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预应力影响的壳-弹簧模型及其在预制地下管廊纵向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壳单元模拟管廊结构,非线性地基弹簧单元模拟土-结构相互作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带止水橡胶的承插式接头和预应力钢绞线,提出了一种考虑预应力影响的预制地下管廊纵向抗震分析的壳-弹簧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反应位移法分析了某拟建预制地下双舱管廊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研究表明:文中壳-弹簧模型充分反映了预制地下管廊纵向接头构造及初始装配预应力,以及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真实变形及内力分布,适用于预制地下管廊的纵向抗震分析。
其他文献
自2021年4月开始,一群被称作“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在云南进行了一场长达500多千米的“旅行”.它们从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跨过哀牢山,渡过红河水,直插云南腹地,到达昆明.这
期刊
本文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光源-探测器阵列码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空间定位方法.在探测区域的上方放置若干发光二极管,并在下方随机排列了多个光电探测单元.物体遮光形成的光强分布可以视为表征空间位置的特征.将光强分布数据利用预先搭建的神经网络处理和学习,实现从光强分布到物体空间坐标的映射关系,以实现物体的高精度、快响应空间定位.实验利用了6个发光二极管和8组光电池搭建了演示系统,通过实际测量进行了空间定位.
地震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风险,桥梁作为交通的咽喉,其在地震中的表现严重影响着灾害救援以及震后经济快速复苏。减轻甚至消除桥梁震害是工程师和学者的共同目标,也是当前桥梁抗震研究的核心出发点。梳理桥梁震害有助于加深对结构本身抗震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桥梁抗震领域研究趋势和规范发展的脉络。作者以上世纪末为时间节点,分上、下两篇总结了有较大意义的数次历史地震桥梁震害情况,本文为上篇。至上世纪末期历次震后调查的经验表明: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和设防;工程上需努力增强现有老旧桥梁的抗震能力,重视抗
卫星估雨精度的不确定性受到当地降雨类型和像元内降雨非均匀性影响,而结合这两个关键因素开展半干旱草原卫星估雨的研究有限.2009年夏,我们在中国锡林郭勒半干旱草原用多部
传统结构损伤识别需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相应特征进行损伤诊断。特征提取过程需消耗大量的计算成本,无法满足结构健康监测在线损伤识别的需求。为提高损伤识别的计算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提出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点是可以直接从原始振动信号中自主学习损伤特征,并准确快速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采用简支梁数值模型和IABMAS BHM Benchmark数值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具备一定的抗噪性能,整体模型
双层转角石墨烯是近几年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基于晶体周期性和超胞-原胞变换矩阵构造石墨烯超胞结构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双层转角石墨烯结构的构造,增进学生对晶体结构周期性这一特点的理解,掌握描述复杂晶体结构的数学方法,并了解相关前沿进展.
以不同剪跨比1/2缩尺模型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的拟静力试验为基础,利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分析,重点研究墙体的滞回性能以及最终破坏结果,并验证有限元模型准确性。通过改变模型轴压比取值,了解轴压比对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BAQUS软件分析得到的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整体吻合较好,且模拟得到的破坏结果同试验得到的破坏结果也相接近;轴压比对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轴压比较高的模型,其破坏现象也较严重;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的初始刚度、
自复位摇摆桥梁的损伤和残余位移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可恢复性。文中以自复位摇摆桥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的延性需求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用FEMA P695推荐的100条典型地震动作为输入,并划分为远场地震动、近场脉冲地震动以及近场无脉冲地震动。研究结果表明,近场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的延性需求最大,设计时需考虑近场脉冲地震动的影响;随着强度折减系数R的增大,结构的延性需求显著增加,设计时不宜采用较高的强度折减系数;增加刚度比α和耗能系数β能在一定周期范围内减小结构的延性需求;阻尼比ξ在
盆地地震效应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地震动盆地放大效应与盆地特征参数之间的定量分析还尚不充分。文中利用盆地宽度、沉积层厚度、盆地边缘倾角和阻尼比等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建立的84个精细化二维盆地有限元模型,基于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强震动观测记录定量评估了地震动盆地放大效应。结果表明:(1)地震动盆地放大效应明显依赖于周期和盆地内的位置;(2)地震动盆地放大效应主要集中于不超过1.4 T0(场地自振周期T0)的周期范围内;(3)盆地边缘局部区域的地震动放大系数
通过对稳定悬浮在冲击水柱上方的轻质球形物体进行预实验猜想,判断出其稳定悬浮条件与水柱冲击点位置相关.在对水柱冲击点进行速度方向的分解后,由康达效应得知流体流经弯曲物体表面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力,遂试图利用边界层理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而给出物体横向受力的表达式.解释了物体在水柱冲击点稍偏离平衡冲击位置时,物体所受到的类似“回复力”的现象.通过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此理论的自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