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段珍生平及其《诗稿》杂谈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段珍是中国近代河湟地区为数不多的教育家和诗人,他在河州地区一生从事启蒙劝学,曾参与《导河县志》的修撰工作,为河湟地区的文化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他喜好吟诗论赋,为河湟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诗稿,他的诗重视考沽训据,并倡导田园风貌,亦对当时的社会离乱也有描写,独具特色。尽管段珍仅仅是河湟地区的儒士名流,大多数人还远远不了解他,但是他的诗却是研究地区文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材料,其诗稿用于研究地方文化、地理风物、社会变迁,有着极好的存在价值。可以说他留下的诗稿是河湟地区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变化的重要见证。
  关键词:段珍;河湟地区;课蒙;诗稿;吟诗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04-013
  
  一、段珍生平事迹
  段珍(公元1882—1950),字仁义,别字聘儒,甘肃河州北塬人(甘肃省临夏县桥寺乡侯段村人)。段珍于光绪壬午年出生在河州一个普通乡绅的家庭,其父段成福(1854—1928)累年经商于兰州、大川(今甘肃永靖县刘家峡)、小川(今甘肃永靖县县城)一带,喜好读书,购置田产,其伯父段成有(1848—1917)经营农务,丰罍家业,笃信佛教,因兄弟二人只有段珍一嗣,所以伯父也为段珍之父,因此伯仲对幼年段珍宠爱有嘉,其母王氏(1860—1946),为明代成化年间兵部尚书王竑①的后裔,书香之后,管理家务,她对段珍幼年读书束教严苛。
  段珍幼年就喜好读书,其母更是督教甚严,高堂聘任诸多家教而让段珍读《四书》、《五经》、《唐诗》等,并告诫“舍弃财利,行仁义门风”为家业之训。段珍也随伯父喜好藏传佛教,时常看佛典、拜菩萨,可以说,少年时期的段珍以通义理、善吟诵,勤练蝇头小楷而刻苦。他十七岁时参加县试成为童生,十九岁参加府试而成生员,二十二岁在光绪甲辰科(1904年)院试中入闱,轰动北塬三乡②,成为庠生(诸生),被当地尊称为“秀才”。获得功名青衿之后,先后到临夏凤林书院、兰州兰山书院等,以公教执书为业,期间结识张质生③、邓隆等河湟儒学,习得翰墨,并得到河州知州杨增新的赏识,遂一时成为河洲名流。还在母命之下,娶临夏塔张家村张氏(1885—1962)为妻,其妻朴拙,珍不遂愿,因而常年在外郊游,与同学师友饮辞歌赋、谈古论今,帮助乡邻斗讼官司,因其笔墨纵横,遂在河湟之地很有声名。
  辛亥革命之后,在河州县长、县教谕等民国官僚的举荐之下,段珍以晚清秀才之名被授予训导之职前往凉州课蒙,后晋升为凉州县教谕,在凉州执教、管理教育事务长达五年。其间,在凉州娶当地富商之女张氏(1889—1924)为妻,俟有相濡以沫旨趣。
  1917年其伯父段成有病故,段珍辞去凉州公职,携妻女回河州守制,服丧期满后,再度受临夏县县长之请,赴河州凤林书院公教执书,后又到莲花乡书院佣书。这期间,凉州之妻张氏生产一子,因张氏常思凉州故土,加之段珍爱妻及儿,故唤其子之小名为“凉来”(按:此为段珍的次子,段维准,1920—1993,字绳武),于是段珍更加谨慎侍奉双亲,承担家持,毫无懈怠。此后,段珍常常外出公干,经略殖货,课教无类。后因珍之母王氏苛教家事之严峻,时常令凉州张氏劳作苦役,凉州张氏乃闺秀千娥,此难堪忍受,封建礼法,无力抗争,而吞金自戕。段珍归来之后,闻之噩耗,遂夙愿难安,心生苦楚。
  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河州马仲英发起反抗国民军的兵变,史称“河湟事变”,一时兵燹狼烟,饿殍遍野,四周哀鸿,民流离、无鸡鸣。段珍匆忙掩埋好居家不多的财物金银之后,携父母离开北塬避乱,移居北乡半个川(今永靖县大川一带),稍在大川安顿之后,忽闻其长子善聪(按:此为段珍长子,其妻塔张家张氏之子,段维矩,1909—1961,河湟兵变时段珍令他看守北塬的家业)在家因玩劣赌博而将埋藏的金银散失之后,段珍之父段成福愕然而卒,此时之段珍先有流离之苦,后有丧父之殇,自此沉默少语,抑郁寡欢。河湟变平之后,段珍将长子逐出家门,从此不问家事,只管穷经皓首,案牍诗文。经历了这场家和国的变故,虽对段珍个人是不幸的,但也成就了他河湟诗人的名冠。
  1929年初春,受张质生等同窗的邀请,段珍参加了《导河县志》的编辑修撰工作,并担任了采访的职务,主要负责河州地理风物志的缮写,在编修县志之时,段珍游历考察了临夏境内永靖县、临夏县、和政县的地理山川,还考证了诸多历史古迹,确定了唐代凤林关旧址,同时对临夏地理战略等也评述一二。还吟诵了大量的地理山川的诗词,如北塬土桥、岗沟、井沟、大刘家、永靖县炳灵寺、积石山县银川乡等地、尽记河州风物,览集名胜。
  民国十九年冬季,岁次庚午(1930)县志脱稿,段珍赞襄郡志事毕,复又改任导河县教育局督学④,时政局混乱,段珍半官半民,维司教育职责时,他上承郡县之主竭力匡正学务,督导学区,维田舍赋闲时,段珍公执教凤林、私执伴夫子,劝桑务学,给河州学子教授格致之学,直到乙亥年(1935)。这期间,还用自己之笔墨,给本地方庶,差解诉讼,充当刑诉之师。
  1935年之后,时局更加混乱,徭役加重,且时兴团练保甲,段珍不满现状,遂谢辞工差,回到北塬,专注耕读,并在自家后院开设私塾启蒙教育,长达十年。此间他反复推敲诗词,还撰写文章,并结识当地文人,耕读唱咏,畅谈文字,安贫乐道。
  1945年,时局稍平,段珍时年六十三岁,再度受县府之邀请,移居临夏县(按:这里指今临夏市),再度出任学长。此时,段珍年老体衰,多有贵恙,公务差持,多半难支,但仍然以公教坚持课教,丝毫不懈,直至解放前夕。
  解放初,段珍苛疾难愈,病势日重,久卧榻侧,但仍严厉戒告儿孙,刻苦耕读,行孔孟之礼,传承仁义门风。1950年,段珍于古历八月十九日在临夏市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二、段珍《诗稿》及评述
  段珍一生著述良多,而且留下了《诗稿》,其著述文章都已散矢,未见流传,而《诗稿》有幸被临夏籍赵忠先生收集整理,并整理成册,编辑成《凤林逸诗》公开发表。《凤林逸诗》共收录段珍诗稿九十四首,成为难得之资料。纵观段珍诗文,其诗稿涉及地方风物、兵乱变故、咏物、田园、自伤、教育汉语、谈亲友之情这七个方面。段珍诗作克经格律,平仄饱满,寓意丰富,虽不及田园、婉约之暗哀,亦有经国之理髓。既有驳论之高谈,也有平实之乡土。以下就段珍诗稿中这七个方面的诗作,做些摘录,并评述解读一下其文化背景。
  1.段珍留下的河湟地理山川的诗作
  段珍一生念兹在兹的都是河湟,生于斯长于斯的亦复如是,他对河州的地理山川很熟悉,也很热爱。他采访河湟地理,赞襄郡志,留下了吟诵河湟地理的诗作,成为考量地域的弥足珍贵之作。先摘录如下,后对诗作背景聊以浅解:
  
  五里巷
  苍茫九曲似羊肠,南北为径五里长。野店三更鸡唱早,短促一箭马蹄忙。八千道路终是基,半十行程费思量。为向递传经百载,原名不二刘家塘。又五里巷一律
  古巷深幽径曲阿,测量五里准无讹。皋头尽辨云南北,追步休疑路少多。月店鸡声霜满道,春泥马迹水盈科。莫谓穷途悲空谷,接近牧鬼唱俚歌。⑤
  这两首诗是段珍描写临夏县桥寺乡驻地大刘家村的地理风貌之作,大刘家村五里巷在唐代曾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塞,直达西宁,它也是唐蕃兵备的战略要地,在清代康雍时期大刘家村更是一处军事情报驿站,有驿道,还在此地设立塘报亭,名为“刘家塘”,专司传递军事情报和文书,后来年久失修,日渐废弃。《五里巷》中段珍写明,刘家塘羊肠小道,南北路径不出十里,当年驿卒骑马飞驰,行八千里路,仅五日可以直达,实为惊叹。《又五里巷一律》更是明确说明了五里巷幽径曲阿,而且从其附近山头上,很容易辨别方向,尽管它是一处战略要塞,处处有车辙泥印,但是离开五里巷十里远,就已经看不到人迹了,一片空旷之情。
  1929年段珍担任采访之职,游历河州山水,并吟诵了炳灵寺、凤林关、积石山关等名胜。
  赞襄郡志•奉使采访•游名胜古迹,吟诗以记之
  罗家洞
  偶登山洞兴动瞻,迎面黄河水射帘。太极半图悬古刹,横空一字驾飞檐。游踪石径轻风扫,拂袖云霄软雾沾。欲借禅关尽兴赏,骚情恐惹俗人嫌。
  开辟琅环几百秋,巉岩胜迹至今留。南屏赤壁朝天陡,西去黄河倒水流。洞口远穷千里目,山腰悬挂一层楼。晚来映照东峰月,隐约栏杆系斗牛。
  罗家洞位于永靖县城的南罗川村的赤崖山之半腰,是一处开凿于高崖绝壁的佛窟,距县城仅仅七八里路。当段珍游览罗家洞时,俯瞰黄河,山坡下黄河拐弯西流,呈现太极图状,而且山风微微弗过,似乎略有仙意,其山形琅嬛,圣迹不绝,层次分明,建筑巧妙,十分壮观。此风物在《河州志》中也有记述:“绝壁有洞,殿阁飞空,有大佛、欢喜佛、千手千眼佛、诸佛菩萨、帝释长、王摇玲、铁牛、古动物。下有僧院三十余所,枣树数千株,番族往来瞻释拜者不绝”。
  
