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喻理论下的中国当代城市雕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指以他物命名此物。”在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城市雕塑是屹立于城市内部的雕塑作品,其主要功能是装饰与美化城市。城市雕塑出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享受。城市雕塑因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而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城市雕塑作品内涵及外延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基于概念隐喻下的城市雕塑作品研究在中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本文将重点研究概念隐喻理论下城市雕塑作品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概念隐喻 城市雕塑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雕塑因其自有的风格以及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而形成了自己的生命力,通过立体的形式、多姿的形态、獨特的语义城市雕塑不断地传达着创作者的思想。普通的主题,通过精彩的表现,可以成为赏心悦目、意味无穷的艺术品,作品本身的内在形式赋予了城市雕塑作品以艺术生命和感染力。相对于受众来说作品的内涵理解却不是直接而明确的,很多雕塑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包含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理解,并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某种特定的情感隐喻在其作品之中,而如何解读这些内在的含义就是当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了解隐喻理论在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是语言学上的一对概念,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在解读一件雕塑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雕塑作品本身(能指)来探求其内在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所指)。也就是说雕塑作品本身即“能指”,而作品所传达出的深层意象即为“所指”。而这里能指到所指之间的语义转换是涉及人类的感情、思想和行为的表达方式在不同但相关领域间的转换生成,其关键点就是对隐喻理论的运用。
  城市雕塑作品中的隐喻是指用雕塑的语言去表达某种含义的方法,由艺术家结合场地特征,从雕塑作品的造型、色彩、比例、材质等方面着手设计,将已知的熟悉的或者是简单的具象造型加以概括并进行抽象和提炼,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变形,从而形成一种能够传递艺术家所要传达的信息符号,应用了隐喻信息的设计作品会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所有的艺术作品所传达出的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同样城市雕塑作品中所传达出的隐喻信息也是如此,艺术家在创作一件雕塑作品之前,首先在满足创作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创造力,将必要的信息构建出来,并将它们转化为能被使用者理解的形式物化表现在雕塑作品中传递给人们。在城市雕塑作品中赋予一定的隐含意义,在雕塑作品中的隐喻信息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主观意念,更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这里隐喻是沟通艺术家和观赏者的中介,是能被双方所共享的资源,艺术家赋予雕塑作品深层含义时,要尽可能地照顾到观赏者的接受能力,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以此形成广大的知音群体,这样才能使受众在欣赏雕塑作品过程中享受到应有的乐趣,体会到区别于形式本身之外的特别意义
  一 城市雕塑的隐喻类型
  1 材质隐喻
  材质不同,其所隐喻出的信息也不同。在城市雕塑作品中,艺术家对作品所赋予信息的一个最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就是对作品材质的选用。例如,花岗岩质地坚硬,很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作为雕塑和建筑物的材料,用大理石做出的雕塑作品都能表现出坚韧和有毅力的品质,大理石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常被雕塑家选用作为一些高尚且纯洁的人物雕塑作品的材质,而锻铜由于比较轻盈,最适合展现浮雕作品,铸铜的工艺要比锻铜复杂,艺术创作的复原性好,因此适合成为精细作品的材料。
  2 色彩隐喻
  辨识色彩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完全没有色彩语码的语言。城市雕塑中对色彩隐喻的运用方式就是用色彩范畴的认知域去解释一个和色彩不相关的领域,通过受众对颜色的辨识引发心理相似性的联想,使人们对那些本来没有颜色的、抽象的事物有了更加真实、鲜明而形象的认识。例如,“黑”的认知域就经常投射在灾难、不幸和忧伤等概念上。形容人坏是黑心肠,不能公开的市场是黑市等。英语中也有a black day(极倒霉的一天),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等。鲁迅美院雕塑系的作品《国风》用了龙的造形,而色彩则采用了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隐喻出吉祥、喜庆、美满的气氛。
  3 造型隐喻
  造型作为城市雕塑作品创作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作品本身的组织和结构以及内涵等外在表现因素上升为具有内涵的表象因素。通过对雕塑作品外在造型的理解可以让受众直接感受到其作品本身所隐喻的含义。例如,芝加哥的注明城市雕塑《CLOUD GATE》,其造型非常有特色,圆润而且形态柔和,既有对生命之源——水的隐喻也可理解为豆子或者是糖果等能让都市人们开心的一些物质形态。
  二 雕塑作品中隐喻思维的获取途径
  1 主观感觉
  感觉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直观印象。欣赏着对城市雕塑作品中所传达的隐喻信息是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感官来直接获取的。艺术家在创作雕塑作品之前要根据自己世界观及对生活的体悟,从周围的环境及所要创作的对象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元素,然后进行各种创作元素的重组和建构,最后将这种设计意图赋予雕塑作品中,而观赏者先通过雕塑作品的同时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种反应。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挂挂红色的鞭炮,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热闹,由火红的鞭炮所带来的热闹感觉会让我们联想到节日,进一步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而仅仅是一串鞭炮就能引发出受众如此多的情感共鸣,这就是使用隐喻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2 情感与体验
  情感是指人对周围和自己行为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属性的种特殊反映,是主体对外界刺激所给予出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态度,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本身心理预定需求的一种态度和经验。人类的情感经验是存在于现实的感性世界之中,情感所演变出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外在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情感的最佳文化载体。在创作一件雕塑作品之前,创作者的情感以及生活经验是创作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是设计师雕塑作品的最大心理源动力,设计师通常是在经历了一些对人生有所感悟或者是情感震撼之后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却又因为种种社会原因而无法直接表达,因此采用迂回的方式在其作品中展现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情感与体验是感性化设计的前提,是满足消费者对精神功能需求的需要。例如,吴为山的《逃难系列》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虽然人体被最大限度地扭曲,但正是这种夸张隐喻出生命的顽强与人类对战争的恐惧,使这一系列的作品得到了很多经历过战争与饥饿和有着逃难经历的人们的共鸣,因为他们是真正经历过雕塑作品中所展示的这些痛苦,所以他们更能体会雕塑创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3 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指从具有共同性特征的事物中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两种思维活动。抽象是指抽取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思维方法;概括是指把抽象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连接起来,推及到其他同类事物上去,从而归结全类事物的共性思维方法。例如,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打结的手枪》,这尊青铜雕塑手枪的枪管被卷成“8”字形,并打上一个结,名曰 “打结的手枪”。枪在当代人的心目中是战争的代言,“打结”在语义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结束、终止,而将枪管打结,这是这一雕塑的隐喻含义很明白,那就是制止战争,禁止杀戮。
