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时间就是知识、能力、本领。而在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吝惜时间。如果给予学习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足,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留于形式;如果每一次在学生学习兴致高的情况下,被教师无情地要求停止,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小组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合作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生们不懂的或一知半解的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合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劳动。合作必须追求其价值。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从“至高无上”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指导。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