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深耕“深度基本面研究”以丰厚回报缔造出色业绩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公募基金迎来跨越式发展,基金规模连续突破15万亿、16万亿、17万亿和18万亿整数关口。伴随着基金规模快速扩容,基金公司“马太效应”凸显,具有核心投研实力,旗下权益、固收基金业绩持续优秀的老牌公司获得市场追捧,嘉实基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家以“深度基本面研究”著称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21年以来,嘉实基金始终聚焦投研能力的不断升级,通过不断深化投研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为投资者奉献了十分耀眼的回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嘉实基金旗下46只基金(A\C分开计算)成立以来实现业绩翻倍,8只基金涨幅超4倍。其中,嘉实增长混合和嘉实成长收益A混合净值分别实现了2474.04%和1405.63%净值增长率,并实现了1683.50%和1283.48%超越基准回报率,彰显了嘉实基金卓越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作为资产管理公司,过硬的投研实力是一家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基金公司要想不断前进,锚定为投资人实现可持续回报,就必须不断演化升级投研能力,以深度研究作为核心,坚持投研体系优化。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经济转型加速,A股市场投资生态悄然生变,全面性、整体性的机会逐渐减弱,而各种结构性机会应“势”而生。经雷看来,在当前结构性市场行情中,要想为投资人持续获得丰厚回报,基金公司需要更聚焦的能力、更深度的基本面研究。正是基于市场变化的考虑,2020年嘉实基金开启了“新十年”投研升级革新之旅,让投研更加聚焦在符合新经济发展趋势主题上。
   据悉,本次升级后,嘉实基金在投资方向上,将更加聚焦科技、大健康、大消费和先进制造这四大具有高成长空间与长期价值的行业。在人员配置上,四大行业均是由业绩优秀的人员管理。目前,张丹华任科技行业投资总监、常蓁为消费行业投资总监、姚志鹏为制造行业投资总监。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姚志鹏管理的嘉实环保低碳股票、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股票净值增长分別为82.26%和76.21%;常蓁管理的嘉实消费精选A股票净值增长率为67.55%;张丹华管理的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嘉实前沿科技股票净值增长率分别为67.52%和55.57%,均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业绩比较基准。
   除了权益投研实力突出,嘉实基金在固收投研领域,同样在不断进行投研体系的更新迭代。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迎来低利率时代,传统的固收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台阶,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为此,嘉实基金开始打造“1+N”的“固收+”策略。“固收+”产品的整体构造思路是,在信用债等固定收益的标的基础上,通过权益、转债、打新等多种资产力争增强收益,即“1+N”。投资目标是在确保组合安全性和流动性、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平衡规模和收益波动,为投资者提供稳定有竞争力的绝对回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固收+”策略基金中偏债混合型基金嘉实领航资产配置A、嘉实新添丰定开和嘉实新添华定开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6.35%、12.71%和10.41%;二级债基嘉实稳宏A和嘉实多元收益A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3.31%和13.08%,为投资者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理财目标。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投研实践,目前嘉实基金形成了强大的投研体系和经验丰富的固收管理团队,在业内率先成立了信用分析团队,借鉴国际固定收益团队的经验,形成了严格的流程和制度、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覆盖多行业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面对市场的波动和客户风险意识的不断提升,嘉实基金固收团队在投资中始终坚持以产生稳定的、有竞争力的绝对收益回报率,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以及超额回报为目标,在长期投资中为投资者实现了良好的绝对回报。
   凭借卓越的权益和固收投研实力,2020年嘉实基金旗下新发基金获得了投资者踊跃认购。10月10日嘉实基金发行偏债混合型基金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该基金10月12日提前结束募集,仅3天时间首募规模达145.60亿元。权益基金方面,由归凯管理的嘉实核心成长混合一天募集规模超过300亿元,超过基金募集规模150亿元的上限,最终确定比例配售为46.78%。除了新基金受宠,绩优老基同样获得“识货”的投资者增持。WIND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年底,截至2020年9月30日,嘉实基金旗下37只老基金(A\C分开计算)份额变化率超过100%。
