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个体育大国,有着良好的体育基础,举国体质下的体育运动在当前得到了巨大成功。如何通过校园体育锻造出身心向上、体魄健康、能力全面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青年人的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从体育教学、教师管理、设施场馆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1、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体体魄强健、能力全面的高素质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来看,高校学子们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体虚、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除客观原因以外,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目标实现程度方面低也是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想通过解析与思考,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进程,促进全面人才培养等方面,找到一些理论的依据。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2.1教师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大都以"增强学生体魄"和"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太小,教师把教会学生某一种体育技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没有把提高体育锻炼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高校院校体育工作出现了教学没有生机,学生没有活力的倾象。
2.2学生对参与体育教学态度不端正。学生普遍存在"重文轻体"思想,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懈怠的心理突现,认为体育教学是辅课、配角,在体育场上无非是跑、投、跳,还不如坐下来多看些书,把文化课上好才是重要;部分学生长期沉迷网络,对参加体育活动态度反感;部分学生怕脏、怕累,对许多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没能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2.3体育课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按体育专项教学,多数认为这样利于学生对基础运动技术的掌握,从而能为体育锻炼奠定一些专项的基础功底;二是在不分年级教学,认为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学生间可以相互带动,利于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三是分男女班教学,多数认为这样便于分层次教学和学生管理,从而利于教员进行分类指导。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是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三步曲,学生一般只能被动练习,抹杀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让学生厌倦体育教学。
3、高校体育教学的趋势
伴随杜会的发展,社会上体育健身场所的迅速发展,各类形式的体育俱乐部陆续建立,给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把"增强学生体魄"和"掌握必要体育技能"的教学价值观有机结合,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与发展的新体育教学理念。当前部分的高校相继成立了体育俱乐部,以满足家庭环境较好的学员需求,探索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代替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特殊德育功能,实现教书育人。
3.1探索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将传统体育课时安排计划打破,以参加俱乐部的形式代替体育授课,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在开设体育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参加活动。
3.2让学生在俱乐部之间双向选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教师以及训练项目。通过查阅体育教师的资料,了解教师的专项、特长和教学能力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与教员;也根据自己想提高专项方面的能力,而自行选择训练与提高内容。
3.3将教师授课方式由教学转变为指导。通过教学形式的转换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项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4、对高校体育教学建议
4.1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树立新型体育教学观。高校体育指导思想要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适应,以加强培养体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体现学生才能为目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体育智能即运用体育知识能力上。从课程设制,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方法,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我锻炼的意思,让学生终身受益。
4.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热情。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首先考虑要具有健身性价值,学生易于掌握、实效性强与社会体育较易衔接的项目上。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要克服过去僵硬的填鸭式教学,要以理施教,用科学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丰富学生科学锻炼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体育教学兴趣,注意发挥他们的个性,教育学生把刻苦锻炼作为磨练自身意志的过程。
4.3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着力改善教学设施。当前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和体育场馆设施老化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难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是制约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知识速度快,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迅猛发展决定了,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才能在培养高素质学生方面发挥作用。因此,要注重骨干教员引进与培养工作,鼓励体育教师自主提高教学能力。
4.4探索制定新的评价模式与标准。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定,要从教师的工作、责任和能力,加上学生参训人数,训练成绩及满意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促进教师保持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对学生体育成绩,可采用到课率、运动技术考核和学生自评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限定学生毕业时必须要达到的体育学分数。
4.5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践证明,体育课外活动对增强他们健康意识和培养课堂教学兴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竞赛、专题和征文演讲等多种体育类别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意识,提高体育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素质和健康水平大有帮助。
高校体育教育将不断改革深化,体育教学也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随着"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思潮的涌动都给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带来的良好契机,作为从事体育教学的一员要审视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努力在体育人才培养,体育教学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做有意义的尝试,为尽快建立起高校体育改革的科学体系和高校体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与破突,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侍文斌.浅析高校院校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1年第36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1、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体体魄强健、能力全面的高素质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来看,高校学子们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体虚、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除客观原因以外,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目标实现程度方面低也是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想通过解析与思考,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进程,促进全面人才培养等方面,找到一些理论的依据。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2.1教师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大都以"增强学生体魄"和"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太小,教师把教会学生某一种体育技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没有把提高体育锻炼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高校院校体育工作出现了教学没有生机,学生没有活力的倾象。
2.2学生对参与体育教学态度不端正。学生普遍存在"重文轻体"思想,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懈怠的心理突现,认为体育教学是辅课、配角,在体育场上无非是跑、投、跳,还不如坐下来多看些书,把文化课上好才是重要;部分学生长期沉迷网络,对参加体育活动态度反感;部分学生怕脏、怕累,对许多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没能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2.3体育课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按体育专项教学,多数认为这样利于学生对基础运动技术的掌握,从而能为体育锻炼奠定一些专项的基础功底;二是在不分年级教学,认为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学生间可以相互带动,利于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三是分男女班教学,多数认为这样便于分层次教学和学生管理,从而利于教员进行分类指导。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是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三步曲,学生一般只能被动练习,抹杀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让学生厌倦体育教学。
3、高校体育教学的趋势
伴随杜会的发展,社会上体育健身场所的迅速发展,各类形式的体育俱乐部陆续建立,给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把"增强学生体魄"和"掌握必要体育技能"的教学价值观有机结合,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与发展的新体育教学理念。当前部分的高校相继成立了体育俱乐部,以满足家庭环境较好的学员需求,探索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代替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课的特殊德育功能,实现教书育人。
3.1探索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将传统体育课时安排计划打破,以参加俱乐部的形式代替体育授课,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在开设体育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参加活动。
3.2让学生在俱乐部之间双向选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教师以及训练项目。通过查阅体育教师的资料,了解教师的专项、特长和教学能力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与教员;也根据自己想提高专项方面的能力,而自行选择训练与提高内容。
3.3将教师授课方式由教学转变为指导。通过教学形式的转换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项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4、对高校体育教学建议
4.1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树立新型体育教学观。高校体育指导思想要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适应,以加强培养体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体现学生才能为目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体育智能即运用体育知识能力上。从课程设制,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方法,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我锻炼的意思,让学生终身受益。
4.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热情。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首先考虑要具有健身性价值,学生易于掌握、实效性强与社会体育较易衔接的项目上。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要克服过去僵硬的填鸭式教学,要以理施教,用科学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丰富学生科学锻炼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体育教学兴趣,注意发挥他们的个性,教育学生把刻苦锻炼作为磨练自身意志的过程。
4.3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着力改善教学设施。当前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和体育场馆设施老化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难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是制约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知识速度快,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迅猛发展决定了,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才能在培养高素质学生方面发挥作用。因此,要注重骨干教员引进与培养工作,鼓励体育教师自主提高教学能力。
4.4探索制定新的评价模式与标准。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定,要从教师的工作、责任和能力,加上学生参训人数,训练成绩及满意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促进教师保持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对学生体育成绩,可采用到课率、运动技术考核和学生自评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限定学生毕业时必须要达到的体育学分数。
4.5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践证明,体育课外活动对增强他们健康意识和培养课堂教学兴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竞赛、专题和征文演讲等多种体育类别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意识,提高体育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素质和健康水平大有帮助。
高校体育教育将不断改革深化,体育教学也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随着"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思潮的涌动都给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带来的良好契机,作为从事体育教学的一员要审视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努力在体育人才培养,体育教学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做有意义的尝试,为尽快建立起高校体育改革的科学体系和高校体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与破突,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侍文斌.浅析高校院校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