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演进,地方报业集团也在不断探索着其新媒体阵地建设。吉林乌拉圈作为江城日报社建设运营的新媒体阵地,以“客户端精建、地方特色精选、传播手段融合”三大特征展现出当下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建设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其三大特征的细化剖析,希望总结出当下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的建设情况及建设脉络。
关键词 地方报业;新媒体;吉林乌拉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3-0110-02
当下,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从全媒体阶段、融媒体阶段进入到了智媒体阶段。现下的地方报业集团在传播环境的改变中,也在不断尝试着创新与探索,它们以自身为支撑,跨界衍生着其新媒体阵地。由江城日报社建设运营的新媒体阵地——吉林乌拉圈,是当下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值得探析的一个成功案例。吉林乌拉圈又名“吉林市发布”,是吉林市官方客户端。它的传播团队源生于江城日报社这一传统媒体。吉林乌拉圈于2016年公测,2018年正式上线。在此期间,它荣获“中国传媒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奖、“中国报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创新性平台”等多项荣誉。建设至今,发展势头愈发良好。因此,本文以对吉林乌拉圈这一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希望以点带面的来浅析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情况。
1 客户端精建
在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大家纷纷采用的是可以自定义的客户端建设,以传播符号的明晰、传播公信力的巩固、传播系统的打造等进行客户端的精建。下面就以吉林乌拉圈为例进行剖析。
1.1 传播符号的明晰
现代符号学创立者皮尔斯提出的“符号关系”中,阐释了“符号”与“事物”“意义”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与重要意义。因此,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潮中,抢抓受众的关键必然无法脱离开与“事物”“意义”紧密相连的传播符号的明晰。吉林乌拉圈的logo蓝、白色彩的搭配,将吉林的“水碧雪白”很好的隐喻其中。采用的吉林市城市地标“摇橹人”的同款造型,使鲜明的城市符号跃然眼前。这对于其主要的传播受众——吉林受众而言,是最有视觉识别力的传播符号。同时,在客户端首页,它以“资讯、直播、服务、社区、我的”五项传播符号,为受众开辟使用意向的明晰选择,省去了冗杂的筛选过程。明晰的传播符号将“符号”与“事物”“意义”高度融合于一体,使得受众的接受变为一种极简的选择。
1.2 传播公信力的巩固
植根于《江城日报》这个于1956年便创办的传统主流报刊,吉林乌拉圈得以“生根发芽”。因此,吉林乌拉圈承继了传统报刊的诸多优点与优势。依托于官方发声、深入报道、准确信息等所带来的“传播公信力”便是最突出的表现。当下,关于“报纸消亡”的讨论日益激烈。但是,无论是行业讨论还是学界讨论,意见倾向都还是偏向于“竹简灰飞烟灭,诗经尚有余香”的内容为王的规律。因此,在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都把对有价值内容的精准传播所带来的公信力的巩固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打造。吉林乌拉圈便在内容建设中专门开辟了辟谣、吉林公安等专项的群众发问、官方发声的双向输送平台,为受众传递出最准确的官方信息,在鱼龙混杂的庞大传播信息体量中,树立传播内容的“绝对”公信力。吉林乌拉圈这种依托于准确传播所带来的公信力放大,也是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独具的先天优势。
1.3 传播系统的打造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结论的得出,有必要采用“控制论”的视角来审视。而“系统”这一概念构成了控制论传统的核心,因此在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平台打造中,传播系统的打造是信息良好循环的关键。吉林乌拉圈主要以发布本地权威新闻资讯为入口,以便民服务及政务服务应用为主要模块,致力于打造集新闻资讯宣传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市民生活信息平台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城市云平台。它在“资讯”功能板块下设13个详细系统板块,覆盖面呈现广泛、互补态势。在“直播”板块将直播内容形成集锦,覆盖时政晚会、社会活动、商业活动等多项类别,致力于满足着多样化的直播收视需求。在“服务”板块开设:生活、购物、政务、交通、教育、便民的详细分支以及汇总选项,致力于为受众群打造走近身边的网端服务站。在“社区”板块,开辟爆料与吐槽的信息与意见的汇集地,为传受渠道的良性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板塊。在“我的”板块设立“我的发帖、与我相关、投诉通道”等九项功能,突显出使用者自主的主体地位,为使用者搭建个性平台的“独有”。这五大板块的互补互促,将“主体受众的所需所想所愉进行了明晰化的覆盖”,从而打造出独具其标志性的传播系统。
