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歧路上的高考加分

来源 :浙江人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热的夏季,火热的高考,注定6月的不平静。
  6月的第一周,“高考加分新政变化”的消息牵动着无数家长的神经。在31个省市高考“新政”中,体育、奥赛加分项目降了级别,不过却又有13个省、市决定对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突出者加分,甚至一度还传出“北京、浙江、四川3省市对品德优秀的学生加20分”的传言。
  虽然“浙江品德优秀的考生可以加20分”的说法很快得到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否认和澄清,但高考加分这个老话题,再次在这个夏日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个为“公平”而定的制度
  探寻高考加分政策的本源,最早见于《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这项早期规定如此写道:“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加分录取:有3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华侨学生。”
  这条办法,对可以加分录取的对象描述清楚,并且延续了国民政府在1942年制定的《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招生办法》里对于“边远各省保送之蒙藏籍学生”的办法,即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加分录取的照顾。
  可见,早期政府一方面将产业工人和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同样对待,体现了阶级层面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为保障制度上的公平,平衡我国教育力量薄弱的劣势,对边疆、山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给予一定程度的加分。
  有论者指出,作为高考加分政策的“雏形”,1950年的规定确实能够保障这些在高考中处于相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在初衷上也体现了“公平”二字。
  自1950年第一条制度开始,到1952年我国第一次高考统考,加分政策一路相伴。此后,随着高等教育目标的不断调整,高考加分政策也历经更迭,为打破“唯分数论英雄”、“不拘一格降人才”留出了弹性空间。
  1966年高考废止,1977年高考恢复,高考加分政策也有了相应改变。高考加分照顾的对象,取消了工农等家庭成分或身份限制;为了搞好“四化”建设,鼓励性和政策性加分越来越多。类似于“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在那时就已列入加分项目。除此之外,体育艺术特长生、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受政府表彰的优秀青年,也均可获得高考加分。
  真正让高考加分开始走入“畸形路”的,则是进入21世纪以后,高考加分项目大量增加。资料显示,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200种加分政策,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民政、工会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以至于有媒体披露称:“有单位和行业纷纷通过关系、公文找到教育部门制订加分政策。”
  显然,此时的加分政策已经走上歧路,谁距离权力越近,似乎越能得到所谓的“公平”。
  道路畸形,乱草丛生
  如果说“加分制度”开始走向畸形,那么道路上的“乱草丛生”现象让人吃惊。
  在各类高考加分项目中,体育特长生加分最受诟病。2009年,辽宁省鞍山市某中学120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二级运动员有153名,而且很多考号相连,后据记者调查发现,有篮球类二级运动员甚至没怎么摸过篮球。
  2010年,湖南娄底也被曝出,多名文理状元获武术加分,“交3万参训就可加20分”。
  一方面资质造假之类的丑闻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加分名目过于泛滥,不少运动项目普及程度低,有些项目鲜有耳闻。对于“烧钱”的航空航天模型、无线电测向等加分项目,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很难有条件入局参赛,同台竞技。
  自2000年开始,媒体大面积披露“利用少数民族子女加分”政策钻漏洞的恶迹。这一年,重庆重点中学74名学生获民族加分,被疑为“尖子生竞争新方法”,剑指北大、清华等名校,后经查实31名学生违规更改民族成分,被取消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格。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北京少数民族占人口比例为4.1%;但奇怪的是,北京高考中少数民族学生每年占比都接近10%,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在2006至2010年间,包括新华社、《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焦点访谈》在内的媒体,集中报道了高考加分政策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每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关于取消或调整高考加分的呼吁,不绝于耳。
  在经过4年的轮番“轰炸”后,雄踞多年的“加分政策”开始摇摆。
  2010年底,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调整两类加分项目: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并指出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从2014年高考开始执行。
  从现实反馈看,大多数地方已经精减了加分项目,精减的一大特点就是力度大,比如广东,加分项目从23个减至6个,加分分值统一为报考本科院校加5分、专科加10分。然而,当“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可以加分的消息传来时,还是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其实,历时4年的艰难推进,背后有着太多可以玩味的东西。譬如2010年6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报道了湖南省娄底市几个重点中学武术加分的内幕及相关教师、机构收取金钱的利益链条;2010年4月3日,南方网报道,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频频打破女子50米蛙泳的亚运会纪录,“比赛成绩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加分,可能存在‘卖奖’的内幕”。
  批评者指出,除了金钱利益的驱动,“加分项目自由裁量度太大了,测评主观性太强,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就会减弱,加分项目也必然会沦为腐败通道,加剧教育不公。”
  此外,最不能忽视的是,高考加分之所以被权势者所利用,一个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部门身份重叠,即高考加分制度的监督与审查者,同时也是制度的制订者与执行者,属于典型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修复之路并不好走
  政策的本意是促进教育公平,但这条路在走了近50年后,却在执行过程中日益成为衍生不公的土壤。
  为此,有人认为高考加分项目通过“瘦身”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权力寻租的空间,从而推进教育公平,但由于该项政策本身易于滋生腐败,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实现高考的起点公平,应该彻底予以取消。
