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推广编程教育,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在教学闽教版《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与Scratch画图编程相关的《小猫排队形》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创作等活动,有效地把这节课拓展成一系列丰富精彩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一、利用微课翻转教学
翻转课堂主要指上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小视频,完成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教师不再讲授教学内容,而是组织学生练习巩固、协作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小猫排队形》这节课安排了用Scratch画正三角形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难点是对软件中积木的拖拽、拼接、修改参数等进行编程操作。在课前,笔者把绘制正三角形的程序编辑过程录制成微课小视频,并发布到人人通的班级平台供学生自学。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各不相同,有些掌握得快,看一遍就能学会;有些掌握得慢,需要反复多看几遍,而通过观看视频的自主学习,正好适应这种因人而异的学习进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的程序编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你能画正五边形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只要能知道正五边形外角的度数,就能画正五边形了。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重点,笔者让学生在画正三角形程序的每一条指令后面,插入一条“等待1秒”的指令,然后重新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程序猫慢条斯理地、一步一步地完成“画一条边,转一个角度”,等程序猫转完三次身后,回到了初始状态——位置、角度和开始时完全一致。通过这样的慢动作演示,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程序猫转动了三次,一共转了360度,“转动的角度(外角)=360÷边数”。
二、利用论坛寻师问道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利用网络学习的班级空间,开辟论坛,成为师生共同答疑解惑、切磋技艺的交流平台。在这种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点经验的传播,都能让一大部分学生解开学习上的困惑,迅速提高编写程序的能力。
1.拨云见日。问题呈现一:学生在掌握了用重复执行的方法画正多边形后,有个学生回家测试程序时,发现让程序画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时,画出来的图形变形得非常厉害,于是他在班级的论坛上提出了问题。
教学引导:笔者发现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一个新的知识点——Scratch的舞台大小是480×360,画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时,所画的图形超出了舞台的大小,所以画出来的图形就变形了。
问题解决:教师通过论坛,对问题的原因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起到拨云见日的引领作用,而把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留給学生自己去完成。随后有学生跟帖了,提出了减小边长的解决办法:把“移动100步”改为“移动80步”,让图形变小、不让图形超出舞台;又有人提出了改变图形在舞台位置的解决办法:修改落笔的X和Y,从舞台的左上方开始画图,这样不缩小图形也能让图形完整地画在舞台之中了。
2.步步为营。问题呈现二:在练习课中,笔者让大家画一个边长为100步、锐角为60度的菱形,并布置一个创新提高题:你能用若干个这样的菱形组合一些漂亮的图案吗?课后,有个学生在论坛中提出了想画三菱汽车标志的图案,但不知道怎么组合。
教学引导:笔者在回帖中并没有急于告诉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他学会像Scratch那样、用时钟的度数来表示每一块菱形的状态。
问题解决:数据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是编写程序的基本功。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用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物体的状态、变化,做到步步为营、心中有数。很快那个提问的学生就回帖了,三个菱形(第一条边)的方向分别是90度、210度、330度,而且知道了画完第一个菱形后,必须让画笔“左转120度”,然后接着画第二个菱形。问题解决了,可是学习并没有结束,跟帖的人越来越多,画出来的用这种菱形组成的图形也越来越美了。
3.火眼金睛。问题呈现三:在深度学习中,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种称为树叶的对称多边形:图形上下各由四条线段组成、四条线段一共转了3个20度。测试程序时,程序并没有正确画出图形的下半部,许多同学找不出原因,就在论坛中向教师求救了。
教学引导:对于这种因为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笔者引导学生研读程序,按照程序的执行顺序,计算出每一条代码执行过后,画笔角度这个参数的变化。
问题解决:“三分写七分调”,编写程序必须经过测试,分析错误,掌握每一条代码的运行结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发现:画上半部分的四条线时,画笔落笔时的方向是60度,程序重复执行了四次(移动50步,右转20度)后,一共右转了80度。此时画笔停笔时的方向应该是140度,而不是第四条线的方向120度,这就是程序发生错误的原因。解决问题后,又有许多同学用若干个这样的叶子,组合成了各种漂亮的图案。
三、利用项目促进创新
项目学习是STEAM教育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方式,在Scratch画图编程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案,综合运用多种技能,编写程序,完成自己的图案设计和创作。
1.支持转帖。创新的基础是不断地深入学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是要利用网络这种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有个学生想用Scratch画圆圈,于是他上网搜索,找到了利用三角函数画圆的方法:x=r×cos(i),y=r×sin(i)(0<i<360)。三角函数是初中才能学到的,但是这个成功的学习经历,让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于是他把网上读到的这篇文章转帖,并在班级空间向大家推荐。在他的带领下,利用三角函数来画圆,很快就成了我们班公开的秘密武器了。
2.制作美篇。制作美篇就是把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组合在一起,快速发布成图文并茂的文章,这会涉及许多方面的技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Scratch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发挥组员的特长,分工协作,利用美篇及时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在美篇制作展示过程中,每一成员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共同的喜悦。
3.参与评价。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成果分享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观摩别人的分享,获得创作的灵感;可以展示自己的分享获得同伴的认同感。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班级和学校空间中的“学生作品”栏目,将其作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在展品的入选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线上组织学习沙龙,评选每周的优秀作品、每周的创作明星,引导学生自荐、同学投票,最后管理员根据学生公投的结果审核展出作品。
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撑下,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Scratch画图编程技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作品。本来是一课的学习内容,却经历了整整一个学期,还远远不能结束。
