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的作文命题形式比较新颖,首先设定了一个主题“高考”,然后又设置了两个副标题:“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要求考生写一篇作文。这样的题目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紧扣时代热点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距今已有40年了。恢复高考,在中国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2017年来说,恢复高考无疑就是一个热点。命题者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一热点,而是大胆地紧扣时代热点来拟定题目,目的就是借此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价值或意义。这样的命题思路体现了高考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
2.关注考生认识体验
对高中生而言,“高考”是最贴近自己生活的。这个作文命题,重在关注考生对高考的认识和体验。而命题中的两个副标题“我看高考”“我的高考”,有两个关键词“我”“高考”。这无疑在启发考生,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高考,思考高考,而不是空洞地阐述恢复高考的意义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高考重在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向。
3.命题形式新颖别致
此次作文命题采用“材料+副标题”的形式,让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两个副标题,任选其一。这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平台。“我看高考”侧重于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侧重于感性体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题目,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原文呈现】
我的第二次高考
去年,我落榜了,心里好難受,盼望着再复习一年。可是弟弟妹妹就要上高中了,我实在难以启齿,于是,我白天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晚上躲在被子里学习。【如何难受?又为什么难以启齿?这些内容写得不够具体,导致情感的抒发不太真挚。】
一晃就要开学了,有同学来田间找我,说学校在招复读生。但父亲坚决不同意我复读。母亲也说爷爷生病,家里实在没有钱让我继续读书。【父母不让“我”继续复读,是如何说的?应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出来。】
一天,天气炎热,父母留我守在屋顶上晒粮食。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从房顶上下来,躲在屋子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雨声中还夹杂着父亲的喊声:“孩子,粮食盖好了没有?”我慌忙爬到房顶,看到房顶一片狼藉。我吓得浑身发抖,咬住嘴唇,只差哭出声来。母亲也急得团团转,她叹口气说:“让孩子回校复读吧,留在家里他会受苦的……”
父亲没答话。等收拾完粮食,他对我说:“走,我领你借钱去。”【简单的话语,表明了父亲态度的变化,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来到村主任家,村主任对我爷俩非常不屑一顾,也不愿意把钱借给我们。【此处对事件的叙述过于简单,不足以表现出村主任的不屑和“我”内心感情的抒发。】我从没有见过父亲如此颓废,他羞愤极了……
“去找你舅舅吧!”母亲打破了房间里长时间的沉寂,似乎在鼓励我,更是在安慰父亲。
舅舅是邻县的中学老师,我鼓足勇气说了我的情况,他鼓励我,让我不要气馁,好好读书。【舅舅对“我”是如何鼓励的,这一点应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
舅舅的教导我铭记于心,我去学校复读了。我没有住校,每天上下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是怎样努力学习的?写得不具体。】
高考已经拉开了序幕,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父亲,说我在模拟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我要感谢落榜,感谢它让我经历了失败的磨练,让我懂得了自己该怎样努力。
问题诊断
文章具体叙述了“我”高考落榜后,在家时帮父母干活,父亲借钱让“我”复读受到的歧视,“我”在舅舅的鼓励下努力读书,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然而,文章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文中缺乏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使得情感的抒发不够真挚动人。
2.文中对父亲带着“我”去借钱和舅舅鼓励“我”努力读书的过程,叙述过于简单,不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的抒发。
3.标题太过平淡,不能引人注目。
升格策略
针对上述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
1.充实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2.丰富文中相关情节的叙述和描写,如对父亲带着“我”去借钱的事件、舅舅的鼓励和“我”努力读书等情节。
3.将标题改为“远方在向我招手——我的高考”,设置悬念,含意会更加丰富。
【化蝶之作】
远方在向我招手
—— 我的高考
◎贵州考生
去年,我落榜了,心里好难受,盼望着再复习一年。可是弟弟妹妹就要上高中了,看着父母整日疲惫的身影,我实在难以启齿。【“疲惫的身影”,形象地表现了父母的操劳,真切地传达出“我”因高考落榜而产生的不安和愧疚,以及对父母的挚爱之情。】 于是,我白天乖乖地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晚上悄悄躲在被子里学习,怕见来家里串门的客人,怕别人嘲笑我高考落榜。【两个“怕”字,表明了“我”内心的失落和恐惧。】
一晃就要开学了,有同学来田间找我,说学校在招复读生。父亲问他交不交钱,同学说要交钱。父亲说:“交钱就不去了。”同学说我的成绩比他好,他也才交200元。父亲说:“200元也不去。”
母亲也说:“不去了吧,爷爷病着,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看着父母为难的样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通过父母的语言,具体写出了他们因家庭贫困无法供孩子继续读书的无奈和伤感。】