2 地方特色精选
吉林乌拉圈作为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其发展根基与创新方向与“地缘”密不可分。从当地受众的社会心理与特色文化中撷取精选内容,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当下众多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创新建设的一个缩影。
2.1 受众社会心理取向
在社会心理学传统中,把“个人”作为“社会人”的研究作为核心思想。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人际接触,我们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社会群体。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其生存、生活于社会环境中,其心理层面偏向于对熟悉社会环境与社会事物的主动亲近和关注。所以,对于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建设而言:“立足地方实际,放大区域特色,打造指向内容,传播精品资源”成为了其不可替代的传播内容所在,也高度契合社会心理的取向趋势。吉林乌拉圈便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从而针对吉林地域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了个人关注与社会关注的内容区分与整合,使得受众所需“一览即取”。在板块内容的设置中,它还充分考虑到了各年龄段的收视与收听习惯,开辟出了专属的“乌拉早新闻语音版”等传播板块,以语音播报+文字报道的形式,综合补充视频形式之外的受众需求,从而更为贴近受众的社会心理,为他们提供了特色鲜明,走进心坎的内容服务。 2.2 地域特色文化取向
传统地方媒体由于长期立足于地域实际生存与发展,对地域特色有较为全面的资源积累。这一基于“地缘优势”所具备的先天优势,为当下传统地方媒体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提供了独树一帜的创新路径。吉林乌拉圈便很好地将地缘优势融合进自己的阵地建设中。在传播内容上,它紧抓吉林市的冰雪、雾凇、冰球等特色的地域产物与冰雪文化、吉林人文等文化领域的结合,针对相应活动展开系列策划与报道,这对于本地人与冰雪、旅游爱好者而言,是非常“符合胃口”的视听传播。它以成系列的内容传播,形成完整的内容区块,使得视听体验更为尽兴。在传播形式上,它除了具有当下众多的新媒体App所具备的大而全的“总述”形式之外,还根据地域特色打造出了细而微的“分支”特色。它根据吉林市不同区县的特色定位开辟出“稻香舒兰”“山水桦甸”“幸福丰满”等内容板块,以尽可能细化的“点”,去“点对点”的满足不同区县受众的接收需要,同时将各县区的发展与文化定位鲜明的呈现出来。通过这些板块的填充与完善,将吉林市的发展特色与文化形象勾勒出来,使得平台的传播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彰显。
3 传播手段融合
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传播手段在当下变得越发丰富。在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做好各类传播手段的融合,也是其取得发展的重要要素。吉林乌拉圈的建设便紧抓住了传播技术与传播形式的融合。
3.1 传播技术融合
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革新,4G、5G传输、AR、VR等传播技术在推动着传播内容表现与再现形式的丰富。对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阵地建设而言,实现传播技术与传播诉求的融合,会达到锦上添花的传播效果。吉林乌拉圈依托于报业媒体产生出图文传播优势的同时,音、视频传播形式的运用成为了它的“短項”。它在建立之初,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它不断的尝试将各种传播技术与平台内容的整体建设融合在一起。在其公测试运营初期,它便依托于4G传输推出了首场视频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直播形式便成为了它吸引受众的重要形式。在有吉林市城投队参与的VHL的冰球联赛系列直播中,其收获了100多万的点击量。除此之外,在2018年吉林马拉松的报道中,其借助于AR技术,实现了“报端”互动;关于系列重要政务活动的报道,其借助于VR技术,实现了受众更近距离的参与等。借助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融合尝试的吉林乌拉圈获得了创新发展动力。
