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安化县224所学校的10万多名师生,真切地看到了安化教育的奔跑姿态:学校的多功能厅、电教室、云录播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同步并进,教师电脑备课、PPT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教育一年一个台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淡出讲台……这得益于四年多来,安化县着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并使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信息化迈进校园
2013年,安化县提出了“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第二年,为了推进相关工作,安化县教体局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负责全县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此,该县教育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教育信息化纳入了桃江县智慧城市建设之中。2016年启动云录播教室的建设,重点开展了“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
在人口基数大,但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化县通过多方筹集经费,近4年来为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经费8410万元。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计算机”班班通终端设备教学,为教学点配备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该县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了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升,贵在人才,重在技术。记者走进安化的多所学校,处处都能看见信息化技术的身影。
东坪镇中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据悉,该校的信息化设备已经实现了几轮升级。“今天老师们如果离开了班班通,课堂效率就会低下去。”该校的物理组组长谌飞跃笑着说。由于该校教育信息化起步早,谌飞跃已经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老手,他指导老师们参加的“湖南省第一届网络空间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安化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已显成效,信息化的高效应用已是常态。安化一中依托学校的“云程”计划教学平台,拓展了“微课”云平台,引进课程资源,在试点班级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加大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城南完小于2017年建成了高标准的云录播室,云录播室融录播课堂教室与观摩室为一体,可以容纳50名学生上课。在云录播室上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可以自动生成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也可以在互联网进行直播,课后还可以重播,为打造高效课堂和开展教研教改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了解,该县目前拥有28间云录播室。
破解“缺师少教”难题
“同學们,大屏幕上这个白色的花像什么?”古楼乡柘溪林场教学点下午的最后一节课,55岁的金移生老师问班上仅有的四个学生。“铃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因为像铃铛,所以人们给它取名铃兰花。”金移生熟练地将远程教学课件播放到下一页,说:“请大家按照这张简笔画的步骤,学画铃兰花。”该教学点是安化县最偏远的教学点之一,“我本来是数学老师,教英语和语文也可以,可是教美术和音乐就为难了。”金移生开心地表示:“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开齐开足课时提供了保障,运用资源教学,让教学点的学生大开眼界。”
如何让边远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是让边远农村地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 安化县教体局局长刘唐业如是说。近年来,安化县针对村级校点点多面广,教育资源匮乏,艺体学科师资紧缺等实际,以实施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有效助推了教育均衡发展。据统计,该县共有139个教学点,现已有82个教学点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程。
以应用带动教学创新
宽带进校了,终端进班了,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许多教师不会用、不愿用。
“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刘唐业说,“安化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原则,不断整合资源,严格管理,将教学资源的运用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和考核。” 同时,安化开展全员培训,评选、树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和典型学校,在学校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中心。
“去年,我们对克明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10万元的奖励,就是想树立一个典型。”该县教体局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黄卫东介绍。
在安化二中,记者看到了“教育技术中心”,该机构是由县教体局批准设立的学校处室机构,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黄卫东透露:“这个中心下设6个工作组,共有30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如此一来,便可把全校的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统管起来,让信息技术真正应用起来。”
安化教师从最初的不会用、不愿用,到现在逐渐转变为爱学、爱用。在安化县思源学校的“智慧课堂”上,记者看到师生借助“云+网+端”的新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该校副校长刘巩元说:“推广之处确实有阻力,但经过磨合期之后,不仅老师爱用,而且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了。”
“以前的教学,学生学起来没兴趣。自从我学会操作电子备课、信息化教学后,我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东坪镇中学一名从教28年的老教师格外高兴地说,“我利用优秀的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包,然后按照资源操作,这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截至目前,安化县90%的教师已能够实现电子信息化备课。
以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正逐步在安化实现。克明学校的“创客教育“颇有名气,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该校的校长姚迎春告诉记者,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科技发明一直是一块短板,以往,做完一个实验,学生往往不是很理解,但要再做一遍又基本不可能,现在利用网络技术和海量资源,教学上的很多难点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尝到了甜头的安化县,正在信心满满地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他们要借信息化让教育“跑”得更快。
