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回顾与效果探析

来源 :当代教研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顽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其的治理。2021年刚颁布的“双减”政策掀起了对于减负问题的新一波讨论热潮,社会各界也都在探寻为何会“越减越负”。基于此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进行回顾,探究其不同阶段的着眼点;其次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分析多次减负收效甚微的原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减负之路作出展望。
其他文献
<正>最近,有幸先阅了刘艺卓研究员的新著《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模式与路径》,由于专著内容与我的研究领域相关,更兼刘艺卓毕业于我院,不禁饶有兴趣地阅读全书并触发感想。近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国际上,随着新兴国家发展、区域化倾向增强,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旧格局在破裂、世界多极化中心的新格局在显现。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多领域发挥重要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但也因此被以美国为代表的一
期刊
目的 浅析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和疼痛缓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9例PUD患者,给予克拉霉素+兰索拉唑+甲硝唑三联方案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腹痛程度(2.95±0.80)级、治疗3 d后腹痛程度(2.00±0.76)级、治疗7 d后腹痛程度(1.41±0.43)级、治疗14 d后腹痛程度(0.86±0.20)级;HP根除率47例(
目的分析在国家层面上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范化解保障政策相关文件,探讨政策工具的侧重点与不足,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年1月—2022年5月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和电子期刊数据库发布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相关的96份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政策的政策工具和风险管理二维分析框架,利用NVivo12(forWindows)质性分析软件对96份文本进行
在高等教育学创建之初,潘懋元先生即倡导心理学的基础性,其思想体现在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论、内外部关系规律论等重要原创理论当中,亦曾在教材编写、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贯彻其心理学的基础观。然高等教育学历经40余年发展,这条心理学基础性的路径逐渐被忽视,导致高等教育学研究偏向宏观化、趋于经验化,偏离了“人学”本体。高等教育学若要回归“人学”之本体,保持理论性、人本化、专业化的应然面貌,回归以心理学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是城市公共管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分析我国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循证治理的理论框架,并从循证治理的证据、公共价值和领导力三要素出发,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治理过程,包括循证防控期、循证预警期、循证控制期和事后循证重建期等四个过程,围绕循证治理过程中证据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治理机制
<正>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原料成本上涨、需求低迷以及行业自身特点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整体来看,凭借高效稳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2021年出口创新高的基础上,出口增长势头延续;但国内市场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景象,多数企业业绩受到明显影响。下半年,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成本、需求以及订单转移、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压力仍将存在,行业企业要抓住数字化转型新机遇,争取实现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
期刊
目的:研究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的疗效、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TNF-α及hs-CRP指标水平进行比较,治疗周
<正>一、 問 題 緣 起《唐六典》卷三〇“大都護府”載:大都護一人,從二品;副大都護一人,從三品;副都護二人,正四品上。(1)唐朝大都護府設一大都護,另設一副大都護及二副都護,然《舊唐書·職官三》(下簡稱《舊志》)“州縣官員”條載:“大都護府,大都護一員,從二品。副都護四人,正四品上”,(2)缺副大都護,且副都護記爲四人。若再比對《新唐書·百官志四下》(下簡稱《新志》)“大都護府”條:“大都護府
期刊
<正>甘露是中古時期常見的符瑞之一,南朝尤多,陳太建年間,甘露頻降樂遊苑,宣帝曾兩次往北郊苑囿中採取甘露,史載:[太建四年(572)十二月壬寅]甘露降樂遊苑。甲辰,輿駕幸樂遊苑,採甘露,宴羣臣。(1)[太建七年(575)閏九月]是月,甘露頻降樂遊苑。丁未,輿駕幸樂遊苑,採甘露,宴羣臣,詔於苑龍舟山立甘露亭。(2)劉知幾曰:“夫國史之美者,以敍事爲工,而敍事之工者,以簡要爲主。簡之時義大矣哉!”(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