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模式就能复制成功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式是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经营活动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关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普遍性。因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模式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这也是模式自身科学性、普适性及知识价值之所在。基于企业实践,模式的诞生是一个国家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管理思想与经营智慧成熟的表现。
  所有的商业活动,其本质都是通过创造顾客价值而赢利。因此,对顾客价值的挖掘、引导、发现、创造、传递、交付和兑现,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的创造与企业的赢利,需要一系列的商业运营才能实现,而成功的商业运营实践,是以一系列成功的运营模式为支撑的。当今,有关企业运营模式的观点可谓令人眼花缭乱,有关商业运营的模式分类更是见仁见智。在我们看来,以顾客价值实现为根本目的,以企业赢利为核心手段的关键模式不外乎三个,这就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这是总的模式分类,在实践中,企业可从自身资源要素及其成功运营经验出发,不断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独特的商业、管理、营销模式。要充分发挥各自模式的价值,企业就需要围绕客户价值主张,整合相关组织资源,明确战略定位、策略组合,并设计出一套卓有成效的运营管理流程,方能保证客户价值的创造与企业赢利的实现。
  因此,着眼于客户价值创造与企业赢利的关键要素、核心方法与逻辑结构,我们主张将企业运营的关键模式分为以价值挖掘、规划设计为特征的商业模式,以价值创造、运营控制为特征的管理模式,以价值交付、传播兑现为特征的营销模式。一项完整的商业运营,都离不开这三种模式的相互作用。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处理好三种模式之间的相互协同,否则企业就很难健康发展,进而出类拔萃。也可以这样说,成功的企业运营,都是在演绎一台三种模式跌宕起伏、纵横交织的交响乐。三种模式的音乐主题一致,但调性及功能各不相同,它们既是企业发展交响乐的三重奏,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合奏曲。
  如今,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及学界的重视。但对模式的片面理解,或者单纯的模式创新往往带来模式的空心化。因此,为模式而模式,唯模式创新马首是瞻的做法应当引起企业警惕。在这方面,无论跨国企业因水土不服,还是本土企业一味急于创新,都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可资佐证。从模式的典型特征上说,商业模式可谓企业的发展模式,或者说是企业的总体竞争模式,着眼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管理模式是保证商业模式落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的思想观念与方法体系。营销模式则是客户价值交换的市场规则与策略工具,也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手段与实现形式。从狭义上说,企业的营销模式就是赢利模式。特别是对于产品制造业来说,一旦企业的营销模式失利,企业的其他模式都将付诸东流。
  模式是企业在管理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在市场运营上成功的象征。一家企业能够在市场运营中取得成功,至少说明企业经营有方、管理有道,如果对企业的成功之道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和提炼,就可以形成该企业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略或解决方案,如果这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企业实践中反复使用而被证明有效,它就具备了模式的重要特征。因此,模式具有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成功复制的可能,虽然在一个多变的环境里,“模式”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桎梏人们的想象空间,但企业的成功的确需要遵循一些市场规则、行业规律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思路、业务特性,这些规律、特性、条件、要素等的有效组合就构成了一定的模式。一种成功的模式,往往蕴涵着一种全新的、基本的价值创造的重要理念与方法。因此,探讨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之道,研究企业在假定条件下的成功逻辑,是当今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命题。
  无论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还是营销模式的创新,都需要企业具备模式思维。而模式思维来自企业对当今产业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来自企业对市场的深度研究,对顾客的充分了解,也来自企业对多种管理创新工具的熟练运用。在当前新的竞争环境下,真正考验企业家的是创新思想,缺乏洞察行业本质的创新思想就很难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也就很难创造自己的成功模式。因此,模式的发现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掌握模式就能复制成功。
其他文献
