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已经有多年了,校本培训本应是最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实不尽然。观我校多年的校本培训,基本是一个学期请一位专家上上课、讲讲座;承办几次教育局的教研活动,内容就是大家上上课,简单地说一说就结束了;各学科教研组简单就每位老师的教研课说一说。整体来看,教师几乎没有多大进步,课还是那个课,师还是那个师,生还是那个生。
一、写作意识的缺乏
当下的老师像学生一样害怕写作,老师说自己太累了,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每天所做所思。请专家来学校,投入很大,学校要投入,老师也有投入,投入的结果课堂中没有体现,教师写作上没有体现,这真是一种浪费。
一次教研活动,老师认真准备了,你说我说也都谈了,但几乎没有哪位老师用文字把自己的参与记录下来,这种折腾真的非常浪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是创造性的严重缺失。为什么要把创造性放在这里来谈?可以这么说,老师愿意书写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假如老师参与整个活动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我想没有老师会放弃这种创造的书写与继续言说。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搞的活动,按部就班的非常多,教学设计模仿的比较多,一次活动多数老师共同帮忙的比较多……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接受的校本培训自然不会让老师们写起来,即使写了,写出来的东西意义也不大。
二是老师真的缺少写作习惯。教师不喜欢写作,那是普遍的。要不是职称评定要文章,要不是教育局对优秀、骨干教师等每年都有发表、获奖文章的规定,一所学校不会几人会主动写作的。一个不热爱写作的教育团队,永远不是最优化的教育团队,一定不会造就真正的精英。校本培训如果不能改变教师的写作面貌,教师还是听完就算,校本培训真的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怎么改变?这真的非常难,特别富有的昆山,这一点太难了。写作是需要生命化的投入,没有生命化的投入,这一点是改不了的。现在的很多教师不是没有时间,不是想像的那么累,只要想写一定能够写出很多东西来,关键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多少老师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教育需要写作来记录,需要写作来提高。
三是老师没有写书的成果意识。一个人工作一辈子,连一本像模像样的书都不写不出来,对于教师来说也算一个悲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工作几十年,知道那么多的好东西,不愿意记录下来,影响自己的儿女,影响更多的后代,這是多么自私的事。人是世界上非常自私的动物,但一旦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往公德上转化时,教师就会发生大变。教育上有意义的事太多了,不写成书太可惜了。校本培训以写书培训,是一件最有价值的培训,一旦能让老师们产生了这种意识,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就得以解决了。为什么这么说?一本写好了,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把好多事做了才能写。想把书写得更好,除了做事,还要用心去做,把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这一连贯的世界,就是这一校本培训的价值体现。
二、讨论意识的丧失
讨论是一个非常民主的词汇,是所有人都可以言说的教育培训方式。现在的校本培训一言堂的太多,真正的讨论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大多数老师是听众,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话语权,他们手中不能掌握话筒。
因此,一次次活动一个人说,几个说,活动结束了,大家呈鸟散状。
校本培训的主体肯定是所有的教师,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教师,总有自己的一份经验,这份经验,如果不让主体去言说,经验只能是经验,是个人的经验,不可能变成共享的智慧。在这一点上,培训单位并不理解,我们总认为老师是不行的,他们的言说是赶不上专家的,他们只不过是个经验而已……就是这一系列传统的认识,才让校本培训变成了一个人主讲的的培训,专家言说,大家只是礼貌式倾听一下的培训。一个好的校本培训,一定是让全体教师全方位参与的培训,是让全体教师走上讲台的培训,而这种培训肯定是圆桌式的,肯定是小组式的,肯定是每个人都必须讲,必须对话式的。
我们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的有影响的教育教学理论,都不是一个人做出来、说出来的,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孔子中我们可以读到,从苏格拉底中可以读到,从杜威、陶行知、佐藤学、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中可以读到,没有团体,没有团队中和谐的讨论,就永远不会真正意义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需要所有参与者参与到讨论中来,讨论能够激发人去深入思考,能够让一线老师把自己的智慧呈到团队面前,接受大家的思考。
在校本教研中,老师不会讨论也与组织培训者长期以来不让老师言说有关,时间一久,许多老师就不会讨论,就不敢讨论了,即使让说也不怎么会说了。因为研究讨论,还老师讨论一词是校本教研不得不做的事。
三、创造意识的缺失
我们教着一群有创造力的孩子,居然教师没有了创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校本培训,没有听说哪所学校重视教师创造力的培训,而这一内容的缺少导致中小学生创造力不强,模仿力却很强。
孩子天生是有创造力,但模仿因为省力,这让人天生的惰性会自动的表现在课堂中。我校邀请著名诗人雪野给学生讲诗歌创造。开始时,他让学生背一首童诗,居然没有人想得起来,怎么激发只有一人举手,背出了“鹅、鹅、鹅……”。其实教材中也学了不少,为什么背不出来呢?是因为老师没有教?还是因为学生缺少诗意?还是学生根本对诗歌不感兴趣?诗是个好东西,古希腊人认为,诗人就是创造者。诗人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就是诗句应该是创造性的,不能模仿他人的,与诗为友就是与创造为伴。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创造者有之,模仿者有之。创造者的语言多是老师激发出来的。雪野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课堂上,他分得清哪是创造,哪是模仿,只有创造者才能得到礼物。这一点,不是所有学校所有老师能够做到的。多少老师为学生的模仿独自喝彩,却不知道创新是什么?
