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肩负着重大使命。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是渗透审美、培育精神,实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师,想要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必须要热爱职业、热爱语文、热爱学生,浓厚的语文情怀让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源远流长,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备的个性品质与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师;语文情怀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作为一门拥有浓厚人文情感、深刻思想内涵的实践性课程,要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渲染熏陶浓厚的语文情怀,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如何传递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这是当下时代发展之下中职语文教育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凸显教育价值,渗透语文情怀
语文学科本身散发着工具性、人文性与生活性的多重魅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着深厚的语文情怀,在学科教育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成长与学生成长的个性要求。立足新时期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目标,集中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颠覆了过去只灌输知识而忽略能力的教育缺陷,让学生真正在语文活动中发现美、感知美、领悟美,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综合提升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无疑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参与者,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协调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颠覆过去“课堂—教师—书本”的单一模式,转为设计更多交互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将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真正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与实践价值[1]。
二、秉承以生为本,渲染语文情怀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新课堂,在语文教师的精心组织下,给学生带来精彩纷呈的学习体验,无处不渲染着充满魅力的语文情怀。语文课上,将有感情的朗读、激烈的辩论、生动的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以“情”动人,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语文兴趣。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活动过程,用心品读,碰撞思维,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感知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正是有了趣味的教学内容与互动形式,学生融入其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团队合作,增强学习专注力。而对于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内外兼修地散发人格魅力,用自己的爱心温暖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如朗读、背诵、演讲、写作,大家乐在其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三、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语文情怀
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不仅浸润了自己的心灵,也感染着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对语文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加深对不同形象的感知,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通过激活学生的课堂审美体验与审美情感,能够更深刻地表达美,传递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睿智与博大 [2]。在师生的共同领悟下,获得剧烈的情感冲击,直达内心深处,促使学生更真实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获得审美体验。每一部文学作品都隐藏着深刻的情趣感知,如《荷塘月色》传递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林黛玉進贾府》的精彩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透露着人世间的真情实感。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成长。
四、追求教育深度,传播语文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追求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设计,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引领他们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文化精神,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因此可以说,最好的语文教育必然是激发灵感、直击心灵、触动情感。语文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的点滴之处无不渗透着语文情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语感。文本阅读中每一个话题、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标点,都值得细细品味;从单篇品读到整本书阅读,从体验文学到领悟文化;其次,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关联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拍视频、写游记、学配音、写影评等等,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再如时政新闻、经典著作、风土人情,课外学习资源丰富多样。
总而言之,有一种热爱叫“语文”,有一种情怀叫“语文”。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可爱的学生,更热爱这门独特的语文艺术。语文课改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育,从不同层面着手,打造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畅游在快乐的语文空间获得深层次的感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人文熏陶,产生情感共鸣,让新时代的“大语文教育观”散发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姚方.基于学者精神实践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的教学思想解读[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20,(4):6-8.
[2]石流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道初探[J].读与写,2020,17(13):90.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师;语文情怀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作为一门拥有浓厚人文情感、深刻思想内涵的实践性课程,要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渲染熏陶浓厚的语文情怀,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如何传递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这是当下时代发展之下中职语文教育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凸显教育价值,渗透语文情怀
语文学科本身散发着工具性、人文性与生活性的多重魅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着深厚的语文情怀,在学科教育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成长与学生成长的个性要求。立足新时期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目标,集中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颠覆了过去只灌输知识而忽略能力的教育缺陷,让学生真正在语文活动中发现美、感知美、领悟美,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综合提升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无疑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参与者,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协调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颠覆过去“课堂—教师—书本”的单一模式,转为设计更多交互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将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真正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与实践价值[1]。
二、秉承以生为本,渲染语文情怀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新课堂,在语文教师的精心组织下,给学生带来精彩纷呈的学习体验,无处不渲染着充满魅力的语文情怀。语文课上,将有感情的朗读、激烈的辩论、生动的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以“情”动人,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语文兴趣。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活动过程,用心品读,碰撞思维,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感知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正是有了趣味的教学内容与互动形式,学生融入其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团队合作,增强学习专注力。而对于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内外兼修地散发人格魅力,用自己的爱心温暖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如朗读、背诵、演讲、写作,大家乐在其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三、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语文情怀
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不仅浸润了自己的心灵,也感染着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对语文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加深对不同形象的感知,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通过激活学生的课堂审美体验与审美情感,能够更深刻地表达美,传递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睿智与博大 [2]。在师生的共同领悟下,获得剧烈的情感冲击,直达内心深处,促使学生更真实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获得审美体验。每一部文学作品都隐藏着深刻的情趣感知,如《荷塘月色》传递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林黛玉進贾府》的精彩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透露着人世间的真情实感。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成长。
四、追求教育深度,传播语文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追求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设计,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引领他们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文化精神,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因此可以说,最好的语文教育必然是激发灵感、直击心灵、触动情感。语文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的点滴之处无不渗透着语文情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语感。文本阅读中每一个话题、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标点,都值得细细品味;从单篇品读到整本书阅读,从体验文学到领悟文化;其次,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关联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拍视频、写游记、学配音、写影评等等,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再如时政新闻、经典著作、风土人情,课外学习资源丰富多样。
总而言之,有一种热爱叫“语文”,有一种情怀叫“语文”。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可爱的学生,更热爱这门独特的语文艺术。语文课改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育,从不同层面着手,打造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畅游在快乐的语文空间获得深层次的感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人文熏陶,产生情感共鸣,让新时代的“大语文教育观”散发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姚方.基于学者精神实践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的教学思想解读[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20,(4):6-8.
[2]石流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道初探[J].读与写,2020,17(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