3.2 传播形式融合
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受众的接受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形式也相契合的呈现出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各种传播形式在对比与类比中各显所长又各有所短。因此,“融合”成为提高传播效率的不二之选。吉林乌拉圈的传播形式融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3.2.1 线上+线下互动
在吉林乌拉圈的运营与建设中,它除了主打平台的线上传播之外,还兼顾线下传播,从而努力打造线上与线下互补的传播生态,以期获得更多的受众关注。它针对于线上热点营销策略与线下参与期待高涨的实况所开展的“圈粉节”等系列活动,使线上与线下的传播双向动起来。
3.2.2 短视频传播运用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创新就是学习”。吉林乌拉圈在其传播形式的融合中,把时下的传播“流行”学习并运用。当下短视频的传播影响力不言而喻。因此,吉林乌拉圈的传播形式中,便加入并放大着这一传播形式。除了日常的内容宣传运用了短视频的传播范式,还专门针对线下活动开展相应的线上短视频大赛,增加受众参与度,将短视频的传播力充分运用,合理放大。
3.2.3 一端+两微互动
在吉林乌拉圈的运营与建设中,除了其自身客户端所具有的传统特色的传播形式外,它还与微博、微信之间建立起互补关系,实现着优势的强强联合与弱项的相互补充。在2018年吉林市两会的报道中,它联合微博、微信平台,以VR、微视频、图解、手绘、H5等“两微一端”优势传播手段的融合,全面且接地气的提升了传播效果。
总体而言,当下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建设大多处于中规中矩的阶段。通过以吉林乌拉圈为例进行剖析,对于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而言,“精品”“特色”“融合”为其发展提供着思考视角。紧抓这些要点,对其进行深挖与深化处理,为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提供着发展的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敏学.媒体融合视野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互动与共享[J].数字传媒研究,2018(8):27-28,33.
[2]欧阳春晓.浅析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创新举措[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46.
关键词 地方报业;新媒体;吉林乌拉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3-0110-02
当下,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从全媒体阶段、融媒体阶段进入到了智媒体阶段。现下的地方报业集团在传播环境的改变中,也在不断尝试着创新与探索,它们以自身为支撑,跨界衍生着其新媒体阵地。由江城日报社建设运营的新媒体阵地——吉林乌拉圈,是当下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值得探析的一个成功案例。吉林乌拉圈又名“吉林市发布”,是吉林市官方客户端。它的传播团队源生于江城日报社这一传统媒体。吉林乌拉圈于2016年公测,2018年正式上线。在此期间,它荣获“中国传媒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奖、“中国报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创新性平台”等多项荣誉。建设至今,发展势头愈发良好。因此,本文以对吉林乌拉圈这一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希望以点带面的来浅析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情况。
1 客户端精建
在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大家纷纷采用的是可以自定义的客户端建设,以传播符号的明晰、传播公信力的巩固、传播系统的打造等进行客户端的精建。下面就以吉林乌拉圈为例进行剖析。
1.1 传播符号的明晰
现代符号学创立者皮尔斯提出的“符号关系”中,阐释了“符号”与“事物”“意义”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与重要意义。因此,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潮中,抢抓受众的关键必然无法脱离开与“事物”“意义”紧密相连的传播符号的明晰。吉林乌拉圈的logo蓝、白色彩的搭配,将吉林的“水碧雪白”很好的隐喻其中。采用的吉林市城市地标“摇橹人”的同款造型,使鲜明的城市符号跃然眼前。这对于其主要的传播受众——吉林受众而言,是最有视觉识别力的传播符号。同时,在客户端首页,它以“资讯、直播、服务、社区、我的”五项传播符号,为受众开辟使用意向的明晰选择,省去了冗杂的筛选过程。明晰的传播符号将“符号”与“事物”“意义”高度融合于一体,使得受众的接受变为一种极简的选择。
