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一个孩子发展助力:课程转型的区域推进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载体。因此,要提升初中教育,做强初中教育,为初中学生的发展助力,首先要从课程建设抓起。近年来,我区把初中课程的转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作为落实“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愿景的重要抓手,通过课程转型,努力把我区初中建设成为文化先进的学校、特色鲜明的学校、乐学幸福的学校、质量上品的学校。我们注重“六力”(聚力文化、给力课程、张力课堂、魅力老师、活力学生、助力评价)并举,打造“快乐学校”,把课程的特征定位为“给力”,则是我们对初中课程的重要性的表达,也是我们对课程转型的价值取向的定位。一句话,我们的课程转型是为每一个初中孩子的发展助力!
  一、着力文化,提升课程的理解力
  我们不能就课程建设课程、以学科代替课程,更不能仅仅用教材来落实课程,而是要让课程走向文化。这种文化首先体现为课程内容对文化的选择和重组,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既有民族性,也有国际性,既有传统性,也有现代性,还有校本性。建设好初中课程还要创设浓郁的课程建设、管理的氛围,从理念、意识、实施过程、评价考核诸方面形成浓郁的课程氛围。我们着力于“三个变”来建设课程文化。
  1.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无论是学校校长,还是一线老师,包括教育行政以及教科研部门,不少人还是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科意识,甚至仅关注课文(章节)层面,尤其是初中面对中考升学的压力,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很多人缺乏课程意识,缺乏课程的规划力,缺乏课程的开发建设力。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从学科意识走向课程意识,不能被繁茂的枝叶遮住视线而忽视了森林的存在,要“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我们要求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者,将自己融合到课程体系中,研究探索,引领学校的课程建设;着力抓好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要求教研员提高课程的理解力、规划力、指导力,成为区域课程的领导者;引导教师转变课程观,认识到初中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作为老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变关注学校为关注学生。初中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的成长放在第一位,维护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珍视个性和创造力。因此,在课程转型中,我区初中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力求以生为本,由关注学校转变为关注学生。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中,做到目中有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三关注、两融合”为原则构建特色课程,即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国家意志和学生意志的融合,学校意志和学生意志的融合,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项目、富有特长的教师、地域经济文化资源,对各级各类课程进行整合,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3.变单一为多元。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其发展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课程的开设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我区各初中努力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形态等,使学校的课程逐步从单一走向多样,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与丰富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提供适性的资源。首先,开发的对象多元,有不少的课程来源于学生、家长的提议,有的课程则是由家长自主开发的。其次,课程的功能多向,以校本课程来说,就有研究型、拓展性、实践性等等。第三,课程的形态多样,譬如我们整合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课程,就有文本(教材)和非文本,嵌入型和延伸型等等。
  二、着力整合,提升课程的实施力
  初中的课程转型,我们突出了整合的策略。整合也称为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形成更好的效益。我们理解的整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核心理念,也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重要策略、模式,还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一种教学过程。
  1.课程内容的整合。首先,我们积极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引导学校把学生的经验、兴趣爱好等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国家课程的实施中,采用“两基于”来开发课程资源。一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问题即课题”,我们努力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沿着“产生疑问—形成问题—提炼课题”的程式,将学生的所思、所困作为活动的主题。二是基于校园资源。各初中从校内资源的开发做起,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特别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校史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同时与学科课程整合,挖掘学科课程的资源,创造新的教材资源,打通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教学,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次,校本课程建设整合开发资源。“校本课程是学生呼唤出来的”“教师的一个特长就是一门课程”“身边的一个资源就是一门课程”“一个社团就是一门课程”成为我区初中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策略。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着力研究校本课程,自2006年起组织两年一届的初中校本课程评比,推出了一批典型,其中《漏窗艺想》《龙南陶》等6本研究型校本教材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譬如,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配备是这门课程实施的难点,我们通过整合来保障、丰富人力资源。一是人人为师。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与能力,尊重和发挥教师的兴趣、特长,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之中,校长也不例外,一些学校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心组,配备各学科教师,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知识、技能的指导和帮助。二是骨干引领。要求学校至少配备一名骨干引领教师,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目的、方式、时间、内容步骤、总结与成果展示等有具体的预设,规范并落实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一些学校还为骨干教师建立了个人工作室,把研究、引领结合起来。三是学生互教。让学生带学生,做指导老师,探索了多种学生互教的方式。有展示示范式,老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给新生以启发;有指点迷津式,新生请老生参与研究性活动,在关键、难点处给予帮助;有评价推动式,新生进行成果阶段汇报或者结题时,请一部分老生为评点“专家”等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聘请校外人员为指导老师,解决某些专业指导教师缺乏的困难。   3.价值功能的整合。课程是学校的重要因素,其价值功能也是多元的,在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我们通过整合,把课程与学校特色建设整合起来。特色学校建设是我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亮点,走向课程是特色建设的牛鼻子,因此,我们加强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项目、富有特长的教师、地域经济文化资源,对各级各类课程进行整合,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使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比翼齐飞。如开发区实验初中以教师专长开设了藏书票、串珠、中国印、中国结等近30个工作坊,命名为“百工课程”,既成为学生选择的“超市课程”,又彰显了学校“活力教育”的特色。
