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承重桥梁专用高等级型钢护栏研发

来源 :中外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缆索承重桥梁护栏的安全防护水平,运用调查分析、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综合技术手段,了解缆索路段护栏应具有高防护等级和车辆碰撞后低侧倾量的特殊防护需求,提出设计新理念和新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专用型钢护栏经1.5 t小客车100 km/h、25 t特大型客车85 km/h、40 t整体大货车65 km/h、55 t拖头车65 km/h以20°夹角碰撞试验检测,乘员碰撞后加速度最大为116 m/s2,乘员碰撞速度最大为7.8 m/s,特大型客车、整体大货车、拖头大货车碰撞护栏后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分别为0.8、0.8和1.4 m.专用型钢护栏达到了 HA级特高防护等级和车辆碰撞后低侧倾量的功能要求,对缆索形成较好保护,提高了桥梁路段运营安全水平.
其他文献
针对不同地下水位,采用水土分算的方式计算框架地道桥的侧向压力分布,利用有限元软件中仅受压单元模拟土体特性,比较不同地下水位对于框架地道桥四等分截面的正应力分布差异、腹板侧向位移沿截面高度方向分布以及截面不同高度处侧向变形沿桥跨分布的规律,以研究水土压力对框架地道桥受力以及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压力对框架地道桥的正应力分布影响较小,但对其框架侧面变形影响较大,对于框架地道桥的变形,应关注边界条件等对结构框架效应的减弱,以及梁高过高导致结构不满足平截面假定,顶底板加腋附近应力突变的问题.
生野大桥是一座7跨波纹钢腹板PC矮塔斜拉桥,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和高津交界处的新名神(名古屋至神户)高速公路上.大桥全长606 m,主跨188 m,是日本最大跨度的波形钢腹板矮塔斜拉桥.为加快桥梁施工进度,该桥采用了多种特殊施工措施.如:在P6号墩顶处顶推法施工、超大型挂篮悬臂法施工、预制混凝土防撞护栏施工等.该桥主塔斜拉索采用37S15.2钢绞线拉索双排布置方案;为解决尾流驰振引起的拉索振动问题,通过风洞试验分析,选取摩擦型阻尼器作为拉索减震装置.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涂覆的雷达吸波涂层在超声测厚过程中由于涂层与基底间声阻抗接近导致界面回波信号弱,手动读取脉冲回波声程差时主观性强、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论分析结合Matlab批量信号处理技术的涂层厚度测量方法。理论分析确定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关系;采用Matlab脚本批量读取超声脉冲回波信号,并手动选取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波峰(谷)所处时域范围,脚本寻找波峰(谷)位置并计算回波声程差;结合超声波在涂层中传播速度计算涂层厚度。利用该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的2种雷达吸波涂层进
毫米波通信技术尽管能够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设计指标,但是毫米波在传输过程中的路径损耗严重影响了其传输性能,需要使用波形赋形技术来集中传输的能量以削弱路径损耗带来的影响,而传统的非连续接收(DRX)机制应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会导致波束失准,在5G系统中已不再适用。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长周期可调整的定向DRX(A-ODRX)机制,将波束搜索状态并入到长周期状态来克服波束失准,同时引入了长周期递增系数以节省功耗,采用半马尔可夫链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流量模型对A-ODRX机制进行了模
为了解决漏波天线带宽有限和整体尺寸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漏波天线。该天线由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和非对称圆形贴片组成,其工作频段为7~15 GHz(相对带宽为72.73%),能够从后向至前向连续波束扫描,波束扫描角度为69°,同时具有稳定的高辐射增益。该天线的最大仿真增益达到13.1 dBi,测试增益波动仅为1.64 dB,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文章所提宽带漏波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且易于加工的优点。此外,天线的整体尺寸较小,更有利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集成。
为了提升低等级公路隧道服务品质、保障隧道通行安全,对《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技术指南》进行了补充,提出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的布设应该满足人因理论、路侧宽容性设计以及最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原则.并对低等级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于标志系统、视线诱导设施、轮廓带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采取标志竖向排列、按重要度排序改善标志系统设置混乱的问题;通过隧道入口诱导设计,解决隧道入口诱导性差的问题;采用轮廓带勾勒隧道轮廓,明确空间路权;并提出采取差异化管理,保障重要设施的可视性和完整性,弥补现有规
在采用再生沥青铺筑路面时,关键目标是消除沥青老化带来的缺陷,恢复其原有性能.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能软化老化沥青的添加剂(再生剂或软化剂)的使用.该文提出了使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二烯基丁二酸酐,DSA)进行沥青物化再生的新概念.主要探究了 DSA对不同硬度沥青结合料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整个作用温度范围内,该乳化剂能降低沥青结合料的硬度和黏度.流变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结合料经DSA改性后,低温性能显著提升,在开裂失效前可抵抗更大的应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证明DSA和沥青的混合物存在化学反应
由于沥青材料高分子成分的复杂性、温度的敏感性等原因,沥青混合料的本构关系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工程问题.该文首先在Python中使用Tensorflow进行了循环神经网络的搭建,并用Boltzmann叠加原理生成了训练循环神经网络所需要的数据.训练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高度拟合了 Boltzmann叠加原理的计算结果,初步验证了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本构分析的可行性.运用迁移学习理论仅用一组数据再次精确拟合了 Boltzmann叠加原理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成功训练循环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将能够用少量数据
该文主要研究一种在沥青混合料路面病害初期,修补路面小范围坑槽的常温浇筑式沥青快速修复材料.以乳化沥青为黏合剂进行混合料常温拌和,利用微波激发效应提升材料温度,促使乳化沥青快速破乳,并在混合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自热矿料促进温度提升速率.研究表明:使用BZ-160慢裂型乳化沥青作为黏合剂,能与集料充分拌和均匀;集料中自热矿料掺量为10%~15%时,可在不影响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同时保证温度提升速率,在频率为2.45 GHz,输出功率为0.8 kW的微波下10~15 min内混合料温度升高至热拌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且能
随着车流量与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大,道路工程建设中对道路材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了普通改性沥青外,人们开始关注非沥青材料在路面材料中的应用.其中,聚氨酯材料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车辙试验、抗滑试验与四点小梁弯曲试验对比了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与5种不同配比的聚氨酯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含有合适比例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混合料的抗松散、低温抗裂、抗水损、抗车辙及抗滑性能均优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更适合于高温重载交通路面.异氰酸酯比例较高的聚氨酯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