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集体协商的和合伦理基础及权利设计

来源 :伦理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集体协商中的协商目标协调、协商行为配合、协商收益均衡,分别基于和合伦理中和合共生、和善诚信、和衷共济的伦理秩序.目前集体协商立法中,协商团体形成权、集体协商权、政府介入请求权、集体合同草案决议权的权利体系,维系了和合伦理秩序,而与西方集体谈判中团结权、集体谈判权、集体行动权的权利体系相区别,彰显了中国特色.在和合伦理基础之上的集体协商,还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介入请求权,细化协商团体形成权、集体协商权,保障集体合同草案决议权,推动协商双方对伦理规则的内化.
其他文献
2011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应邀给一个商学院的毕业班学生上一堂课。曼昆说:“这堂课我不打算讲经济,只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接着,他娓娓道来——  “在百老汇大剧院门口,有个盲人在拉小提琴卖艺。来往的人很多,但向盲人的小盆里投钱的人却很少。黄昏时分,一只满是皱纹的手给小盆里放了张百元大钞,这是盲人那一天收到的最大金额的资助。”曼昆突然停下来问:“你们猜这是什么人的手?”一位学生说:“出手这么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坶外翻邰杰外翻是极为常见的足疾,魏肇安等报告青年大学生外翻10°~15°之间者,男29.4一33.3%,女36.6一38.4%,中年及老年患者更为多见。本病患者约半数有家族遗传。Lake认为第一跖骨的内
当代中国伦理学面临广度拓展和深度发掘两大理论任务,前者属于问题域的开显,后者属于伦理学自身的深化。为摆脱成果多、质量低的窘境,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在“不再是”“正在
在治理意义上,界面是组织和实施治理活动的平台,是行动者相互关系构成的互动网络.治理界面的集中化是问题驱动的治理变革,是破解“分工-协作”模式导致的“碎片化”弊端的重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承认并尊重国家差异、实践特征更加明显以及更加注重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共构就是人们共同组成、构建人类社会。许多伦理学家把共构作为社会财富共享的一个基础,这其实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从现代应得理论的精神本质而言,贡献是应得的基石。但是
在《认知不正义》一书中,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米兰达·弗里克首次系统地讨论了认知领域的不正义现象.其中,“证言不正义”引起她特别的关注,其典型情形可被界定为“因身份偏见
杜威认为义务和内在的自然倾向共同构成自我实现的内外条件,与欲望相联结构成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义务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规定,社会关系的情境维度决定了义务的准则不能依赖
康德主义伦理学被怀疑论者看作一种心灵-独立的实在论,并因此遭到它的批评。实在论者则把康德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心灵-独立的实在论加以辩护。科斯嘉承继并推进了罗尔斯所实
采用高能量密度激光重熔NiCrWB喷涂涂层的方式制备熔覆层,用XRD分析熔覆层和喷涂层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涂层和熔覆层组织形貌以及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了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