  肉身佛
  谁信佛身是肉身,石山判出话传新。记从几世换凡骨,修到三生证夙因。参悟非空横法相,揣摸太极乐天真。一轮月照菩提树,妙合阴阳洞里春。
  洞里乾坤只手掀,佛公佛母理真元。避开万古鸿蒙秘,描就先天造化原。以蔽诗经之百篇,何云道德五千言。个中妙处人难解,风月余光贝叶翻。
  肉身佛是藏传佛教胜乐金刚传承的高僧潘唐哇的肉身舍利。关于罗家洞胜乐肉身舍利的事迹在《青史》和《安多政教史》中有记载。段珍听闻肉身佛的有关事迹,并用儒者的观点评判佛成肉身的疑惑,还感叹藏密的玄妙要从贝叶经中找寻答案。在段珍的观点中,儒释道三家,仍然是以儒为尊的,这首诗也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有关胜乐金刚的来历,传说最多的是尼泊尔佛教徒潘唐哇。相传,明代成化年间,当地人们在罗家洞口上修建了肉身佛胜乐金刚大殿,以至于数百年来足食兆丰。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仰者纷至沓来,连六世班禅、三世章嘉国师、二世土观大师、二世嘉木样大师等藏传佛教高僧都亲临朝拜,成为蒙藏、中尼佛教交流的见证。
  
  冰灵寺
  古寺风烟接翠苔,登临恍惚到蓬莱。扪星北斗疑琼岛,问境西方是石台。三十洞天悬汉绝,万千花果倚云栽。怪他僧舍扉多掩,误我来往惹忌猜。
  洞岩奇绝人踪寥,焚宇几经野火烧。惋惜名山访古迹,洗磨短碣忍前朝。摩崖露顶大千佛,卧石横书第一桥。临渡偏多僧鼓浆,间应无须偶逢樵。
  段珍在这首诗中描写了永靖县炳灵寺石窟,并感叹寺院几经火烧,石窟佛像毅然屹立,炳灵寺即是大禹治水之源头,又是藏语十万之意,因此,此间佛像、壁画极多,一番佛国气象。段珍游历炳灵寺时时值兵燹不久,既清冷,又不失佛教寺院之气派。
  
  凤林关
  (在冰灵寺峡,俗名闫王砭即是。凿石成路,险危之至。当时设关竖柱石上,钻有圆眼三四犹在。)
  天然险要起雄关,北带黄河南峙山。形胜风林朝百鸟,险同虎口慑群蛮。安乡昔日金汤固,都护当年铁马还。回顾银川怀汉将,应知屯马响刀环。
  风林关下水东流,雁掠边城动客愁。九曲黄河通襟带,千寻赤壁贯咽喉。筹边生迹山前垒,障外雄图岸上楼。昔日出屯谁振旅,恨无短碣姓名留。⑥
  凤林关,在唐代一般被认为是唐蕃边界关塞,当时人们认为凤林关位于临夏西北一带,段珍亲自考察勘验,认为凤林关在炳灵寺峡口闫王砭的地方。唐代诗人张籍的凉州词中有“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的名句,段珍亦对凤林雄关依据黄河天险,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慨叹,也对凤林关的奇、雄、险、陡,以及兵家双方力夺力守的情行做了想象。值得一提的是,时值今日,当年的凤林关已被刘家峡水库淹没。
  
  又,绝句一首
  走马雄关石路危,摩天赤壁野藤垂。西来滚滚黄河水,骇浪啼吟不尽悲。
  此诗是段珍游历凤林关附近的积石关而做的绝句,《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可见积石关之摩天陡峭。
  
  干 沟
  平原何处是津涯,行度干流岂用槎。直贯长坪沟一道,斜分深谷路三叉。诗人勿讽衣沾湿,旅客当悲力倦爬。莫向偶耕相顾问,接堤不少野人家。
  
  小黑水沟
  故居岩壑旁浅沟,黑水潺潺断续流。三角堡边问井眼,重台塬下溯源头。天生风物十分美,地僻骚人一莫游。不是我家相接近,却从何处写清幽?
  
  大黑水沟
  大涧又名黑水沟,苍苔封石最清幽。堤栽细柳垂应遍,水引小磨转不休。挂壁苍烟飞瀑布,沿渠翠霭映平畴。未知村落归何处,阴隙半窥隔坞楼。
  
  又,绝甸一首
  暮归野渡小磨东,黑水渠头一老翁。隔岸高声话未竟,声声山谷响雷同。
  这四首诗描写的是段珍家乡附近的地理风貌,干沟位于临夏县土桥镇向南三公里处,此处有两个村,名为“朱潘家”和“大鲁家”,此地也叫“岗沟”,北塬地势平坦,唯独行至岗沟一带,有一长沟阻挡,沟内干涸,以前行人到此地时先下沟,然后费力爬出,不过好在附近有村落,行途费力但不艰难,人烟较多,并不危险。
  小黑水沟和大黑水沟也叫做浍水,南为小,北为大,位于临夏县土桥镇附近,段珍对大、小黑水的景致做了赞叹,还考证了小黑水的源头在三角堡乡的重台塬下的井水之中,而大黑水水流较大,沿着水溪有一座座水磨房(坞楼)累建其中,沿渠情景翠霭。
  绝句更是描写春天之时,段珍在大黑水涧磨房边与老翁隔渠说话,而春雷在山谷响起的情景。
  
  土桥
  不驾鼍梁土作桥,几株榆树似栏挑。近连古道途千里,横筑当沟路一条。恰是箭飞贯燕尾,却非弓势挽虹腰。漫云题柱骚人少,月夜风声唱短萧。
  土桥地处东重台塬山、西大寨子山之间、南北夹着三沟(大、小浍水沟、岗沟)之间,有山有塬,其间榆树茂密。土桥是近接河州,远衔甘凉的丝绸之路南路一线,似乎在他所处的年代,不被重视,因而还戏谑地说,此地文人不多,文化氛围浅,而且人口少希。
  
  小浍水风井
  世传吾乡先代穿井于此沟中,偶风出,疑虑废弃,并填塞云。民国壬申(1932)冬,有乡大姓李二老,特与吾宗太祖得富公皆克承先志,倡众掘井。营未九仞,传有厉风激沙,破石而出。声如涛浪,萧瑟猛栗,乡众颇形疑缩,停车月余。窃幸李二老坚持到底,逾明年春,仍与吾宗得富公义晓乡众,每晨沿户督催,原极猛进,不顾风阻。至二月八日,遂获甘泉。美哉此举!上为前代攻破数百年之疑虑,下为子孙功垂万世云。若遇采访编修郡志,定当获录,吾即预为风井事略待售,并作七律二首。
  掘井十年始及泉,后人明哲胜前贤。须知事必慎谋好,到底功成持志坚。水出沙中观至妙,风生地下秘真诠。倘非李老鹰衔胆,流俗几乎又断弦。
  灵光积厚地生风,大块化机运不穷。妙合一元开锁钥,穆如万古辟鸿蒙。天根秘启孟婆户,石窍玄通少女宫。无让育遗驾蛇步,阴精陈处任渊冲。
  珍注:风井者,风从井中喷出,时大时小,原无定期,亦与天空之风无异。
  段珍在当时的年代就知道风井与北塬的地质有关,而非鬼怪异说,此诗就描写了同村富绅李二和乡党段德福协力鼓动乡亲们破除迷信的掘井过程,似与愚公移山之易趣。还用中国古代鸿蒙、孟婆、玄通、袁迆、陈阴鹜的志鬼志怪典故,破鬼立新,旨在讲科学,兴民生。
  廿三年春社日,走西乡宗家山
  绝顶西擎天一辄,攀登若抱杞人忧。恰临石路最高处,俯视银川极尽头。道险顿忘障远盖,尘飞不觉满征裘。我生多未履山径,洁屈羊肠莫预筹。《宋书》:“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催”。
  1932年段珍远足西乡(今积石山县银川乡)时作,西乡银川地处高山峻岭之间,地势陡峭,摩崖难攀,此路及其难行,故有多未攀越的感慨,与蜀道坚难无二!
  2.段珍描写兵乱变故的诗稿
  1928年,河湟兵变发生,段珍目睹了这场事故的始末,同时他也同样在这场兵变中遭遇了颠沛流离的苦痛,对家园的牵挂、对和平的向往,是他作为读书人的愿望,面对战乱、兵祸、灾旱,更多地是慨叹苍生黎民的苦、无常。这些亲历之作,索然未识离乱之根源,然盼和平之心昭明。
  连年荒旱,因感作二绝句
  狂澜不住翻,地处哀鸿喧。赤地数千里,共鸣齐妇冤。南北未休戈,连载苦魃魔。民难措手足,吏不缓催科。
  这是民国八年(1918)年的诗作,民国八年河州大旱,段珍刚来河州不久,看到旱魅致使乡亲涂炭,赤地千里,且时局为北洋与广州政府对抗,而且官吏征徭役,敛赋税,天灾加人祸,民手足无措。
  戊辰之变二首。一吟河(州)城被围;一吟河(州)北逃难
  战云猖撅困河州,那个蒸民不动忧。四处哭声传闾巷,一重杀气逼城楼。解围北道兵来援,坍绝南溪水断流。谁是将军筹胜算,驱除兵氛大刀头。
  只因避乱弃庄田,含血出门步不前。托足他乡同敌忾,伤心故里尽烽烟。时常问信三叉路,岁暮寄身半个川。何异孤鸿啼室外,自怜瘦影冒霜天。
  