  三、着力机制,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领导应成为“课程领导”,即由行政管理者成为专业权威,成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与引领者,在这样的平台上,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才能真正高质量地、有效地得以实施与运转。当然,作为教育行政、教研科研部门的人员,首先要增强课程意识,成为课程的领导者。我区把对初中课程的领导定位于为初中课程建设保驾护航,进一步促进了初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改革升学制度。考试升学制度一直是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紧箍咒”。为了引导初中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引导教师、家长、社会转变教育观、升学观和质量观,改善初中学校均衡发展的生态环境,我区对中考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初中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给初中教育松绑。2002年至今,我区将90%的指标分到各初中校。在此基础上,2005年又对中招制度进行了改革,试行优秀初中毕业生免试进入热门高中就读的办法,占比已达10%,为各初中松绑,有效地促进了初中素质教育的深入,尤其为课程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改革课程评价。我们加强了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考核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上,我们提出了“六个一”的要求,即一名课程负责教师、一次成果展示、一本成果集、一个课程实施方案、一个课时保证、一个专题网页。我们在控制、取消初中所有学科竞赛的同时,特批初中研究性学习展评和学校研究性学习成果集评比,每年一次,助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们还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传统的对课堂教学的优劣评价集中点更多的是在教师身上,教师课堂表演的成功单方面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优劣。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把“以学论教”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做到“四个转变”:一是换一个角度,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二是挪一下位置,观察学生,从能观察学生的视角听课;三是变一下指标,情感为要,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指标和权重;四是寻一个境界,和谐关系,从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融上确定价值取向。
  3.改革研究方式。首先,由封闭走向开放。对初中专职教师匮乏或是师资数量不足以建组的小学科的教研活动,我们启动了联片教研活动,打破学校壁垒,分别成立联片教研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如松陵片利用网络平台,使联片教研组成员突破空间束缚,随时进行互助研讨,改变小学科由于校内师资少而产生的独研少友的无援局面。此外,各初中还探索“自由恋爱式”跨校教研,同里中学、同里初中与苏州市区、常熟、太仓等地的学校结成五校联盟,开展“合作、共享、提升”的联区教研活动。其次,由粗放走向精细。针对学校教研活动粗放空疏、散漫无序的普遍现状,我们开展了课堂观察的实验,并逐步推广到全市,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中,创造了团队观察、个人观察、对比观察、跟踪观察等范式。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约请我们撰写出版了《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计17册,其中初中为12册。在此基础上,各初中着手课例研究,从教研室和学校两个层面实现区域教研方式的转型,有效改变了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零乱粗放的现象。
  (沈正元,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教材是理论建设成果的最好展示,文学理论教材就是文学理论建设成果的最好展示。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兼顾教、学二者,因为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供学生学习,同时也当利于教师教学。因
以南宁市市委党校会议中心的设计实践为例,浅析音质设计在厅堂建筑室内装修工程中的指导作用.
日前,钦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将15户恶意拖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商家告上了法庭。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目前已经受理这起案件,将择日开庭审理。环卫部门因收不到垃圾处理费而将
生态城市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融水是一个苗族自治县,水东新区是县城新发展的城区,其发展规划应该以人本和生态思想为指导,合理确定人口容量和用地布局、重视环境脆弱的生态
2004年5月10日,自治区建设厅在区政府会议楼召开区建设厅机关暨直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建设厅厅长宋继东主持,建设厅副厅长王芳春、姚鸿业、陈建和,区直属机关
期刊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取决于自身人格特点和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教育环境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在此,从教师的个人因素探讨提高教师幸福感的方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尤为重要,为了达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造价,应进行限额设计或运用价值工程管理和控制成本,优化设计,加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
教师节早晨,刚到学校,心怡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跑到我面前,神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纸盒递给我,很腼腆地说:“杨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送给您一件小礼物!”我还没来得及问一句,他就一溜烟似地跑了。  心怡,虽然这学期刚分到我们班,但我早就认识他了,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很平常,也很少跟老师和同学“拉近乎”,这个孩子今天怎么想出这一“招”?  打开刚刚做好的纸盒,盒里
为了研究固体推进剂二硝酰胺铵(ammonium dinitramide,ADN)点火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建立了1个考虑两相(固相和气相)表面化学反应的点火模型。该模型基于固相与气相的质量守恒方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中一种常见的学习组织方式,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设定的研究性学习的六条目标中就有“学会分享与合作”这一条目。合作学习是一项群体(社群)性活动,除了宏观上需要教师的组织指导外,每个小组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还应该需要一个负责人或组长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研究表明,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主要有5个方面:团队承诺、团队满意感、组长管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