因为老师不是诗意的,老师对新诗、童诗没有独特的热爱,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也就只能放弃创造。小学教育离不开诗,校本培训也不应该离开诗,所有学科都可以诗意的生存,如果没有诗意,创造就会远离学生。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江苏】
一、写作意识的缺乏
当下的老师像学生一样害怕写作,老师说自己太累了,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每天所做所思。请专家来学校,投入很大,学校要投入,老师也有投入,投入的结果课堂中没有体现,教师写作上没有体现,这真是一种浪费。
一次教研活动,老师认真准备了,你说我说也都谈了,但几乎没有哪位老师用文字把自己的参与记录下来,这种折腾真的非常浪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是创造性的严重缺失。为什么要把创造性放在这里来谈?可以这么说,老师愿意书写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假如老师参与整个活动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我想没有老师会放弃这种创造的书写与继续言说。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搞的活动,按部就班的非常多,教学设计模仿的比较多,一次活动多数老师共同帮忙的比较多……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接受的校本培训自然不会让老师们写起来,即使写了,写出来的东西意义也不大。
二是老师真的缺少写作习惯。教师不喜欢写作,那是普遍的。要不是职称评定要文章,要不是教育局对优秀、骨干教师等每年都有发表、获奖文章的规定,一所学校不会几人会主动写作的。一个不热爱写作的教育团队,永远不是最优化的教育团队,一定不会造就真正的精英。校本培训如果不能改变教师的写作面貌,教师还是听完就算,校本培训真的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怎么改变?这真的非常难,特别富有的昆山,这一点太难了。写作是需要生命化的投入,没有生命化的投入,这一点是改不了的。现在的很多教师不是没有时间,不是想像的那么累,只要想写一定能够写出很多东西来,关键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多少老师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教育需要写作来记录,需要写作来提高。
三是老师没有写书的成果意识。一个人工作一辈子,连一本像模像样的书都不写不出来,对于教师来说也算一个悲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工作几十年,知道那么多的好东西,不愿意记录下来,影响自己的儿女,影响更多的后代,這是多么自私的事。人是世界上非常自私的动物,但一旦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往公德上转化时,教师就会发生大变。教育上有意义的事太多了,不写成书太可惜了。校本培训以写书培训,是一件最有价值的培训,一旦能让老师们产生了这种意识,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就得以解决了。为什么这么说?一本写好了,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把好多事做了才能写。想把书写得更好,除了做事,还要用心去做,把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这一连贯的世界,就是这一校本培训的价值体现。
二、讨论意识的丧失
讨论是一个非常民主的词汇,是所有人都可以言说的教育培训方式。现在的校本培训一言堂的太多,真正的讨论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大多数老师是听众,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话语权,他们手中不能掌握话筒。
因此,一次次活动一个人说,几个说,活动结束了,大家呈鸟散状。
校本培训的主体肯定是所有的教师,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教师,总有自己的一份经验,这份经验,如果不让主体去言说,经验只能是经验,是个人的经验,不可能变成共享的智慧。在这一点上,培训单位并不理解,我们总认为老师是不行的,他们的言说是赶不上专家的,他们只不过是个经验而已……就是这一系列传统的认识,才让校本培训变成了一个人主讲的的培训,专家言说,大家只是礼貌式倾听一下的培训。一个好的校本培训,一定是让全体教师全方位参与的培训,是让全体教师走上讲台的培训,而这种培训肯定是圆桌式的,肯定是小组式的,肯定是每个人都必须讲,必须对话式的。
我们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的有影响的教育教学理论,都不是一个人做出来、说出来的,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孔子中我们可以读到,从苏格拉底中可以读到,从杜威、陶行知、佐藤学、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中可以读到,没有团体,没有团队中和谐的讨论,就永远不会真正意义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需要所有参与者参与到讨论中来,讨论能够激发人去深入思考,能够让一线老师把自己的智慧呈到团队面前,接受大家的思考。
在校本教研中,老师不会讨论也与组织培训者长期以来不让老师言说有关,时间一久,许多老师就不会讨论,就不敢讨论了,即使让说也不怎么会说了。因为研究讨论,还老师讨论一词是校本教研不得不做的事。
三、创造意识的缺失
我们教着一群有创造力的孩子,居然教师没有了创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校本培训,没有听说哪所学校重视教师创造力的培训,而这一内容的缺少导致中小学生创造力不强,模仿力却很强。
孩子天生是有创造力,但模仿因为省力,这让人天生的惰性会自动的表现在课堂中。我校邀请著名诗人雪野给学生讲诗歌创造。开始时,他让学生背一首童诗,居然没有人想得起来,怎么激发只有一人举手,背出了“鹅、鹅、鹅……”。其实教材中也学了不少,为什么背不出来呢?是因为老师没有教?还是因为学生缺少诗意?还是学生根本对诗歌不感兴趣?诗是个好东西,古希腊人认为,诗人就是创造者。诗人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就是诗句应该是创造性的,不能模仿他人的,与诗为友就是与创造为伴。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创造者有之,模仿者有之。创造者的语言多是老师激发出来的。雪野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课堂上,他分得清哪是创造,哪是模仿,只有创造者才能得到礼物。这一点,不是所有学校所有老师能够做到的。多少老师为学生的模仿独自喝彩,却不知道创新是什么?
因为老师不是诗意的,老师对新诗、童诗没有独特的热爱,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也就只能放弃创造。小学教育离不开诗,校本培训也不应该离开诗,所有学科都可以诗意的生存,如果没有诗意,创造就会远离学生。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