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五角枫的骨头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里的人都知道,那棵五角枫树下,埋着几块红军的骨头。
  一到秋天,整個树通红,开满五角星。树下埋的,说是一只炸碎的男人的右胳膊,是借用吴小勇他老爷爷锯木头的锯,生生锯下来的。他老爷爷吴老六当时实在不愿借,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
  这只胳膊本来不该受伤,但他的主人在听到炮弹呼啸的一刹那,一把扳倒身旁的司号员小四川,一时蒙了的小四川被他死死地压在身子底下,手刨脚踹地挣扎着,试图挣脱突如其来的控制,甚至蹬疼了他。爆炸过后,他扶着身边的石头想爬起来,才发现那只护着小四川的胳膊血肉模糊,已经碎成好几截儿。
  师长,师长——他觉得小四川像头猪一样,从他身子底下拱了出去,带着哭音大声喊他,那声音在东山山谷里回荡着。
  老弟,为了保命,你得受点罪了!贺龙把自己点燃的烟斗,放在他嘴里。
  他嘴里一边吐着烟,一边说:总指挥,放心,只要我命还在,就能跟你同志哥北上。可惜,不能打枪挥刀了。我就是右手顺劲儿!嗐——
  贺龙:没事的,你不是经常左右开弓吗,你还有左手!
  他脸上露出孩子似的调皮:胡子,幸亏我还有“一手儿!”
  好大会儿,两个人都没说话。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十多万敌人杀气腾腾围攻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机关受到突然袭击,贺龙情急之下,指挥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正在军校受训的他,操起一把大刀第一个冲向敌群,左砍右杀一连放倒十几个白匪,其余敌人见状丢枪四散地逃命。一遇到恶仗,贺龙都会用上他这位孤胆英雄。
  见贺龙沉默着,他故作轻松说,同志哥,以后有难打的仗,别忘了,喊我的名儿!
  看到他这么淡定,贺龙红了眼圈。他回头望见破庙门口,指着画着红十字的白门帘,看着他的眼睛,大声命令:贺炳炎,你给我上!
  他用左手打了个敬礼,身子在担架上有力地一耸,响亮地回答:是!
  手术要在村后破庙里进行,红军医院著名外科医生老钱,专门从三十多里之外的云顶山化装成老百姓赶来,为他这位优秀指挥员实施手术。
  盐开水烧好以后,手术就开始了。部队的药品在过湘江时全部掉到江里,钱医生来得匆匆忙忙,来不及也没法带药品,所以只得有什么用什么,找到什么是什么。
  打开包扎,他的胳膊基本碎成几段,老钱用镊子探查时,他禁不住惨叫一声,昏死过去。趁这一会儿,老钱抓紧清理碎肉和骨茬。
  这时,派去借锯的王团长,正在做吴老六的思想工作。吴老六坚决不借,理由是,锯打老辈子就是锯木头的,不是锯人骨头的,锯条沾了血光,不吉利。用蘸了人血的锯子锯的木材,谁家敢用?这锯一用,祖宗传给他的手艺活就没法干了。王团长好话说了三千六,还是不松口。最后,王团长答应下次赶集给他买个一模一样的新锯,让他先借旧锯救救急,他才勉强点头同意。
  老钱找了三四个年轻力壮的战士,准备按住他的四肢和右肩,生怕真锯起来他疼得乱动,不仅手术完不成,再伤着别处。当锯子拿来,他也正好醒了,看到围着的一圈人,纳闷了:干嘛用这么多人,不就是截个胳膊吗!他对几个害怕他乱动前来摁他的战士说:都靠边。安排找来一条棕绳把自己紧紧绑在竹床上。老钱故意用责怪的语气:你看你,不该醒的时候,你不光醒了,还指挥起自己的手术来了!他不耐烦了:你们知识分子就是事儿多,我自己都不怕疼,你们倒怕了,开始吧!并把一条毛巾塞在嘴里。就這样,他一会儿疼得汗如雨下,一会儿疼得晕过去,反反复复,终于完成了整个手术。
  这三个半小时里,那条新毛巾被他咬烂了!
  阳光照亮了打谷场,在排列整齐、即将出发的将士们面前,贺龙双手捧着一块红布包袱皮,红包袱皮上放着手术锯下的碎骨:同志们,看看吧,看看吧,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头,这就是共产党员贺炳炎的骨头,有了这样的骨头,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能战胜!