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父母留我守在屋顶上晒粮食。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天气太热了,我从房顶上下来,躲在屋子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雨声中还夹杂着父亲的喊声:“孩子,粮食盖好了没有?”我慌忙爬到房顶,看到房顶一片狼藉。我吓得浑身发抖,咬住嘴唇,只差哭出声来。母亲也急得团团转,她叹口气说:“让孩子回校复读吧,留在家里他会受苦的……”
父亲没答话。等收拾完粮食,他对我说:“走,我领你借钱去。”
来到村主任家,村主任不屑的眼神让我发怵。他对父亲说:“想考大学?瞧他那傻劲儿,比你强不了多少。”村主任的話如晴天霹雳,父亲摇晃着身体,背突然变得佝偻起来。他二话没说,拖着我扭头回了家。【通过村主任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自私冷漠的性格。】
我从没见过父亲如此颓废,他脸色铁青,羞愤极了。我似乎感觉到他的内心在流泪,在滴血……【对父亲的外貌、神态描写及“我”对父亲内心感受的揣测,极其真切地表现了父亲的愤恨和自惭形秽。】
“去找你舅舅吧!”母亲打破了房间里长时间的沉寂,似乎是在鼓励我,更是在安慰父亲。
舅舅是邻县的中学老师,我鼓足勇气向舅舅说了我的情况。舅舅鼓励我说:“决定了就要为之不懈努力,这样才不会辜负爱你的人。”【舅舅的话,富有深意,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舅舅的教导我铭记于心,我去学校复读了。为了省钱,我没有住校,每天上下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我就利用这个时间背古诗文、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由于我学习刻苦,学校没有收我的学费,我就利用舅舅给我的钱买资料。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具体交代“我”是如何努力读书的,有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
高考前夕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父亲,说我在模拟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我要感谢落榜,感谢它让我经历了失败的磨练,让我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让我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努力。【以抒情和议论作结,点明题旨,感情真挚动人。】
该向落榜告别了,远方正在向我招手呢!【照应文章标题,结构严谨。】
升格点评
文章经过升格,达到了一类文的水平。首先,文章标题“远方在向我招手”含意丰富,设置了悬念,也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其次,文章运用第一人称,记叙了“我”在高考落榜后,在痛苦的煎熬中,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的过程,表达了“高考磨练人才,高考成就梦想”的主题。第三,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对“我”的心理起伏、父亲神态的急剧变化的描写,感人肺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的作文命题形式比较新颖,首先设定了一个主题“高考”,然后又设置了两个副标题:“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要求考生写一篇作文。这样的题目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紧扣时代热点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距今已有40年了。恢复高考,在中国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2017年来说,恢复高考无疑就是一个热点。命题者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一热点,而是大胆地紧扣时代热点来拟定题目,目的就是借此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价值或意义。这样的命题思路体现了高考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
2.关注考生认识体验
对高中生而言,“高考”是最贴近自己生活的。这个作文命题,重在关注考生对高考的认识和体验。而命题中的两个副标题“我看高考”“我的高考”,有两个关键词“我”“高考”。这无疑在启发考生,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高考,思考高考,而不是空洞地阐述恢复高考的意义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高考重在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向。
3.命题形式新颖别致
此次作文命题采用“材料+副标题”的形式,让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两个副标题,任选其一。这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平台。“我看高考”侧重于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侧重于感性体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题目,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原文呈现】
我的第二次高考
去年,我落榜了,心里好難受,盼望着再复习一年。可是弟弟妹妹就要上高中了,我实在难以启齿,于是,我白天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晚上躲在被子里学习。【如何难受?又为什么难以启齿?这些内容写得不够具体,导致情感的抒发不太真挚。】
一晃就要开学了,有同学来田间找我,说学校在招复读生。但父亲坚决不同意我复读。母亲也说爷爷生病,家里实在没有钱让我继续读书。【父母不让“我”继续复读,是如何说的?应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出来。】
一天,天气炎热,父母留我守在屋顶上晒粮食。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从房顶上下来,躲在屋子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雨声中还夹杂着父亲的喊声:“孩子,粮食盖好了没有?”我慌忙爬到房顶,看到房顶一片狼藉。我吓得浑身发抖,咬住嘴唇,只差哭出声来。母亲也急得团团转,她叹口气说:“让孩子回校复读吧,留在家里他会受苦的……”