   值得一提的是,嘉实基金2019年同时荣获《中国证券报》颁发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证券时报》颁发的“五年持续回报明星基金公司奖”和《上海证券报》颁发的“金基金TOP公司”奖,成为业内少有的获得“大满贯”称号的基金管理公司。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日,科达利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据公告显示,此次定增,科达利以60.47元/股的价格,共计发行约229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13.86亿元,共有包括银华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14家知名机构参与其中。   作为国内精密结构件的龙头企业,科达利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产业中深耕多年,与下游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公司方面表示,本次定增募投将帮助公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2,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物业管理市场拓展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人力资源建设项目、物业管理智能化升级和节能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自成立以来,特发服务一直以综合设施管理服务为核心业务,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高端综合服务运营商。公司所从事的服务内容包括综合设施管理、空间管理、安全保障、环境管理、高端接待、会议
期刊
12月2日,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兰剑智能,股票代码:688557)正式登陆科创板与投资者见面,上市首日股价走势亮眼。作为一家以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兰剑智能凭借对仓储物流自动化理论体系的深度理解以及在仓储物流技术领域的持续研发创新,长期为烟草、医药、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众多客户提供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仓储物流自动化拣选系统装备领域的优势
期刊
自2017年大参林上市以来,时隔三年,连锁药房行业将再度迎来上市新成员。今年以来,已经有三家连锁药企提交IPO申请,其中最大的一家、也是已经过会、即将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的一家,是起步于云南的健之佳(605266.SH)。近期,健之佳已公告披露IPO申购价及中签结果,发行价为72.89元/股,网上发行的中签率为0.012%,距离其正式上市近在咫尺。   借助此次上市募得的资金,健之佳将继续深耕西南
期刊
·编者按·  “2021年将是美好的一年,投资人们应该期待经济繁荣的回归。”  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中国的带领下突飞猛进,而亚洲其他地区、欧洲和美国也会参与进来。”  “我预计在2021-2022年,全球经济将进入繁荣期,GDP增速将会超过6%,出现近50年来最强势的一次增长。”  “中国……科技与旧经济领域的一些中国公司的确非常有吸引力,值得考虑投资。”  “对于2021年,我有一个大
期刊
12月3日,江苏协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协和电子,证券代码:605258)正式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下游景气度颇高募投项目助力公司再上台阶   进入21世纪以来,PCB行业伴随电子信息产业链的迁移,也在向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集中。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及世纪证券研究所测算,2017年—2022年,中国大陆PCB行业将保持3.7%的复合增长率,至2022年,中国大陆PCB产值有望达到356.8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營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如下:智能高端显示驱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集成电路封装项目、研发创新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专注于数模混合及模拟集成电路领域,产品主要包括LED显示驱动芯片、LED照明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
期刊
2020年新冠疫情突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黑天鹅”,由此引发了全球降息潮,为了抵御当前及更多意外负面的冲击,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债市优势明显。同时,在全球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居民资金持续面临保值增值的压力。从居民日常理财的选择来看,若不想承担波动,就只能买3%甚至更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能稍微多一点耐心和对波动的承受能力,就有望在稳定收益的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   由此,“固收+”基金脱颖而出。“固收
期刊
《红周刊》在此前刊发的《罗普特过度包装“科技含量” 巨额应收款项有四成存逾期风险》一文中,就罗普特存在的“科技含量”、流动性风险以及应收账款风险等问题进行过详细分析,实际上,如果观察该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变化趋向,还能发现在这背后也有不小的疑点。  根据罗普特发布的招股书和其给上交所的问询函答复内容,《红周刊》记者整理出该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及部分期间费用在报告期内的增长数据(详见表1),在2
期刊
·编者按·  政策鼓励,叠加资本市场回暖,商业银行正在迎来资本“补血”潮。这也有望纠正中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存在的供需结构不平衡。  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开始回暖。IPO方面,发行节奏有所加快,刚刚过会的上海农商行距离厦门银行登陆资本市场仅一个月。随着上海农商行上市,A股将迎来第38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内第2家。上市公司公告也显示,进入9月份以来,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案例不断:6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