  又依前韵二首
  昼寐思经边孝先,郝隆日下晒喜眠。我来睡之缘何事,只愧耽迷鸦片烟。遥望故城孤鸿啼,塞外自怜静如禅。细聆悲笳吹五夜,更愁孤影到秋天。
  
  无题
  漫道太平不用戈,长江万里尽横波。伤心沧海桑田变,忧世文章痛哭多。枹鼓连年转地轴,甲兵何日洗天河。中流谁敢狂澜挽,快慰中原同饮歌。
  这三首均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端午后河湟兵变,段珍避乱移居永靖县大川时所作,当时兵乱,作为读书人,把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希望早日平定山河,作为自己,不但忧国,而且担忧三叉路的家,“时常问信三叉路,岁暮寄身半个川”正是他当时忧国虑家的写照。因为避居,心中惦念战乱之事,而且身处虽为静居,而消息不畅,实无力抗争时局,因此以鸦片麻醉自己,且心惶恐。《无题》更是表达了渴求太平,惧怕沧桑巨变,早日回归宁静的心态,以及“甲兵”早日胜利的向往。
  
  催租
  催租孰敢早无偿,可恨征摇倍两忙。顾我光阴真淡泊,累人口腹责输将。俚诗索断重阳句,法科令严二月霜。那得三余勤国赋,官非不扰占词场。
  可怜鸦片癣成疴,途次卸装除瘾催。怪恙因速惜罩裂,恨无找到避风回。
  有感沿路民众迎接军阀
  遥望节旌迎元戍,故旧趋尘拜下风。乡路几家传绿蚁,长亭十里走青骢。旗开蔽日黄沙阵,马到如来黑稍公。台阁勋名惊草木,关山鞭影追秋鸿。
  这两首是河湟兵变时值农历六月所作,前有战事吃紧,后有军阀墨吏横征暴敛,离乱苦楚,苛政严律,百姓挤出口粮,征战无能,而且军阀在平民面前耀武扬威,满脸横肉,墨吏小卒竞相簇拥,段珍有恨,遂以戒食鸦片为意,自己之戒烟犹如平乱,煞是难熬。
  
  归银川别墅二绝
  归路伤心椿八千,帆飞一片到银川。龙眼岩壑当何处? 计愧荒莱汲冷泉。
  游踪如候雁随阳,老我飘零事可伤。过去江山无净土,避险暂处古山房。
  
  归别墅二律
  野墅遐荒塌久悬,初归夜冷不成眠。经年作客无停足,此日称征暂息肩。一具空囊如水洪,数间老屋是茅编。式微不见炎凉态,最恨世风竟异前。
  不得桃源去避秦,徒居野墅犹荆榛。云天十里仍孤影,乔木千寻隔四邻。顾我离怀魂欲断,与人短话语无伦。此身飘泊风霜志,可恨病魔又累人。
  
  戊辰流离二绝
  狂风满道逐征帆,日影行将山半衔。为问谁家容一止,不由悲泪湿青衫。
  形影相悲失窟毚,家人怨苦语喃喃。居停一夜无灯火,破落墙隅星斗嵌。
  此三首诗是段珍1928年五月初准备到大川避居时,路过银川乡(西番庄)别墅,过黄河,走小川,跑大川,自己携父母颠沛流离,处处投宿,焦急找寻栖身之地的一番困顿之状。时此间还有一个缘故,段珍匆忙在旧居掩埋好财物之后,令长子山聪看护家院,自己身边所带盘缠不多,到达大川时,只能以玉米糊口全家,稍稍安顿,家丁来报,说长子因在外赌博将段珍所藏财物损失,听此消息时,段珍之父段成福正在吃玉米团子,可怜老太公一生勤俭经商,闻听即刻哽咽而阻气窍,随即病倒,不出三日,逝于大川。段珍既有离乱之擭,又有丧父之哀鸣,因此有“顾我离怀魂欲断,与人短话语无伦”的心境和状况。
  
  戊辰团练民兵
  兵氛肆狂噬不休,平民愤触练兵筹。激真忠义争攘臂,任大男儿意同仇。彻夜炮声魂魄落,迷天烟焰鬼神愁。滔滔大夏洪流水,余孽果能扫荡不?
  一片孤城久困围,团民泣泪将戈挥。忧时不觉霜催鬓,酣战归来血染衣。愧杀从戎无妙术,恨艰插翅任高飞。是谁独抱英雄志,利胜先乘郑客韦。
  惭予无策吊河州,搔首空怀故园忧。时急谁能支广厦,妖腥已触镇边楼。卅年赤地沧桑变,五月黄河血水流。河陇何人经乱略,勤王敌忾不埋头。
  失林野鸟恋青山,惊弦倦飞古刹前。为我乞骖吟渭水,伶儿奉供司香田,伤心救世无长策,抱恨终身吊大川。远听悲笳吹五夜,更悲萱影到秋天。
  
  再迭前韵写己巳年复变
  岁再凶夷踞旧州,养痈窃发不时忧。犁庭恨末扫深穴,邸舍何期变敌楼。势复燎原无底止,谁更砥柱挽中流。坐谈毕竟书生态,伤世空怀激白头。
  野马又驰城外田,离鸿狼狈更胜前。冰霜永夜悲余孽,毁烬经年燃冷烟,旧垒解炭犹旦夕。新笳啸肆遍山川,吁磋驾御失衔辔,缘饰阴霾晦如天。
  变事已平后再迭前韵二首
  计破重围奠古州,拯民优解倒悬忧。将军力挽千鲸浪,国士才称五凤楼。燎火疮痍顿灭息,安澜沧海不横流。掀髯三迭太平颂,大夏河清石点头。
  乱后归农事井田,江山依旧景非前。荒畴犁土染腥血,冷灶劫灰断火烟。枵腹荷锄斩蔓草,伤心采薇延长川。年来更触魃魔恨,正是蝉声怨暮天。
  变后归家,故居毁烬,于是扫除瓦砾,编结茅舍,假避风南,穷苦之状实难言宣,不禁感吟二律
  凄凉天气又经秋,一片荒园独自愁。数被劫灰穷魄落,欲勤学稼苦腰柔。单衾已裂寒侵骨,破壁不广风扬头。扃户纵无短扇掩,夜深那怕贼来偷。
  顾影自怜年复年,蝉鸣五夜不成眠。懒拭冷尘堆案上,卧看寒月到床前。光阴差胜无锥地,景况真如有漏天。勉强除地安茶灶,破屋半间追玉川。
  戊辰变后,穷苦之状已达极点,故咏二律以记之
  廿年相契范丹贫,学短漫云独善身。老去光阴半野史,生涯风雨一儒巾。埋名林下知音少,落魄街头索债频。俯仰空惊生计拙,无忧即是乐天真。
  那得异书厚价收,典衣本没千金裘。一身不为尘寰累,万事无难节俭筹。食信藿藜诚好味,立同狐貉岂真羞。古来贫贱原非病,曾见几人富可求。⑦
  一九二八年安顿好家计后,段珍看到小川正在组织团练民兵,准备平乱,心中关心家国之感念由生,用笔头激励心志,也为战事之旷日持久而隐忧,自己身为读书人,也慨叹身无破敌良策,且河湟事变半年后平,次年有起,己巳(1929)年再次兵变时,民众心态已经不固,段珍亦是焦急,有心无力,更况累乱使之度日艰辛。数月后事变平息,段珍似有信心,空腹除草,重起炉灶,也凯而吟之“掀髯三迭太平颂”,关心国事的情形彰显。然而,乱平后归家,所藏金银尽失,回归到现实状况之中,故居一片残砖瓦砾,面对荒芜的田园,还得重新收拾,我怀故国,面对受到的灾难,困顿又饥贫的绝境,劫后馀生,“景况真如有漏天”,既然致贫,段珍不消沉,最后二律,就是他不爱财物货色,甘受清贫,读书田园的心态。也是他一生的给自己的定位:“老去光阴半野史,生涯风雨一儒巾”。
  廿四年乙亥之秋,遍地设保甲,练壮丁, 以作御辱计,余因感吟二津
  筹将海宇焕澄清,从事劝农即寓兵。制挺习劳称武库,同传力穑倚长城。田夫毕竟用充伍,战士原来不辍耕。赴越丁男巡陌亩,吁磋生我非孤茕。
  草野伤心多事秋,同将农隙练兵筹。妖氛激振英雄背,壮士募登畎亩头。不便青磷绝域唱,偏增白发倚门愁。时人防门疑难释,田业未知误服不?
  三五年时举国兴保甲制度,组建甲丁,名为抗击倭寇,实为地方扩充势力而穷兵黩武,段珍看到“抓壮丁吃皇粮”的浮躁心态,焦虑农人子弟荒废田滢,再次用微弱之音呼喊,重农为本,富农即可强兵,保甲是伤农之举,实为害也。
  
  无题
  世事残棋甚胜筹,势如逐浪损沉秋。哀鸣胥苦疮痍久,烽火几经岁月周。一统山河终古在,群雄征战几时休?凄凉故国悲无尽,应传贾生泪痛流。
  雏凤和鸣最乐群,秧歌唱罢砚同耕。比邻形影共堂闹,满室咿唔隔巷闻。西抹东涂唇染墨,春兰秋蕙味陶熏。栽培不愧千年树,钻核化工少岁勤。
  
  乡塾学生暑后就学二首
  髫龄性天最乐群,秧歌唱罢砚同耕。此邻形影共堂乐,满室咿唔隔巷闻。西抹东涂唇染墨,春兰秋蕙味陶熏。栽培不愧十年树,钻核何如少岁勤。
  繁英端自早春秋,乡塾羡他尽穉俦。绕膝亭亭森玉树,吟声字字贯珠喉。时勤蛾术夸年富,日益鸿编好古求。仔细野山分竹马,青毡故物莫空留。(按:段珍后将此诗修改并补充成此诗,并做了题目)
  此诗成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感叹国之苦难太深,连年烽火,满目疮痍,段珍之心,向往和平和谐,民闹秧歌我读书,读圣贤书,育栋梁材。显然,段珍对国事虽虑,然己身以课蒙教书为本之心很是明确。
  3.段珍有关咏物的诗稿
  历来诗人好咏物,受儒家经学之熏蒙,千家诸子之传承,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皆为恒古叹咏之,此物有君子风范,丘说仁义,暗合哲理,斯是维理。段珍咏物,与田野同,筹募格物,既有清高、坚韧之品格,又有元亨利贞之天德。留香居雅,不脱田土,亦普亦质,理一分殊,实堪佳作。
  
