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 茶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有个大财主,家财万贯,平生没有别的嗜好,只爱喝茶,尤其喜欢以茶会友。他吩咐家丁,凡是上门来喝茶的,不论贫富贵贱,一律以礼相待。财主因此贤名远播,常有人慕名而来。
  某日,有老乞丐登门。此人衣衫褴褛,须发皆白;不要钱粮,只讨杯茶喝。家丁很快沏好了茶。乞丐捧起茶杯,鼻尖只略微一碰杯沿,茶未入口,眉头先皱了起来,摇头道:“茶叶不好。”想不到这个乞丐还挺挑剔,家丁心里直嘀咕,手上却不敢停下,赶紧换了上等茶叶。再端上来,乞丐刚刚打湿嘴唇,仍然摇头:“茶叶还行,但是水不好。如果能取山上的泉水来泡,那就好了。”家丁情知遇上了行家,哪敢怠慢,慌忙跑入里屋禀报。
  財主闻言大喜,亲自出来相见,将乞丐待为上宾。财主拿出珍藏的茶具、最好的茶叶,同时又命人去附近山上取来上好泉水。茶沏好,果然茶香四溢。乞丐略微品尝,点头道:“茶好!水好!只是柴火差了点。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用的是向阳生长的木材,这种木柴质地疏松,火势太猛。要用背阴生长的木柴做柴火,细火慢煮才好。”此言一出,财主大惊,知道今天遇上了世外高人,连忙吩咐家丁,依言而行。再上茶,细细品尝,顿觉唇齿生香,乞丐脸上终于露出赞许之色:“这就对了,只不过……”
  财主早已五体投地,见他话中有话,哪肯放过:“前辈但说无妨。”“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茶壶稍差了点,委屈了一壶好茶。”原来如此。财主心里顿时有了底气,当下笑道:“前辈有所不知,这个茶壶是我珍藏多年的宝贝,平日轻易不肯示人──莫非您有更好的?”乞丐微微一笑,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把精致的紫砂壶,造型古朴,淡淡地说:“您用这个试试?”当即换壶,重新沏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试,财主不禁悲从中来:以前喝的哪能叫茶啊?
  二人品茶论道,畅谈甚欢。转眼天色已晚,乞丐拱手称谢,揣上宝壶,起身告辞,却被财主一把拽住:“前辈且慢,我想买下您的宝壶,您老开个价吧?”乞丐笑了笑,并不答话,转身便走。刚走出大门几步,被财主追上,挡住去路。情急之下,财主一咬牙一跺脚,一脸庄重说道:“我愿以一半家产换您这把壶,不知您意下如何?”见他情真意切,乞丐驻足摇头道:“实不相瞒,在下也曾是名门大户,只因嗜茶如命,才把祖上留下的家业喝得精光,落得妻离子散,流浪他乡。”
  财主很意外,但并不死心,突然“扑通”拜倒在地,“我愿用全部家产换您这把壶,万望前辈成全,在下感激不尽!”乞丐无奈,只好长叹一声道:“你还是不明白──我若舍得下这把壶,何至于沦落至此啊!”言罢,飘然而去。
  这是朋友告诉我的故事。朋友是爱茶之人,讲得绘声绘色,把我听得如痴如醉。想不到小小的壶茶,竟然沏出人生百味。从此以后,每当我闻到茶的清香,总是情不自禁想起那个流浪的乞丐,想起他家中无依无靠的妻儿老小。
  此人爱茶如命,终于无法自拔,为茶所伤。有时我想,人这一辈子,假如不顾一切爱上一样东西,并愿意为之付出全部,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选自《今晚报》
其他文献
道士的一番话,让宋大成立时跌入无尽的惶恐之中。  宋大成是湖北汉口的一个商人,经常往来于汉口和赊店之间,将南方的竹木通过汉水、唐河运抵赊店,再将赊店出产的“三粉”运往南方销售。  商人们都十分迷信,无论在家里还是铺子里,都供着神灵。宋大成也不例外,每次出门,他都要占卜问天,算算何时出门有利;再求神拜佛,祈求神佛保佑自己一帆风顺,大赚银子。  这天,宋大成又运了几船竹木到赊店。在卸货的当儿,他先到附
期刊
在娄城,如果也像扬州排八怪九怪的话,虞达岭排不进十怪,但排十一怪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过你如果向人打听认不认识虞达岭,十有八九会说没听说过这个人。如果你说就是那个搞摄影的阿麻,闻者一定会说:呃,阿麻,知道知道。说阿麻就是了,谁不认识他啊。说虞达岭谁知道?真是的。  阿麻因满脸麻子,绰号阿麻。他喜欢摄影,痴迷摄影,说起来还与他的麻子大有渊源呢。  阿麻因脸有麻子,从不敢去拍照。当时县城照相馆有位拍照
期刊