  官兵们一个个传看着红布衬托着的骨头,心里有一种力量萌动着、积攒着、奔涌着。贺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有人说,贺炳炎是我的儿子,我多想有这样的儿子啊!其实不是,他家在湖北松滋,我家是湖南桑植,差着一个省呐。但他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儿子、我的亲兄弟。他有革命意志才长出革命的骨头,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长出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硬骨头……
  没等贺龙讲完,整个打谷场响起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为贺师长报仇!坚决北上抗日!红军万岁!这声音响彻云霄,惊飞了林中沉睡的鸟儿。
  但这些声响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躺在担架上的人,手术第三天的贺炳炎睡得正香。
  几十年后,村里来了北京客人。
  贺将军的后人和全国有名的党史专家在市里领导陪同下,向那棵五角枫献了鲜花,并恭恭敬敬行了三鞠躬礼。他们根据小四川生前的口述,专门来寻找将军的骨头。小四川说他根据贺龙安排,把锯下来的那些骨头埋在打谷场西北角上。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年出差还特地来看了看,那个地方长出了一棵挺粗的五角枫。
  随同前来的还有省博物馆的老馆长,他找到吴小勇。吴小勇真的拿出了吴老六的那把锯。
  只是老爷爷真的再也没用过那把蘸过血的锯。听人说,夜深人静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那把挂在墙上的锯条会发出铮铮响声。
  而五角枫树下的挖掘却一无所获。村干部找了几个壮汉,将树周围方圆一百米之内,全部挖了个遍,但什么都没找到。树周围,一铁锨深的所有地方,除了粗大的树根,全都是石头。
  人们相信那些曾经是胳膊的骨头已经变成坚硬的石头,和这座大山融为一体,已经成为老区土地上巨大的五角枫,构成这座小山村特有的名胜。
其他文献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真正走进观众的视线是在空政话剧团排演的多幕话剧《九一三事件》,他因出演林彪一角而名声大噪的,不仅外形酷似而且气韵夺人,并因此夺得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可他并非是这部戏林彪扮演者的最初理想人选,当时团里初定的是李保田,导演认为当时凭借李保田瘦小的体型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应该是演林彪的不二人选。但当时李保田业务繁忙,一直没办法抽身露面,这可急坏了导演和化妆师。  李雪健当时也在这
期刊
军人军属的心灵笔记 复转老兵的军旅记忆 热心军迷的寻梦之旅 文学前卫的精神领地  《前卫文学》是济南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军事文化类双月刊,拥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60,单本定价10.00元,每份年价60.00元。本刊尚有少量往年余刊,您可以随时联系本刊发行部邮购订阅,办法:从邮局汇款至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80号前卫文学杂志社,邮编:250002,联系电话:0
期刊
战斗中,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因为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愣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将小战士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期刊
一直以来,边界层都是大气科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主要的特点是湍流运动显著。边界层的湍流效应主要是通过模式中的湍流黏性系数来体现,准确的湍流黏性系数对于准确描述边界层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特征至关重要。湍流黏性系数难以通过直接的观测得到,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式确定此项参数。在本文中,我们把获取湍流黏性系数视为反问题,通过模式输出值的观测反演计算得到参数的准确值。我们选取弱非线性普朗特模式和广义Ekman动量近似模式(General Ekman momentum approximation m
本刊设立“热心读者奖”,热诚欢迎读者朋友评刊。我们将从参加评刊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读者来信中,每期评选5名热心读者,在下期杂志公布名单,所投作品优先采用,并连续赠送6期样刊。  参与方式一:关注“前卫文学杂志”新浪博客和微博(http://weibo.com/678041585)并参与转发、评论。  参与方式二:依照下表写信寄往本刊(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80号前卫文学杂志社,邮编250002),或发
期刊
“八一”清晨,南昌城内,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在军营冉冉升起。  这一天,八一军旗升起在首都北京、南沙礁盘、东海之滨、喀喇昆仑……  這一天,八一军旗升起在航母上,升起在遥远的亚丁湾护航战舰上,升起在我军驻外维和部队营地里……  我在历史的隧道里追寻,我在血染的军旗上探觅。那辉煌的“八”字,是腾飞的一双金翅,还是奔涌的一股潮头?是钢铁长城的一个缩影,还是东方喷薄的两道晨曦?  那金黄的“一”字,是东方
期刊
中纬度海洋锋区是中纬度海表温度经向梯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天气尺度瞬变涡旋活动在中纬度海洋锋区上空最为旺盛,形成风暴轴,对中纬度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开展风暴轴与中纬度海洋锋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加深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完善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基于高分辨率的海表温度资料和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不同季节北太平洋风暴轴与中纬度海洋锋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百年时间长度的20世纪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洋同化资料,采用超前-滞后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阐
多年前采访过这样一个家庭:妻子因脑瘤压迫神经变成了植物人,丈夫坚持照料了25年。采访现场,我也成了某电视节目的采访对象,当问到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的时候,面对镜头,我脱口而出:亲情。那时候还没有太多的体会,完全是一种情不自禁地表露。如今,我为当年的敏感和细腻所欣慰,但也渐渐领悟到了这种亲情是恩情的集聚和升华,也渐渐知晓了亲情才是婚姻的终点站。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爱因欣赏而开始,因心动而相恋,
期刊
一支画笔,勾勒南苏丹生活百态;一张白纸,绘尽维和路上点滴往事。一位名叫范韬的普通士兵,凭着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在遥远、荒凉,甚至有一些危险的神秘非洲,在执行维和任务之余,他拿起画笔,画身边战友,画异国民众,画维和任务区的花鸟草木。今天,让我们从这位维和士兵的水墨画笔间,了解一下非洲风情和中国维和军人的生活。  非洲东北部,基涅提山下,尼罗河水流潺潺,一个古老的文明就建立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尼格罗人用
期刊
作家绘画,古已有之,及至当今,兼绘丹青的作家诗人已数不胜数,个个都是多才多艺。  在兰州东较场大院内,有一栋被雪松掩映的办公楼,这栋楼与大院众多楼房的不同之处是有一批文人墨客。当你走入三楼,遇到任何一个貌不惊人者,都不可小视,很可能他就是一位名扬全国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历史上,确曾有一批文坛、画坛名家从这里起步、成名,而今也还有那么几位,待在这风水宝地。任真,便是其中之一。  任真携笔从戎已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