  三 雕塑設计中隐喻的表达原则
  1 对应原则
  在修辞学中,隐喻是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组成的。在雕塑作品中,隐喻的本体指的是被比喻的事物所对应雕塑作品自身,喻体指的观赏者通过雕塑实体所体会到的隐喻含义。本体和喻体是否能在欣赏者的心目中对应上是雕塑设计中隐喻形成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雕塑作品要想准确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就一定要真实地反映出对应的原则。
  2 契合原则
  城市雕塑的存在价值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自然和社会等多种要素相关联的,而这些相关联的要素也必然会给作品本身的创作以限定和影响。设计者在设计中很可能选择与自己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在自己生产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作为雕塑隐喻的喻体。但城市雕塑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者欣赏,因此创作者在创作雕塑作品之前就要注意到一定要让自己的设计与观赏者的观赏能力和社会的契约等因素契合,这样的作品才会富有生命力。
  四 隐喻在城市雕塑发展中的作用
  1 增强城市可意象性
  凯文·林奇曾经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城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是城市中最容易使人留下较深意象的要素。凯文·林奇是从最普遍的意义上去解释人们如何去感知一座城市,解释了作为最具城市标志性特征的城市雕塑如何由一个空间形态的物质来转化为人们记忆中的城市。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构成城市意象的各种元素中,城市雕塑等具有明晰城市形象特点的事物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日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2 营造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雕塑矗立于所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之中,它的存在不仅仅是这座城市中一个单纯的、孤立的构成元素,而是时时刻刻都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相互作用、紧密关系着,并为城市环境增添了各种新意与色彩,这种互动形成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互融的生态空间关系。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不但能得到自己本身艺术上的成功更能为整个城市带来整体的艺术氛围并提升城市形象。
  3 传达城市美学理念
  许多城市雕塑大都是以唯美的形式出现,来传达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经历和具有城市本身特色的生存理念,使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观看一座城市的雕塑作品,并理解其隐喻的内涵信息就能很快读懂一座城市,读懂它丰富的内涵与内在风韵,感受到城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一个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它的存在证明了它符合大众的基本审美观,代表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意志,具有公众普遍能够接受的审美形式,符合人类最彻底、最核心、最本真的人文精神,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也是生活在城市中人的真实写照。
  五 结语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特殊状态,城市雕塑是与城市背景相互共生的,当代社会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给人以更高的享受,同时在精神上也给了人们更高的追求空间,雕塑作品的发展也不断注重于探求当今社会的深层文化底蕴,并试图搭建一个现代人与文化的对话平台,以体现雕塑作品所在都市人内心世界的精神状态。而对概念隐喻的运用正是雕塑作品传达更多信息的最好方式,通过对雕塑作品本身材质、色彩以及造型等元素中隐喻信息的运用,城市雕塑作品已经发展成为不再仅仅是显示艺术家造型能力的一个展示品,而是艺术家本身不断精神探索和对人文关怀下一种意识的深入追求,它已成为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城市背景和社会文化状态中,雕塑作品已成为艺术家追寻梦想的一个路径,透过这些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我们能体察到城市文化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隐喻理论与造型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吴良铺:《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车槿山译:《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年版。
  [4] 项秉仁:《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综述》,《建筑学报》,1995年第11期。
  [5] 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6] 陈淑光:《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彬,1981—,吉林梅河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其他文献
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过滤、贮存、勾兑等工艺生产的发酵酒.rn为了促进我国黄酒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黄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新的低溶剂高固含量涂料、辐射固化涂料、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的不断开发和应用,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甲乙酮应用市场出现萎缩,产量不断下滑。在亚洲,由于甲乙酮市场持续发
针对焊接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焊接质量过程分析的需要,研发智能化焊接装备及工艺评价系统。系统主要由焊接电流电压高速采集和分析系统、焊接过程高速摄像系统、机器人试验台
期刊
1.3 亚洲亚洲辐射固化市场与欧洲和美洲相比起步较晚,但亚洲各国的市场增长率则相对较高,例如中国为25%、马来西亚13%、泰国12%、菲律宾10%、新加坡9%、韩国9%、印度尼西亚8%、中国
语言相对性假设的主要观点可以总结为:文化,通过语言,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此假设自生成以来一直受到反对者——普适论者们的批评,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具有普适性的,而非
潘科,男,30岁,副研究员,博士在读,从事茶叶加工领域研究及推广工作,现任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制茶研究室副主任。2009年7月,毕业于西南大学食品学院茶学系。2009年9月到贵州省茶
导言站在21世纪的视角,齐白石可算作20世纪最著名的中国水墨画大师之一。过去已有的研究,对他独特书画风格的发展过程,及其从木匠到民间画家,再成为北京画坛最受重视的画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