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典型教学策略的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材中解题的策略是从数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是只适应于解决数学问题,很少运用于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而非典型数学解题策略是从数学以外的角度出发,改变原来的局限于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的观念,拓宽我们的思维。
  一、语言策略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不是不会解,而是对实际问题本身的描述所用的语言不理解或理解错误,导致了解题的错误。所以,实际问题描述的语言是很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语言,语言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在每一段的语言描述中,都包含了一定的概念,所以,描述通常是由一些概念串联而成。其次,描述总是特指一定的情境,带有自己的或是特殊的,或是一般的目的;或是一段过程,或是一个对象,说明某一事件。第三,描述中会含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特定的用法。
  例如,题目“两地间的路程是245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给出了一个行程问题的情境,组合了速度、时间、距离等概念,数学语言的特定用法包括了“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相遇”等“专业”的词汇。
  由此可见,在实际问题描述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应该注意实际问题语言中的每个环节。
  (1)例如,题目: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距离地球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的距离总和是2823千米,它们的差是1945千米,最近点和最远点的距离各是多少?
  如果学生对于题目中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的概念不理解,那对整道题目的理解是很困难的。这两个概念贯穿了整道题。对“最近点”和“最远点”的不理解,会导致对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不理解,更谈不上再让学生去求它们之间的距离了。
  (2)对数学语言特定用法的“专业”词汇的理解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例:①“大明原来体重32千克,现在增加到40千克,大明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学生看到“增加”就错误地把这道题当成加法。
  ②“李红用掉了5本练习本,还剩8本,李红原来有多少本练习本?”学生看到“还剩”就错误地把这道题当成减法。
  特别应该指出,儿童形成了错误概念,就很难纠正过来,会影响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细致地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并牢固地掌握这些名词术语。
  (3)例如,题目:据天文学家推算,在地球上重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只重0.16千克,照這样计算,一个人在地球上体重是65千克,到月球上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如果到月球上,体重将是多少千克?
  这道题所描述的情境可能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是陌生的,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学生只能凭空想象。一个物体在地球上重1千克,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只有0.16千克了呢?学生很难明白,我们只能跟他们讲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然而,地球引力这个概念,小学生是不清楚的,虽然不排除有学生知道。如果把题目改为两个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分别是1千克和0.16千克,这样,我想学生都会明白,也很容易理解。在描述一道应用体的情境时,应该注重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二、生活化策略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
  然而,我发现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取之于我们的生活,但并不是被小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我把这些题目的内容大概地概括了一下,主要有修路问题、生产问题、运输问题等等。对于这些生活内容,我想大多数小学生是没有接触过的,也很难让他们接触到,难道让小学生去修路、生产、运输?或者去参观?这不大现实,也不大可能。这样情境的题目,就好比有三个苹果放在小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数有几个,忽然间把三个苹果放到一个封闭的箱子里,让他们猜箱子里有几个苹果一样,他们只是知道箱子里有苹果,但不知道里面究竟有几个,也不清楚里面的苹果是红是青,是大是小,是好是坏,只能凭空想象,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
  理解题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如果对实际问题所述的事实、情况、性质不理解,就无法进行推理分析。
  “当学生不能解答实际问题时,只要改变一下实际问题的题材使问题更接近小学生的经验,就可以保证解答成功。”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小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取材呢?比如,小学生经常看一些动画片,我们就可以从动画片中去取材;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经常玩的一些游戏中取材;还可以从小学生经常开展的体育运动中去取材。属于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很丰富的,那我们为什么要从远离他们的生活当中去挑选材料呢?将小学生的生活融入题目中来,让小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存在着数学,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不再给学生以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错觉。
  三、经验性策略
  在小学里,儿童学习如何通过数的帮助,来了解周围世界的真相,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培养儿童运用数学方法来掌握某一周围世界情况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实生活中,在对某一问题考虑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之前,很少会有一切必不可少的事项、数据、陈述、关系都已在手头齐全了,首先必须对之加以搜集、挑选、整理、比较,然后才是提出问题,接着是寻求解决方法,最后是得出答案。而在传统的数学课里,这些必不可少的数据、信息大多是以文字形式给出的。所以说,这些题目相对于大家所重视的真正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说,只是一些“冒牌实际问题”。
  其重点应该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可以留出让学生自己补充搜集信息的余地,使学生能够自己搜集有关的信息并进行选择。
  对于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在于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正如现代教学论中指出: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他文献
本文实录了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实际过程,记录了师生共同探究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以亲身实践证明在农村学校、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即使是"非专业"教师也
提高期刊利用率新论岳小申(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期刊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图书馆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好期刊工作,而期刊工作最基本的问题
奥林匹克上的荣耀与诺贝尔奖上的沮丧曾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一点显而易见,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航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的精神,才会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师的创新精神,不应仅仅体现在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教师,其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每天忙碌着。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学“七认真”,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基本职责,认真做好“七认真”,贵在坚持。下面简单谈谈我对“教学七认真”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备课、上课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努力
播报封面运动会,学写体育运动!2008年是什么年?鼠年!这个答案当然没错。但2008年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奥运年!奥运会是全球体育爱好者的盛事。对我们来说,奥运会绝不仅仅是
一、美国公共图书馆建筑活动的概况图书馆建筑的新建、扩建与改建,都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文化建设投资,需要纳税人和赞助者拿出大量的资金。因之,美国公共图书馆建筑活动与国民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西宁市档案局本着“早动手、早安排”的工作思路,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
<正> 卫生部医政司在医疗信访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医疗事故法讨论稿。本文试就与此有关的问题略作探讨。一、医疗事故法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医疗工作方面制定了一些规章制
Eaton-Lumbet综合征,是癌症伴发肌无力,临床症状不典型,很易误诊.现将收治2例病人报道如下:
某学校准备各班推荐一名学生暑期去美国交流学习。一向成绩不怎么好的小威却毛遂自荐。班主任问他:“你为什么想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