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居:建造理想的家园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经济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同时,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和隐患已开始显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生态文明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工业文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跨越式地迈向生态文明才是正确的选择。生态人居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理想目标,也将成为城市与乡村趋近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需要生态人居
  
  工业文明弊端危害城市生活
  工业文明城市的发展一直以资源与财富的汇集为中心,忽略了对自然环境和原生资源两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的保护。若干年来,模仿和替代主义主导着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由于财富的驱使,科技的能力,城市的发展忽略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环境,为了追求舒适,不惜耗费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在高密度的现代城市空间模仿营造人工化的自然环境。由于局部的营造和替代自然环境,导致城市整体环境的恶化,水和空气的污染,交通的堵塞,人居空间的压抑与病态,使城市人的健康和寿命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虽然城市拥有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功能,但弊端还是逐渐会埋没优势。目前城市的许多功能都是为了克服城市的弊端被动形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逃离密集的城市居住环境,寻找生态化的人居环境舒适空间正在成为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
  乡村建设需要城市功能
  工业文明的成果和优势相对集中地体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同样,资源的过度耗费和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集中体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乡村尽管远离工业文明的成果,但却经受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资源掠夺和环境污染。矿山开采、煅烧冶炼、化工制造等工业化过程对乡村的影响越来越重,而工业文明的成果与利益却主要集中体现在城市,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发展体系导致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差距越来越大,乡村的教育、医疗、商贸、文化等远落后于城市,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协调和充实乡村应具有的城市功能。
  追求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面对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城市人居环境和理念正在开始转变。大量乡村人口为了经济利益和对城市生活的追求来到城市,而许多城市居民则为了寻找健康、舒适、具有活力的生活环境而在郊区或乡村落户。人流的分散迁移和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导致人居建设区域分布的调整和居住品质的提升。城市中心区已不再是财富和人才的唯一汇集地,郊区正在过渡成新的财富分流区。由于人口和建筑的逐步分散迁移,城市中心区域的环境恢复与再造成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展趋势将成为城市人居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生态人居的适应性
  
  适应于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
  生态人居的建设是一种适应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的人居建设,在任何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以应用生态人居的建设理念实施生态人居的建设,虽然生态人居建设的标准和风格有差异,但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相对最优的人居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一样的。城市、郊区、乡村的生态人居建设环境不同,建设的标准也有差异,但最终的目标将趋向一致。目前,郊区是建设生态人居的较好区域,相对于城市中心区,郊区的半径将会越来越大,直到覆盖整个乡村,届时,城乡间就会趋近和谐统一。
  适应于使用者的经济能力和基本需求
  生态人居可以依照使用者的经济能力和基本需求实施建设,生态人居可在特定的经济与自然条件下建设。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劳作关系、不同的气候特征、不同的经济能力等都将对应着不同的生态人居特色。生态人居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人居环境与生存体系。
  
  生态人居的建设环境
  
  依据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距离城市中心区域1.5~2倍城市建成区半径的区域是近期生态人居建设较为适宜的区域。在这片区域内拥有生态人居所需的基本条件和特征优势,发展郊区型生态人居可以引导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方向。目前郊区型生态人居建设最关注的因素在以下几个方面。
  


  依托城市功能便捷
  现代交通与通信条件为郊区提供了便捷的城市功能依托环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文明创造的城市功能优势主导着人们优良生活需求的基本标准。教育、医疗、商业、物流等条件和优势是乡村近期难以具备的。城市郊区是利用城市功能最有利的乡村区域,在基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获取方面基本等同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居住条件。
  拥有宜居自然环境
  由于郊区距离城市建成区有一段距离,所以自然环境与乡村的区域环境相似,受工业文明的城市建设影响并不是很大,原生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基础存在,有足够的利用和发展空间。通过环境的恢复与再造,人居环境会得到完善和提高,并拥有生态人居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共生生物相互依存与发展的条件。
  具备循环再生能力
  生态人居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循环再生的能力,郊区的空间和条件为人居环境中有机物、无机物、水、能源、建筑物生命周期内的循环再生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在生态人居的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郊区具有的条件和相关的生态工程技术,在努力实现郊区型生态人居循环再生能力的同时,建设适合地域特点和经济能力的人居环境。
  便于生活工作兼顾
  生态人居必须满足生活和工作的和谐互动,只有便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才是具有生命力的。郊区的生态人居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距离城市较近,城市公交和私人交通都比较便捷,因此,即使工作在城市中心区域,在有限的时间内也可以方便地到达工作岗位。
  生活成本经济适中
  郊区的生态人居建设标准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决定的,在人居环境建设与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生态人居的生活成本经济适中,同比城市中心区域类似居住条件低30%以上的运行管理费用。
  
  动态发展的生态人居
  
  时间的阶段性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都对应着相应的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和自然环境。由于生态人居建设是动态发展的,只要建设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握住建设生态人居的能力和条件,并能够了解资源、挖掘资源、利用资源、保护和恢复资源,任何时间和阶段都能够建设生态人居。
  环境的可变性
  无论是城市,还是郊区、乡村,环境都是可变的,要建设生态化的人居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利用、恢复和再造尤为重要。城市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再造与恢复,郊区要侧重生态环境与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乡村则要偏重于城市功能的强化建设。生态人居的建设要关注和利用环境的可变性,建设具有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人居空间。
  能力的适应性
  生态人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体现在全生命周期内,不同时期建设的生态人居虽然会有其多方面的局限性,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该都是具备的。用动态的观点理解和建设生态人居,就能够更加了解生态人居建设的适应性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人居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引导城市和乡村共同走生态人居建设之路,就会逐步减小城乡差异,使城市与乡村相互良性共生,逐步趋近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 刘俊)
其他文献
配电网运行中的配电线路是进行电力输送关键,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配电系统所呈现的供电质量。所以电力企业需要结合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加强配电网运行的故障检测工
土地资源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载体,我国的土地领域辽阔,这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合理的分配土地资源也将是一大重点,通过采集测量准确的数据,进而进行相关的数据分
当前大学物理课程实际的教学状况对于当前的物理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难题。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要想进一步提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006年中国区对斑马技术公司亚太市场的贡献超过了42%,而制造业和流通行业的业务已经占据了公司业务的70%以上。斑马技术已经与钢铁、汽车、烟草、家电等制造业建立了广泛而密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被讨论了数十年了,是人们对汽车认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的表现,也是群众希望改善动力、防止污染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的一个举措。现在由于科学技术提高、
220kV高压电力电缆的应用在为我国用电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弊端,电压的增大无疑提高了输电电路的危险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果220kV高压电力电缆一旦出现故障,就很容易
随着5G、6G技术的飞速发展,VR视频技术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大的流量传输需求正在被人们所需要,无线网络的便利性让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于无线网络暴露在自由空间中,容易
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举办,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协办的2007年“促信息技术应用,创企业效益新高”交流会暨第十五属全国化工大企业信息网年会于8月24目在吉林市圆满闭幕.
【正】 《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始于本世纪初,大体情况是这样的:一九○六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同盟会主办的《民报》第二期上,朱执信先生以"蛰仲"的署名发表了题为《德意志社
通过UML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网络化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业务的全自动化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