  菊 花
  秋园尽剩菊花香,佳色幽妍浓淡妆。几见芳心争冷艳,半生傲骨耐新霜。雨晴救国寒英秀,风逐东篱瘦影狂。徐是陶公真爱惜,谁人仔细对杯觞。
  老菊争艳偏在秋,几家得意赏篱头。白衣携酒对谁酌,素面侵寒半掩羞。娇与美人相惋惜,傲同高士共风流。年年只须游燕市,莫使飘零怕石尤。
  
  竹
  潇潇夜雨一川秋,暑退犹恋是竹修。喜见千竿遮径畔,羞同百卉乱篱头。翠姿弄月谁怜瘦,娇态临风不爱柔。相对耽吟淇澳句,追思君子虚心求。
  扶杖游吟绿野堂,清凉冷意是竹篁。凌霜潇洒生来瘦,指日参差老益刚。露粉柔体思卫女,风枝挺笔想萧郎。幽居不可应无此,静夜幽声引风凰。
  
  兰
  抛掷金钱争买去,兰无英友共徘徊。兰花抽苔继寒梅,恰似春风擅巧催。已觉香生三月暮,未知根在几时培。美人羞自拆瓶献,仙女喜来障看累。
  兰拔人间第一香,繁华不敢竞芬芳。既然立品如仙子,定是前身为女郎。别派辛夷夸丽质,丛生姑射试新妆。正思九畹程途远,昨夜灵风荐野塘。
  春风擅巧出摧兰,遥圃流香上案端。莫问灵根藏曲坞,试题艳句倚幽栏。郑重灵根处幽谷,芬芳秀色曲江隈。
  
  松
  岁寒木落万林空,一岭孤松驾北风。惟大精神临晚节,是真操守见时穷。冰霜历练姿方粹,涵养宏深气愈充。人事原来如这样,非常人作非常功。
  老松郁郁是谁栽,翠盖参天压绿苔。立品独守冰雪操,坚心无愧栋梁材。森罗千载长生树,挺秀四时不染埃。静夜寒声传岭上,清风深引鹤归来。
  
  梅
  梅花索笑对春风,芳信先擅画阁东。占品百魁香断续,凝腊五出玉玲珑。独开庚岭南枝早,寻到灞桥北雪融。不厌冰霜争老艳,繁华羞与乱飞红。
  雅爱梅花窥小园,巡槽风景侵朱轩。春情勾引暗香扑,腊信催摇疏影翻。欲借霜媒丹换骨,相交雪友夸无言。凌寒月下夸高格,遍惹仙姬步短垣。
  咏松、竹、梅、兰、菊,历来不鲜。段珍之咏梅,可见品性,亦涵文士之率性,烈士不屈,“冲寂自妍,不求识赏”,乐意孤清,正德飘逸,有隐士之范谟,虽淡泊不定一念,而坚毅独秀有余,冷之形质突兀,彰示守仁护义之魂;段珍之咏兰,可见意境,兰为暗香,意之在幽,清婉林泉,是谓“君子坦荡荡”,兰若处于野,则高亮纯显,况兰在井市,难免临尘,俟兰之览心,珍心自明,其“虚空”意,实在深远;段珍之咏竹,清影朗瘦,凌厉风霜,苍翠俨然,此则节也,为君子者,坚直忠节,东坡言“不可居无竹”,珍深谙其意;段珍之咏菊,合方儒,菊者,兼有气节,含高品,此双重意,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同,世事维艰,珍为儒士,既有锐意高亢,反复进取之心,又有孤月退隐之意,疏散气质,安宁,且勿施于人,二而合一;段珍之咏松,怀德之品,见晚节,峥嵘傲骨,肃穆怀远,长青万古,峻而不衰,君子之量,蓦然出也,“慎独”即是,昭然矣。
  
  牡丹
  深院牡丹透骨香,羡他幽隐异群芳。谁来一捻彩脂印,看到几家富贵妆。轻点霞珠矜晚艳,浅含雨泪泣残阳。比邻樽酒相惋惜,莫传东风笑断肠。
  玛淄盘中白玉英,凭肩玩弄酒初醒。漫夸魏紫姚黄贵,何事南强北胜争。脂印君王心爱惜,金笺学士调清平。只从贬入洛阳里,去买应无向帝城。
  自宋代周子之说,牡丹富贵,历来拶指胄玮,文人赏鉴,以贵为其质,段珍吟诵,富中有衰,除其雍富,褒其洁贵,折中魏紫姚黄之争,而秒在贬字,牡丹因贬而名扬天下,实为古文人之共鸣。还要提一提的是,河州牡丹虽不及菏泽、洛阳之盛名,亦有红白之俏丽,而且,当地也有“河州四月赏牡丹”的文化。
  
  寒冬火盆
  盆燃枯薪火相依,斗室无帘只掩靡。补得半窗料徒厚,空将一屋苦烟围。深冬菨扇自谋拙,终岁论文心事违。形影强求忘瑟缩,不衣自暖可人稀。
  此诗做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冬季寒冷,以寒渊之苦,寄觞之暖,身体瑟缩,文章难捉。火盆源自东北,有何典故,珍未纵论,有无炉壁,不得而知。若仅一火盆,足见度日清苦。
  余家世传释迦佛像,余心好佛,感咏四绝
  皓首读书苦莫胜,投闲爱照佛龛灯。一年几梦参禅语,想我前身作过供。
  静坐短窗月半楼,此身已是在家僧。解得田中勤种谷,耕耘好味契三乘。
  模糊睡起槁争春,顾影不知梦里身。一瞬华胥经解悟,孤灯风雨苦呻吟。
  愧无好句先呈佛,只为俗缘太累人。味讶回甘虚幻处,问谁出得弗迷津。
  此诗做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季,段珍自幼受伯父的影响,也喜好藏传佛教,并时时供奉香火,其诗所说释迦佛像,实为家传的子孙菩萨唐卡,是早些年其伯父段成有因家族少有继嗣而从甘南拉卜楞寺延请而来,伯父亡故后,其父供奉,后段珍承袭亦供奉,传至其子段维准,延续至文革时期,后在文革中被毁,改革开放后,段维准又到甘南,照旧面貌复绘制唐卡,保存至今。关于子孙菩萨唐卡,段珍之父在世时曾有一个奇异典故:某日深夜,一贼潜入段家,将牛羊偷盗出去,第二日,全家寻找不得,段成福随即开展菩萨,煨桑祈祷,让家人安心,第三日,牛羊全部在自家的庄家地找到,后来说及此事时,人言是菩萨之佑护。其实,是贼人深夜盗牛后,迷失方向,惧怕被人发现,而弃牛羊,逃之夭夭,而牛羊曾累年放牧,故有老马识途之能,不过,相信菩萨保佑,也是当时人们的心愿而已,此事过后,周围四邻每逢节日都拜这个唐卡。
  段珍做此诗时,刚到花甲之年,他在半生教书之余,愈来愈笃信佛教,想其所处之境,青灯黄卷,看晚年孤灯吊影,难免思考人生轮回来世,人生如梦,参悟生之何来,如何无漏,实为人之性也。
  
  古 榆
  故居传世泽,夹道古乔木。历历垂余荫,扶疏绕我屋。不难买残春,青钱垒簇簇。冶镕新火烟,穿倍幽丝縠。惹得群雀归,举头却横啄,辞柯风镕乱,盈阶悦吾目。似铸却非玄,空有万贯福。连朝被石尤,转惜枝头秃。最喜阴阴夏,绿叶摇朴樹。乡村少闲人,飞鸟来不速。鹊巢堪比怜,与羽若举族。自怜无相亲,惯听鸟音熟。夕阳挂碧梢,形影慎幽独。柴扉远尘嚣,一片静景伏。夜半闻涛声,恍若住江渎。一年几变迁,点缀图一幅。任木高且尊,我卑以自牧。对木写俚语,人见必捧腹。
  北塬一带历来多种植榆树,榆树性平实,味甘,其青钱在荒年时可以充饥,其叶、皮亦可食,其木为建筑栋梁,用途广泛,因此,当地乡土以把青钱征兆为财帛。段珍家大门前曾有一棵参天榆树,为北塬最高,从河州上崔家坡即可看见,此树枝繁叶茂,夏日树荫可以遮蔽整个家园,绿荫纳凉,十分快意,此树据说有几百年,后文革中砍伐。段珍此诗突出绿荫绕屋,鸟语唧唧,恬淡田园,赏心悦目的景致。
  4.段珍描写田野及四时节气的诗词
  田野中,四时节气很重要,耕读传家更重传统节日,中秋、端午、重阳等,段珍的这部分诗作,既包含了节日节气的农耕关键时节,又涵盖了春夏秋冬,劳作稼穑的气候变化,田园之气充足。田园诗,多半疏影清恬,旷朴质实,还有迷雾山水,渺渺潇潇,萃澜绵长,以陶渊明、王维、范成大为冠绝,段珍之田园诗歌,似范成大三分,捕获现实之世界,隐远而不避世,有身处乡间,脚踏春泥,亲切悠古之感。
  
  一年明月今宵多
  一样光明月,今宵影倍多,经年非若此,是夜果如何?碧落三千界,蓝桥廿四海。正疑冰始结,岂异镜新磨。才洗银河里,谁修玉斧柯。山川同皎洁,天地尽包罗。云路攀月桂,庾楼怨素娥。当头曾几见,无处不思睋。
  
