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民主与科技进步,建筑行业更加透明,进而使施工过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对其潜在问题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更加关心。本文就主要对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与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规模和结构日趋宏大和复杂的今天,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成为决定房屋建筑综合质量的基础。而混凝土结构会产生裂缝,这给混凝土构件带来强度、安全、外观上的影响,甚至给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的功能和安全威胁。必须将混凝土裂缝的防范与控制列为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技术上的严格规范来确保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管控。
一、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在模板及其支架的支护下进行,由于种种不良因素对这两种不同系统的作用,常常诱发施工期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目前,在工程结构领域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是建筑裂缝,并且近年来日趋增强,它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混凝土工程裂缝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变形作用,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多种因素,统称为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问题。对于变形作用引起混凝土裂缝研究还很不成熟,国家缺乏相关规范及规程,它涉及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特别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使得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材料与环境因素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没有根据房屋建筑设计选用规范的材料,例如:水泥标号不合格,水泥杂质过多,骨料中含泥量过高,针片状骨料超标,这些,都能导致混凝土项目出现裂缝。此外,由于环境中酸雨、风沙、用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也会造成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和腐蚀,进而出现混凝土裂缝。
2、温度因素
混凝土施工中,受温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温度而出现的裂缝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温度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温度因素。当混凝土结构外部温度过高时,会阻碍水泥水化热的释放,于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裂缝。二是内部温度因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释放如果不迅速,则会导致内外结构产生温度应力,很容易在薄弱部位出现牵拉和剥离效应,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3、浇筑和振捣因素
浇筑高程超过2m,会出现混凝土离析,振捣时间过长会出现富浆区域,这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塑性收缩的量与强度,进而在构建的薄弱部位产生混凝土裂缝,并且这样的裂缝有持续发展和扩大趋势,很容易造成贯通性混凝土裂缝。
4、养护因素
养护工作往往被房屋建筑企业所忽略,认为只要浇筑和振捣合格,养护方面就可以不作为重点,于是养护时间不足、养护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控制不严格等现象就会出现,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在初凝后的过程里,没有得到规范的养护,进而导致构件失水、升温,最终形成混凝土裂缝。
三、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要加强混凝土裂缝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踏勘工作,优化结构设计
在设计之前首先对地基及周围环境做好勘察,保证数据准确,根据地质和勘察报告做好对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防止因地基不稳或下沉引起结构产生沉降裂缝。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强度不是很高的混凝土材料,降低水泥用量,适当增加钢筋用量,避免施工中温度裂缝的产生。对于结构长度和体积较大的结构可设计永久性伸缩缝,沉降缝,解决裂缝问题。
2、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数量,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以及该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振捣方式,浇筑时间等,统筹规划,合理调配混凝土,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或混凝土供给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后,由于骨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上层混凝土骨料含量相对较低,再加之混凝土本身有泌水性,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对混凝土材料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内,应避免施工材料吊卸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振动,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方可分批吊运小型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不能集中放置,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了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木模板或脚手板等,分散集中应力,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
3、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控制
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如果骨料含泥量大,会导致混凝土干缩性增大,容易出现干缩裂缝,因此必须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施工。水泥安定性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因此在选用水泥时一定要先做试验,选择安定性好的水泥,尤其是在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更是要控制水泥用量,选择矿渣水泥等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材料。还可以考虑在混凝土材料中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粉煤灰等,既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又能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抗渗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性能,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时,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必须到现场实地指导施工,综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拌合工艺、浇筑振捣工艺、砂石掺配比例等进行调整。
4、对施工后期的保护性复查要做到位
保温保湿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块体自我约束力。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降温速度,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范围,控制其本身由温差引起的伸缩效益。在保护环节中,要适当提高养护温度,它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有效的缓解外表降温速度,控制温差应力,这有利于混凝土自身抗力强度的增加。在护养环节,应该搭设防雨布,进行保护性遮盖,同时对周边环境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止雨水倒灌,确保整个混凝土的施工连续性。最重要的是,在混凝土硬化阶段,要对其失水现象作出合理认识,在适当温度下进行补水活动,避免在高温下施工,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要做与之适应的浇水保护工作,这样可以控制因内外温差引起的拉力变化,所形成的大面积裂缝。
5、对已形成裂缝的修补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不仅要预防,还要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治理,修补,避免病害发展扩大造成更大的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安全耐久性产生危害。裂缝根据性质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对裂缝的治理修复可针对裂缝种类进行。对表面裂缝可以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处理细微的裂缝和网状裂纹,使其通过毛细作用慢慢吸收修补浆液,达到有效封闭的目的。对深度裂缝要进行灌浆处理,利用高压设备将预先配制好的修补浆液压入到裂缝当中,形成强度,使裂缝闭合。对于贯穿裂缝等较大裂缝要进行封堵处理,先将裂缝内杂质清理干净,再利用高强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和封堵。
结束语
为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尽量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问题。在技术和管理的范围内,尽量做到规范,以此来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做到对混凝土裂缝危害的管控,这是房屋建筑企业应该努力做到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迎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2).
