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木朵并排躺在平房顶上,头顶是飘啊飘的云。木朵用手指绕着发尾,看上去有些不安。
   “知道吗,阿莫叔叔要离开了。”
   “我知道。”
   “……没关系,还有郑叔叔。你说,他会不会走呢?”
  (一)
   我是在三月一个明媚的日子里遇到郑叔叔的。那天,他在老街摆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你不是我们这儿的人。”我走上前问。“是呢,我从外地来。”他轻轻地笑着,扯了一下黑灰色的胡子。
   郑叔叔不是个爱说话的人,大家都不知道他来自哪儿,为什么要住到这里来。倒也没人关心这个,大家都忙着赚钱,忙着离开这个穷地方。我和木朵却对他很好奇,我们总想去郑叔叔那里玩。他并不热情,只是让我们坐在一边,很少跟我们搭话,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专心写字。
   “郑叔叔在写什么?”
   “写故事呢。”
   我和木朵天天缠着郑叔叔,渐渐知道了他的故事。郑叔叔来自南乡,因为他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当个小职员,于是一个人离开家,来到这个人烟稀少的村子。这儿满是一心去南乡打拼的人,郑叔叔就向一个将离开的人买下一间屋。
   “你为什么不留在南乡?真是太奇怪了。大家都说南乡很好呢。”
   “南乡虽好,但不是我的归宿。”郑叔叔十分坚定地回答道。
  (二)
   夏天的暴雨来得突然,厚密的雨滴把世界染成朦胧的白色。放了学,我撑着伞向家走去。路上没有人,我低着头走得漫不经心。突然听到郑叔叔的声音:“雨太大了,走快点!”郑叔叔从我身后赶上来,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他皱着眉头盯着我湿漉漉的鞋。“是信封?郑叔叔的故事发表了吗?我们这儿没有投信的地方。郑叔叔你是从哪里拿的?”“没有发表。”他苦笑,“有点远呢。……我宁愿收不到这封信。”“啊?信里写什么啦?”郑叔叔没说话。雨好像更大了,前方被冲刷得模模糊糊,让人辨不清方向。“也许你应该先赚点钱,再写故事。”“也许吧,我太爱我的理想了。”“大家都想过上舒服的生活,不是吗?”郑叔叔笑了笑说:“活着不只是为了舒服。”
  (三)
   老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
   郑叔叔还在。我和木朵依旧喜欢去找他。有一次,我和木朵走到郑叔叔家,他正在打电话,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到凳子上。郑叔叔压低了声音,但我们还是听得到。
   “可是你們原先同意了……”
   “……这不公平,我这么努力地完成它……”
   郑叔叔的声音逐渐低落下去,很久没再说话。我和木朵安静地坐着,郑叔叔一动不动地把头埋在臂弯里。他看起来是那样的绝望无助,我简直不敢看他。
   那天,我和木朵一起并排躺在平房顶上,头顶是悠悠的白云。
   “大家都离开了啊。”
   第二天,我在老街上又见到了郑叔叔。他还是那副平和的模样,丝毫看不出昨天的悲伤。“郑叔叔!”我叫住他,“你不会放弃的,对吗?”
   “当然。”他笑了笑,嘴边的灰胡子被扯起来。
  (四)
   “郑叔叔不会走的。”我说,“你知道,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坚守的东西。”
  (作者系浙江省萧山中学高一17班学生)
其他文献
不知何时,村子西边湖畔的蛙声停息了,以往那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如今也已无影无踪,只剩下三棵树还留在那儿。   平海漫漫,却不是一潭死水;霞光映射,倒有几分斑斓。傍晚,有几片叶子悄悄地落了下来,落在草丛里,我知道这是秋风来过的痕迹,是风把叶子吹黄了。许多事物已经无法辨认,也无从辨认,只有那三棵树,如同一个导航,给人们提供着方向。我想去循那阵吹黄了叶子的风,一探其中的奥秘,就像一个从未放过风筝的孩子总
期刊
入乎其内  “万山”“层林”皆情语   毛泽东非常喜欢古典诗词,时常在汪洋恣肆的诗海里游弋,更是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诗句为世人喜爱、传唱。下面,我们一起赏析《沁园春·长沙》一词。   上阕揽景兴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足见其笔力遒
期刊
我觉得犹太民族正在遭到毁灭,我对此别无选择,只能帮助他们。  ——奥斯卡·辛德勒   他出现时永远是打着领带,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自如的穿梭在达官显贵的交际圈内,头脑聪慧,野心勃勃。这是一位毫无疑问的商业天才。   一张人间至善的名单,就来自这个叫奥斯卡·辛德勒的男人。   托马斯·基尼利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用小说的手法讲述了这个男人的故事。二战,这个20世纪发生的人类最大的悲剧中,德国纳
期刊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不知名的清香。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踏着词人的韵脚,从线装书里款款而来。   我走近,走近,听她诉说着春意阑珊,落英缤纷,惆怅离情;我敞开心扉,聆听花朵烂漫的生死交错。   那花,似美人迟暮。暮春时节,是最能惹愁的季节。在声声子规的啼叫中,杨花落尽,它们空灵而哀怨。苏轼眼中的杨花是个多情的美人,“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似无情,却
期刊
主题素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论史,可以明古今。研究历史,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研究历史人物,是为了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历史,认识自己。一个人的阅历很有限,所以要借鉴前人,探求历史的真实,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这对于当下甚至未来而言,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群英荟萃  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汪建新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具有深沉的历史情怀。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
期刊
有内涵的人物故事能够增强议论文的可读性,使作文分数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我们该如何积累这样的素材呢?  一、阅读时要有“敏感性”  阅读的敏感性具体指两点:1.能意识到所阅读的文章的价值;2.能立即采取行动加以收藏。那什么样的人物故事才有价值呢?第一是正能量,第二是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大家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
期刊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人类社会的前行需要探索之光驱散层层黑暗,需要献身之魂打破重重困难。这样,才能发展、求索,不断开明、进步。就像一棵树,抽出新芽,长出新叶,最终变成栋梁之材。   因为前行,所以敢于探索。勇于探索是人类前行的原始动力。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背后,无数探索者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砥砺前行,刻
期刊
作文,一直是衡量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这么说,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的高低。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让老师大跌眼镜。要么思想不深刻,构思不新颖;要么内容不丰富,语言不流畅。针对这样的作文现状,有什么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写作能力呢?  一、开展阅读,为写作奠定坚实的素材基础。在作文课上,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写作文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叹息之声四起,紧咬笔头,半天也写不
期刊
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出名要趁早。”一些人将此奉为经典,于是为了出名,各种荒诞不经的手段层出不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大多是内质的虚空与苍白。其实,人要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美名要经久不衰,须赖以自身长久的、洗净铅华般的沉淀。摒弃浮华,沉淀实实在在的内质,才是我们努力要做的。   请以“成名与沉淀”为话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引
期刊
入乎其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