  又,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到仲秋夕,苍穹月最明。雨间垂素晕,分外舍清瑛。激夜光无尽,经年象几呈。露寒蟾绚彩,霜冷兔腾精。金镜初提练,玉壶正满盈。图同开太极,天传伴长庚。皎洁连银河,玲咙透水晶。举杯谁对影,携手步蓬瀛。
  
  仲秋望月四绝
  今夜窗前月最明,与谁樽酒畅幽情? 一生只为朋友谈,追诵三人影对成。
  今夜一天好月华,晶莹何异玉无暇。赏月有心酒莫沽,啜饮卢全七碗茶。
  秋夜凄凉月色多,深深院落影婆娑。云端挂出光明镜,千古何人用于磨。
  可惜仲秋月色新,与谁酌酒话前身。笑看儿女争酬果,我亦戏同敬佛神。
  
  咏秋五律一首
  天气晚来秋,山川景色幽。鸿飞荒野树,看遍远村楼。耳边钟声疏,杯中月影收。百花齐凋落,赏月不胜愁。雁影云路过,蝉声叶底留。
  
  又迭前韵四首
  学士吟新秋,芸窗竹影幽。风声惊短案,月色赏高楼。虚空瑶琴冷,长竿大布留。新诗随意写,得句藉消愁。
  怨女到新秋,独悲绣幕幽。伤心抛纸扇,懒意上妆楼。览镜颜惊瘦,穿针巧乞留。一场清梦醒,睡眠销新愁。
  最恨客中秋,云山到处幽。残灯昏冷榻,裂被挂孤楼。茅屋风采破,板桥迹早留。书传千里雁,何解倚门愁。 水国蓼花秋,湖平落日幽。凉生云梦泽,暑退岳阳楼。霜路闲三雨,寒鸥任去留。扁舟载菊酒,薄饮以消愁。
  
  无题
  学士独吟秋,凄凉艺圃幽。风声惊短案,月色赏高楼。虚室瑶琴冷,长竿大布留。新诗肩耸写,得句且消愁。(按:段珍在晚年又把此填词的首段修改为这首,可见他爱诗推敲,似如爱子。)
  
  九日登高
  今日重阳心意骚,人来强约去登高。出门多少浮薄子,入坐两三乡曲豪。孟氏应知差落帽,刘郎无怪不题糕。山林空有黄花美,那得可人共菊醪。
  感旧秋期有几家,重阳携手路三叉。山村社散秋归燕,野沼天寒水底蛙。遥对城楼阴绿树,也随市井赏黄花。须知高会年年有,谁是可人似孟嘉。
  
  重九登高
  雅记游踪盛,攀登绝顶高。重阳开社会,九日醉葡萄。席搛三杯酒,履轻一羽毛。烟霞共笑傲,意气倍雄豪。
  客嗤风吹帽,诗难字押糕。临台名戏马,籍野手持螯。佳节荧囊佩,经年菊酿醪。奇情天界旷,皋登不辞劳。
  
  龙舟竞渡
  千年不息汨罗流,屈子沉冤何日休。闻得岳阳击画鼓,相传荆楚戏牵钩。棕投恐被蛟龙窃,舟响动惊鬼神愁。每读离骚思故国,一逢端午一番忧。
  中秋祀月,周礼古有,重阳登高,端午赛舟,亦有千年,此八首含秋节之祀,重阳社戏,端午除秽,四时规矩,酒令填词,朱墨丛驰,典正有法,耐人寻味。其写中秋,高月清景,邀寄相思,有独影哀婉的感伤,清幽愁澹皆长远,有些寂寥苦涩。重阳端午之句,犹如身处乡间,亲历耳闻之感,饱读三卷书,看看市井徒,且乱亦且烦,归去问酒舻。
  
  廿年丁卯日立夏大雨
  卯辰立夏雨滂沱,正好乡村种晚禾。迎面山光青满郭,遥看草色绿盈玻。漫题四野低云句,先唱三农得宝歌。久旱甘霖为御史,长天无处不恩波。
  立夏甘霖满四邻,须知造化有缘因。卦爻占象变坤坎,水气应期动辰卯。管轻辩量理最妙,王充论雨蕴传真。大夫博士同游市,卜肆停车道少人。
  (珍注:(易)日:有孚盈击,有甘雨满我之缶。注比卦,坤下坎上。坤为土缶之象,坎为水雨之象也) 珍注:谓贾谊事,谊与友出游日,天新雨,道少人。
  
  廿一年四月五日夜雨
  一夜雨绵绵,晴光拖绿地。花径连新霭,尘埃无半点。如膏遍阡陌,晓色蔚蓝天。渔村炊湿烟,万象信澄鲜。今朝绿倚稀,四野岚光合。露珠点鸟背,落花封泥印。夜雨鸣生机,一天霁色微。水气湿人衣,寻芳客末归。
  
  廿一年八月初二雹伤秋稼
  顷刻浓云遍地遮,阿香愤激去推车。雹摧稼穑悲灾异,人怪鬼神谬倍邪。惊讶风飞青石燕,怕看雷掣紫金蛇。天明南亩开新霁,收拾残秧倍怨嗟。
  阿香激愤去推车,十八旗幡环缀遮。方讶风飞青石燕,乍开电掣紫金蛇。拆摧稼穑悲灾异,惊怪鬼神迷信邪。南亩天明新霁色,残秧收拾不胜嗟。
  
  霖 雨
  霖雨甚蒙傍舍田,麦芽抽针冒纤蕤。寻芳一望池塘外,因风柳絮点绿眉。
  
  秋 雨
  连朝阴雨自秋初,不住淋淋经月余。何代无人授覆盖,是谁对灶燎衣裙。未闻当道灌输令,那有随云繁帛书。情动庭前封蚁穴,深悲人不造茅庐。
  今年霖雨一秋多,好向蛙池听鸣呵。野渡苍烟低浅水,长川素景泛洪波。莫羞朝出假邻盖,应促晚归理钓蓑。有客投来深夜里,天明屐印认泥窝。
  
  廿二年元旦雪
  岁朝偏有雪花飞,怀古幽情触隐微。昔日调嘲东郭履,当年赠赋谢庄衣。坐谈桓腊单装束,乘兴逵门急返归。冒冷游畅真乐事,旗亭贳酒烘炉围。
  玉漏天山冰水凋,太平之世不封条。六出瑞雪歌元日,万顷谷丰捻岁朝。柳絮因风谢女慧,桃花点面卢妻娇。游来履齿嚼新印,素景临墙淡抹腰。
  
  廿六年岁朝雪
  调风元日侵寒林,玉笋都从天上来。大地顿成新世界,前程不践旧尘埃。婆娑当是丰年兆,顷刻足征泰运开。莫怪时人传爆竹,履端庆祝也应该。
  岁朝轻雪乱变加,天地初开顷刻花。勤化无表非玉笋,从新不测撒银沙。缟华复旦流千里,春景应时射万家。须至钓台平石扫,沉沉碧色满江涯。
  珍注:范成大《骖鸾录》"十二月三十日发富阳,雪满千山,江色沉碧。正月一日至钓台,登台扫雪平石上,诸山缟然,冻雪不开,境益清矣"。
  这几首雨、雹、雪,注重田园,朴实之中有几分喜色,其景鲜活,颇有东坡的“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清新之感,是朴质的真田园。雨雪本没有喜乐,咏者乐,则是喜雨,咏者悲,则是苦雨,唯作者心境佳好,才合彰实,乃雨雪本来之面目。
  
  秋园
  莫谓秋园少物华,西风吹送夕阳斜。闻声疏雨滴桐树,傲骨经霜有菊花。水面倒影千尺木,陇头就卧数寒瓜。漫云晚节愁难解,老圃谈客正可夸。
  秋园景色果为何?一片清幽逸兴多。月夜霜华催碧树,疏落木叶逐红波。捷儿攀树偷花果,游女携篮打叶荷。触物伤情偏是我,无聊已至鬓毛皤。
  1932年,段珍督学,事物劳顿而繁忙,也尽心尽力,但人生沉浮,进退两难,自家秋园正是硕果殷丰,田园收获之时节,景致怡人,段珍看到膝下儿女摘果采叶,本有天伦之乐,可是儒士之心,思绪漫漫经历,使自己独自伤悲,岁月催人老,家国天下,人老多忧愁。
  
  荞麦
  好看荞麦类群芳,偏在新秋发嫩秧。雨露萦纡翻锦艳,蝴蝶颠倒闹花香。枝红无异胭脂染,叶绿真同翡翠妆。果实三棱千百颗,不随嘉禾吐长芒。
  荞麦本为粗粮,暗指民间疾苦,民生粗鄙,陆游有“明月荞麦花似雪、满村荞麦正离离”的名句,段珍之诗将荞麦瑞艳芳蕊的秀丽美景写出,有身为布衣,活乐天真的轻快之感。
  
  送灶
  岁腊廿三万灶烟,饯酬司命往朝天。残年更尽新醅酒,是夜高筵带醉仙。半席饴糖成俗习,一堂蜡烛结神缘。送他云车风马去,仙路不知几八千。
  河州在腊月廿三天将黑时有送灶神的习俗,此习俗为,廿三日早晨起,或做或买面糖,以及十二个糖饼,到灶神处供奉,到天黑时,烧香、点蜡烛(也有点清油灯的)、烧纸马,放鞭炮,还火供一点祭祀品以祈送灶神,到大年初一日天快亮时,烧纸马,鸣鞭炮接回灶神。这个习俗与其它地方的稍有不同。
  
  长 耳
  我家长耳性真饶,短辔纵游过土桥。对面还逢冒失鬼,摇头戏耍相形妖。惹尨吠彼开跑步,惊驾抛吾跌折腰。可恨心思震呕出,彭年构赋兴全销。
  这首诗叫人忍俊不禁,段珍骑着长耳骡子,到土桥上去,对面过来一长毛狗,骡子与狗打架,最后还是惊了骡子,段珍跌落,摔地扭伤腰身,诗兴全消。
  