父亲没答话。等收拾完粮食,他对我说:“走,我领你借钱去。”【简单的话语,表明了父亲态度的变化,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来到村主任家,村主任对我爷俩非常不屑一顾,也不愿意把钱借给我们。【此处对事件的叙述过于简单,不足以表现出村主任的不屑和“我”内心感情的抒发。】我从没有见过父亲如此颓废,他羞愤极了……
“去找你舅舅吧!”母亲打破了房间里长时间的沉寂,似乎在鼓励我,更是在安慰父亲。
舅舅是邻县的中学老师,我鼓足勇气说了我的情况,他鼓励我,让我不要气馁,好好读书。【舅舅对“我”是如何鼓励的,这一点应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
舅舅的教导我铭记于心,我去学校复读了。我没有住校,每天上下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是怎样努力学习的?写得不具体。】
高考已经拉开了序幕,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父亲,说我在模拟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我要感谢落榜,感谢它让我经历了失败的磨练,让我懂得了自己该怎样努力。
问题诊断
文章具体叙述了“我”高考落榜后,在家时帮父母干活,父亲借钱让“我”复读受到的歧视,“我”在舅舅的鼓励下努力读书,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然而,文章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文中缺乏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使得情感的抒发不够真挚动人。
2.文中对父亲带着“我”去借钱和舅舅鼓励“我”努力读书的过程,叙述过于简单,不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的抒发。
3.标题太过平淡,不能引人注目。
升格策略
针对上述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
1.充实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2.丰富文中相关情节的叙述和描写,如对父亲带着“我”去借钱的事件、舅舅的鼓励和“我”努力读书等情节。
3.将标题改为“远方在向我招手——我的高考”,设置悬念,含意会更加丰富。
【化蝶之作】
远方在向我招手
—— 我的高考
◎贵州考生
去年,我落榜了,心里好难受,盼望着再复习一年。可是弟弟妹妹就要上高中了,看着父母整日疲惫的身影,我实在难以启齿。【“疲惫的身影”,形象地表现了父母的操劳,真切地传达出“我”因高考落榜而产生的不安和愧疚,以及对父母的挚爱之情。】 于是,我白天乖乖地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晚上悄悄躲在被子里学习,怕见来家里串门的客人,怕别人嘲笑我高考落榜。【两个“怕”字,表明了“我”内心的失落和恐惧。】
一晃就要开学了,有同学来田间找我,说学校在招复读生。父亲问他交不交钱,同学说要交钱。父亲说:“交钱就不去了。”同学说我的成绩比他好,他也才交200元。父亲说:“200元也不去。”
母亲也说:“不去了吧,爷爷病着,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看着父母为难的样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通过父母的语言,具体写出了他们因家庭贫困无法供孩子继续读书的无奈和伤感。】
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父母留我守在屋顶上晒粮食。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天气太热了,我从房顶上下来,躲在屋子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雨声中还夹杂着父亲的喊声:“孩子,粮食盖好了没有?”我慌忙爬到房顶,看到房顶一片狼藉。我吓得浑身发抖,咬住嘴唇,只差哭出声来。母亲也急得团团转,她叹口气说:“让孩子回校复读吧,留在家里他会受苦的……”
父亲没答话。等收拾完粮食,他对我说:“走,我领你借钱去。”
来到村主任家,村主任不屑的眼神让我发怵。他对父亲说:“想考大学?瞧他那傻劲儿,比你强不了多少。”村主任的話如晴天霹雳,父亲摇晃着身体,背突然变得佝偻起来。他二话没说,拖着我扭头回了家。【通过村主任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自私冷漠的性格。】
我从没见过父亲如此颓废,他脸色铁青,羞愤极了。我似乎感觉到他的内心在流泪,在滴血……【对父亲的外貌、神态描写及“我”对父亲内心感受的揣测,极其真切地表现了父亲的愤恨和自惭形秽。】
“去找你舅舅吧!”母亲打破了房间里长时间的沉寂,似乎是在鼓励我,更是在安慰父亲。
舅舅是邻县的中学老师,我鼓足勇气向舅舅说了我的情况。舅舅鼓励我说:“决定了就要为之不懈努力,这样才不会辜负爱你的人。”【舅舅的话,富有深意,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舅舅的教导我铭记于心,我去学校复读了。为了省钱,我没有住校,每天上下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我就利用这个时间背古诗文、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由于我学习刻苦,学校没有收我的学费,我就利用舅舅给我的钱买资料。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具体交代“我”是如何努力读书的,有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
高考前夕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父亲,说我在模拟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我要感谢落榜,感谢它让我经历了失败的磨练,让我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让我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努力。【以抒情和议论作结,点明题旨,感情真挚动人。】
该向落榜告别了,远方正在向我招手呢!【照应文章标题,结构严谨。】
升格点评
文章经过升格,达到了一类文的水平。首先,文章标题“远方在向我招手”含意丰富,设置了悬念,也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其次,文章运用第一人称,记叙了“我”在高考落榜后,在痛苦的煎熬中,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的过程,表达了“高考磨练人才,高考成就梦想”的主题。第三,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对“我”的心理起伏、父亲神态的急剧变化的描写,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