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精神,抗寒志节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三十年代二十岁的屠纪华初涉文坛,选“梅志”两字为笔名。年纪轻轻小女子寓意高远,当系以梅之冰雪精神,抗寒志节自励。其后漫漫人生路艰难而执著,无畏复无悔,果然名实相副,人众钦仰。她又曾因生肖属虎而自称是“母老虎”并解密“一门四虎”(胡风、女儿及长孙均属虎)。初闻,匪夷所思:梅先生堪称温良恭俭让五美俱臻,和虎虎生威的吊睛白额大虫实难搭界。她自己解释:取不当温驯的羊任人欺侮宰割之意。如此说来,和“梅志”寓意一脉相承。她还曾在不同场合(包括关押审讯)自谓是“家庭妇女”。识其人谈其文,深知绝非刻意低调或虚饰矫情。事实上直至八十年代走出高墙后,她才算有了个“单位”(全国作协),吃上份“皇粮”(先是行政十八级,后改文艺六级)。此前数十年间的确是相夫教子柴米油盐讨生活的家庭妇女。当然就其劳动实绩而言,称之为编辑家、出版家或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都当之无愧。但她自我身份定位家庭妇女,则是出自真诚的平常心;或者说这个身份定位为她带来了宠辱不惊的平常心。顺便谈点也许并不恰当的比照。梅志先生和杨绛先生均堪称散文大家,文章高手。我感受到的两位先生人格和文字魅力都是蕴含其中的平常心。但其神相近,其韵有异。杨绛是以阅尽繁华过眼沧桑看破红尘的平常心,细品孟婆茶,品出别人难以道出的深味。梅志则是我本红尘中人的平常心,直面人生,以本来面目示人。相夫教子柴米油盐是本分,再苦再难也要性命相依克尽这个本分。把亲见亲闻亲历之事写出来,存真存史,更是本分。所以晓风当初提出为她编印文集的设想时,“她感到意外,说是,没想到自己也能够出一本文集”(《梅志文集》第四卷,437页)。正是这样的平常心,使她的人格和文情贴近无数普通读者的心,愿意分担她无尽劫难的沉重人生,从而感悟激励或警醒,有的或许还能换一副眼镜读历史、看世界、想未来吧。所以我觉得把四大卷《梅志文集》大部分文字做相夫教子柴米油盐纪实品读,会读出一位历尽磨难的家庭妇女坚贞、温婉、善良、博大、纯净的身影,并品出一种浸润心灵的诗意。而用“影枝横斜”状其身影,“暗香浮动”喻其诗意,恰到好处。以鹤妻梅子名世的林逋写了不少咏梅诗词,流传下来堪称绝唱的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動月黄昏”两句。苏东坡采之入词,王安石摘之入诗,姜白石更以“暗香”“疏影”自度新曲。鄙意以为此联佳处,在不假藻饰写尽梅之本来面目,又余韵悠远无尽,冰雪精神抗寒志节则蕴涵其中。梅先生人品文情亦如是耳。
   戊子春分前日。长沙
  (《梅志文集》(共四卷),晓风编,宁夏人民出版社二○○七年十二月版,160.00元)
其他文献
铁岭县白旗寨乡凡河源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9年2月,位于铁岭县白旗寨乡白旗寨村,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300万元。合作社现有员工3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3人,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590万元,创利税16.1万元,是铁岭县典型示范合作社。合作社法人代表孟庆满,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铁岭县政协委员,铁岭县党代表。自1997年以来
杨忞老师(一九三七至二0一六)是北京曲家,一生为昆曲而快乐。我记忆里的她坐着教唱昆曲,被学生围着,鬓发花白,弓着背,眼睛盯着曲谱。或抬头,柔声细语地讲解某腔某字。或讲些曲界笑话,常常自己先笑,笑声跟她唱曲一样玲珑细腻。从无怒容,连一丝懊恼都看不见。杨老师能曲颇多,大多数传自曲家汪健君先生,好像唯有《宝剑记·夜奔》是幼年习得,十一岁时乃父亲授。她的父亲是清华大学体育教员杨文辉先生(一九0三至一九六一
铁岭县新台子镇八里庄村现有农户950户,人口3150人,耕地6600亩,全村近80%村民在企业上班或从事个体经营。务农人少,农机少,每到农忙季节就会出现各家各户争抢雇用农机种地收田的现象。2012年,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杨彦斌等六位村民自愿形成“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共同体,组成了铁岭县瑞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为杨彦斌,注册资金90万元。当年承包土地水
