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干预对肥胖产妇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肥胖产妇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褥期肥胖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产褥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下肢DVT形成率、SAS、SD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产妇产褥期下肢DVT发生率(27.50%)高于观察组(7.50%)(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PTT、PT、TT水平均升高,Fbg水平降低,且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b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80例DR患者为对象,以同期40例T2 DM患者为对照。检测患者PDW及Fbg水平,分析其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PDW、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增殖期DR组PDW、Fbg水平高于非增殖期DR组及T2 DM组(P<0.05),非增殖期DR组PDW、Fbg水平高于T2 DM组(P<0.05)。PDW诊断非增殖期DR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40(95 C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脑梗塞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效果。方法以82例长期卧床老年脑梗塞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肿痛、DVT发生率分别为4.88%、2.44%,低于对照组19.51%、14.63%(P<0.05)。两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运动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术后康复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排痰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出血、感染、DVT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比较无差异,观察组术后1 d、7 d、14 d 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胆囊炎术后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100例胆囊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DVT发生,对照组DVT发生率为8.00%(4/50)。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抗血栓压力带对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以6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肿胀、压痛、浅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结论抗血
目的探讨5E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COPD患者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5E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及凝血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活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部
目的探究小儿哮喘治疗中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13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雾化吸入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为(5.05±0.92)d,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14±0.83)、(1.92±0.51)、(2.46±0.74)d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0、12.951、9.991、16.496,P<0.0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00例骨科卧床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n=18)和非DVT组(n=82)。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与非DVT组年龄、合并慢性疾病、卧床时间、甘油三酯、D二聚体(D-D)、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729)、合并慢性疾病(OR=2.281)、卧床时间(OR=2.043)、甘油三酯(OR=2.16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腹腔镜下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以80例肾脏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环境、
目的PICU患儿深静脉导管留置致感染及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以80例深静脉置管患儿为对象加强护理,防止感染与血栓形成。结果置管部位感染3例,血栓形成1例。结论深静脉穿刺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置管后的护理,应用抗凝药物与早期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导管留置相关感染及血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