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不足及其补救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he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保障高校日常教学正常开展的必要措施。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既有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从规范性和引导性两方面分析了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与建议。研究工作可为更好地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程教学 效果评价 不足 对策
  引言
  教学是高等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效果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学效果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课程教学效果、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学生深造率等,其中课程教学效果的控制更加侧重于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掌控,相比之下其时效性更强[1]。为了掌握课堂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某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成了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
  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当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流方法具有多样性,其优势与劣势特征亦不相同[2]。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在既有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相关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寻找不足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与建议,从而为今后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提供相关的参考与借鉴。
  1.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日常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功能性[3]-[4]。一般而言,可以分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规范性和引导性两个方面。
  1.1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规范性
  毫无疑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将对教学行为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作用。通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可以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及评价因子,通过该体系对教学中的某些行为进行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对某些不良教学行为进行否定,如:课堂接打电话、严重提前下课等不良教学行为。这种规范化作用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除个别特殊专业和课程外(如:艺术类课程、语言类课程、舞蹈类课程等),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适用于某个专业或者某门课程,更适用于大多数课程教学。
  1.2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引导性
  相对于规范性作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引导性作用更加侧重于对课程教学的指向性和标示性[5]。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对某些不良教学行为进行否定,而引导性则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具有积极性意义。这种引导性可以鼓励教师坚持优良的教学行为、教学原则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和教学特长,并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看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规范性和引导性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作用促成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功能性发挥,这正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必要性的体现。
  2.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及其特征
  当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总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同行评议、督导人员反馈和学生网上评议。不同的评价方法之间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异同点,其中同行评议和督导人员反馈所占的评价比重最大,已经成了教学效果评价的两大重要方法[6],因而对其特征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归纳是有必要的。
  2.1同行评议
  顾名思义,所谓同行评议指的是聘请相关同行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考虑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可以较好地避免不同学科人员的专业背景差异和实践经验差异给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实践表明,同行评议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一个难以避免的缺陷,即:主观遏制缺陷,具体可以表述为:同行人员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如:同行竞争、连襟关系等),无视客观教学事实,主观上刻意丑化教学效果、降低评价得分等级。當评价人员与被评价人员同属于一个学院或者教研室时,这种缺陷会表现得更加严重。
  同行评议的原始目的是避免不同学科人员的专业背景差异和实践经验差异给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其“公平性”,但实践表明,上述主观遏制缺陷显然违背了其“公平性”。
  2.2督导人员反馈
  督导制度已经在大多数高校推广并得以实施,该制度已经成了保障日常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7]。通过督导人员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是当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毫无疑问,督导制度在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与实践表明,督导人员的素养对于保障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言是极其重要的[8]。然而,当前督导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容易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督导人员来自外专业。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非本专业出身的督导人员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文科出身的督导人员评价工科课程、语言学出身的督导人员评价理科课程等)。由于督导人员专业背景不同,导致其不能良好地把握该门评价课程的特点与特色,难以客观、公平公正地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且很有可能仅能从表面现象对课程进行评价(如:板书是否工整、PPT是否精美漂亮、教师服装是否得体、教师声音是否洪亮等),而对于课程的关键内容却无法提出具有实质意义的评价,这显然违背“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二种情况是,日常教学管理人员充当督导角色并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多数教学管理人员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其日常工作以行政事务为主,该类人员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通常逊色于一线专任教师。显然,该类督导人员并不能良好地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此外,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历、专业背景等方面的要求普遍低于学科专任教师,很容易导致“外行督导”评价“内行专任教师”的尴尬现象。   第三种情况是,已退休或者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充当督导人员。不可否认的是,与中青年教师相比,已退休或者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教学技能。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早已被广大中青年教师所理解和接受,但一些老教师通常无法或者难以接受新方法和新理念(如:排斥PPT、反对课堂情景教学法、反对师生课堂自由互动等),部分退休时间较长的老教师甚至存在故步自封的状态。显然,此类督导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有可能的。