信息化迈进校园
2013年,安化县提出了“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第二年,为了推进相关工作,安化县教体局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负责全县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此,该县教育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教育信息化纳入了桃江县智慧城市建设之中。2016年启动云录播教室的建设,重点开展了“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工程”,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
在人口基数大,但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化县通过多方筹集经费,近4年来为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经费8410万元。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计算机”班班通终端设备教学,为教学点配备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该县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了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升,贵在人才,重在技术。记者走进安化的多所学校,处处都能看见信息化技术的身影。
东坪镇中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据悉,该校的信息化设备已经实现了几轮升级。“今天老师们如果离开了班班通,课堂效率就会低下去。”该校的物理组组长谌飞跃笑着说。由于该校教育信息化起步早,谌飞跃已经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老手,他指导老师们参加的“湖南省第一届网络空间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安化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已显成效,信息化的高效应用已是常态。安化一中依托学校的“云程”计划教学平台,拓展了“微课”云平台,引进课程资源,在试点班级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加大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城南完小于2017年建成了高标准的云录播室,云录播室融录播课堂教室与观摩室为一体,可以容纳50名学生上课。在云录播室上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可以自动生成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也可以在互联网进行直播,课后还可以重播,为打造高效课堂和开展教研教改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了解,该县目前拥有28间云录播室。
破解“缺师少教”难题
“同學们,大屏幕上这个白色的花像什么?”古楼乡柘溪林场教学点下午的最后一节课,55岁的金移生老师问班上仅有的四个学生。“铃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因为像铃铛,所以人们给它取名铃兰花。”金移生熟练地将远程教学课件播放到下一页,说:“请大家按照这张简笔画的步骤,学画铃兰花。”该教学点是安化县最偏远的教学点之一,“我本来是数学老师,教英语和语文也可以,可是教美术和音乐就为难了。”金移生开心地表示:“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开齐开足课时提供了保障,运用资源教学,让教学点的学生大开眼界。”
如何让边远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是让边远农村地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 安化县教体局局长刘唐业如是说。近年来,安化县针对村级校点点多面广,教育资源匮乏,艺体学科师资紧缺等实际,以实施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有效助推了教育均衡发展。据统计,该县共有139个教学点,现已有82个教学点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程。
以应用带动教学创新
宽带进校了,终端进班了,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许多教师不会用、不愿用。
“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刘唐业说,“安化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原则,不断整合资源,严格管理,将教学资源的运用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和考核。” 同时,安化开展全员培训,评选、树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和典型学校,在学校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中心。
“去年,我们对克明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10万元的奖励,就是想树立一个典型。”该县教体局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黄卫东介绍。
在安化二中,记者看到了“教育技术中心”,该机构是由县教体局批准设立的学校处室机构,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黄卫东透露:“这个中心下设6个工作组,共有30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如此一来,便可把全校的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统管起来,让信息技术真正应用起来。”
安化教师从最初的不会用、不愿用,到现在逐渐转变为爱学、爱用。在安化县思源学校的“智慧课堂”上,记者看到师生借助“云+网+端”的新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该校副校长刘巩元说:“推广之处确实有阻力,但经过磨合期之后,不仅老师爱用,而且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了。”
“以前的教学,学生学起来没兴趣。自从我学会操作电子备课、信息化教学后,我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东坪镇中学一名从教28年的老教师格外高兴地说,“我利用优秀的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包,然后按照资源操作,这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截至目前,安化县90%的教师已能够实现电子信息化备课。
以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正逐步在安化实现。克明学校的“创客教育“颇有名气,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该校的校长姚迎春告诉记者,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科技发明一直是一块短板,以往,做完一个实验,学生往往不是很理解,但要再做一遍又基本不可能,现在利用网络技术和海量资源,教学上的很多难点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尝到了甜头的安化县,正在信心满满地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他们要借信息化让教育“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