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独立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是适应当今发展的形势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在课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到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如情景教学法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情感、美育等因素,借图画、音响、实物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动情入境悟神,以达到明理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教学中还要能够设障立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发现自己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与课文的“信息差”,然后进行适当的输通。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从而获得好成绩,从内心产生阅读兴趣。
二、 利用教学指南,培养学生自学方法
实际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就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的过程。可以说精读课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教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个环节。而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二个环节。因此,教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南。教学中凭借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分段、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等方法。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阅读顺序,看看课文先叙述什么,再叙述什么,最后叙述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先看看课后题促使他们边读课文,边想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一篇文章,要注意几个联系:联系学过的与之相似或相关的课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倘若每一组中的几篇课文,每一篇的几段文字,每一段的几个层次,他们有相似之处,我们就以采取一篇带多篇,一段带多段,一层带多层的方法去读。教学略读课文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可按“提示—阅读—议论—解疑—小结”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要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三为主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学用结合,注重阅读训练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了一些知识。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与用相结合,注重训练。知识是懂与不懂的问题,能力是会与不会的问题。“懂”是理解,“会”是运用。由理解到运用,必须经过实践训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学了知识而不练习,就像教学生学电脑而不让学生上机一样,学生是永远不会的。无论是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或者行为为准则向思想品德的迁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多层次的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地进行训练。因此学了知识就要运用,多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 自觉阅读,形成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觉能动性,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自觉性的启发,要靠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启发学生自己阅读,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的指导下,自觉获得知识,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逐步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就能阅读。
五、 注重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要尊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选读小学生喜欢阅读的读物。如:中高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书,那就可以把《安徒生童话》《鲁宾逊漂流记》,还有我国一些优秀童话,如:叶圣陶的《稻草人》,严文井的《胆小的青蛙》,包蕾的《瓶里的魔鬼》《巨人的花园》等介绍给他们。同时,还要注意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即要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了课文《少年闰土》后,可选鲁迅先生的《故乡》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更趋完满。把好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后,教师还应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法、泛读法、精读法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小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了自学能力。
(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如情景教学法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情感、美育等因素,借图画、音响、实物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动情入境悟神,以达到明理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教学中还要能够设障立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发现自己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与课文的“信息差”,然后进行适当的输通。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从而获得好成绩,从内心产生阅读兴趣。
二、 利用教学指南,培养学生自学方法
实际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就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的过程。可以说精读课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教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个环节。而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二个环节。因此,教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南。教学中凭借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分段、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等方法。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阅读顺序,看看课文先叙述什么,再叙述什么,最后叙述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先看看课后题促使他们边读课文,边想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一篇文章,要注意几个联系:联系学过的与之相似或相关的课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倘若每一组中的几篇课文,每一篇的几段文字,每一段的几个层次,他们有相似之处,我们就以采取一篇带多篇,一段带多段,一层带多层的方法去读。教学略读课文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可按“提示—阅读—议论—解疑—小结”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要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三为主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学用结合,注重阅读训练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了一些知识。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与用相结合,注重训练。知识是懂与不懂的问题,能力是会与不会的问题。“懂”是理解,“会”是运用。由理解到运用,必须经过实践训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学了知识而不练习,就像教学生学电脑而不让学生上机一样,学生是永远不会的。无论是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或者行为为准则向思想品德的迁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多层次的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地进行训练。因此学了知识就要运用,多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 自觉阅读,形成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觉能动性,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自觉性的启发,要靠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启发学生自己阅读,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的指导下,自觉获得知识,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逐步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就能阅读。
五、 注重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要尊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选读小学生喜欢阅读的读物。如:中高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书,那就可以把《安徒生童话》《鲁宾逊漂流记》,还有我国一些优秀童话,如:叶圣陶的《稻草人》,严文井的《胆小的青蛙》,包蕾的《瓶里的魔鬼》《巨人的花园》等介绍给他们。同时,还要注意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即要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了课文《少年闰土》后,可选鲁迅先生的《故乡》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更趋完满。把好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后,教师还应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法、泛读法、精读法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小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了自学能力。
(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