  春 种
  陆海爱时卜暖风,陌阡南北又西东。一犁雨报春消息,半亩塘空雪释融。叱犊归来芳草绿,开田望见杏花红。韶华活泼人何处,隐约歌声软雾中。
  树阴深处野人家,村外纷纷葘白沙。始作农功晴雪释,遥荷黍饷夕阳斜。瞻输仔细束新耒,穿井归来踏落花。羡他几番耰复种,一经雨洗皆萌芽。
  农功初乐岁华新,同井偶耕笑语频。谷雨陇头既沛泽,花风陌上不沾尘。一犁消息催红杏,万顷光阴点绿春。叱犊声传原野外,相交尽是烟霞邻。
  解冻温风山里多,乡人恰好种嘉禾。重重迭地隔清溪,点点杨花粘短蓑。连仩喜夸经夕雨,扶犁又唱路春歌。画鞭一路归来晚,红杏枝头笑弄和。
  
  春 游
  野外春深淑气清,流鸳树上啭新声。遥看草色赏心处,正对山光笑四迎。寄兴不嫌天地阔,游踪都是画图呈。愧无答报韶华句,有负花风送晚程。
  活泼天机日半睛,寻芳正可畅幽情。一方池水冰初解,十里杏花苞始萌。独自无心将酒沽,与谁携手且歌行。乡村地僻骚人少,不识游踪问偶耕。
  这两首写春之作都是极富田园特色,于农人来讲,春天是闲不住的,诗作就表现了这样一幅春耕图和春游图:和畅的惠风吹拂,还能看见雪在消融,远处已经有了整齐纵横的阡陌,春雨也随着薄雾飘扬,近处人们吆喝挥赶着牛儿忙碌耕犁,耕种时还与周围的人说着笑话,还有梨花、杏花,微微泛红,炊烟、歌声、牛叫声、鸟鸣声,耳边环绕,薄雾、远山、红花、青草,交相辉映,看此美景连酒都不喝了,干脆四处游荡,就算迷了路,问问耕种的农人就可以了。
  
  初 秋
  新秋气方至,律正中夷则。午日初向南,花影渐移北。天地之虚盈,往来无休息。默会个中理,妙中自有诗。
  
  冬夜吟
  冬夜疾风破纸窗,檐前木落响琤琮。为伤宵骇梦魂断,听遍野村冻吠尨。
  
  偶 感
  人山席地饮,山花红如锦。欲借睡眼观,不得石头枕。携樽蓬牖下,追慕香山社。天地一闲身,新诗随意写。
  这三首诗突出时节景物,吟秋突出四时自然循环,吟冬突出寒风萧萧,吹破窗户纸,听见寒风吹落房前残枯树枝,连狗也冻得吠啸不止。偶感则是在游山之时,自由而惬意,并依山为屋,石头为枕,草木为桌,突出“天地一闲身”的意境。
  
  田家乐
  漫道善七略,何如田家乐。但得勤俭诀,不嫌才识薄。老农即大隐,世嚣离伴索。燕飞任去来,花香自开落。占候昧甲子,度星始东作。同井相亲睦,偶耕不寂寞。故人具鸡黍,子妇饷羊酪。御史雨沾犁,大夫松雪壑。泥印留鸿爪,烟缕挂笠箬。晓云轻点珠,黄云满负郭。携酒话桑麻,依树自斟酌。万事浮云往,一醉天地廓。鼓腹充麦饭,箕居剥笋箨。随意赏林泉,真味是黎藿。筑场纳禾稼,冬藏幸有托。悠然忘荣辱,山中千岁鹤。
  田家乐漫谈农人生计,近说隐士之境,绿树环抱,白丁为邻,勤俭持家,不嫌才识,不屑美景,不管天下,不管规矩,按日作息,男者耕,女者烹,机杼家禽各自物作,显得自然而然。隐士者,心界广大,思想自成一体,别有天地,而图表来俱,与农夫无二,虽于田翁依依相伴,则心界显得孤独,愿望庙堂,鼎革经略,即便才华难展,也要示现一片开阔的远景,“一醉天地廓”,这就是气质之性。面对现实,“携酒话桑麻”,个人还要与村庄院落依依相偎,平畴家计而又遥想青山苍翠,使自己感到清淡幽静而不能冷奥孤僻。正是由于在“进亦忧退亦忧”的心境之下,才会有“田家乐”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段珍和陶渊明一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样,岂不是让士子才更加显得畅快?
  这里“随意”二字和“藜藿”二字也似乎是更加反差了理想与现实,尽管士很不经意“一瓢饮”的简陋生活,是刻意地写入诗的,还是认为是“万事浮云”已经不得而知。村庄的外景,以及注意“话桑麻”的情趣,则更是田园。于是,曾经念念慨叹“与谁携手且歌行,乡村地僻骚人少”的段珍,不仅把理想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都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寂寞忧郁的心情也丢开了。从他对“鼓腹充麦饭,箕居剥笋箨。随意赏林泉,真味是黎藿”的态度,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想平坦了,甚至连他的心情都敞亮了。田家的环境和氛围,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吸引力,使得段珍似乎有更几分“竹林七贤”的摸样了。
  5.段珍吟叹自伤的诗作
  段珍为儒士,与文人一样,哀怨叹息,伤逝消磨,其吟叹自伤的诗作中,把自己常常比作“蝉”,这是特色。蝉者叫声高亢,而实力极微,做为晚清庠生的他,也更加明白,他的乾坤之下一呻吟,只能是提笔洗砚,而无其余了。
  
  感怀当年考试
  光绪甲辰岁院试《郑弦高以先牛十二镐秦师论》余入泮
  弱龄试弦高,群英竟走毫。泮池翻墨浪,盛世着银袍。白战辞夸富,青云志不挠。诗余怀旧事,触我少年豪。制科三十年,兴感旧因缘。折屐惊残梦,空山拭断弦。知名徂岁月,往事故风烟。皓首怨秋老,沉吟叶底蝉。
  读书为功名,段珍六十三岁时还对晚清自己的这场院试记忆犹新,回想三十载课蒙生涯,感慨良多,几经风雨,已经是皓首白发,求索知识,多年育人,如今似如蝉蜕,空余才华,牧野南田,“皓首怨秋老,沉吟叶底蝉”正是他一生的诗稿的总体评价。
  
  秋 怨
  秋夜凄凉月影低,挑灯独坐短窗西。声惊千里传书雁,梦断十年举案齐。满眼疮痰无力挽,一腔心事对谁提。空帷寂寞愁肠断,不问三星听晓鸡。
  独坐寒窗对短檠,楼头雁过送秋声。泪溅孤枕愁难解,月照空帷梦不成。一曲琵琶怨十载,几回风雨夜三更。欲对黄花歌长恨,追念明皇白发生。
  这首诗是1934年所作,时值此时,段珍正是仕途敬业而绩业跌宕之时,时局混乱,报复难展,思虑消沉。也正是此时,亡妻凉州张氏谢世十年,回想贤伉俪的十年恩爱,追思与哀怨齐俱。如今,冷月与孤魂相伴,偏偏又是个追默的秋季,秋夜是如此之漫长,漂浮的身和思念的心都如此沮丧,躺在榻上,思绪空寒,泪水不禁抑制,便浸湿了枕头,悔恨、思念很漫长,而且会永远漫长下去。
  
  秋 伤
  秋后园林百花萎,荒凉一片惹人悲。寻芳仅剩经霜菊,冷艳只存向日葵。萤火空明盘马路,蝉声怨送读书帷。商音淅沥催残梦,游目骋怀果是谁。
  1946年秋季节,虽有菊花、向日葵在耐霜残生,萤火虫在夜灯下扑腾,我这只蝉还在痛楚的嘶鸣,苦怨的情绪甚至带到了课堂,于是再次消沉地游荡一番,看到“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欢乐的声音摧残了我的愁苦思绪,真不知道时年愉悦的人们因为什么而乐怀期间?
  
  送夏(戌子年)
  孤坐消清夜,霜冷无月明。星光对我射,伤心别赋夏。花间阴兀兀,楼上鼓声歇。今宵夏归去,明晚望秋月。为吊离夏唁,题诗洗短砚。天公若有心,应知顾我眷,今夜夏归去,幽情与谁语。转思解金风,倚栏斟桂醑。
  这是1948年所作,时年段珍六十六岁,深夜喧嚣停歇,朗爽幽清,今夜炎炎夏日离去,明日秋月又要升起,清凉的的夏夜远远要比秋夜恬逸一些,到了秋夜,惆怅的心绪还会更加浓重,离别了夏日,困怕再难见到几个夏日。吊唁夏日也是吊唁自己,迟暮岁月,读书多了,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独,曾经的浊酒,思索的人生,恐怕随着漫长的夏日离去而渐行渐远了。
  