(作者单位:福建省华安县高车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一、利用微课翻转教学
翻转课堂主要指上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小视频,完成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教师不再讲授教学内容,而是组织学生练习巩固、协作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小猫排队形》这节课安排了用Scratch画正三角形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难点是对软件中积木的拖拽、拼接、修改参数等进行编程操作。在课前,笔者把绘制正三角形的程序编辑过程录制成微课小视频,并发布到人人通的班级平台供学生自学。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各不相同,有些掌握得快,看一遍就能学会;有些掌握得慢,需要反复多看几遍,而通过观看视频的自主学习,正好适应这种因人而异的学习进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的程序编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你能画正五边形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只要能知道正五边形外角的度数,就能画正五边形了。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重点,笔者让学生在画正三角形程序的每一条指令后面,插入一条“等待1秒”的指令,然后重新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程序猫慢条斯理地、一步一步地完成“画一条边,转一个角度”,等程序猫转完三次身后,回到了初始状态——位置、角度和开始时完全一致。通过这样的慢动作演示,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程序猫转动了三次,一共转了360度,“转动的角度(外角)=360÷边数”。
二、利用论坛寻师问道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利用网络学习的班级空间,开辟论坛,成为师生共同答疑解惑、切磋技艺的交流平台。在这种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点经验的传播,都能让一大部分学生解开学习上的困惑,迅速提高编写程序的能力。
1.拨云见日。问题呈现一:学生在掌握了用重复执行的方法画正多边形后,有个学生回家测试程序时,发现让程序画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时,画出来的图形变形得非常厉害,于是他在班级的论坛上提出了问题。
教学引导:笔者发现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一个新的知识点——Scratch的舞台大小是480×360,画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时,所画的图形超出了舞台的大小,所以画出来的图形就变形了。
问题解决:教师通过论坛,对问题的原因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起到拨云见日的引领作用,而把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留給学生自己去完成。随后有学生跟帖了,提出了减小边长的解决办法:把“移动100步”改为“移动80步”,让图形变小、不让图形超出舞台;又有人提出了改变图形在舞台位置的解决办法:修改落笔的X和Y,从舞台的左上方开始画图,这样不缩小图形也能让图形完整地画在舞台之中了。
2.步步为营。问题呈现二:在练习课中,笔者让大家画一个边长为100步、锐角为60度的菱形,并布置一个创新提高题:你能用若干个这样的菱形组合一些漂亮的图案吗?课后,有个学生在论坛中提出了想画三菱汽车标志的图案,但不知道怎么组合。
教学引导:笔者在回帖中并没有急于告诉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他学会像Scratch那样、用时钟的度数来表示每一块菱形的状态。
问题解决:数据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是编写程序的基本功。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用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物体的状态、变化,做到步步为营、心中有数。很快那个提问的学生就回帖了,三个菱形(第一条边)的方向分别是90度、210度、330度,而且知道了画完第一个菱形后,必须让画笔“左转120度”,然后接着画第二个菱形。问题解决了,可是学习并没有结束,跟帖的人越来越多,画出来的用这种菱形组成的图形也越来越美了。
3.火眼金睛。问题呈现三:在深度学习中,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种称为树叶的对称多边形:图形上下各由四条线段组成、四条线段一共转了3个20度。测试程序时,程序并没有正确画出图形的下半部,许多同学找不出原因,就在论坛中向教师求救了。
教学引导:对于这种因为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笔者引导学生研读程序,按照程序的执行顺序,计算出每一条代码执行过后,画笔角度这个参数的变化。
问题解决:“三分写七分调”,编写程序必须经过测试,分析错误,掌握每一条代码的运行结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发现:画上半部分的四条线时,画笔落笔时的方向是60度,程序重复执行了四次(移动50步,右转20度)后,一共右转了80度。此时画笔停笔时的方向应该是140度,而不是第四条线的方向120度,这就是程序发生错误的原因。解决问题后,又有许多同学用若干个这样的叶子,组合成了各种漂亮的图案。
三、利用项目促进创新
项目学习是STEAM教育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方式,在Scratch画图编程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案,综合运用多种技能,编写程序,完成自己的图案设计和创作。
1.支持转帖。创新的基础是不断地深入学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是要利用网络这种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有个学生想用Scratch画圆圈,于是他上网搜索,找到了利用三角函数画圆的方法:x=r×cos(i),y=r×sin(i)(0<i<360)。三角函数是初中才能学到的,但是这个成功的学习经历,让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于是他把网上读到的这篇文章转帖,并在班级空间向大家推荐。在他的带领下,利用三角函数来画圆,很快就成了我们班公开的秘密武器了。
2.制作美篇。制作美篇就是把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组合在一起,快速发布成图文并茂的文章,这会涉及许多方面的技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Scratch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发挥组员的特长,分工协作,利用美篇及时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在美篇制作展示过程中,每一成员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共同的喜悦。
3.参与评价。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成果分享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观摩别人的分享,获得创作的灵感;可以展示自己的分享获得同伴的认同感。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班级和学校空间中的“学生作品”栏目,将其作为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在展品的入选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线上组织学习沙龙,评选每周的优秀作品、每周的创作明星,引导学生自荐、同学投票,最后管理员根据学生公投的结果审核展出作品。
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撑下,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Scratch画图编程技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作品。本来是一课的学习内容,却经历了整整一个学期,还远远不能结束。
(作者单位:福建省华安县高车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