回顾历史,中国是诸多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如今它又将成为真正的全球创新枢纽。和在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实力有了怎样的改变?它们看重的关键创新能力又是什么?  调研背景  此份中国本土企业创新调查报告,节选自博斯公司联合《21世纪商业评论》、比荷卢商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开展的《2013年中国创新调查》。共有264名受访者参与调查,其中,61%为中国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36%为
期刊
编者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然而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进入夏季就等于进入了蛰伏期,酷暑难当的天气稀释了高涨的消费热情,也让节假日消费尽显疲态。据统计,2012年4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仅为1.13%;一季度,国内工业企业的净利润减少了1016亿元;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增速持续放缓。  面临经济减速导致的消费疲软和传统销售淡季的双重压力,中国企业开始走入阵痛期:营销目标缺失、
期刊
史贤龙专栏  相比明枪暗箭的竞争,在“冷箭”中倒下的中小企业远远要多得多,而回归利基化战略原点,可以帮助这些企业躲开“冷箭”,重新树立新的经营意志,成为长寿企业。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更可怕的是冷箭。明枪者,模仿产品、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等;暗箭者,水军造谣、飞毛腿举报、行业门槛、标准战等。明枪与暗箭,显然都会让企业陷入竞争旋涡,但好在企业多少还能预见与控制。冷箭则不同,冷箭几乎没有征兆,
期刊
尽管中国企业几乎是世界上对顾客最慷慨的企业,但在精准满足顾客需求方面,中国企业既没有强烈的意愿,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从1984年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市场和营销的主要矛盾,就是供给问题:整体供给不足加结构性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对于中国营销的发展方向,在关键时刻,中央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的两次战略性引领,起到了战略性作用。  第一次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决定,1991年重点在“质量、品种、效益
期刊
在发动对华贸易战之后,曾经叱咤国际市场的美国营销正在陷入困局,无论是美国国家营销,还是美国企业营销。  其中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火箭队和NBA的行为。对于近期NBA的表现,中国媒体说得最多的是“你不能吃中国还骂中国”;火箭名宿莫布里在节目中评论“莫雷事件”时说:“在中国,有5亿多人看NBA,比美国人口还多2亿,人家伸手喂你,你却咬他们的手。”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做不到;全面对抗,放弃中国市场,不
期刊
赵强专栏   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竞争力,就要把握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提出能够满足新需求的产品概念,从而占领新的需求市场。    很多企业,包括咨询策划业的同行,苦于“制造”产品的概念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实,产品的概念无须刻意制造,它只是来源于各种问题。  消费者每天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有了问题的困扰,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需求;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人出来发明和制造产品。这种产
期刊
巨头企业的加入,让平静多年的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热闹起来。红牛怎样继续“红”下去,启力如何“起立”,乐虎能否“乐”起来?这需要市场和时间来验证它们的定位和市场策略是否“适销对路”。  在功能性保健饮料中,能与加多宝凉茶近200亿元年销售额相抗衡的,恐怕就是年销售额达120亿元的红牛(RedBull)了。而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娃哈哈的启力和达利集团的乐虎相继入市,试图向红牛的霸主地位发起挑
期刊
经销商“老板怕员工”,普遍存在  我2018年开了线上视频课,原以为会是很多厂家人员买单听课,没想到,我的一半视频课会员是经销商。  经销商群体,现在遇到好多困难,负重前行。求知欲很强,甚至可以说是求生欲很强。  经常有经销商在群里或者私信,问我问题,很多问题,听起来,有点心酸,比如:  案例一:  魏老师,我有个员工,我跟他协同跑线路,就卖得很多。但是他自己出去跑,就卖得很少。我让他换岗当司机送
期刊
叶茂中专栏   品牌的价值,正是名正言顺地带来溢价,去制造“暴利”。其实,品牌成长的路径有很多种,而这些路径本身并无对错之分。    虽然全球的经济态势越来越不明朗,全球的消费都趋于疲软,但食品行业依然保持近三成的增长,达到了超过8万亿的总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8万亿中,最引人瞩目的行业——白酒,怎么也少不了。  白酒成为食品业内的“眼球指数”老大,我相信没人会有意见。尤其是在过去
期刊
轻奢侈品品牌近年来受到中国渠道商和消费者的热捧,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轻奢侈品盛宴将会越发精彩,轻奢侈品品牌应该如何掌握小资范的消费心理,将内心情感转为体验与实现?  据环球免税集团的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销售增幅居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伴随着100多个国际顶级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布局,专卖店总数达到了上千家,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专卖店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