  元题
  无始亦无终,浑然一太极。是谁能领略,圣人抱一式。
  段珍六十六岁所作,人到晚年愈来愈能领悟到儒释道殊途同归,宋明理学之太极之说,“物物一太极”,道家之清虚之说,“浑然一体”,佛家之显宗之说,“无始无终”,都是极悟同源的。问道,似乎可以“理一分殊”,虽有各种途径,所谓“圣人”,就是“格物”、“专修”、“精炼”了“一个方向”。
  6.段珍因字赋诗和韵律诗作以及课蒙教育的诗作
  段珍因字赋诗较为讲究字、平仄的规矩,成诗“按照汉字的不同声调相互协调搭配而成的⑧”,看其作,字数一定,平声押韵,对仗工整,平仄合格。大都与古体相近,一字为神,剥撇寓意,言韵有范。其课蒙教书之作,螯合心绪,衬托寂寞,斯咏塾师。
  赋得落日照大旗,得旗字,五言八韵
  日欲天边落,光留大纛旗。飞空犹夕照,暮气锁边唾。离地疑千尺,衔山恰半规。三军金甲脱,万灶火光垂。珠滚黄龙府,镜开翠凤池。驹行旗同舞,马影雷翻随。锦旗犹缭绕,红轮孰转移。苍烟关寒冷,月上马鸣迟。
  段珍以纛旗显军旅,以叹边关戍,士帅厮杀,马鸣萧萧,时值1926年五月底由马鸿逵组建的北伐军整饬律令,这支组建的河州义士准备远赴西安去支援北伐军的“二虎守长安⑨”,当时见其队伍整肃,而即兴赋诗。但段珍也没有料到,不出半年,这支到后来的胜利北伐军并没有带来他所欣往的和平,更多地是,他日后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离乱之苦。
  月到中秋分外明,得寒字,五言八韵
  满目梅花放,冰天彻骨寒。纵无人守护,偏有鹤盘桓。冻破珠千点,飞来扎一团。如餐琼艳饱,不觉羽衣单。仙客相依乐,霜媒作合欢。山中妻子冷,岭上友朋攒。绎雪影翎白,红云映顶丹。经冬双影瘦,结伴想长安。
  时值1926年中秋,妻子凉州张氏亡故两年,由于公务繁陈,乐此不疲,追思亡妻的心,暂时放却一边。段珍一边忙于公干,一边与朋友阔论诗文,而马鸿逵率领的北伐军此时在西安激战正酣,且捷报频传,大街小巷,士农工商都在谈论北伐战事,关心国事的他也似乎想像着那长安即将胜利的战事。
  一字师,得师字,五言八韵
  老僧尊郑客,一字无轻诀。陈言当务去,因改早梅诗。三人必有诗,多语亦奚为。约说同详说,相观从杖策。绛帐金声掷,先知觉后知。不让只丝毫,黄庭月镜垂。片长窥厥美,千古真衣钵。硕论肇洪基,传薪正及时。
  诗要推敲,不能轻易落下一字,僧友之斟酌,可见文史致彬,知其意,才能化万象,纵论虽有千言,落字必要贴切简洁,文必争,见必反,君子之争,有方有矩,君子之谊,和而不同。此诗是他在1926年秋季所作,事务之余,咀嚼文字,忘却年时,薪俸传来,较为舒心。
  赋得瑞雪兆丰年,得年字,五言八韵
  预兆和光吉,应时多瑞雪。冰井融灞岸,鹅毛呈泰运。同雷化育天,到处是丰年。桐华十郡泉,鱼梦妙占全。五谷精埋地,祥云征岁稔。寡妇诗歌利,银沙铺万顷。六花水灌田,如絮逐风颠。农人庆吉虔,泽润乐无边。
  时值1926年十一月,马鸿逵率领的北伐军凯旋,瑞雪也如期来临,自己陈暇事务,也有余爽,看其当时之社会似有自己向往的太平,看其当时之天气物候,也有泽波海野之象,自己还在宦海小有随心,农工商皆欢喜,因此才有“吉虔”,才会“泽润乐无边”。熟不知,乐是幻梦,丰足是泡影,不出数月,他的理想抱负,他的思绪都要转入漫长的愁苦之中了。
  庚午冬,邑志脱稿,遂吟一律
  新遍辐辏校群曹,刊别合当让老陶。括尽万言经月旦,鉴衡百代命风骚。词严本引千钧重,义正不轻一字褒。闭户竟忘寒暑易,书成几秃尖奴毛。
  时值1930年冬季,段珍受同僚之命,合诸先生,完成了《导河县志》的编纂工作,此次县志耗时一年半载,珍认为编纂之量巨大,且用辞中正严谨,忙碌的时日寒暑迅速,缮写县志群曹校正,几笔秃毛,可见用功之勤,已无愧于心。
  
  复业训蒙
  (今日余复事训蒙,因触昔年教学之感,吟七绝二首)
  湖海蹉跎二十年,重来鹿洞炼丹铅。旧时桃李今何在,恨不灵柯荫八千。
  于今花甲又三秋,拾核钻研老不休。乐得儿童八九子,欲将衣钵有人投。
  1945年,段珍六十三岁,在度受到临夏县长的邀请,出任公学教长,并兼职公教,此时他已经十年私塾课蒙,加之前十年的半官半民,已是二十年岁月蹉跎。旧时启蒙的稚龄幼童,业已长大成人,在社会大浪中寻找方遒,图谋良策,在社会中拼搏奋斗,眼前的幼童,期盼教育。段珍的心似乎更加迫切,育人还是太少了,希望再有更多一些学生来教。尽管日迟暮年,还要努力钻研,让弟子秉承仁义衣钵,还是此生之乐事。
  7.段珍表达亲友之情的诗稿
  段珍生在河湟,亦数河州大族,其家族数辈与王竑后裔联姻,其曾祖母、祖母、母亲皆为王氏,况且段珍之读书也是其母王氏及其娘家鼎力资助的,其母王氏更是为其刻苦求学而竭尽全力。段珍家族也与河州大姓,先锋乡卢马家村之马家,河州进士张家,河州弥陀寺街(今临夏中学附近)张家,桥寺杨王家村候家都有姻亲,而且段珍多年在河州公干,朋友亦有不少。尽管段珍亲友众多,但他常年慨叹“与谁携手且歌行,乡村地僻骚人少”,所以其诗作中亲友提及的较少,朋友中提及的有杨明庭,张质生,杨子留,陈区长、韩敬伯、李大念六人,学生李惊蛰一人,亲人中提到了其子凉来,母亲王氏,三妹和三妹夫(按:诗中称其为姑爷,卢马家村之马家之人)及其长子,甥婿阮竹臣六人。
  丙辰腊月,吟此贺杨明庭会长哲嗣新婚
  桃李故园云路交,灵柯几见舒新梢。今年花信偏来早,催得红梅欲吐苞。
  此诗作于1916年,段珍从凉州回家过年,闻之杨明庭会长之子结婚,所献的贺仪,杨明庭曾为河州教育会长,教育局长,亦曾为段珍之师,有师友之宜。
  
  谈笑酒樽前
  喜君言路方驰毂,老我荒山学坐禅。携手狂呼倾北海,杯中尽醉客三千。
  此诗作于1938年,时张质生久居兰州,因筹办临夏新华学校之事,从兰州而来,并看望段珍,段珍甚喜,二人畅饮纵论。
  
  杨子留先生归平番送别三律
  黄鹄去随庄水流,楚山辽海意绸缪。伤心不见云天雁,访友却无雪夜舟。昔日凉州轻换骨,何时故里折回头。南村几日槐阴秀,依旧苍颜为子留。
  兰山携手重徘徊,晤对面惊两鬓催。伊水一方人宛在,故园两地竟相偎。光阴不负上池饮,风雨聊传旅社杯。匹马烟云挑水冷,时危家计笑荒莱。
  夫子修真任我评,嘲诗聊寄别离情。而今万状如蜂蚁,从古几家乘鲤鲸。君自不知臂太重,人生得意骨当轻。摇头呼气八千日,到底神仙成末成。
  此诗作于1932年,杨子留曾和段珍在兰州读书时相识,后二人同去凉州公干,段珍于1917年离开凉州,后在河州谋事,杨子留以后亦到兰州发展,段珍因公事到兰州,遇见杨子留。二人十五载未见,重游兰山,提及凉州共事的情形以及同事幕僚的近况,闻之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落魄消沉,感慨良多,遂在朋友饯行时,作此三律。
  
  廿一年八月初旬李家噩耗
  忽传噩耗到家乡,谁不悲哀几断肠。如此多年非有异,何期一旦客无常。寡孤泪自心头洒,兄弟情同手足伤。遥想兰山相识辈,秋风夜雨最凄凉。
  此诗是1932年悼念段珍在兰州兰山书院的同窗好友李大念而作的,李大念是世居兰州的河州籍人士,与段珍交谊甚笃。段珍在河州听到李大念谢世,更加怀念这些旧的袍泽之谊了。
  廿一年二月,陈区长履乡,使人迎余银川,连夜登程
  尺书顿促缀衔杯,动响镫环夜色催。南斗射川冰闪电,松风谡谡雪成堆。
  征鞭着追行踪急,奔蹄远惊野梦回。宿寒光传襟带策,柴关不锁手敲推。
  1932年段珍身为公干,某一夜,银川陈区长有急事,快马加鞭派人带来送书信,珍看罢,连夜赶过去,足见行踪之忙。
  李学生以金牛牌水烟见赠,因吟此以纪念
  苍翠灵芽产兰皋,样装福字金牛陶。感情桃李琼瑶报,追念衣钵义气高。亏得当年相契重,携来远道不烦劳。相怜久病无真味,尝味快如痒处搔。
  此诗作于1935年,时段珍卸职归家,思绪有些消沉,某日曾执教过的学生李惊蛰前来看望,并赠给他金牛牌水烟及器具,闻之学生李惊蛰在兰谋差随心,且归来河州后打算效仿其师,启蒙教育时,心生喜悦之意,此后李学生终其一生,都做人师,启蒙幼童。
  
  丁亥年冬韩敬伯招余
  飞来一幅彩云笺,乘兴不辞赴瑶筵。策杖追随翰墨表,珠履障画及须眉
  此诗作于1947年,好友韩敬伯善工画,珍好吟咏,且善工笔书法,每每韩敬伯画毕,珍即评点,而后吟唱赋诗,似有十几载,时段珍六十五岁,多有迟钝,听闻好友召集,还是欣然前往,足见友情。
  段珍写亲人的诗句有以下五首:
  暮春南乡投亲,间住数日,感吟-绝
  山影纵横树影斜,悠闲不过野人家。客来传语柴门外,才使小童扫落花。
  自古林鸟不寂寥,随缘诗酒脱尘嚣。蓬窗一觉惜春去,点点杨花铺山桥。
  这首诗段珍于1932年在临夏南塬乡督学公务之余,探望姑表兄时即兴所作,此诗牵翠灵快,言语轻松,以不尽尽之,自然洒脱。
  
