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心阁眺望星空

来源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读到明末清初诗人俞仪的《天心阁眺望》一诗:“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我就被诗中天心阁“极目千里,瞰阁万家”的巍峨之势所震撼,希望有一天能够有机会亲自去“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活素材是中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有效积累、提炼并升华原始素材的写作价值,是拓宽写作路径、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灵活运用及时复述、追问复述、创造复述策略,有助于克服生活素材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强化个体对生活素材的记忆点,明确素材中的关键要素,以代入体验、补白、联想的方式拓宽故事情境,丰富材料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 复述策略;生活素材;写作  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课文资源、课外阅
摘 要 李仁甫老师的新著《好作文是这样生成的》展现了微博式作文教学实践的全景。采用微博式作文实践对学生的言语思维进行集中深入的训练,让作文教学进入群体性生态的良性循环,注重写作的真实情境和训练的系统性,通过课堂的仪式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并在恰当时候给予学生作文技法指导,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不断生成。   关键词 微博式作文实践;言语思维;情感;情境;生成  李仁甫老师的新著《好作文是这样生
本文旨在解密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的基础上,从试题得分解析、揭秘套路模板、教学互动测评等三个方面来探索基于高阶思维素养之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的应对策略与测评的途径,深刻意识到“去套路”“去模板”的教与学的误区,从而回归文本,着眼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摘 要 本文聚焦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资源,锁定民俗文化作为生活文化的特质,主张依托现有中学语文教材序列,挖掘并梳理资源,统筹并实施教学,在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关注和培育“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语文课程更加充实与丰满,提升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理解与自信。   关键词 民俗文化;文化属性;教学资源;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积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选择了卞之琳的《石门阵》.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来看此次命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但因为文本删改、题干表述、答案组织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题目的思维含量没有得到足够体现.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2020年秋季开始,湖北省高中首次使用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必修部分,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选择性必修部分。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吃透新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吃透教材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本文侧重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单元设计和教学思维来谈讨新教材“新”之所在。   关键词 统编版教材;编写理念;教学思维;单元设计  
摘 要 《林教頭风雪山神庙》写的两次别有韵味的偷听细节以及设置的山神庙场所,不仅展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设置意图和高超的叙事写人艺术,而且多角度呈现了《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大主题的丰富思想内涵,在文本解读中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建构起对民族经典文学著作艺术魅力和思想文化内涵的赏析能力的绝佳范本。   关键词 两次偷听;山神庙;思想艺术价值  在备课中,笔者发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摘 要 在经典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类只被人提及却不出场的隐性人物,作家设置这一类人物大大提高了小说的美学韵味,影响着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审美感受。他们在悲喜剧这一美学范畴中不断地提升作品的心理美学价值,唤起和突破读者的期待视域,防范读者的心理厌倦,引发读者对作品美的心理反应。   关键词 小说隐形人物;审美过程;心理美学价值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塑造人物自然成了小说创作的基点,小说阅读教学中对人物
学习情境创设有三大诉求:一是以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为双重前提,二是要具备深度学习的可能性,三是以促使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生成为根本.落实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把体验梦境和主旨思辨作为重难点,其路径是从展开想象、个人体验到理性思辨,理解三次情感流转和诗人的生命追求,通过比较鉴赏,横向展开,把握古体诗的特点.
摘 要 针对过去那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尽力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以便于学生广泛、深度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并且三者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语文教学具有灵活度、现场感和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意义;类型;融合  曾几何时,“满堂灌”“满堂问”充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期待的目光指向每一个学生,结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