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赤字型省份碳中和模式选择与生态成本比较——以辽宁省为例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碳会计理论,模拟比较购置碳排放权、营造碳汇林增加碳汇以及综合权衡使用两种模式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生态成本,为碳赤字型省份选择碳中和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①购置碳排放权实现碳中和付出的生态成本较小,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②营造碳汇林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付出的生态成本较大,但碳汇林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③由于营造碳汇林增加碳汇的碳中和模式需要较大的国土面积,对于国土面积不足的省份不适用,因此需要权衡利用营造碳汇林与碳交易方式综合解决碳中和达标问题.由此提出碳赤字型省份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营造碳汇林方式增加碳汇;另一方面要通过碳交易提高生产成本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转型,降低单位碳排放量等建议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从税种差异视角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变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税负转嫁能力.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或税负转嫁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得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始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所得税有效税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外部融资能力来促进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债务风险相对较低时,所得税有效税率下降对固定资产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把握粮食生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制定差异化的粮食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201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7年各县统计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转移模型、CGE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①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缺粮区集中在青藏区、黄土高原区和华南区,余粮区集中在东北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农业生产基础扎实.岳阳楼区位于洞庭之滨,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是洞庭湖平原区典型代表.研究采用AHP-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岳阳楼区耕地质量级别变化及农业空间保护分区.结果 表明:①耕地质量在2010-2018年呈上升趋势,以一、三级地为主且两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②耕地质量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HH和HL型与高质量耕地分布保持一致,LL和LH型与低质量耕地分布保持一致.结合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农业
设定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近40年来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估现行扶贫政策的脱贫减贫效应及区域差异性并剖析原因,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文章利用OLS和GWR模型,在综合考虑县域空间资源禀赋、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分析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和原因.结果 表明:设立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从我国西北向东南递减、在部分中部偏东南地区出现抑制作用的圈层结构;土地资源禀赋、
基于中国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理论,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六项人力资本制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联合效应及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制度都不是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也不足以构成充分条件,只有多项制度的组合才能有效提高创新绩效.我国存在五种引致高创新绩效的人力资本制度路径,这五种路径可以进一步归类为金融本位模式、创新者本位模式和绩效维持模式.金融本位模式中,发达的人力资本信用制度客观上保护了超常型默示知识,部分替代了产权制度和定价制度的功能;创新者本位模式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使用马尔科夫体制转换自回归模型(MS-AR)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1996-2017年)利率水平决定机制的非线性变化.通过计量模型识别出我国利率水平决定的两个体制,即“财政主导” (1996-2005年)和“货币主导”(2006-2017年).我国利率决定机制改变的时间轨迹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相吻合.这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率调控方式由财政主导转向货币主导,为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7年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的影响.本文借助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冲击构建工具变量,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识别互联网使用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家庭对正规金融产品的投资,金融素养在二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互联网使用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家庭在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方面的差距.本文为改善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提供了启示.
当下,我国乡村经济进一步萎缩,广大农村因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开始出现部分田地荒芜现象.一直以来,“三农”问题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也是强农富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振兴乡村经济实践,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条乡村振兴之路,解决“三农”问题以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加强农业商业体系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积极探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途径,分析现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稳步推进金融服务
期刊
我国在专业市场主导下取得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如何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为当下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在市场规模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想取得稳定均衡,就必须依托基于本地利益的分工组织生产,形成一个跨区域分工协作的网络结构经济圈,以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对区域分工的协调作用,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