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是我院办学的一大亮点。锉配训练是我院机电专业班级实训课题训练的核心环节,锉配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通过专业技能的等级考核,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提出了明确学习锉配的意义及应用,指出了锉配过程所遵循的原则,提供了工作中积累的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大家讨论,并强调实习指导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学方法 锉配 指导 配合原则
现代加工技术不断更新,加工手段千变万化,新的加工模式逐步取代繁重的手工加工。但在某些领域钳工锉配仍不可替代。如高精度模具的修配、各种精密样板的制作、工业生产中的配建等,以及各种钳工技能大赛也以锉配为主。锉配不但巩固和提升学生已掌握的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还着重培养学生“三问”和“三心”,“三问”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的培养。
现就日常教学中锉配课题教学方法予以介绍,请各位同仁给予指导。
教学中锉配课题训练的教学方法
教师按照实训授课计划进行学生实训操作,锉配课题占到钳工实训课题的60%以上,所以锉配是钳工实训课的核心课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其锉配训练的课题不同,由浅入深依次展开。例如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凹凸、单燕尾、双燕尾(图1)等平面、角度直线型锉配,二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圆弧锉配训练,三年级学生以装配钳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为主,进行直线、圆弧复合型锉配以及考试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锉配训练课题的教学方法不同。
1.教主学次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评。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陌生”的事物,学生要了解它、学习它,从无到有的掌握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教学方法能替代。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对锉配的概念、类型及加工方法全然不知。具体做法如下:①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零件图纸,运用教学作图工具按一定比例把图绘制在教学黑板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在图纸以外的地方)。②依照学生绘制的图形进行讲解,主要从线条的正确和标注的规范性进行讲解。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纠正,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讲解图纸的加工要求,进行尺寸间的分析,最后确定加工顺序、重点、难点及安全事项,学生按此加工。③学生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依据我从事实训教学十几年的经验证实:技能操作训练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时候,同时也是学生最渴望获得教师指导的时候,所以实习中的巡回指导就显得尤其关键,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指导他们排除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某个加工面的局部加工尺寸比公差大0.02mm,如果依旧采用锉刀加工,势必使工件尺寸小于公差,造成尺寸不合格。可教学生用折断的“废”锯条断面去铲工件表面上的高点等技巧加工。④互检互测。在加工过程中,在学生自检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两两互检,给对方“挑毛病”,指出对方的测量和加工失误。如果有争议,引入第三位同学,还有争议,教师进行测量,判断“是非”。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测量能力,一个不会测量的学生就不可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
2.学主教次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体做法如下:①分组讨论法。按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3组~4组,各组根据黑板上的图纸讨论制订工件的加工步骤、工量具及设备的选择等。教师事先不作任何讲解。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类似于教师平常讲课)。然后全班进行各个方案比较、分析、综合,最后选择一个合理的加工方案进行加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牵线搭桥”以及最后的综合作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又锻炼学生专业术语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上讲台的勇气。现在还有部分学生一上讲台脸就发红,说不出话来。②编制工艺。按照讨论的最后方案,参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学生编制工件加工工艺。③巡回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逐步提高的同时,工件难度也逐渐加大,教师的巡回指导仍然一丝不敢放松,及时解决学生技能训练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较高精度孔距的钻孔,可以教学生运用“放大镜”看着对准工件上孔的中心位置打样冲眼和对准钻头钻孔。④互检互测。继续坚持这一训练方法,有利于为今后培养企业中的检验员作准备。
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逐步过渡的教学方法。
锉配件的测评工作:每个课题结束后教师按照给定的评分标准,严格对学生的工件进行测量,认真记录。最后进行全班讲评,逐个工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在下次加工此类工件时避免产生同类的失误。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根据评分标准的侧重点,重点关注分值较高的项目,有所取舍。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指出学生在本次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在操作技能水平,掌握巡回指导中的重点。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此外,实习结束以后要及时作好总结工作,指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高职学生在入学时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全班、着眼中间、扶优帮困、分类推进”的教学原则。精心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
以国家试题库技能考核为基础,
全面掌握工件锉配原则及考试技巧
我们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学生毕业时取双证,即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机电专业的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大多为平面、圆弧复合型锉配。(图2就是历年考题之一)这里仅讲一些锉配的一般原则:
为了保证锉配的质量,提高锉配的效率和速度,锉配时应遵从以下一般性原则:学生练习先从一些简单的直线型锉配练起,难度逐步加大,精度逐步提高,待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技巧后,再进行平面、圆弧复合型锉配等高难度锉配。具体原则如下:(1)先加工凸件(图1中的件Ⅰ)、再根据凸件对凹件进行试配加工,直到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在锉配时一般不再加工凸形面,否则会使其失去精度而无基准,使锉配难以进行。(2)对于对称类工件的加工,只能先加工一边形状尺寸(包括间接尺寸),再去锯掉另一边的余量,按照图纸尺寸加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的对称性;对于非对称类工件,先分析各尺寸间的先后顺序,哪些是平行尺寸,哪些是非平行尺寸。对于非平行尺寸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加工。(3)在作精确修整前,应将各锐边倒钝,去毛刺,清洁测量面,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造成错误判断。配合修锉时,一般可通过透光法和涂色显示法确定加工部位和余量,逐步达到规定的配合要求。
在考试工件制作过程中,要从基准件开始,一项一项达到图纸要求。同时仔细阅读评分标准,在不能全部保证时,一定要注意取舍。心态平稳,尽心尽力地达到规定的锉配要求。不管是何种锉配考题,都是由平面和曲面组合而成。要求学生钳工基本技能操作扎实,工艺分析合理。我们学生的装配钳工高级工通过率在80%以上。