[2]王德仁.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防止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3]赵爱书,赵浩.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1,(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规模和结构日趋宏大和复杂的今天,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成为决定房屋建筑综合质量的基础。而混凝土结构会产生裂缝,这给混凝土构件带来强度、安全、外观上的影响,甚至给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的功能和安全威胁。必须将混凝土裂缝的防范与控制列为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技术上的严格规范来确保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管控。
一、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在模板及其支架的支护下进行,由于种种不良因素对这两种不同系统的作用,常常诱发施工期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目前,在工程结构领域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是建筑裂缝,并且近年来日趋增强,它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混凝土工程裂缝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变形作用,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多种因素,统称为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问题。对于变形作用引起混凝土裂缝研究还很不成熟,国家缺乏相关规范及规程,它涉及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特别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使得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材料与环境因素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没有根据房屋建筑设计选用规范的材料,例如:水泥标号不合格,水泥杂质过多,骨料中含泥量过高,针片状骨料超标,这些,都能导致混凝土项目出现裂缝。此外,由于环境中酸雨、风沙、用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也会造成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和腐蚀,进而出现混凝土裂缝。
2、温度因素
混凝土施工中,受温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温度而出现的裂缝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温度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温度因素。当混凝土结构外部温度过高时,会阻碍水泥水化热的释放,于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裂缝。二是内部温度因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释放如果不迅速,则会导致内外结构产生温度应力,很容易在薄弱部位出现牵拉和剥离效应,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3、浇筑和振捣因素
浇筑高程超过2m,会出现混凝土离析,振捣时间过长会出现富浆区域,这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塑性收缩的量与强度,进而在构建的薄弱部位产生混凝土裂缝,并且这样的裂缝有持续发展和扩大趋势,很容易造成贯通性混凝土裂缝。
4、养护因素
养护工作往往被房屋建筑企业所忽略,认为只要浇筑和振捣合格,养护方面就可以不作为重点,于是养护时间不足、养护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控制不严格等现象就会出现,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在初凝后的过程里,没有得到规范的养护,进而导致构件失水、升温,最终形成混凝土裂缝。
三、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要加强混凝土裂缝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踏勘工作,优化结构设计
在设计之前首先对地基及周围环境做好勘察,保证数据准确,根据地质和勘察报告做好对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防止因地基不稳或下沉引起结构产生沉降裂缝。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强度不是很高的混凝土材料,降低水泥用量,适当增加钢筋用量,避免施工中温度裂缝的产生。对于结构长度和体积较大的结构可设计永久性伸缩缝,沉降缝,解决裂缝问题。
2、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数量,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以及该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振捣方式,浇筑时间等,统筹规划,合理调配混凝土,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或混凝土供给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后,由于骨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上层混凝土骨料含量相对较低,再加之混凝土本身有泌水性,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对混凝土材料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内,应避免施工材料吊卸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振动,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方可分批吊运小型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不能集中放置,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了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木模板或脚手板等,分散集中应力,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
3、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控制
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如果骨料含泥量大,会导致混凝土干缩性增大,容易出现干缩裂缝,因此必须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施工。水泥安定性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因此在选用水泥时一定要先做试验,选择安定性好的水泥,尤其是在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更是要控制水泥用量,选择矿渣水泥等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材料。还可以考虑在混凝土材料中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粉煤灰等,既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又能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抗渗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性能,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时,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必须到现场实地指导施工,综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拌合工艺、浇筑振捣工艺、砂石掺配比例等进行调整。
4、对施工后期的保护性复查要做到位
保温保湿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块体自我约束力。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降温速度,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范围,控制其本身由温差引起的伸缩效益。在保护环节中,要适当提高养护温度,它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有效的缓解外表降温速度,控制温差应力,这有利于混凝土自身抗力强度的增加。在护养环节,应该搭设防雨布,进行保护性遮盖,同时对周边环境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止雨水倒灌,确保整个混凝土的施工连续性。最重要的是,在混凝土硬化阶段,要对其失水现象作出合理认识,在适当温度下进行补水活动,避免在高温下施工,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要做与之适应的浇水保护工作,这样可以控制因内外温差引起的拉力变化,所形成的大面积裂缝。
5、对已形成裂缝的修补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不仅要预防,还要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治理,修补,避免病害发展扩大造成更大的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安全耐久性产生危害。裂缝根据性质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对裂缝的治理修复可针对裂缝种类进行。对表面裂缝可以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处理细微的裂缝和网状裂纹,使其通过毛细作用慢慢吸收修补浆液,达到有效封闭的目的。对深度裂缝要进行灌浆处理,利用高压设备将预先配制好的修补浆液压入到裂缝当中,形成强度,使裂缝闭合。对于贯穿裂缝等较大裂缝要进行封堵处理,先将裂缝内杂质清理干净,再利用高强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和封堵。
结束语
为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尽量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问题。在技术和管理的范围内,尽量做到规范,以此来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做到对混凝土裂缝危害的管控,这是房屋建筑企业应该努力做到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迎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2).
[2]王德仁.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防止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3]赵爱书,赵浩.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