1.2 传播公信力的巩固
植根于《江城日报》这个于1956年便创办的传统主流报刊,吉林乌拉圈得以“生根发芽”。因此,吉林乌拉圈承继了传统报刊的诸多优点与优势。依托于官方发声、深入报道、准确信息等所带来的“传播公信力”便是最突出的表现。当下,关于“报纸消亡”的讨论日益激烈。但是,无论是行业讨论还是学界讨论,意见倾向都还是偏向于“竹简灰飞烟灭,诗经尚有余香”的内容为王的规律。因此,在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都把对有价值内容的精准传播所带来的公信力的巩固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打造。吉林乌拉圈便在内容建设中专门开辟了辟谣、吉林公安等专项的群众发问、官方发声的双向输送平台,为受众传递出最准确的官方信息,在鱼龙混杂的庞大传播信息体量中,树立传播内容的“绝对”公信力。吉林乌拉圈这种依托于准确传播所带来的公信力放大,也是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独具的先天优势。
1.3 传播系统的打造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结论的得出,有必要采用“控制论”的视角来审视。而“系统”这一概念构成了控制论传统的核心,因此在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平台打造中,传播系统的打造是信息良好循环的关键。吉林乌拉圈主要以发布本地权威新闻资讯为入口,以便民服务及政务服务应用为主要模块,致力于打造集新闻资讯宣传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市民生活信息平台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城市云平台。它在“资讯”功能板块下设13个详细系统板块,覆盖面呈现广泛、互补态势。在“直播”板块将直播内容形成集锦,覆盖时政晚会、社会活动、商业活动等多项类别,致力于满足着多样化的直播收视需求。在“服务”板块开设:生活、购物、政务、交通、教育、便民的详细分支以及汇总选项,致力于为受众群打造走近身边的网端服务站。在“社区”板块,开辟爆料与吐槽的信息与意见的汇集地,为传受渠道的良性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板塊。在“我的”板块设立“我的发帖、与我相关、投诉通道”等九项功能,突显出使用者自主的主体地位,为使用者搭建个性平台的“独有”。这五大板块的互补互促,将“主体受众的所需所想所愉进行了明晰化的覆盖”,从而打造出独具其标志性的传播系统。
2 地方特色精选
吉林乌拉圈作为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其发展根基与创新方向与“地缘”密不可分。从当地受众的社会心理与特色文化中撷取精选内容,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当下众多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创新建设的一个缩影。
2.1 受众社会心理取向
在社会心理学传统中,把“个人”作为“社会人”的研究作为核心思想。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人际接触,我们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社会群体。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其生存、生活于社会环境中,其心理层面偏向于对熟悉社会环境与社会事物的主动亲近和关注。所以,对于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建设而言:“立足地方实际,放大区域特色,打造指向内容,传播精品资源”成为了其不可替代的传播内容所在,也高度契合社会心理的取向趋势。吉林乌拉圈便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从而针对吉林地域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了个人关注与社会关注的内容区分与整合,使得受众所需“一览即取”。在板块内容的设置中,它还充分考虑到了各年龄段的收视与收听习惯,开辟出了专属的“乌拉早新闻语音版”等传播板块,以语音播报+文字报道的形式,综合补充视频形式之外的受众需求,从而更为贴近受众的社会心理,为他们提供了特色鲜明,走进心坎的内容服务。 2.2 地域特色文化取向