总而言之,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正确、合适、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都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行.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 教学方法 锉配 指导 配合原则
现代加工技术不断更新,加工手段千变万化,新的加工模式逐步取代繁重的手工加工。但在某些领域钳工锉配仍不可替代。如高精度模具的修配、各种精密样板的制作、工业生产中的配建等,以及各种钳工技能大赛也以锉配为主。锉配不但巩固和提升学生已掌握的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还着重培养学生“三问”和“三心”,“三问”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的培养。
现就日常教学中锉配课题教学方法予以介绍,请各位同仁给予指导。
教学中锉配课题训练的教学方法
教师按照实训授课计划进行学生实训操作,锉配课题占到钳工实训课题的60%以上,所以锉配是钳工实训课的核心课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其锉配训练的课题不同,由浅入深依次展开。例如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凹凸、单燕尾、双燕尾(图1)等平面、角度直线型锉配,二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圆弧锉配训练,三年级学生以装配钳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为主,进行直线、圆弧复合型锉配以及考试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锉配训练课题的教学方法不同。
1.教主学次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评。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陌生”的事物,学生要了解它、学习它,从无到有的掌握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教学方法能替代。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对锉配的概念、类型及加工方法全然不知。具体做法如下:①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零件图纸,运用教学作图工具按一定比例把图绘制在教学黑板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在图纸以外的地方)。②依照学生绘制的图形进行讲解,主要从线条的正确和标注的规范性进行讲解。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纠正,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讲解图纸的加工要求,进行尺寸间的分析,最后确定加工顺序、重点、难点及安全事项,学生按此加工。③学生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依据我从事实训教学十几年的经验证实:技能操作训练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时候,同时也是学生最渴望获得教师指导的时候,所以实习中的巡回指导就显得尤其关键,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指导他们排除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某个加工面的局部加工尺寸比公差大0.02mm,如果依旧采用锉刀加工,势必使工件尺寸小于公差,造成尺寸不合格。可教学生用折断的“废”锯条断面去铲工件表面上的高点等技巧加工。④互检互测。在加工过程中,在学生自检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两两互检,给对方“挑毛病”,指出对方的测量和加工失误。如果有争议,引入第三位同学,还有争议,教师进行测量,判断“是非”。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测量能力,一个不会测量的学生就不可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
2.学主教次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体做法如下:①分组讨论法。按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3组~4组,各组根据黑板上的图纸讨论制订工件的加工步骤、工量具及设备的选择等。教师事先不作任何讲解。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类似于教师平常讲课)。然后全班进行各个方案比较、分析、综合,最后选择一个合理的加工方案进行加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牵线搭桥”以及最后的综合作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又锻炼学生专业术语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上讲台的勇气。现在还有部分学生一上讲台脸就发红,说不出话来。②编制工艺。按照讨论的最后方案,参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学生编制工件加工工艺。③巡回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逐步提高的同时,工件难度也逐渐加大,教师的巡回指导仍然一丝不敢放松,及时解决学生技能训练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较高精度孔距的钻孔,可以教学生运用“放大镜”看着对准工件上孔的中心位置打样冲眼和对准钻头钻孔。④互检互测。继续坚持这一训练方法,有利于为今后培养企业中的检验员作准备。
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逐步过渡的教学方法。
锉配件的测评工作:每个课题结束后教师按照给定的评分标准,严格对学生的工件进行测量,认真记录。最后进行全班讲评,逐个工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在下次加工此类工件时避免产生同类的失误。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根据评分标准的侧重点,重点关注分值较高的项目,有所取舍。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指出学生在本次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在操作技能水平,掌握巡回指导中的重点。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此外,实习结束以后要及时作好总结工作,指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高职学生在入学时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全班、着眼中间、扶优帮困、分类推进”的教学原则。精心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
以国家试题库技能考核为基础,
全面掌握工件锉配原则及考试技巧
我们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学生毕业时取双证,即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机电专业的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大多为平面、圆弧复合型锉配。(图2就是历年考题之一)这里仅讲一些锉配的一般原则:
为了保证锉配的质量,提高锉配的效率和速度,锉配时应遵从以下一般性原则:学生练习先从一些简单的直线型锉配练起,难度逐步加大,精度逐步提高,待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技巧后,再进行平面、圆弧复合型锉配等高难度锉配。具体原则如下:(1)先加工凸件(图1中的件Ⅰ)、再根据凸件对凹件进行试配加工,直到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在锉配时一般不再加工凸形面,否则会使其失去精度而无基准,使锉配难以进行。(2)对于对称类工件的加工,只能先加工一边形状尺寸(包括间接尺寸),再去锯掉另一边的余量,按照图纸尺寸加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的对称性;对于非对称类工件,先分析各尺寸间的先后顺序,哪些是平行尺寸,哪些是非平行尺寸。对于非平行尺寸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加工。(3)在作精确修整前,应将各锐边倒钝,去毛刺,清洁测量面,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造成错误判断。配合修锉时,一般可通过透光法和涂色显示法确定加工部位和余量,逐步达到规定的配合要求。
在考试工件制作过程中,要从基准件开始,一项一项达到图纸要求。同时仔细阅读评分标准,在不能全部保证时,一定要注意取舍。心态平稳,尽心尽力地达到规定的锉配要求。不管是何种锉配考题,都是由平面和曲面组合而成。要求学生钳工基本技能操作扎实,工艺分析合理。我们学生的装配钳工高级工通过率在80%以上。
总而言之,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正确、合适、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都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行.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