提 要:在古代以色列文明中,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巨人形象源自以色列民族上古传说,其庞大的体型与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古代以色列民族文化中广为流传,逐渐演化出独特的巨人神话母题。古代以色列文献作者则有意识地利用该母题,表达对民族信仰与历史人物的立场与态度,形成“以巨人言恶”的书写传统。在此基础上,借助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古代以色列文献作者对“灵与肉”的张力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观念进行了充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形容美人的流传久远的名句。可知美人之美,或曰其动人之处,惟在那流光转盼的一粲间——《楚辞》亦有“既含睇兮又宜笑”;“光眇视,目曾波些”。前句王逸注云:美目盼然,又好口齿而宜笑也;后者今人王泗原先生注谓:“形容美人醉中不正眼视人,目光若流波”,则被酒微醺之顾盼,亦似含笑,是更多了几分娇媚。古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竟是不惜将军国大事用来作儿戏的。这或者是小
有关朝鲜半岛的国际关系研究日渐高涨的现象,并不仅见于一向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史的日本历史学界,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动向,与朝鲜半岛具有悠久密切的历史关系但在研究方面却相对滞后的中国学界也不例外。权赫秀编著《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一书便是在近代史研究方面反映上述世界性潮流的一部作品。该书是集1866年至1910年间清朝与朝鲜/韩国关系(以下简称为近代中韩关系)重要中文史料之大成的一部资料集,由约章篇
关键词:中世纪;英国;地方共同体;末日审判;调查  1085年圣诞节,威廉一世(William I,1066—1087年在位)在格洛斯特(Gloucester)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进行土地赋役调查,后世称为“末日审判调查”(Domesday Survey)。此次调查是中世纪英国乃至整个西欧历史上首次全面的调查,无论是国王、贵族、骑士,还是普通的佃户,都牵涉其中。《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The A
1932年的疫情危局  《大公报》刊登的全国海港检疫总管理处霍乱报告显示,1932年4月23日霍乱病例在武汉首现,4月26日沪上发现病例——“迄本月二十八日已九十八起,死三人……华租界十六日开始市民预防注射,十日中注射七万六千名……”霍乱从港口城市沿水陆交通向全国扩散,湖北、湖南、山西等19省至少280个县被感染。  当时上海还没有公立传染病医院。时疫医院主要为了应对疫情,开设和运转机制与其他医院
新年的第一天,在《读书》上读到朱小蔓与朱永新两位先生的对话《中国教育:情感缺失》,激动得不能自已,感觉这是新年美好的开始。极少能在《读书》上读到教育领域的文章(最近一篇是《中国教育,从原点再出发》,载于二○一一年第七期),《读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思想启蒙,而中国的教育实在太需要思想启蒙了。作为培养人的事业,中国教育在科学化、功利化的过程中恰恰遗忘了作为鲜活的主体存在的个人;在教育中倡导关注人
郑振铎,字西谛,生于一八九八年,逝于六十年后的一九五八年,至今,又过去了六十年。郑振铎是很有激情的人,一生追求他所热爱的事业,创作、翻译、编辑……按鲁迅的话来说:“此君热心好学,世所闻知。”当时有“南迅北铎”的口碑。  郑振铎在中国版画研究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与鲁迅在三十年代有过几次重要的合作,就是合编著名的《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和《陈章侯画博古牌》(又称《博古叶子》),笔者称为“版刻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