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单靠在教学活动和领域活动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再生活环节和家庭环节中去重点培养。因为幼儿在6岁以前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造就幼儿一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幼儿能经常动手动脑,能够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很好的促进他们身体发育、智力发展以及性格的形成。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 习惯 自理能力 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9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他们的这些话都说明兴趣的重要性。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幼儿兴趣的最佳时期,幼儿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才是一种享受,是愉快的体验,学习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强调,手就是外部的大脑,手的精细动作是锻炼大脑的体操,老师及家长应充分信任幼儿,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不要用指挥和替代的方式“教导”幼儿,这种指挥和替代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不相信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没有操作机会,就谈不上什么乐趣,更谈不上什么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应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
一、在领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领域活动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各领域活动相互整合,相互渗透,动手操作活动存在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它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运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如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小灯泡变亮了》,给幼儿提供小灯泡、电池、红蓝线、胶布、剪刀,4人一组,通过老师讲解及示范,让幼儿分组组装,通过多次连接,小灯泡终于亮起来了,实验活动本身有者极强的趣味性,孩子们的好奇与质疑在动手探索中得到了解答,孩子们获得了满足与成功。再如在美工活动《种子粘贴》中,教师事先画好各种轮廓图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粘贴材料(各种种子、种子壳、葵花籽、黑瓜子、米粒、扁豆等),用黑葵花子壳粘贴小蝌蚪,用黄米粘贴的小鸭,用黑瓜子粘贴啄木鸟等等,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种子,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了呼之欲出的小动物,孩子们欢呼雀跃,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语言领域活动也充满了很多的动手操作的内容,如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等,通过布袋木偶、头饰及其它教具再现故事情节,加强幼儿记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兴趣。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从细小的环节到大的环节,从小就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及兴趣,尤其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孩子从早到晚,吃饭、午休、盥洗,随时都有动手操作的契机,这需要老师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观察、去培养。如午餐时间的分发碗筷,教师可让孩子们每天轮流担任,通过鼓励机制,激发幼儿积极踊跃的服务意识。再如在家早上起床后的梳头、洗脸、刷牙,在幼儿园午休时间的穿脱衣服和整理床铺,都是幼儿力所能及事情,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但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对劳动及自己动手操作的兴趣。另外,活动室里的自然角,可让孩子们轮流去为花儿浇水、施肥、除草。再如亲子活动“包饺子”,每个家庭将和好的面团带去幼儿园,家庭负责包饺子(妈妈擀皮、孩子包、爸爸负责打下手),老师负责煮饺子(教师事先已准备好电磁炉),在规定的时间内,看那一个家庭包的数量多,多者获胜,最后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分享劳动成果。通过日常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从中体验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乐趣,长期以往。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也就自然形成。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发挥家庭优势,给孩子更多的展示平台,给孩子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空间。 如让孩子做“妈妈的小帮手”,请孩子帮妈妈择菜或择豆,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些相像的蔬菜或豆子混在一起,如“芹菜”和“香菜”,“大豆和豌豆”等,请“小帮手”帮忙分开,择菜及择豆的过程既是操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蔬菜和豆子的分类。如在“我是小厨师”活动中,孩子通过观摩妈妈炒菜全过程,让孩子自己动手学炒菜——先把西红柿洗干净,再切成一片片的,打好鸡蛋,用筷子搅拌好,然后把油放在锅里烧热,把鸡蛋倒进热油锅里,只见油锅里鼓起一个个黄色的泡泡,再赶快把切好的西红柿放进锅里翻炒,加上食盐和调料.一盘香喷喷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好了。通过模仿性操作学习,孩子知道了“西红柿炒鸡蛋”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孩子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获得了劳动体验。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操作契机,通过不同的操作活动,锻炼孩子不同方面的操作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动手能力、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不断地变化操作内容,并做好示范引领,久而久之,孩子会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渐渐地培养起对动手操作的兴趣。