  上述三种情况均属于督导人员反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应科学、合理地对课程评价督导人员进行遴选。
  3.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可知上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既具有优势特征,又有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对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是有必要的。
  3.1科学开展同行评议
  之所以开展同行评议,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避免不同学科人员的专业背景差异和实践经验差异给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带来负面影响,保障评价人员的“同行性”非常重要。
  在选择评价人员时,需保障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与被评价课程相同或者相近,更好地体现“同行性”,也能让评价人员更好地从课程内容、知识点内涵等核心内容对课程实施评价,避免部分评价人员仅能从“教师语速”、“教师着装”、“学生到课率”等表面现象对课程进行评价的不足。
  为了保证专业背景的“同行性”,从相同系部(教研室)或者学院遴选评价人员成了一种共识。然而,相同系部(教研室)或者学院的评价人员与被评价课程授课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人情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人员能否对课程实施客观、公正地评价是值得商榷的。对此,在遴选评价人员时,不可单一地局限于相同系部(教研室)或者学院,还应该适当地从院外或者校外遴选同行评价人员,且此类同行评价人员应来自于教学一线。
  3.2合理遴选督导
  督导人员是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督导能否良好地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关键在于督导人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两个方面[9]。
  3.2.1专业背景
  一般而言,日常课程教学的学科分布较广,学科特征也多样化。因此,如果督导人员的专业背景分布范围过于狭窄,容易导致外行督导评价内行专任教师的不利现象发生。对此,为了避免出现“外行”督导“内行”的尴尬现象,应保障督导人员的专业背景满足日常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际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考虑从不同学科中遴选督导人员,若本校没有合适的遴选对象,也可以从外校进行聘请。
  此外,除学科分布较为均匀的综合型院校外,特色型院校的学科占比通常较为明显,如:理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所占比例较少,文科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所占比例较少。因此,为了满足日常课程教学督导的实际所需,不同专业背景的督导人员占比还应该与学科占比相匹配。
  3.2.2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是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基础,是评价人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经验的获取来源于教学实践,对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实践的人员来讲,其教学经验容易滞后[10]-[12],对于较少从事一线教学实践或者无教学经历的人员来讲,其教学经验通常是不足的。
  因此,在督导队伍建设时应该特别注意避免遴选教学管理人员,尤其要避免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担任督导人员。
  对于已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不可盲目地安排其实施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可先对其开展相关教学新方法、新手段、新理念的培训学习,再安排评价工作。
  结语
  采用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对此,本文基于既有研究和教学实践,分析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必要性,并对当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优势特征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海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01):163-167.
  [2]徐美玲,李峥嵘,赵清理.院聘督导制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161-163.
  [3]林明辉.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3):180-184.
  [4]钟碧芬.高职院校构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6,15(06):19-22.
  [5]梁育汝,韦小毕,巫标初.基于学生对课堂互动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J].高教学刊,2016(15):108-109.
  [6]李函颖.美国佐治亚大学外部同行评议制的执行及其权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01):98-106.
  [7]韩立福.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03):25-28.
  [8]劉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督导评价环节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8(04):146-150.
  [9]唐录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J].凯里学院学报,2009(03):70-72.
  [10]彭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2):110-112.
  [11]王海艳.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探究[J].文教资料,2016(05):179-180.
  [12]杨桦.多元化评价在音乐教学论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42-144 15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职教研究会重点课题“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NO.GTZJ-2015-59);江西省赣州市社科基金“现代学徒制下赣南地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研究”(NO.15233)。
其他文献
本文对355例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伤院前急救水平。
近期我科为1位患有急性胆囊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联合胆囊切除术(LC),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现将LC及十二指肠
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
多年来,如何尽快将初中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且使他们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一直是中学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胃切除患者术后24小时鼻空肠营养管输注百普素,待肛门排气后改为能全力,观察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术后7天患者
本文介绍了国内研制开发的耐高温冷壁单、双动滑阀及其电液传动执行机构在三套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该新型电液滑阀具有行程速度在25~50mm/s(比原气动滑阀快5~10倍);推动
目的:探讨初产妇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自然分娩。方法:对352例初产妇(观察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指导,并与同期实施普通心理
民主德国 Schwedt 石油化工总厂的 HSC 过程是重质油加工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重质油经过在高转化热裂化塔中的裂化,使之轻质化。饲料蛋白装置是用轻柴油馏分为原料,生产动
本文探讨了马克&#183;吐温在其小说<哈克贝利&#183;费恩历险记>中的口语化风格.并重点分析了小主人公哈克的语言与普通美国英语在语法上的主要差异.马克&#183;吐温的这种方言
文章简析了桥梁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阐述了试验段施工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