傍晚,二哥收工回家,还没来得及放下粪桶,就兴冲冲地对大哥说,县川剧团来了,今晚在学校里演戏。  大哥双腿斜跨在门前的石梯上,弓着腰,用一支篾片仔细剔着锄头上的泥土,没好气地说,听说了,一人一票,凭票入场。  二哥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怕啥,吃完饭就去,见机行事。  蹲在墙角看蚂蚁搬家的六六听了,腾地站起身,大声道,我要去!  六六五岁,排行最小,比三哥整整小十岁。平时,附近的乡村放露天电影,哥哥们
期刊
鲍勃·斯科特被绑架,三天后来了信,收信人为“R.斯科特亲启”,盖着纽约的邮戳。  “可能是绑架者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负责本案的埃文斯说。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用镊子取出两页纸,在桌上展开。两页纸都是用铅笔写的,一页是印刷体,一页是鲍勃的笔迹。  第一页纸写的是:  “若是还想见到你的孩子,就准备好十万美元的小额纸币。”  男孩的信是:  “亲爱的爸爸:他们说我应该给您写封平安信,来证明我没有死。
期刊
飞沙岭一坡一山都是黑油沙地,好田好土啊,抓在手里捏一把都能冒出油来,那可是老天爷留下的好东西哟。  飞沙岭出名,六尺巷更出名。  六尺巷是一个老村子,老房老屋,老井老树,老院老街,随便在墙上刮一把灰都能看到时间和岁月的痕迹。  六尺巷就建在飞沙岭上。  六尺巷这个名字是有些来头的。村子中间那条道,不宽不窄,刚好六尺。“六尺巷”因此得了这个响亮的名字。  六尺巷名字的响亮还因它故事的深远。  早些年
期刊
这天傍晚,陈奶奶正在吃晚饭,小黑突然狂叫起来。出门一看,一个干瘦的老头儿站在门口,“你找谁呀?”对方带着哭腔说:“姐,我是狗蛋儿呀!”陈奶奶仔细端详,终于认出是自己的亲弟弟。姐弟俩抱头痛哭起来。  陈奶奶名叫陈梅,弟弟叫陈默。40多年前,因为家境贫困,陈默娶不起媳妇,父母打算用陈梅来换亲。当时陈梅已有处得很好的对象,陈默不愿毁了姐姐的幸福,劝说父母不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陈默说,这些年他跑过很多地
期刊
沱河像一把镰刀一样拐了个弯儿,顺着这个弯儿往前走,就能找到那个叫赵洼的村子,而那个一边扒拉面条一边往院子外面赶的女人,就是小瓦。  小瓦个子不高,走路像兔子,没有声响,左转右拐,就进了庄稼地。就在进入庄稼地之前,小瓦刚好扒拉完面条,她轻轻往上一抛,那个碗就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旋转着落到了南瓜秧里。不大会儿,小瓦的左手里掂着一个老南瓜,右手拎着两个紫茄子,然后,哗哗地采了一把玉米叶,把老南瓜和紫茄子
期刊
净塘村很小,和皖西北别的村庄也没有什么不同,村民大都以务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安静而平淡。  解放前,村东头住了两户人家,一家姓王,一家姓李,两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常常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可惜,这种融洽的关系没过多久便被打破。起因非常偶然,两家的媳妇有一天在老槐树下边说闲话边纳鞋底,谁知王家媳妇回到家就发现自己的银手镯不见了。这是王家媳妇出嫁的陪嫁品,王家媳妇非常地心疼,慌忙去槐树
期刊
唐朝末年,在江西省弦高镇(今江西婺源)有一个大户人家,主人叫王世轩,他有个18岁的女儿──小翠。小翠自幼便与城西马员外的儿子定下了娃娃亲,而如今小翠已到待嫁之年,王世轩特意给小翠打造了一对价值连城的“龙凤呈祥”耳环作为嫁妆。这对耳环玲珑细巧,光彩夺目,见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  大喜之日,入夜后,小翠坐在床边等待新郎。忽然,她感觉有个人影上了楼,她本想掀开盖头瞧瞧,可一想到盖头只有新郎才能揭,就作
期刊
慈惠墩来了打首饰的银匠。这给她百无聊赖的日子着了亮色。  她推开厚重的楠木门,沿着悦耳的声音走,就看见了银子一样白亮的他。银子在他的手里,片刻化成水,又成了銀条,银条像面团儿,任他巧妇般或扁或长地揉捏,成了形,再用一把小锤子,在模具里錾出好看的花纹,挫磨抛光,一件精美的首饰就做成了。  她盯着银匠的白脸和细长灵巧的手愣神儿。  您想打件儿什么?一个银铃般的声音问她。她一抖,才注意到,银匠不远处还坐
期刊