总之,培养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的紧密配合,需要家长和教师耐心的引导,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进步,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
[3] 百度文库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 习惯 自理能力 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9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他们的这些话都说明兴趣的重要性。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幼儿兴趣的最佳时期,幼儿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才是一种享受,是愉快的体验,学习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强调,手就是外部的大脑,手的精细动作是锻炼大脑的体操,老师及家长应充分信任幼儿,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不要用指挥和替代的方式“教导”幼儿,这种指挥和替代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不相信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没有操作机会,就谈不上什么乐趣,更谈不上什么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应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
一、在领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领域活动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各领域活动相互整合,相互渗透,动手操作活动存在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它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运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如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小灯泡变亮了》,给幼儿提供小灯泡、电池、红蓝线、胶布、剪刀,4人一组,通过老师讲解及示范,让幼儿分组组装,通过多次连接,小灯泡终于亮起来了,实验活动本身有者极强的趣味性,孩子们的好奇与质疑在动手探索中得到了解答,孩子们获得了满足与成功。再如在美工活动《种子粘贴》中,教师事先画好各种轮廓图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粘贴材料(各种种子、种子壳、葵花籽、黑瓜子、米粒、扁豆等),用黑葵花子壳粘贴小蝌蚪,用黄米粘贴的小鸭,用黑瓜子粘贴啄木鸟等等,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种子,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了呼之欲出的小动物,孩子们欢呼雀跃,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语言领域活动也充满了很多的动手操作的内容,如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等,通过布袋木偶、头饰及其它教具再现故事情节,加强幼儿记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兴趣。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从细小的环节到大的环节,从小就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及兴趣,尤其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孩子从早到晚,吃饭、午休、盥洗,随时都有动手操作的契机,这需要老师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观察、去培养。如午餐时间的分发碗筷,教师可让孩子们每天轮流担任,通过鼓励机制,激发幼儿积极踊跃的服务意识。再如在家早上起床后的梳头、洗脸、刷牙,在幼儿园午休时间的穿脱衣服和整理床铺,都是幼儿力所能及事情,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但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对劳动及自己动手操作的兴趣。另外,活动室里的自然角,可让孩子们轮流去为花儿浇水、施肥、除草。再如亲子活动“包饺子”,每个家庭将和好的面团带去幼儿园,家庭负责包饺子(妈妈擀皮、孩子包、爸爸负责打下手),老师负责煮饺子(教师事先已准备好电磁炉),在规定的时间内,看那一个家庭包的数量多,多者获胜,最后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分享劳动成果。通过日常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从中体验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乐趣,长期以往。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也就自然形成。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发挥家庭优势,给孩子更多的展示平台,给孩子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空间。 如让孩子做“妈妈的小帮手”,请孩子帮妈妈择菜或择豆,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些相像的蔬菜或豆子混在一起,如“芹菜”和“香菜”,“大豆和豌豆”等,请“小帮手”帮忙分开,择菜及择豆的过程既是操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蔬菜和豆子的分类。如在“我是小厨师”活动中,孩子通过观摩妈妈炒菜全过程,让孩子自己动手学炒菜——先把西红柿洗干净,再切成一片片的,打好鸡蛋,用筷子搅拌好,然后把油放在锅里烧热,把鸡蛋倒进热油锅里,只见油锅里鼓起一个个黄色的泡泡,再赶快把切好的西红柿放进锅里翻炒,加上食盐和调料.一盘香喷喷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好了。通过模仿性操作学习,孩子知道了“西红柿炒鸡蛋”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孩子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获得了劳动体验。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操作契机,通过不同的操作活动,锻炼孩子不同方面的操作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动手能力、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不断地变化操作内容,并做好示范引领,久而久之,孩子会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渐渐地培养起对动手操作的兴趣。
总之,培养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的紧密配合,需要家长和教师耐心的引导,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进步,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
[3]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