  但在更多有识之士看来,作为弥补现有高考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高考加分制度出发点是好的,在保证考试统一性的基础上兼顾到了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因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有论者甚至指出,鼓励性加分是加分腐败的高发区,但如果一刀切地取消此类加分,高考升学录取将更强调分数一元标准,重新走回应试教育的老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加分政策从诞生发展再到逐步被异化,并不是政策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偏差,关键是因为缺乏细密的制度设计和制约权力寻租的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高考加分政策来说光做减法还远远不够,更应该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下力气建立健全一套尽可能压缩人为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的制度。”熊丙奇说。
  其实,从全球视野来看,并非只有中国大陆才实行高考加分。
  在一海之隔的台湾,高等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大陆,且升学压力相比大陆也较为轻松,但在这种背景下,台湾依旧制订出了加分政策。与大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年的修订后,1998年台湾对“加分”政策进行了简化,目前仅剩4项加分政策。
  同时,和大陆多个部门具有加分权相比,台湾对于各项高考加分都执行“法规”,将加分权力赋予在了相应的司法规程中。
  此外,美国也实行高考加分制度,在考生报考院校时,院校、教育机构和主管部门,更重视其具有的社区服务经历。与我国有所区别,美国公立大学加分制度背后有着严谨的纳税人审查监督机制,保障了加分项目的公正性。
  而西澳大利亚政府对于高等院校生源加分政策,则是根据政府和社会所缺少的“专业人才”设立的,这意味着在给予“加分”的背后,是对考生的另一种平等的“牺牲”,使得考生享受与付出成正比。
  经历了6月的洗礼,高考的学子们终将迎来7月的收获。然而,我国的高考加分,如何破“门”,走出新“路”,依旧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2014年6月17日上午,下着蒙蒙细雨。这一天,是斜桥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日子。赶在村民下地前,庄建平代表便早早地来到代表联络站,等待选民的到来。  “河道污染治理,区域交界断面的责任一定要明确”,“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有关政策要100%向村民公布。”仲乐村向阳组几位村民在小组长曹锦章带领下,向陈飞代表反映有关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以及河道污染等问题。  斜桥镇人大主席金秋香正就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政府有
期刊
6月15日,海宁市斜桥镇乐农村的人大代表联络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悬挂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簇新的有机玻璃衬着农村特有的麦田绿背景,简洁、直观、明了。按照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设在镇、街道的12个代表联络站和各村、社区的161个代表联络室经过完善升级后,再次出发了。  一列民情直通车“三次出发”,从城市社区开到乡镇农村  “这些是10年来
期刊
公职人员不上班照样领工资、享待遇,现实生活中“吃空饷”现象屡见不鲜。专家表示,要完善人事管理机制,严堵编制漏洞,对提供吃“吃空饷”者加大惩责力度,杜绝“吃空饷”。  河北清理5.5万人,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清理1.5万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浙江清退1244人……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吃空饷”者现形。  从边上学边领钱的“娃娃官”,到现在虽经几轮清退,但
期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总是时刻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在本次人代会上,城市拥堵、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依然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明确任务表、时间表、责任表,努力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代表们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时备受鼓舞。  “健全为民办实事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代表共同的心声。  聚焦城
期刊
笔者面前的卢意如,年轻,文静,时时露出温和笑容。当她侃侃而谈时,又透出一种特有的严谨和睿智。  卢意如是温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温州市瓯海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一直以来,她以自己的法律服务担纲起代表职责,用议案建议反映民声民意。  为民代言要敢“言”,更要敢说“不”  作为一名法律援助中心的资深律师,卢意如关心每一位援助对象,关注法律实施中的诸多实际问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认真聆听选民的呼声和诉求
期刊
龙游县湖镇镇星火村村委会主任张建秋是县、镇两级人大代表,40岁出头的他,嗓音略带沙哑,真诚的笑容令当地选民备感亲切。  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张建秋时时不忘走近选民听民意,以实际行动履行代表职责,在“五水共治”等重要活动现场,常能看到他高大魁梧的身影。“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尽代表职责”活动期间,他经常巡查湖镇镇白鸽湖、乌轮溪,做好全民治水护水的先行者、宣传者、监督者,广泛发动周围村民加入
期刊
扎根基层27年,他执著坚守,与群众亲如一家;  坚守人大10年,他探索创新,以实绩彰显作为;  身患肝癌5年,他乐观坚强,用微笑面对病魔……  近段时间,临安市板桥镇人大主席朱忠华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为了探寻其乐观坚强、扎根基层的力量源泉,2014年10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临安市板桥镇,以期通过零距离的跟踪采访,通过一个个看似普通的细节,记录这位乡镇人大主席、基层人大代表的平凡和不平凡……  一次
期刊
化肥、农药虽是农作物稳产增产的“利器”,可用完之后留下的包装袋(瓶),或是被农民随手丢弃在田间地头,或是被回收处理后变成再生品,成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为了不让这些农药垃圾毒了“美丽乡村”,近三年来,杭州市萧山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问题,展开强有力的监督,催生了一系列农药垃圾回收、处置机制。  农药垃圾随处可见  “一些小规模的农户,用完农药后,
期刊
广东:基层代表有望远程参会  日前,广东省人大在线交流平台(二期)建设现场会在韶关召开,全省各设区市及其所辖县(市、区)在线交流平台预计年底建成,并实施系统联调试运行。届时,该省基层人大代表将可就近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在线交流平台与省人大常委会联系,或在线远程参加各类会议。  据介绍,该平台去年底在韶关进行试点后,现已通过广东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并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
期刊
退休不再是贪官“护身符”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连续查处贪腐的退休官员,折射出反腐斗争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6月8日,新华网刊发《退休不再是贪官“护身符”——反腐剑指退休官员现象调查》,迅速引发舆论关注。6月9日,媒体解读和网民跟帖将舆论热度推至高峰,相关信息达到11323条。  网民“清风漯河”:退休官员靠什么才能“平安着陆”?那就是廉洁从政。然而正所谓“鱼过千层网,网网有漏鱼”,即便是反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