  余今日复事蒙训
  愁云惨雾迷雁行,长天分影先归二。骤雨狂风顷刻间,更摧花萼暮含悲。只剩三天倾西北,儿女痛洒山头泪。
  这首诗是“河湟兵变”之际,举家刚刚安顿于大川,其父就因财物被失,急火攻心,三天就焦虑而终,加之伯父,珍的两位先考都已逝去,自己仍然如迷失之大雁,悲凉袭来,看到此景,多有怅茫。
  戊辰临冬奉母还家,道经魏家川遭行装数坠,狼狈万分。时携有小儿捉驴,当路整理残装竞,无奈老母脱骑信步,自望无着,我心为疑为相失,或后。令小儿回寻旧径。窃幸母早徐步山阴,俯视儿孙不见,以致高声呼唤,至今追想当时流离苦况,不禁学吟二绝,以志纪念。
  一川冰雪北风寒,偶怅归装数坠鞍。只怕萱堂扶野草,伤心客路愁更酸。
  驾影孤飞路下寻,谁知扶杖指山阴。临高远呼凉来子,反怖孙迷枣树林。又,日午后行抵黄河,适船离岸开去,坐守至晚。渡河时近黄昏,遂往秦魏家投亲借宿,亦有绝句以记
  扶杖徘徊认旧堤,一天晴雪履粘泥。临河恰值船开去,困坐塬头日坠西。
  野船古岸影横斜,船压水心浪分花。因为途穷天色晚,无心沿路赏烟霞。
  夜渡黄河月色策,惊弦倦鸟已穷飞。欲寻戚舍将投宿,姑爷不知归末归?
  明日由秦魏家起程往银川别墅,假道贾家塬,余怨疚作,因卸装荒村场角吸烟,风日激烈灯罩,吟诗一绝,并录卷端。以博一笑。
  投亲昏夜款柴关,互惊都是鬃毛斑。别后光阴一弹指,落月停云带惨颜。
  此景犹如亲历,河湟兵变间歇期间,段珍之父新亡刚过百日,段珍之母着急北塬家业,遂要求珍送她回家,祖孙三人刚走出大川,不出二十里,就到了魏家川,不知因为什么原因,驴子受惊将行李掉落于地下,段珍与八岁的儿子凉来赶紧牵驴,并急忙收拾散落的行囊,段珍之母心急,径自向前徒步走了,段珍孝顺,生怕小脚的老母走失,抑或生气返回去了,随即令凉来按照原路找寻,自己则往前寻找,不一会儿,看到其母在前面的山脚下,回首一看,唯独凉来不见,于是站在土坡上高声呼喊,急切地寻找凉来,找了半日功夫,最终在山边的一个枣树林中找到了八岁的儿子。这一通有惊无险之后,祖孙三人到中午时分赶到黄河渡口边,无奈渡船刚刚驶去,于是在渡口边等到下午的一班渡船,座渡船过黄河时,已经到了黄昏,天快黑了,又急忙打算到秦魏家村三妹夫处投宿,那时正是混乱的年代,还不知道三妹夫是避乱未回还是已经回家,好在三妹夫在家,住宿一晚后,第二天准备到银川别墅,中途借道贾家塬,往柴关投宿,到了柴关,已经是昏夜,风起大作,在荒村场地的一角处卸驴驮的行囊时,稍做休息,点一卷烟时,风大的连马灯罩都敲得乱响,回到亲戚处,与亲戚相见时,互相都惊讶了,怎么鬓间的头发都白了?这才几年的功夫,在仔细端详互相的脸色时,大家的脸上都有凄惨的面容。
  卅二年仲冬,余心有不释,暂去甥婿阮竹臣花楼避闲,正值竹臣倩世五画百鸟朝凤图,因吟一绝
  一角楼台远世嚣,适逢彩笔画图描。生成万物有真性,任是凤凰百鸟朝。
  这首诗作于1943年,时年段珍六十一岁,阮家在弥陀寺街(今临夏中学附近),其家四合院布局,精致细巧,而且木雕、砖雕堪称绝品。段珍看到甥婿家的第五次工笔画的百鸟朝凤,心生喜爱,遂吟此绝句。
  夏历癸未二月廿三,送三妹与甥为家事进省。时东路不靖,于是日母子由余家冒雪从北路起程,并令凉来护送。连日风雪不晴,感成一绝
  小儿送姑远方游,连朝风雪正可愁。东路惊腥从北去,计程今日到兰州。
  这首诗描写的是1943年,三妹与其子马益民因为家事要到兰州去,当时由河州去兰州的路有两条,从河州经东乡、唐汪到兰州的路称为东路,从河州经塔张家、永靖到兰州的路称为北路。东路三日可达兰州,北路需五日,时值听闻东路有匪患,因此选择北路,并嘱咐儿子凉来护送,人老多惦念,加之风雪阻难行程,故有算计是否该到兰州了的牵挂。
  三、结语
  段珍诗稿留下九十四篇,而其著作文章大都散失,从现有的诗稿来看,纵观其诗,绝句不多,韵脚平实,平仄丰盈,诗景含蓄,哀婉伤逝,既有田园之清华,又有消沉流离之涩苦,还有古文意义之妙笔,品读策马虚空之神驰。段珍之诗以虫鸣秋,自比秋蝉,“皓首怨秋老,沉吟叶底蝉”,这就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诗稿的评价。还有,段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课蒙塾师的工作,教育河湟弟子是他一生对社会的贡献,尽管他所处的历史离乱而悲切,自己饱读的诗书终未能达成他经世致用的理想,但是“老去光阴半野史,生涯风中一儒巾”就是他一生在河湟大地上的身影。
  说明:本文作者为段珍之重孙,本文中的诗稿全部为甘肃省群艺馆研究员赵忠先生(字子实)收集,子实先生不辞辛劳,为河湟地区的文化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在此向赵忠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注释:
  ①王竑(1413-1488)明朝大臣。字公度,号休庵,致仕后改戅庵,谥庄毅,河州(今甘肃临夏)人。明正统四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曾在土木之变中力主抗战,剪灭阉党,后至成化年间官至兵部尚书。
  ②这里是指临夏县桥寺、莲花、先锋三乡。
  ③张质生,临夏市人,清末廪生,名建,号梅林居士,晚号退叟,解放后曾任临夏专署副专员,临夏自治州副州长。著有《退思堂诗集》42卷、《退诗堂文稿》16卷。
  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提学使令各厅、州、县置设劝学所,为辖境内的学务总汇,本地方官为监督。劝学所设总董一人,综核各学区的事务。所下设学区,为辅佐行政机关的地方自治机构。学区设劝学员一人,专事学区所属学务。劝学总董以后改为劝学员长。辛亥革命后,国体鼎新,劝学所遂被废除,至民国四年又复设,其章程有所修改。民国十一年,劝学所又改为教育局,设局长、督学、事务业员。下面设学区,学区设教育委员,具体负责学务工作。详见《临夏文史资料选辑》。
  ⑤见赵忠编纂,《凤林逸诗》,北京: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第384页。
  ⑥见《凤林逸诗》第392页。
  ⑦以后所摘诗稿均可在《凤林逸诗》380-408页可见。
  ⑧见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编著《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第290页。
  ⑨1926年4月,吴佩孚委派刘镇华为陕甘剿匪总司令围攻西安,杨虎城联合国民二军驻陕督办李虎臣组成陕甘军总司令部担负起保卫长安的重任,当时军阀刘镇华兵力达十万之众,而北伐守军不足一万人,情形险恶的情况下,固守西安长达七月余,由于李虎臣、杨虎城两将军名字中都有一个虎字,故在历史上称为“二虎守长安”。河州马鸿逵组建军旅也东下驰援,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清)王全臣.河州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明)吴祯. 河州志[M].兰州:甘肃省图书馆.
  [3]刘永济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慕平译注.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张宪文.中华民国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Windows95/98下屏幕抓词的原理,对其如何获得鼠标位置的字符串,从代码拦截、鼠标HOOK、屏幕刷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到了涉及屏幕抓词的其它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许宏伟(1986— ),男,山西太原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09级宗教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佛教理论。    摘 要: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寺院为解决其首领的继承而采取的一种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佛教自传入藏区以来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宗教,在藏地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活佛转世作为藏传佛教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却长期不为外人所了解,学术界和内地的佛教界也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介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和图文电视技术及其在电视会议系统中的应用,并简介了由四川鼎天微电有限公司研制的“多媒体图文电视会议系统”。该系统只需轻触多媒体电脑荧屏即可完成诸如各会场画面、声音的切换和各会场的摄像机的上、下、左、右运动及镜头的变倍、变焦、光圈等的操作,同时可捕捉画面,以备分析处理。开会的同时,讲话稿、文表等也可同时传送各会场。
马援是东汉开国时期的一代名将,赤胆忠诚,智勇双全,维护汉朝江山统一有功,被朝廷封为伏波将军。中国历史上有几句相当有名的成语:“聚米为山”、“马革裹尸”、“穷当益坚”
本文讨论了分布式计算机会议显示系统的设计思想,并与原有集中式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作了比较,最后简要介绍了它的实现要点。
作者简介:郭静(1986— ),女,陕西高陵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史。    摘 要:羁縻府州制度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时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制度,它以中原地区的州县制为蓝本,自贞观四年灭了东突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降服的各少数民族中。安史乱后,李唐王朝实力衰减,羁縻府州命运发生变化,数目逐渐减少直至丧失殆尽。而考虑到少数民族与汉族风俗习
随着Internet技术和操作系统的发展 ,数据传输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Sendmail作为Internet上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数据传输工具软件 ,使用户间发送消息进行通信成为可能。该文主要解释了基于在AIX操作系统上安装Apache ,Sendmail ,提供WebMail服务器进行服务的过程
文中介绍正确设计一个数据库的经验 ,其重点是提高其性能 ,分析和比较不同设计方法给数据库性能带来的影响 ,同时给初学者一点建议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机制的实现
由于目前我国长途传输网上各类光电设备的监控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我们采用Internet的WWW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设了吉林省电信传输局光缆集中监控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网络设计及系统实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