传统地方媒体由于长期立足于地域实际生存与发展,对地域特色有较为全面的资源积累。这一基于“地缘优势”所具备的先天优势,为当下传统地方媒体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提供了独树一帜的创新路径。吉林乌拉圈便很好地将地缘优势融合进自己的阵地建设中。在传播内容上,它紧抓吉林市的冰雪、雾凇、冰球等特色的地域产物与冰雪文化、吉林人文等文化领域的结合,针对相应活动展开系列策划与报道,这对于本地人与冰雪、旅游爱好者而言,是非常“符合胃口”的视听传播。它以成系列的内容传播,形成完整的内容区块,使得视听体验更为尽兴。在传播形式上,它除了具有当下众多的新媒体App所具备的大而全的“总述”形式之外,还根据地域特色打造出了细而微的“分支”特色。它根据吉林市不同区县的特色定位开辟出“稻香舒兰”“山水桦甸”“幸福丰满”等内容板块,以尽可能细化的“点”,去“点对点”的满足不同区县受众的接收需要,同时将各县区的发展与文化定位鲜明的呈现出来。通过这些板块的填充与完善,将吉林市的发展特色与文化形象勾勒出来,使得平台的传播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彰显。
3 传播手段融合
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传播手段在当下变得越发丰富。在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做好各类传播手段的融合,也是其取得发展的重要要素。吉林乌拉圈的建设便紧抓住了传播技术与传播形式的融合。
3.1 传播技术融合
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革新,4G、5G传输、AR、VR等传播技术在推动着传播内容表现与再现形式的丰富。对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阵地建设而言,实现传播技术与传播诉求的融合,会达到锦上添花的传播效果。吉林乌拉圈依托于报业媒体产生出图文传播优势的同时,音、视频传播形式的运用成为了它的“短項”。它在建立之初,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它不断的尝试将各种传播技术与平台内容的整体建设融合在一起。在其公测试运营初期,它便依托于4G传输推出了首场视频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直播形式便成为了它吸引受众的重要形式。在有吉林市城投队参与的VHL的冰球联赛系列直播中,其收获了100多万的点击量。除此之外,在2018年吉林马拉松的报道中,其借助于AR技术,实现了“报端”互动;关于系列重要政务活动的报道,其借助于VR技术,实现了受众更近距离的参与等。借助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融合尝试的吉林乌拉圈获得了创新发展动力。
3.2 传播形式融合
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受众的接受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形式也相契合的呈现出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各种传播形式在对比与类比中各显所长又各有所短。因此,“融合”成为提高传播效率的不二之选。吉林乌拉圈的传播形式融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3.2.1 线上+线下互动
在吉林乌拉圈的运营与建设中,它除了主打平台的线上传播之外,还兼顾线下传播,从而努力打造线上与线下互补的传播生态,以期获得更多的受众关注。它针对于线上热点营销策略与线下参与期待高涨的实况所开展的“圈粉节”等系列活动,使线上与线下的传播双向动起来。
3.2.2 短视频传播运用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创新就是学习”。吉林乌拉圈在其传播形式的融合中,把时下的传播“流行”学习并运用。当下短视频的传播影响力不言而喻。因此,吉林乌拉圈的传播形式中,便加入并放大着这一传播形式。除了日常的内容宣传运用了短视频的传播范式,还专门针对线下活动开展相应的线上短视频大赛,增加受众参与度,将短视频的传播力充分运用,合理放大。
3.2.3 一端+两微互动
在吉林乌拉圈的运营与建设中,除了其自身客户端所具有的传统特色的传播形式外,它还与微博、微信之间建立起互补关系,实现着优势的强强联合与弱项的相互补充。在2018年吉林市两会的报道中,它联合微博、微信平台,以VR、微视频、图解、手绘、H5等“两微一端”优势传播手段的融合,全面且接地气的提升了传播效果。
总体而言,当下地方报业集团新媒体阵地建设大多处于中规中矩的阶段。通过以吉林乌拉圈为例进行剖析,对于当下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而言,“精品”“特色”“融合”为其发展提供着思考视角。紧抓这些要点,对其进行深挖与深化处理,为地方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提供着发展的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敏学.媒体融合视野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互动与共享[J].数字传媒研究,2018(8):27-28,33.
[2]欧阳春晓.浅析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创新举措[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