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红色根脉,当一体化“探路先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红船分社、长三角分社运作的探索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红船分社、长三角分社以“红色”为底色、以“红船”为依托,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宣传和推介“红船”品牌为己任,用心用情讲好红船故事、嘉兴故事、浙江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立足嘉兴、面向长三角,主动推进并强化长三角区域的新闻合作,集聚整合各类资源,共同打造长三角主流媒体合作平台,为浙报集团事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拓展当好“探路先锋”,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其他文献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这是中央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围绕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专门就国际传播问题提出的全新要求和系统阐述。
党报的理论宣传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提升理论版的传播力、影响力,从而彰显“权威、前沿、深刻”的个性气质。党报理论版的传播不仅理论观点要滋养读者,而且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大局中找准坐标,利用理论宣传因势利导,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反腐败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成功思路和案例。我们有责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科学精神指引战胜疫情,走向光明;把握大势,据势行事,以事成势;抢抓时机,只争朝夕,全力办好自己的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新闻事业发展史上,新华社是历史最悠久且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新闻舆论机构。新华社成立90年来,作为党的新闻舆论重镇,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本文通过回顾新华社90年风雨历程,从舆论引导、媒体渊源、改革创新、对外传播、作风建设五个方面,总结了新华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贡献。
“有非常之时势,必有非常之人物;有非常之人物,乃有非常之文章。”一位新闻界前辈如是说。在新华社长达90年的光辉历史中,写就“非常之文章”的大记者如夜空明星。本文要介绍的农村记者冯东书,就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冯东书,1933年出生,江苏金坛市人。
习近平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作为新时代党的对外传播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国际传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根本目标方向。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以下简称“甘肃景泰山地越野赛”)在强度、难度最高赛段遭遇大风、降水、降温的高影响天气,组织管理不规范、运营执行不专业等短板暴露,最终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开赛当日21时许,新华社甘肃分社率先获得线索并进一步核实信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是每名党员的必修课,围绕建党百年策划主题报道是党媒的必答题。党员记者怎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能否与抓业务相得益彰、互促共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是我国长期追求的国家整体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学术要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操作规范。“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建构了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三维坐标和大时空象限,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学术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澎湃新闻旗下的英文新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自2016年创立以来,坚持“小而美”的“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故事”这一特色定位,将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特色融入“有人情味的报道”中,使报道具有超越国界的穿透力和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