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课改的教材发到老师手中时,大家最大的感触是教材的容量大了,一学期要上两本教材,教材的编写结构也变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没变、学生没变,时间没变,怎样才能在相同的时间内上完教材,保证上课的质量、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打走高效课堂之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要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忽视学生的参与的教学观;转变上课时满堂灌,一言堂的教法;转变以往授课时不注重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注重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做法,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曾记得有一位同事向我说起,在上屈原的《离骚》时,讲时代背景就讲了一个星期,新课标教材要求两节课完成《离骚》的教学,也许这位老师上课时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耗时过长,占用了其它篇目的时间,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也算不得好课。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观,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先请女生、男生、优秀学生朗读,朗读后让其他的学生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部分的学生纳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接下来,让学生自主阅读词的上阕并思考:(1)上阕可以分为几层?(2)作者为什么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难道此地不是真的赤壁吗?问题一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争论。紧接着又提出以下问题:(1)你认为上阕中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好,为什么?(2)比较“乱石穿空——巨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击岸;卷起千堆雪——掀起千层雪”谈谈她们之间的区别,你认为哪一组用得最好,为什么?这一设问放性极大,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学生不仅有话说而且说的好,采用了自主阅读、感知、思考、交流、探讨、探究的方式更能发掘出字、词的妙处,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努力,学习能力。
二、依靠主体、立足教材,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主体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所以“教”始终围绕“学”来进行,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
1、要求教师备课之时要认真分析学情
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评价方法。我上的高二(3)班是一个普通班,与实验班相比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习积极性、学习接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每次我在备课时都根据学生的基础精心設置教学环节,设置每一个问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积极投入,广泛参与。
2、在备课中教师还要精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
教师对教材、文本就解读、研究能力始终对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文本、解读文本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能深入文本的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在文本的解读中还必须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照搬教参的内容,当今社会信息比较发达,各种教辅、教参资料非常多,学生随便都你买得到,加之网络非常发达,学生掌握的信息也许比老师的多,占有的资料比老师还全,如果老师照搬教参,没有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就会另眼相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丧失。其次,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感悟,对文本重点、难点应加以预设,设计好教学目标、方法、过程,对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应预见和处理的对策,以及调控课堂的能力。在上《一个人的遭遇》前,认真思考文章的主人公索科洛夫有过几个家,小说通过“家”不断地毁灭重建再毁灭意在表现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明确作者是通过曾经幸福的家,想象未来的家和重组的心灵之家逐个毁灭与重建的情节来表现战争带来的痛苦,歌颂战争中人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再如上《最后的常春藤叶》如果只是分析老贝尔曼的形象,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把老贝尔曼的形象与医生的形象联系起来就有一个精妙的发现,就可以超越对文章具体形象的把握,使学生认识到情感也是人类一个重要的保护神。
3、创新方法、综合运用、激发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创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长久坚持下去,就要去语文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要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忽视学生的参与的教学观;转变上课时满堂灌,一言堂的教法;转变以往授课时不注重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注重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做法,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曾记得有一位同事向我说起,在上屈原的《离骚》时,讲时代背景就讲了一个星期,新课标教材要求两节课完成《离骚》的教学,也许这位老师上课时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耗时过长,占用了其它篇目的时间,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也算不得好课。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观,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先请女生、男生、优秀学生朗读,朗读后让其他的学生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部分的学生纳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接下来,让学生自主阅读词的上阕并思考:(1)上阕可以分为几层?(2)作者为什么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难道此地不是真的赤壁吗?问题一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争论。紧接着又提出以下问题:(1)你认为上阕中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好,为什么?(2)比较“乱石穿空——巨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击岸;卷起千堆雪——掀起千层雪”谈谈她们之间的区别,你认为哪一组用得最好,为什么?这一设问放性极大,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学生不仅有话说而且说的好,采用了自主阅读、感知、思考、交流、探讨、探究的方式更能发掘出字、词的妙处,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努力,学习能力。
二、依靠主体、立足教材,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主体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所以“教”始终围绕“学”来进行,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
1、要求教师备课之时要认真分析学情
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评价方法。我上的高二(3)班是一个普通班,与实验班相比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习积极性、学习接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每次我在备课时都根据学生的基础精心設置教学环节,设置每一个问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积极投入,广泛参与。
2、在备课中教师还要精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
教师对教材、文本就解读、研究能力始终对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文本、解读文本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能深入文本的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在文本的解读中还必须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照搬教参的内容,当今社会信息比较发达,各种教辅、教参资料非常多,学生随便都你买得到,加之网络非常发达,学生掌握的信息也许比老师的多,占有的资料比老师还全,如果老师照搬教参,没有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就会另眼相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丧失。其次,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感悟,对文本重点、难点应加以预设,设计好教学目标、方法、过程,对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应预见和处理的对策,以及调控课堂的能力。在上《一个人的遭遇》前,认真思考文章的主人公索科洛夫有过几个家,小说通过“家”不断地毁灭重建再毁灭意在表现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明确作者是通过曾经幸福的家,想象未来的家和重组的心灵之家逐个毁灭与重建的情节来表现战争带来的痛苦,歌颂战争中人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再如上《最后的常春藤叶》如果只是分析老贝尔曼的形象,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把老贝尔曼的形象与医生的形象联系起来就有一个精妙的发现,就可以超越对文章具体形象的把握,使学生认识到情感也是人类一个重要的保护神。
3、创新方法、综合运用、激发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创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长久坚持下去,就要去语文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